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逆旅小子
释义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逆旅小子》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方苞 (桐城派)

出自:《方望溪先生全集》

作品体裁:散文

指要

方苞写的这篇短文,叙述了一个客店小男孩的悲惨遭遇,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作者对百姓的同情,而且对官吏玩忽职守表示了不满。他主张为官应该能除民众的疾苦,否则同贪官污吏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官吏不能尽职,朝廷就应严加督查。记叙中穿插议论,叙事脉络清楚,文笔洗练冷峻。

原文

逆旅小子(1)

戊戌秋九月(2),余归自塞上,宿石槽(3)。逆旅小子形苦羸(4),敞布单衣(5),不袜不履,而主人挞击之甚猛,泣甚悲。叩之东西家,曰“是其兄之孤也(6)。有田一区,畜产什器粗具(7),恐孺子长而与之分,故不恤其寒饥而苦役之;夜则闭之户外,严风起(8),弗活矣。”余至京师,再书告京兆尹(9),宜檄县捕诘,俾乡邻保任而后释之(10)。

逾岁四月,复过此里,人曰:“孺子果以是冬死,而某亦暴死,其妻子、田宅、畜物皆为他人有矣。”叩以“吏曾呵诘乎?”则未也。

昔先王以道明民,犹恐顽者不喻,故“以乡八刑纠万民”(11),其不孝、不弟、不睦、不姻、不任、不恤者(12),则刑随之,而五家相保,有罪奇邪则相及,所以闭其涂,使民无由动于邪恶也。管子之法(13),则自乡师以至什伍之长(14),转相督察,而罪皆及于所司。盖周公所虑者,民俗之偷而已,至管子而又患吏情之遁焉(15),此可以观世变矣。

注释

(1)逆旅小子:客店里的小男孩。逆旅:客店。逆:迎。迎客之所谓逆旅,即客店。

(2)戊戌: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

(3)石槽:在清京兆顺义县(今北京顺义县)西北三十里,此处有清代行宫。

(4)羸(1éi):瘦弱。

(5)敝:破烂。

(6)其兄之孤:店主之兄死后留下的孤儿。孤,父亲去世者为孤。

(7)粗具:大体具备。

(8)严风:寒风。

(9)京兆尹:京师地区的长官。尹,地方行政长官。

(10)保任:担保。

(11)“以乡八刑纠万民”: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乡八刑:周代实行于地方上的刑法。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八刑,对不孝、不悌、不睦、不姻、不任、不恤、造言、乱民等八种行为的刑罚。

(12)不弟(ti):不顺从兄长。第,同“悌”。睦:亲于家族。不姻,做媳妇不和夫家和好。不任:朋友间不讲信用。不恤:见别人有危难不帮助。

(13)管子: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国政治家,被齐桓公任命为卿,改革政治,加强法制,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14)乡师:周代司徒的下属,为监察地方事务的官员。什伍:古代的一种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15)遁:玩忽职守,逃避责任。

译文

戊戌年秋九月,我从塞上回京师,在石槽过夜。旅店的小男孩身体瘦弱可怜,穿着破布单衣,没有鞋袜穿,而店主人很凶狠地用鞭子抽打他,小孩儿哭得很凄惨。问左右邻居人家,他们说:“这是店主人的哥哥留下的孤儿。他们有一小块田地,牲口农具生活用品大体都具备,店主人怕这小孩儿长大了和他分家产,所以不管他受冷挨饿,只差遣他干苦活。夜里就把他关在门外,寒风一刮,就活不成了。”我到了京师,两次写信告诉京兆尹说:“应该下文叫县里将店主人捉拿审问,让乡邻担保他以后对小男孩好,然后再放他。”

第二年四月,我再次路过这里,乡里人说:“那小男孩果然在那一年冬天死去了,店主人也突然死了,他的妻子儿女、田地房屋、牲口财物都归别人所有了。”我问他们:“县里官吏曾经训斥审问过店主人吗?”那却还没有。

从前先王用道义开导百姓,还担心愚顽的人不明白,所以用“乡八刑”来督察百姓守法,对那些不孝父母,不顺从兄长,家庭不和睦,姻亲不和善,对朋友不讲信用,见别人有危难不帮助的人,就按刑法给以处罚,五家相互担保,有犯奇怪邪恶罪行的,便五家都牵连到,以此来堵住百姓犯罪的途径,使百姓无从产生邪恶念头。管子的法制,则是从乡师到什伍的负责人,互相监督,出现了犯罪的,都要追究司法官吏。大概周公所担心的,只是百姓习惯于苟且偷安。至于管子,又更担心官吏玩忽职守,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世道的变化。

赏析

此文通过写“逆旅小子”的不幸遭遇,表现作者对民间疾苦的一定的同情;对官吏的漠视民疾,也有所批评。末段议论,在强调官尽职的同时,又强调以法纠民,则表现了作者的阶级的局限。

此文以不足二百字记“逆旅小子”的遭遇,人物事件都写得有头有尾,前因后果交待得清楚明白,体现了方苞散文笔法的简洁的特点。

作者简介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1711年(康熙五十年)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结构条理,语言雅洁;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