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尼罗河三角洲
释义

尼罗河三角洲是由尼罗河干流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散开汇入地中海形成的。它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Port Said),海岸线绵延230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中文名:尼罗河三角洲

海岸线:230千米

面积:2.4万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埃及北部

简介

尼罗河三角洲位于埃及北部,临地中海。由尼罗河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冲积而成。面积2.5万平方公里。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渠道密布,集中了埃及全国三分之二的耕地。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是世界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长绒棉的主要产地。

尼罗河干流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散开汇入地中海,形成了尼罗河三角洲。它以开罗为

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Port Said),海岸线绵延230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尼罗河三角洲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在法老时代,这一地区被称作“下埃及”(“上埃及”是尼罗河谷地)。根据老普林尼的记载,当时尼罗河在进入三角洲以后分成了7条支河,由东向西依次是 Pelusiac, Tanitic, Mendesian, Phatnitic, Sebennytic, Bolbitine 和 Canopic。而现在,由于河道的淤积和变动,三角洲上的主要支河只剩下两条:西边的罗赛塔(Rosetta)和东边的达米耶塔( Damietta)。

尼罗河三角洲看上去就像一枝莲花——“尼罗河之花”,从尼罗河谷地伸展出来。莲花是上埃及的象征,每到秋季,河面都会被莲花映红;纸莎草则是下埃及的象征,它是古埃及人制作莎草纸的原料。古埃及人想象中的两位河神,上埃及的 Hap-Reset 和下埃及的 Hap-Meht 就是分别戴着莲花和纸莎草。而 Hapi ,上下埃及的尼罗河神,则是同时手持莲花和纸莎草了。

尼罗河三角洲的黑土地孕育了埃及7000年的灿烂文明。公元前5000年,日渐干旱的气候灼烧着埃及地区丰茂的草原,慢慢地,沙漠取代

了草场,游牧部落不得不聚集到尼罗河沿岸。他们在此定居下来,耕种、捕渔。 在法老建造金字塔之前,埃及人最引以为荣的是丰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处亚、非、欧边界,尼罗河三角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战场。自古以来,侵略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控制这片能为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土地。闪米特人引入骏马和战车,埃及人用它们扩张自己的王国;希腊人创造了亚历山大港,同时也带来古老的文明。

气候变化

尼罗河三角洲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干燥少雨。通常年降水只有100至200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七八月间平均气温约为30摄氏度,最高可达48摄氏度左右;冬季气温通常在5摄氏度至10摄氏度之间。

联合国发表了《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强调气候变化正以空前的规模威胁着人类。与世界各国一样,这一报告也成为埃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报刊注意到了气候变暖对埃及本国及中东地区带来的隐患。

美国和埃及的科学家预测,全球变暖正在使注入地中海的水量不断增加,到本世纪

末,地中海海平面将上升0.3至1米,届时,与地中海近在咫尺的尼罗河三角洲,将被倾泻而来的地中海海水淹成一片泽国,埃及将因此遭受不可想像的洪涝之灾。

埃及著名的环境专家曼姆杜哈在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将在60或70年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地中海海面上升的高度将决定洪灾的严重程度。曼姆杜哈预测说,以地中海海面上升几十厘米计算,尼罗河三角洲将至少有140万费丹(埃及土地面积单位,1费丹约合6.3市亩)的地方遭到灭顶之灾,这一数字占埃及全部600多万费丹可耕地的25%。

尼罗河三角洲是尼罗河流进地中海所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它孕育了埃及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这里土地肥沃,风景秀美,虽然面积仅占埃及国土面积的约3%,却聚集了埃及近一半的人口。千百年来,都是尼罗河水自南向北悠悠流淌,穿越整个埃及,把绿色和富庶一路撒向三角洲地带,最后才融入地中海。如果地中海海水增多,溢出的海水将反向冲击水量丰沛的尼罗河,两股水流的碰撞势必酿成可怕的悲剧。

另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材料,地中海海面如果上升1米,尼罗河三角洲的1/3就将被吞没,1/10的埃及人将背井离乡,被迫另觅生存之地。没有尼罗河三角洲,埃及就少了一个大粮仓,食物供应链必将发生断裂,因为埃及农作物,包括小麦、大米、长绒棉、香蕉、橘子、甘蔗等,一半都产自尼罗河三角洲。有专家称,尼罗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独特脆弱”,一旦发生洪灾,很难预测将会产生多么骇人的结果和影响。

实际上,从上个

世纪开始,气候变暖对地中海的影响已初露端倪:海面每年上升约2.03厘米,埃及濒临地中海的部分海岸线被海水吞噬。现在,科学家们的分析和预测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曼姆杜哈和他领导的7人研究小组正在制订一个可行性应对方案,并提出了国内治理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等措施。

埃及政府也正在积极行动起来。环境部长马吉德说,埃及正在准备出台一个“国家战略研究项目”,以寻求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环境部的环境学家穆罕默德·沙哈维表示,政府正在寻找“环境脆弱度指数,以测定最脆弱地区”。他还说:“埃及正在尽力保护海岸地区,人们也在积极寻求世界的帮助。”

离地中海最近的亚历山大市地方政府已拨款3亿美元,用来在海滨建造混凝土防海墙,同时加固堤岸,以保护地中海沿岸海滩免遭海水的侵蚀。

地理环境

尼罗河三角洲发源于赤道多雨区,水量丰富而又稳定。但在流出高原,进入盆地后,由于地势极其平坦,水流异常缓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滞了水流前进,在低纬干燥地区的阳光照射下蒸发强烈,从而损耗了巨额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罗河在与青尼罗河会合处的年平均流量为每秒890立方米,大约是青尼罗河的一半。尼罗河下游 水量主要来自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罗河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罗河支流,它于5月开始涨水,最高水位出现在11月,此时索巴特河水位高于白尼罗河,顶托后者而使其倒灌,从而加强了白尼罗河上游水量的蒸发。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上游处于热带山地多雨区,水源丰富。由于降水有强烈鲜明的

季节性,河水流量的年内变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开始涨水,接着即迅猛持续上涨,至9月初达到高峰。在此期间,它也会使白尼罗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后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约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位置偏北,雨量更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积小,所以流量变化更大。冬季断流,河床成为一连串小湖泊。 尼罗河干流的洪水于6月到喀士穆,9月达到最高水位。开罗于10月出现最大洪峰。总计尼罗河的全部水量有60%来自青尼罗河,32%来自白尼罗河,8%来自阿特巴拉河。洪水期青尼罗河占68%,阿特巴拉河占22%,白尼罗河占10%;枯水期白尼罗河占83%,青尼罗河占17%。

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在苏丹北部通常5月即开始涨水,8月达到最高水位,以后水位逐渐下降,1至5月为低水位。虽然洪水是有规律发生的,但是水量及涨潮的时间变化很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这两条河的水

源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来,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棉田连绵、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形成原因

三角洲的形态和沉积主要受河流因素(流量、输沙量)、海洋因素(波浪、潮汐、沿岸流)、气候、构造因素等的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河流输沙量、波浪能量和潮流能量三个因素。

因此,国际上一般按照动力过程把三角洲划分为三大类型,即以河流作用为主、波浪作用为主和潮流作用为主,它们的典型代表分别为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法国的罗纳河三角洲(弧形三角洲)和恒河三角洲(三角港、汊道)。介于其间的三角洲则具有相应的中间形态。但由于自然界中上述三个因素的组合十分复杂,许多三角洲尚难归纳到上述分类系统中去。例如,按照动力过程,黄河现代三角洲应属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但由于黄河河口段河道迁移频繁,三角洲大部分海岸已受到波浪作用改造,三角洲形态具有雏形鸟足状和扇形的复合形态。长江三角洲由于潮流作用较强,其形态也具有河流作用为主及潮流作用为主的复合型。珠江三角洲是多条河流沉积的复合型三角洲,因潮流作用较强,又具有潮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的一些特征。

河流搬运大量的沉积物作为建造三角洲的物质基础,即进行三角洲的沉积,而海洋动力又对其进行侵蚀作用。所以三角洲的发育类型受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的收支平衡状态控制,大致有6种情况:

(1)堆积小于侵蚀时,河流搬运来的大量泥沙被海洋动力带走,不能形成三角洲。例如,中国钱塘江径流量大,携带泥沙少,又地处强潮区,因此江口没有三角洲发育。

(2)堆积基本等于侵蚀时,河流和海洋动力强度大致相同,可形成过渡型(或稳定型)三角洲。如中国辽河口的湾顶三角洲。

(3)堆积略大于侵蚀时,由于河流携带泥沙量的增加,可形成三角湾形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就属此类型。在全新世中期的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并侵入长江口内,当时长江为一溺谷型河口湾。距今2000年以来,长江泥沙量增多,逐渐形成现在的长江三角洲。

(4)堆积大于侵蚀时,形成的三角洲称尖嘴状三角洲。如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这些三角洲形成在开阔的海岸带,河流作用在河口地区虽仍占优势,但海洋作用也较强,所有泥沙入海后被风浪冲刷掀带向外扩散,虽然还有剩余,但不足以形成向海伸出的水下堆积体,仅沿河口水流两侧流速减缓处形成河口沙嘴。

(5)当堆积远大于侵蚀时,可形成扇形三角洲,中国的滦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属此类型。

(6)当堆积远远大于侵蚀时,可形成鸟足形三角洲,例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丰饶之地

金黄的沙海覆盖着整个埃及大地,尼罗河犹如一条墨绿色的缎带纵穿而过,在地中海入海处,冲积出一片肥沃的绿洲。尼罗河三角洲的黑土地孕育了埃及7000年的灿烂文明。公元前5000年,日渐干旱的气候灼烧着埃及地区丰茂的草原,慢慢地,沙漠取代了草场,游牧部落不得不聚集到尼罗河沿岸。他们在此定居下来,耕种、捕渔。

在法老建造金字塔之

前,埃及人最引以为容的是丰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处亚、非、欧边界,尼罗河三角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战场。自古以来,侵略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控制这片能为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土地。闪米特人引入骏马和战车,埃及人用它们扩张自己的王国;希腊人创造了亚历山大港,同时也带来古老的文明。

三角洲上的战斗是如何保护水土资源。150年前,埃及拥有500万英亩的耕地和500万人口,现在耕地有700万英亩,而人口数量却一跃升至6000万。差不多每9个月,就增长100万。距开罗600英里的阿斯旺大坝,阻挡着泛滥的洪水,同时也截住了尼罗河水带来的淤泥。缺乏新的沉积物来填补,加上海水的侵蚀,三角洲逐年下陷。这个过程是倾斜的,东北边偏低,每年下沉5mm,西北面3mm。下陷的后果是土地盐碱化,并进一步影响到陆地淡水资源。 开罗的经济和城市扩张,将数百平方英里的富饶土地封存于水泥道路之下。人类制造的化学废物渗入湖泊与河流,危及渔业和饮用水。自公元前332年,被希腊人占领,既而作为粮仓归顺罗马,尼罗

河三角洲又先后被利比亚、努比亚、土耳其、法国、英国侵占。然而这些都未能磨灭它的辉煌。这一次面临自身的挑战--人口增长、土地流失、环境污染,三角洲是否能再次幸免于难呢?

ANKH--古埃及人用来描绘生命的符号,组合起来象一把钥匙,但也许更象是埃及文明的分布图:笔直一条的是尼罗河,被分隔开的东、西部分象征“每一天的诞生和太阳的陨落”,而中间的“环”就是尼罗河三角洲。这片绿洲养育着埃及75%的民众。古埃及人称它为“kemet”,意思是“黑色的土地”。现代人并没有珍视它的价值,在开罗你随处可见,黑土地的“木乃伊”--砖块。

用泥土烧制砖块比城市的扩张更加可怕。这些砖的原料都是最肥沃的土壤。有些农民甚至挖去耕地的表层,卖给砖块制造商。如此一来,高处土壤里的化学废物将流失到被掘低的耕地里,破坏土壤的成分。

尽管埃及政府已颁布法令,禁止类似事件发生,但似乎并不奏效。人们在数钱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一块砖可孕育多少种子。

地貌沉陷

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沉陷。速率,可能的原因及后果摘要鱼新世河谎枢及海相沉积物堆积于尼罗罚三角狮采北盘缘的地堑状构造中。包括曼苏措瑚塞得港和苏伊±运河北段的三角洲这一部分。自约500年前来,一直以高达0.5厘米,年的速率迅速沉降着。证降至少使尼笋河的四条主要支流转向韭浇经这一地区。到20年时,谖地区持壤下和海面上升的共同效应将可能俺没三角北部平原的丈部分地区,沿海地区的沉积绚输入园阿斯旺高垌的建立而急剧减少,由此引起的连续下沉的影啊报可能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塞得港甚至向内陆方向发展直至曼苏腊捌以南地区。

做为东地中海的主要沉积中心,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形状在全新世时期有显着的变化并将迅速的演化。三角洲平原北部边缘的地质演化极大地受到下列相互作用困素的控制;全球性海面波动,气候变化(影响尼罗河的流量和输沙量),向东流动的地中海沿岸流及近岸流的侵蚀效应,始于壬朝之前的人类活动以及新构造运动。长期以来,尼罗河诸支流河道的迁移,一直影响着三角洲的形态及目前已处于埋藏状态的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相分布的基本格局。近来有些人做了有关地层,岩石学及大量钻孔岩心剖面的放射性年龄的调查。岩心研究提供了年代地层依据,并据此详细地解释了那些一直影响着三角洲发育的全新世变化。

同时,这些岩心还被用来确定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以来三角洲北东边缘的海岸线及舌状三角洲的迁移,并蝎示出三角渊东北部分的岸绒在过去5000年里向北推进了50公里(平均速率大约1米/年)。在这篇研究报告中,笔者解释了全新世时期三角洲平原东北部分相对于海面的沉降速率,并评价了这种沉降运动的可能的原因及后果。一般地说,三角洲下沉在于其沉积物的负载,均衡调整性迁移,松散沉积物的断裂塑性变形起的破坏及压实作用。几位调查者已暗示了尼罗河三角洲的下沉并特别指鹏沿海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相的向北变深的特点,而笔者则集中注意了新构造活动在三角洲边缘下沉中的可能的作用。

研究区环绕着曼苏腊湖,从尼罗河杜姆亚特支流以西向东扩展到提纳湾以南的三角1最东端。曼苏腊湖是一个大部分湖区水深仅1—2米的三角洲浅泻溺。在美国国立博物馆钻探计划的两次实施过程中,共完成了3个连续钻孔(孔深0—60米);1985年9—10月:7孔,1987年4—5月:83。此外,从其它来源获得的该地区67个钻孔的岩性录井资料被用作参考以加强地下(地层)对比。

科学家们获得了各钻孔的沉积物组构资料及大约170个放射性碳数据。尼罗河三角洲东北地区美国国立博物馆钻孔及其它钻孔孔位图,研究区内过去的四条主要尼罗河支流见右上角的小插图综台性地层剖面,显示全新世河流相及海相沉积覆于更新世末期(20000年前)一全新世初期(约8000年前)的海侵砂之上。当海水推进并越过过去暴露于地袭的大陆架和外三角洲边缘时,海侵砂就沉积下来。海水的这一南侵过程,使得沿岸瀛及渡浪的侵蚀作用改造了最初是作为分选差的尼罗河冲积物而存在的较老沉积(上更新统),并转而构成了新的海侵砂在岩心中,这一砂沉积是橄榄灰色的,厚度2--25米,[口粗砂,很典型地含有潮阃贝类(主要是软件)化石。岩心的海侵砂之上的冗积物厚度从小于5米到5米左右。这些沉积形成于早全新世直至现代,主要是深橄树色的泥,属于前三角洲,王角溯前绻和富含有机物的沼泽及泻湖相。源自沿海地区的砂(晚全新世)存在于很多岩心的上部,在那些具有最完整的沉识相序的钻孔中,全新世地层超过60部分是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泥质沉积,全新世泥质沉积的基底是穿时的,其代表性时段是约7800--6500年前。

全新世时期该地区的沉积速率高速6厘米/年等厚图和深达海侵诊顶部的横剖面图显示,全新世泥质沉积的最厚部位在地貌上几乎与曼苏腊湖和位于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要稍小一些的湖一低地盐稠区(高于海平面不足米)的位置一致。塞得港和苏伊士运河北段恰位于那些全新世最厚沉积区中的一个之上等厚度图证宴了研究区为一具有特殊厚度的全新世沉积的,菱形(边缘为北东北西向)似地堑构造。此外—线显示了在杜姆亚特岬角有一个全新世沉积超过3米的孤立的小椭圆形凹陷。一个隐伏的背斜(上覆薄的全新世沉积)从这个岬加和杜姆亚特市向南西延艇。

尼罗河三角洲曼苏腊湖地区横封面,显示了晚更新世晚期一早全新。世海侵砂(点状者)的埋藏格局。剖面位置见图右侧的综合性岩石地层资料显示了研区内的主要沉积相的二部分。大约距今7500年的河流一海相泥的基底构成了本研究中计算沉降量的年代地层标志面根据一系列经放射性碳测年的岩心剖面,可以算出与海面相对的地面下沉速率。最厚的全新世沉积即意味着最大的下沉速率。在这类计算中

,很难区分出均衡位移导致的沉陷所引起的迅速沉积物质的压实作用(压缩/脱水)所造成的沉降。正如那些晚更新世褐色的冲积型硬粘土层所表明的,压实作用确实存在手前全新世沉积物之中。细粒质全新世泥(前三角洲泻湖沼泽湿地)的物理特性的测量,显示它们是低度固结的低强度的。曼苏腊湖面之下的全新世厚层剖面的钻孔表明,该处的稠度与从该湖以南,以北地区取出的泥相同。至于三角渊环境中的特别容易被压实的泥炭层,其厚度在尼罗河三角洲北东地区正在研究的任何一个剖面中均小于总厚度的工作厦内已获得的有用资料表明,不同地点全新世沉积单元的不同程度的压实作用,不能用以解释全新世混质沉积厚度的明显的区域性变化。海面变化是进行下沉量计算时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放射性碳测年的全新世泥的基底(7800--6500年前)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近似的时间层。可将该层(平均年龄距今7500年)与其所在的深度(低于由综合性全球海面曲线所确定的当时的海平面位置)加以对比。对于一条这样的曲线说来,这一泥层基底应在现代海面以下24米处,并意味着平均沉降速率约0.35厘米/年(50米的厚度减去全球海面变化给定的下限位置24米,等于26米,此即相当于7503年以来当地的地面垂直沉。

文物发现

尼罗河三角洲发现神秘埃及法老巨石头像

2008年10月10日左右,埃及考古人员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塔拉巴斯塔地区发现一尊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头像,头像高76厘米、重达1吨。据塔拉巴斯塔古迹发掘部主任纳斯夫介绍,在塔拉巴斯塔地区应该有一座拉美西斯二世晚年时期建造的神庙,头像的发现说明整个神庙的发掘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学者对古埃及著名法老王埃赫那吞的遗骨进行了研究,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突变”,而这些突变导致他的身体出现很多与地球人不同之处。有人因此甚至怀疑,这位3300多年前的古埃及统治者,即使不是“外星人”,也是“外星人”试验的产物。

形象怪异:不用化妆就能演外星人

埃赫那吞法老大约公元前1379—1362年在位,是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也是与“艳后”克娄帕特拉齐名的涅菲蒂蒂王后的丈夫,而戴面具的著名的图坦卡蒙法老很可能就是他的儿子。埃赫那吞因实施宗教改革而闻名于世,而他奇异的身形几千年后也成为世人研究的课题。 根据同时代人的描述,埃赫那吞的身体极其与众不同——他有一张长脸,带着蛇的表情;脑袋像圆圆的卵,后脑勺还强烈后伸;颅腔的容量非常之大,相当于普通人的一倍半;此外,他还有蜘蛛爪一样的手指、鸭蹼一样脚掌和女人一样丰满的胸部、肥大的臀部。如此形象的人如果生活在今

天,不化妆就可在科幻片中扮演外星人。 这样的描述未必不带有歪曲成分,但很多方面却与事实相符。例如,1907年发现的遗骨就显示,他确实长着一颗大而圆、脑勺后伸的头。尽管学者们至今仍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遗骨就属于埃赫那吞,但他们至少能够肯定一点,即在石棺中发现的这具遗骨确实是人类的。

为病所扰:学者猜测可能患多种疾病

埃赫那吞的“奇形怪状”引起了美国埃及古物学家唐纳德?雷德福的兴趣,他说:“我被这个圆圆的头骨完全震惊了。”于是,他决定组织人手对这位古埃及统治者进行仔细研究。不久前召开的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一年一度的历史人物病史研讨会上,学者们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雷德福和来自耶鲁大学的欧文?布拉维曼教授都认为,埃赫那吞长成这个样子,很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根据他的发现,埃赫那吞很可能饱受数种疾病之苦,例如:马凡氏综合征导致四肢和脸型加长、手指长得像蜘蛛爪; 而克兰费尔特氏综合征促使机体过度产生雌性荷尔蒙,导致长出像女人一样的乳房;费罗利克氏综合症导致脂肪沉淀长像女人那样肥大的腰身。至于他的头又圆又向后伸展,则与儿时头骨生长过程有关。

互相矛盾:“雌化”法老男性能力超强

但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如果布拉维曼教授的结论正确,那么就可以断定埃赫那吞是个“病秧子”——如果各项综合征结合在一起,埃赫那吞不但会成为阳痿患者,而且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子嗣,但这与历史记载的情况根本不符。

历史资料证明,这位法老王的情况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拥有女人一样胸部和臀部的他,同时也拥有巨大的男性生殖器官,后宫更是妻妾成群,其中包括两位“正印”妻子。此外,他还养育了很多子女,仅美丽的涅菲蒂蒂就为他生了六个女儿;图坦卡蒙是他和另外一位妻子希亚所生。 有趣的是,图坦卡蒙和父亲一样,也长着女人一样的身形,而埃赫那吞的两个女儿,则长着和父亲一样的脑袋。

外星来客:天狼星人试验产物

不明飞行物(飞碟)探索者也对埃赫那吞外貌之谜另有解释。他们认为,古埃及人崇拜天狼星,而正是来自天狼星的外星人的生殖试验,导致了埃赫那吞身上突变的产生。

当然,外星人不会与地球居民发生性关系,“他们”很可能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人类女性的生殖细胞内,就像现代科学家进行人与动物的交叉生殖试验一样。

发现法老时期村落

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埃及考古队最近发现了一个公元前1085—950年“后法老时代”的村落,面积约1费丹(约合4200平方米)。这是埃及首次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发现法老时代的村落。

当地的文物局长说,这次在达喀兰斯附近共发现了7家住户的遗址,每家有5—7间房子,住房用土坯砌成,排成一排。在房中发现了一些大件陶器、用沙石制成的石磨、储粮仓等。另外还发现了一个用纸莎草制草席的工厂、一些已经腐烂的小麦、大麦、大豆和大量的护身符、辟邪物、神像、狮身人面像、蜣螂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