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泊尔 |
释义 | 尼泊尔,全称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为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尼泊尔是亚洲的古国之一,在前6世纪,尼泊尔人就已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尼泊尔国会于2008年5月28日宣布废除君主制,结束了280多年的沙阿王朝,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实现共和制。全国近80%人口务农。尼泊尔与印度因为人种文化接近,关系特殊,所以不用签证即可到达对方国内,导致孟买有大量尼泊尔娼妓,尼泊尔也有大量印度工人。尼泊尔语是尼泊尔的官方语言。 中文名称: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英文名称: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 简称:尼泊尔 所属洲:亚洲 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 主要城市:蓝毗尼(Lumbini) 国庆日:2008年5月28日 国歌:《唯一百花盛开的国度》 官方语言:尼泊尔语 货币:尼泊尔卢比 时区:+5.75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拉姆·亚达夫(Ram Baran Yadav),议长苏巴什·内姆旺 人口数量:2933万(2009年) 主要民族: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 主要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147181平方公里 GDP总计:75.4亿美元(2005/2006财年) 人均GDP:311美元(2005/2006财年) 国际电话区号:+977 道路通行:靠左行驶 概况(国旗 国徽 国歌 国花 国兽 国鸟 首都 语言 宗教 货币 人口 面积 政要 节日) 地理(国家地理 政区地理 主要城市 历史地理 自然地理 山峰) 概况国旗尼泊尔的国旗是世界上唯一的非矩形的国旗,外形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世纪前尼泊尔就出现过这种三角旗,后来两面三角旗连在一起,就成为今天尼泊尔国旗的式样。由上小下大、上下相叠的两个三角形组成,旗面为红色,旗边为蓝色。红色是国花红杜鹃的颜色,蓝色代表和平。上面的三角形旗中是白色弯月、星图案,代表皇室;下面三角形旗中的白色太阳图案来自拉纳家族的标志。太阳和月亮图案也代表尼泊尔人民期盼国家象日月一样长存的美好愿望。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山峰。 国徽尼泊尔国徽大致呈圆形。国徽中部底图是世界第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飘着尼泊尔国旗,峰底依次是丘陵和平原。浮在地貌底图之上的是白色尼泊尔地图和女性与男性握手图样。在整个图案的外围,左右两边环绕着尼泊尔国花杜鹃,花束下方有稻穗图案。底部基座是弧形的红绶带,上面用梵语写着“母亲与祖国重于上 天”。(2006年12月批准使用) 国歌尼泊尔民主联邦共和国国歌《唯一百花盛开的国度》(2007年后) 歌词原文: Sayaű thűgā phūlkā hāmī, euṭai mālā nepālī Sārvabhaum bhai phailiekā, Meci-Mahākālī Prakṛtikā koṭī-koṭī sampadāko ā̃cal, Vīrharūkā ragatle, svatantra ra aṭal Jñānabhūmi, śāntibhūmi Tarāī, pahād, himāl Akhaṇḍa yo pyāro hāmro mātṛbhūmi Nepāl Bahul jāti, bhāṣā, dharma, sãskṛti chan biśāl Agragāmī rāṣṭra hāmro, jaya jaya Nepāl 汉译: 我们尼泊尔人, 是百花编成的花团。 领土主权从梅吉向着马卡里延伸。 我们尼泊尔人, 是百花编成的花团。 领土主权从梅吉向着马卡里延伸。 积聚着万千个万千个自然的遗产。 勇士们的鲜血换来了独立和安稳。 知识之地和平之地特莱高原山坡。 我们不可分割的亲爱祖国尼泊尔。 多元种族言语宗教,文化多么广博。 我们进步的国家,万岁万岁尼泊尔。 国花杜鹃花 国兽黄牛 国鸟棕尾虹雉 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位于中部巴格玛蒂专区的加德满都河谷。历史名城,1768年起成为尼泊尔首都。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居民主要为尼瓦尔人。加德满都四周青山环绕,常年鲜花盛开,被称为山国的“春城”,还有“寺庙之都”的美誉。尼泊尔历代王朝在此兴建了大批庙宇、佛塔、神龛和殿堂,日久年长,形成了“寺庙多如住宅,佛像多如居民”的奇特景观。最负盛名的大梵天庙、大佛塔等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旅游者。有人口约70.19万(2001年)。月平均最高气温2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2℃(1月)。 语言尼泊尔语(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宗教多信奉印度教。是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国家,有300多个节日,3亿3千万位神祇。 货币尼泊尔卢比 人口2642万(2006年7月统计),全国有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马嘉尔、古隆、谢尔巴、尼瓦尔、塔鲁等30多个民族,其中包括世居与流亡的藏族(共三万人左右),大部分已经取得尼泊尔国籍。居民86.2%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 面积147181平方公里 政要总统拉姆·亚达夫(Ram Baran Yadav),2008年7月当选;总理巴布拉姆·巴特拉伊,2011年8月当选;议长苏巴什·内姆旺,2008年7月当选。 节日议会宣言颁布日:5月28日(2008年)定为尼泊尔共和日,相当于国庆节。 德赛节(Dashain):又称大德赛节(Bara Dashain)、十胜节(Vijaya Dashami),是尼民间最大的节日,在公历10月,共15天,全国放假7天。 神圣节日 9月11日,在尼泊尔帕斯帕蒂娜圣庙,尼泊尔妇女跳起舞蹈向印度教湿婆神林伽表达敬意。当日是尼泊尔日历五月白半月第三天,尼泊尔妇女将这天视为一年中最神圣的日子。从凌晨三点开始,尼泊尔妇女身着红色传统盛装,前往印度教圣地帕斯帕蒂娜洗洁灵魂,膜拜神灵,已婚妇女祈祷丈夫身体健康,未婚少女则希望找到如意郎君,婚后过上美满生活。 地理国家地理尼泊尔是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都与印度接壤,国境全长2400千米,东西长约885千米,南北宽约144~256千米。 政区地理全国共分为5个发展区(Development Region),14个专区(Zone),36个市(Town),75个县(District),3995个村(Village)。 主要城市加德满都(Kathamandu)、帕坦(拉利特普尔)[Patan(Lalitpur)]、巴德岗(巴克塔普尔)[Bhadgaun(Bhaktapur)]、伊拉姆(Ilam)、巴德拉普尔(Bhadrapur)、钱普尔(Chainpur)、昌德拉加尔希(Chandragarhi)、博杰普尔(Bhojpur)、丹库塔(Dhankuta)、达朗(Dharan)、比拉特纳加尔(Biratnagar)、纳姆切巴札尔(Namchebajar)、奥卡尔东加(Okhaldhunga)、拉杰比拉杰(Rajbiraj)、拉梅查普(Ramechap)、贾纳克普尔(Janakpur)、赫托达(Hetauda)、比尔干吉(Birgunj)、廓尔喀(Gorkha)、博克拉(Pokhara)、坦森(Tansen)、布特瓦尔(Butwal)、白拉瓦(Bhariahawa)、比兰德拉纳加尔(Birendranagar)、尼泊尔干吉(Nepalgunj)、巴格隆(Baglung)、图尔西普尔(Tulsipur)、苏尔凯特(Surkhet)、丹加尔希(Dhangarhi)、马亨德拉纳加尔(Mahendranagar)。 帕坦(Patan):又名拉利特普尔(Lalitpur),位于加德满都以南约3公里,与加德满都仅一河之隔。建于公元299年,尼佛教中心和古都之一。寺庙和古迹很多。 巴德岗(Bhadgaun): 又名巴克塔普尔( Bhaktapur),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3公里。加德满都河谷最早出现的村落之一,12世纪以前已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城镇,13世纪初成为马拉王朝首都。市内多古老寺庙。 博克拉(Pokhara):人口约10万人。位于加德满都以西约200公里。主要旅游城市之一。该市北面有终年积雪的鱼尾峰,西侧有天然费瓦湖,市内有地下塞蒂河,市郊有天生“水帘洞”。近几年,到此旅游的游客年均约7万人。 历史地理17世纪前,尼泊尔是亚洲的古国之一。古代尼泊尔境内有很多国家,在前6世纪,尼泊尔人就已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12世纪前,印度的加纳克国王的兄弟库夏的瓦吉来到尼泊尔并成为统治者,而后建立过戈帕尔、阿希尔、吉拉迪、李查维等王朝。 约为公元前566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今天尼泊尔的蓝毗尼古迦毗罗卫国境内。 藏缅语族的尼瓦尔人(Newari)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原住民,但他们却并不全都是来自于亚洲东部地区的蒙古人种,还有许多是雅利安人。17世纪是尼瓦尔人的“黄金时代”,马拉王朝统治下的尼泊尔是西藏和北印度平原之间极为重要的贸易枢纽。当时,加德满都、帕坦和芭克塔普各自为政,三个城市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尼泊尔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尼泊尔的特权地位也随着尼泊尔人民的不懈斗争而丧失。1951年,尼泊尔的大会党联合国王势力,迫使拉腊首相交出政权,结束了拉腊家族105年的世袭统治。尼泊尔国王狄里布凡颁布临时宪法,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1960年12月马亨德拉国王亲政,1961年1月宣布禁止一切政党活动。1962年4月宪法规定尼泊尔为印度教君主国。1990年受人民爱戴的比兰德拉国王开放以君主立宪为政体的多党议会制。1996年2月13日,尼泊尔共产党宣布发动小规模的战事。 2001年6月1日晚,加德满都纳拉扬希蒂王宫突然发生枪击事件,王储迪彭德拉因为选妃问题而连杀国王毕兰德拉、王后艾斯瓦利亚、小王子尼拉扬、公主什鲁蒂等10多名王室成员。迪彭德拉本人亦自杀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 毕兰德拉国王的弟弟贾南德拉4日在哈努曼多卡宫(老王宫)加冕,继承王位。不过,不少民众相信这其实是贾南德拉所策划并嫁祸予王储,因此由贾南德拉所统辖的尼泊尔王室声望大不如比兰德拉时代。此后,尼泊尔共产党的武装势力渐获得部份民众的支持。截至2006年,尼泊尔除了首都加德满都外,大部分地区受尼共控制;2004年底,尼共开始对首都围城。2005年2月1日,国王贾南德拉解散政府,宣布未来3年由他亲自领导新的部长委员会。 2006年1月2日,尼泊尔共产党(毛派)反政府武装份子宣布终止为期近4个月的单方面停火,并开始连串突袭。1月14日,武装份子突袭加德满都郊区的两个警察哨站,打死十多名警察。次日,尼泊尔内政部发布公告,在加德满都实施宵禁,并在1月19日指示国营尼泊尔电讯公司中断加德满都对外的流动通讯服务,以阻挠反对派于1月20日举行的大规模游行示威。4月21日,尼泊尔反国王示威和罢工持续两星期后,在美国和印度施压下,国王贾南德拉屈服,表示愿意还政于民。他发表电视演说,宣布会解散内阁,将行政权力交予人民,并将举行选举,呼吁反对派推举首相人选。4月30日,柯伊拉腊前往王宫,接受国王贾南德拉任命并宣誓就职尼泊尔首相。 5月18日,尼泊尔国会一致通过,解除国王贾南德拉包括军权在内的权力,使尼泊尔日后不受王室控制。若公告内所有建议落实,尼泊尔国王将只成为象征元首。6月11日,尼泊尔国会通过解除国王“对国会已通过的议案”之否决权,亦即国会议员在将法案签署成法律前,毋须先征求国王之同意。政府和尼共开始谈判以决定国家的未来。11月7日,尼共(毛派)和政府达成协议,放弃武装抗争,加入政府。 自然地理尼泊尔从地形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北部喜玛拉雅地区: 这个地区的海拔高度在4,877米至8,844米之间,毫无疑问是世界的“脊梁”。这里有全世界最高的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中的8座。即:萨加玛塔峰(Sagarmatha,即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洛子峰(Lhotse)、马卡鲁峰(Makalu)、卓奥友峰(Cho Oyu)、道拉吉利峰(Dhaulagiri)、马纳斯鲁峰(Manaslu)和安纳普尔那峰(AnnapurnaI)。 中部山区:占尼泊尔国土面积的68%。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最高峰达到4,877米的马哈布哈拉山系,以及相对较矮的丘日山系。 特莱低地:占国家领土面积的17%。 山峰尼泊尔号称“高山王国”,而不是普通的山地王国,是因为她背靠喜马拉雅山脉,其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极高山”(海拔超过6000米以上的高山被称为极高山)。地球上最高的14座山峰中,有八座全部或部分位于尼泊尔境内。它们的海拔全部在8000米以上。这些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共同构筑了我们地球村的屋檐。高山仰止,每当日出与日落时分,巍巍雪山会绽放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神圣光芒。被人敬仰的称之为“众神的白色座椅”。 中国有句古话,叫“高处不胜寒”,但是身处世界之巅的尼泊尔,在过去的80年里却从来没有寂寞过。每年全世界都会有大批登山爱好者汇集雪山脚下,甚至不惜长眠在此。截至2007年,历史上攀登这些雪峰的勇敢者约有600人殉难……不过危险和死亡从未阻止前赴后继的脚步。 下面是神游网整理的尼泊尔8大雪山的名号和它们的高度: 1、珠穆朗玛(Chomolangma)峰 海拔8844米,世界最高峰,中国西藏定日县与尼泊尔交界。 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中国登山队的三名运动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从北坡成功登顶,首次完成了人类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夙愿。 2、干城章嘉(Kanchenjunga)峰 海拔8586米,世界第三高峰,尼泊尔和印度边界线上。 1955年5月25日,英国登山队开创雅龙冰川-西北壁路线,G·班德、N·哈迪、J·布朗和T·斯特里塞尔四人首次登上干城章嘉顶峰。 3、洛子(Lhotse)峰 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中国西藏定日县与尼泊尔交界。 1956年5月18日,瑞士登山队弗利莱姆·卢嘉格尔姆和埃尔斯托姆莱索姆两人,从尼泊尔沿西坡首次登顶成功。 4、马卡鲁(Makalu)峰 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中国西藏定日县与尼泊尔交界。 1955年法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首次登上峰顶。 5、卓奥友(ChoOyu)峰 海拔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中国西藏定日县与尼泊尔交界。 1954年l0月19日,奥地利登山队基希、依约里里尔和夏尔巴人潘辛格、盘沙达瓦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上峰顶。 6、道拉吉里(Dhaulagiri)峰 海拔8172米,世界第七高峰,喜马拉雅山中段尼泊尔境内。 1960年5月13日,瑞士登山队的A·希尔伯特、E·福瑞、科特·戴姆伯格、P·戴尼尔和夏尔巴人尼玛多吉、那旺多吉等六人首次登顶,是世界十大高峰中最后被登上的一座。 7、马纳斯鲁(Manaslu)峰 海拔8156米,世界第八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 1956年5月9日,日本登山队的两名队员和尼泊尔向导共4人沿北坡首次登顶马纳斯鲁峰。 8、安娜普尔纳(Annapurna)峰 海拔8091米,世界第十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 法国登山运动员赫尔佐格和拉什纳尔于1950年6月3日从西山脊登达顶峰,她成为世界十大高峰中最先被登顶的一座,从此闻名于世。 可以到神游网查看尼泊尔雪山的详细地图 【附:世界上十四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排名表】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位于中尼边界上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中段。 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和印度边界线上。 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海拔8516米,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与珠穆朗玛峰相邻。 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与珠穆朗玛峰相邻。 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位于中尼边界上。 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利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 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海拔8156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 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境内。 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纳峰。海拔8091米,位于尼泊尔中北部博卡拉的北面。 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1峰。海拔8068米,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 世界第十二高峰——布洛阿特峰。海拔8047米,中国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界峰。 世界第十三高峰——迦舒布鲁姆2峰。海拔8034米,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分界峰。 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唯一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以上山峰。 政体议会2006年4月,尼泊尔政府组成后宣布将进行制宪会议选举,制定临时宪法。同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内阁提交的决议草案,规定尼泊尔为“世俗国家”,议会成为全国最高权力决策机构。9月22日,尼议会通过修改后的新军队法规定,尼泊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不再由国王担任,军队指挥权将由政府和议会掌控。政府军的控制和调遣将根据首相领导的国家安全理事会的建议,由政府最终决定。2007年1月,尼议会颁布临时宪法,组建包括尼共(毛主义)参加的临时议会;全面剥夺国王行政权力,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并在6月制宪会议选举前代行国家元首之职。3月,临时议会通过临时宪法第一修正案,决定通过制宪会议选举在尼实行民主联邦制。6月,通过第二修正案,规定如国王卷入破坏制宪会议选举,经议会2/3多数同意可废除君主制;如议会2/3多数通过对首相的不信任案,可将首相免职。12月,通过第三修正案,宣布尼为联邦民主共和国,将由选举产生的制宪会议首次会议正式核准,规定首相行使国家元首之职。 国体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宣布废除君主制,将国体改为联邦民主共和国。根据尼泊尔各主要政党5月底就尼未来政治安排达成的初步框架协议,尼泊尔在实行共和制后设立宪法总统,总理拥有行政权,这相当于总理内阁制。同年7月,通过第五修正案,宣布总统、副总统、总理由制宪会议简单多数选举产生;制宪会议简单多数可弹劾总理,2/3多数可弹劾总统和副总统。8月1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央委员会会议决定尼共(毛主义)领导组建新政府。2009年5月3日,尼共(毛主义)主导的内阁会议决定解除军队参谋长鲁克曼古德·卡特瓦尔的职务,但未获执政联盟政党、第三大党尼共(联合马列)支持,导致尼共(联合马列)退出政府。总统拉姆·巴兰·亚达夫同日致电要求卡特瓦尔留任,引发尼共(毛主义)抗议。尼共(毛主义)主席、时任总理普拉昌达4日宣布辞职。尼泊尔制宪会议5月23日召开会议,以简单多数选举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高级领导人马达夫·库马尔·内帕尔为新一届政府总理。 制宪会议为最高立法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新宪法。 司法尼法院分为三级: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县法院,全国设上诉法院16个,县法院75个。现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迪里普·库玛·鲍德尔(Dilip Kumar Poudel),2005年7月上任。尼设总检察长一名,现任总检察长班贾德(Yagyea Murgi Banjade),2006年5月12日上任。 宪法2007年1月15日,尼议会颁布临时宪法,规定现议会解散,组建包含尼共(毛主义)的临时议会;全面剥夺国王行政权力,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并在6月制宪会议选举前代行国家元首之职。这是60年来尼颁布的第六部宪法。3月,尼议会通过临时宪法第一次修正案,决定通过制宪会议选举在尼实行民主联邦制。 经济总量尼为农业国,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90年代初起,尼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政策,但由于政局多变和基础设施薄弱,收效不彰。90年代尼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8%。王室血案后,经济形势愈加恶化。2002年贫困人口比例达41%。近年来,有所下降,2005年为31%。严重依赖外援,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来自外国捐赠和贷款。截至2006年4月,尼共有1062个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总金额约285亿卢比(约合4.04亿美元)。截至2006年7月16日,尼外债达2340亿卢比(约合31亿美元),约占GDP的40%。2003年9月11日,世界贸易组织第5次部长会议批准关于尼加入该组织的议案。2004年1月,尼加入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 2006年8月,尼财政部统计,2002年至2005年各种在尼项目的外援协议金额总计达930亿卢比(约合12.6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2005/2006财年): 5579亿卢比(约合75.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2006财年): 22540卢比(约合311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5/2006财年): 2.4% 货币名称:尼泊尔卢比(Nepalese Rupee) 汇率(2005/2006财年): 1美元=74卢比 通货膨胀率(2005/2006财年):7.6% (注:尼财政年度起于本年度的7月16日,止于下年度的7月15日。) 资源: 铜、铁、铝、锌、磷、钴、石英、硫磺、褐煤、云母、大理石、石灰石、菱镁矿、木材等,均只得到少量开采。水利资源丰富,水电蕴藏量为83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电蕴藏量的2.3%。其中2700万千瓦可发展水利发电。尼政府积极鼓励水力资源开发。 工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缓慢。主要有制糖、纺织、皮革制鞋、食品加工、香烟和火柴、黄麻加工、砖瓦生产和塑料制品等。产值约占GDP的10%。 农业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油料、烟草等。2005/2006财年,农业增长1.7%。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约80%。耕地面积为325.1万公顷。近几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万公吨) : 2001/2002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水 稻 421.6 416.5 413.3 445.6 * 玉 米 148.4 151.1 156.9 159 * 小 麦 115.8 125.8 134.4 138.7 * 大 麦 3 3.1 3.2 3 * 小 米 28.3 28.2 28.3 28.3 * 甘 蔗 224.8 234.3 230.5 237.6 246.3 油料作物 13.5 12.5 13.3 14.2 13.9 马铃薯 138 153.1 164.3 173.9 197.5 黄麻1.61 1.7 1.69 1.77 1.9 资料来源:2005/2006财年经济概览。*为暂无统计 资料来源:2005/2006财年经济概览。*为暂无统计 旅游业尼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自然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徒步旅游和登山业比较发达。尼泊尔丰富的文化和宗教遗产、精美的古典建筑可供印度教和佛教徒朝圣,它还有14个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公园,可供旅游者徒步旅游和狩猎旅游。尼政府也积极鼓励向旅游业的投资。2004/05财年,旅游业创汇105亿卢比,占GDP的2%,较上一财年的181亿卢比有大幅下降。2005年全年接待国外游客375398人,同比减少2.6%。赴尼旅游主要为亚洲游客,其中以印度游客居多,占总数的25.7%。其次为西欧和北美游客。 交通运输: 以公路和航空为主。截至2006年3月中旬,公路总长17297公里,其中沥青路面4918公里,占28.4%。有各类机场45个,直升机停机坪120个。除首都有一国际机场外,其余为简易机场。全国有一家国营的尼泊尔皇家航空公司,6家私营航空公司和一家私营直升飞机公司。国内主要城镇有班机通航。同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孟加拉国、文莱、新加坡、中国香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通航。 货币尼泊尔使用的货币是卢比,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一样,但相同的只是货币的写法和发音,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是不同的。 尼泊尔卢比与印度卢比实行联系汇率,就是说两种卢比的兑换汇率固定在1:1.6之间,一旦印度卢比与美元或者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尼泊尔卢比与他们的汇率也随之波动。由于尼泊尔的政界高层基本上都是从印度留学回来的,所以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系,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教育都有点像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两国联系很密切,双方公民可以自由来往,在尼泊尔,除了大面额的钞票,印度卢比可以流通。 在西藏边境的樟木镇,以及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和博卡拉着两个游客最集中的地方,到处都可以找到兑换人民币的人(这种形式只在樟木镇才有)和货币兑换小店(加德满都的汤美区和博卡拉的菲瓦湖边)。在尼泊尔的这两个地方,绝大多数旅行社,旅馆,餐厅,酒吧,商店都可以使用包括维萨国际卡在内的各种信用卡,另外当地的银行可以为您兑换各主要外币或者旅行支票。所以在这里您根本不用担心货币兑换的问题。 尼泊尔卢比与人民币的官方汇率在 13:1 上下浮动,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在75:1上下。 财政金融2005/2006财年前8个月,总支出达685.8亿卢比,同比增长10.7%。 2005/2006财年前7个月,外汇储备增长11.3%,达1445.2亿卢比。 对外贸易2004/2005财年,外贸总额为1904.2亿卢比(约26.3亿美元),同比增长0.12%。主要贸易伙伴有印度、美国、德国等。主要进口商品是煤、石油制品、羊毛、药品、机械、电器、化肥等,主要出口商品是蔬菜油、铜线、羊绒制品、地毯、成衣、皮革、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外国投资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共新增76个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协议项目总额14.4亿卢比(约合0.19亿美元),上一年度同期新增35个项目,金额5.46亿卢比。居前三位的投资国仍为印度、中国、日本。 外国援助: 近几年接受外援情况如下(单位:亿卢比) 2001/2002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 总 额 196.48 244.50 237.4 381.5 无偿援助 87.02 59.11 89.57 253.9 贷 款 109.46 185.39 147.81 127.6 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是:德国、法国、瑞士、荷兰、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中国、沙特阿拉伯以及援尼财团(包括美、日、德、英、法等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 人民生活:2005/2006财年,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11美元。截至2006年3月,全国有医院87所,病床6796张,医生1257人。 军事国家安全委员会由首相、国防大臣和陆军参谋长组成,首相任主席。只有陆军。现任陆军参谋长为皮亚尔·忠格·塔帕(Pyar Jung Thapa),到2006年9月任期届满。实行志愿兵役制,士兵服役期一般为15年。总兵力6.8万人,编成23个旅。全国有警察4.7万人。 2005-06财年,尼国防部开支约121亿卢比(约合1.6亿美元)。 文教语言在尼泊尔使用的所有语言都是国语. 尼泊尔语是尼泊尔的官方语言. 这种语言原先被称为 Khaskura,但是在20世纪后就被叫做尼泊尔语. 然而不论官方语言是哪种语言,所有在尼泊尔使用的语言都可用于官方目的和文件中。城市中的大多数人懂英语,同时尼泊尔南部广大地区能懂印地语。随着这个国家的大多数私立学校使用英语教学,英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报纸和电视节目现在都广泛使用英语,而相比印地语年轻人都更喜欢英语。 教育全国有5所大学:特里布文大学、马亨德拉梵文大学、加德满都大学、博克拉大学、普尔阪查尔大学。其中特里布文大学下设61所直属分院、4座研究中心和134所私立分院。 2005/2006财年,共有学校34543所,同比减少6%。在校学生增加6.6%,达646万。 新闻出版 截至2006年3月,全国注册发行的各类报刊有4286份,其中日报313份,周报1506份,双周刊300份,月刊1313份。全国最大的两份日报均为官方报纸:《廓尔喀报》,尼泊尔语,1902年创刊;《新兴的尼泊尔》,英语,1965年创刊。此外还有《加德满都邮报》和《康提普尔》等多种日报。 尼泊尔国家通讯社为全国唯一的通讯社,官办,成立于1962年4月。 尼泊尔广播电台是全国唯一的电台,官办,成立于1948年,用尼泊尔语和英语广播。 尼泊尔电视台创建于1984年,1985年12月28日正式在首都开播,目前每天播放18个小时,通过卫星传送。目前共有7家电视台,包括5家私营电视台。 尼泊尔时差 北京时间比尼泊尔早两小时零15分钟。 另外,在尼泊尔,星期六是法定休息日,和西方国家一样,这一天绝大多数的商店都会关门,即使是如加德满都的汤美区那样的游客异常集中的地方。星期日除了政府部门,学校在外,人民照常工作。 除了一些早起清扫或者送牛奶的当地工人外,大部分人上午10点钟以后才开始上班,(这点也和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一样。)你会惊奇的发现那些学生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才背着书包去上学,不知道他们一天的学习效率有多高 传媒截止2002年3月,尼泊尔全国注册发行的各类报刊有3192份。其中218份日刊全国最大的两份日报均为官方报纸:《廓尔喀报》,尼泊尔文,1902年创刊;《新兴的尼泊尔》,英文,1965年创刊。此外还有《加都邮报》和《康提普尔》以及其它多种日报。尼泊尔国家通讯社为全国唯一的通讯社,官办,成立于1962年4月。尼泊尔广播电台是全国唯一的电台,官办,成立于1948年,用尼泊尔语和英语广播。1985年12月尼泊尔电视台在首都正式开播。尼目前还有2家私营电视台利用卫星传送节目。 文化遗产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是加德满都最有名的广场,也是观赏尼泊尔寺庙建筑的好地方。这里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古迹建筑,广场上总共有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 斯瓦扬布纳特寺(Swayambhunath):也是一座圆佛塔, 又名猴子庙(Monkey Temple).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尼泊尔开展国际佛教交流的中心,又称斯瓦扬布佛院。位于首都加德满都郊外斯瓦扬布山顶上。监狱公元前3世纪,据说佛祖释迦摩尼亲临此地,并收1500弟子。主体建筑佛塔,塔基纯白,塔身金黄,华盖宝顶高耸,庄严宏伟,被誉为尼泊尔建筑的典范。 博达哈大佛塔(Bodhnath):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气势不凡,给人以宽大为怀的感觉。 巴德岗东部的Tachupal街一带是旧城区。在14-16世纪,巴德岗是加德满都谷地的首都。当时,城市的中心位于西部的宫殿广场一带。城中的许多建筑始于17世纪末。 昌古纳拉扬寺:位于巴德岗的昌古村,是保护神毗湿奴的庙宇。该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 帕坦皇宫:宫殿广场的整个东部都是帕坦的皇宫。皇宫的一部分是在14世纪建成的,但主体建筑是在17-18世纪完成的。 帕坦的皇宫是最古老的,年代比加德满都和巴德岗的皇宫更久远。 帕斯帕提那寺:是印度教最重要的庙宇之一。这座庙宇拥有三层式屋顶,周围还有一些漆成黄色和白色的建筑物,这里只允许印度教徒进入,如果是游客就只能站在门口好奇地观望。 蓝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距印度只有20多公里。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朝拜之地,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 世界遗产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包括珠穆朗玛峰),加德满都谷地,奇特万皇家国家级森林公园,蓝毗尼佛祖诞生地,博克拉河谷 佛教胜地 蓝毗尼(Lumbini) 外交国策尼奉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印两大邻国的友好关系。积极推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发展。重视加强同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争取经援和投资。已同125个国家建交(截至2007年1月)。 尼中关系中尼之间有着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唐朝时,尼泊尔公主尺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 1955年8月1日建交以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高层往来不断,尼国王、首相均多次访华。周恩来总理曾两次访尼。邓小平副总理、李先念主席、李鹏总理、李瑞环政协主席、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也先后访问过尼泊尔。1996年底,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尼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共同确立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世代友好的睦邻伙伴关系,将中尼友好关系推向一个新高潮。2002年7月,贾南德拉国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8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外交部长李肇星与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外交大臣潘迪就两国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两国主要高层互访情况如下: 1956年4月25日-5月7日 中国特使乌兰夫副总理赴尼参加马亨德拉国王加冕典礼 1957年1月25-29日 周恩来总理访尼 1960年3月11-24日 尼首相毕·普·柯伊拉腊访华 1960年4月26-29日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访尼 1961年9月28日-10月5日 尼国王马亨德拉访华 1966年6月25日-7月13日 尼王太子比兰德拉访华 1972年11月14-25日 尼首相比斯塔访华 1973年12月7-14日 尼比兰德拉国王访华 1975年2月22-26日 中国特使陈锡联副总理赴尼参加比兰德拉国王加冕典礼 1976年6月2-9日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问中国四川和西藏 1978年2月3-6日 邓小平副总理访尼 1978年5月14-15日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华 1978年9月27日-10月4日 尼首相比斯塔访华 1979年8月26-29日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华 1981年6月4-7日 赵紫阳总理访尼 1982年7月27日-8月3日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问中国甘肃兰州、四川甘孜和西藏日喀则 1984年3月19-23日 李先念主席访尼 1987年5月28日-6月1日 乔石副总理访尼 1987年9月14-17日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华 1989年11月19-21日 李鹏总理访尼 1992年3月16-22日 尼首相柯伊拉腊访华 1992年11月27-30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访尼 1993年9月20-27日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华 1993年10月30日-11月6日 尼首相柯伊拉腊访问中国西藏 1993年11月25-29日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尼 1994年4月9-21日 尼上议院议长卡尔基访华 1994年7月19-20日 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访尼 1994年10月25-11月2日 尼王太子迪彭德拉访华 1995年4月17-21日 尼首相阿迪卡里访华 1996年4月17-23日 尼首相德乌帕访华 1996年8月23-30日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华 1996年12月4-5日 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尼 1997年11月10-14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访尼 2000年5月 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赴尼参加中国援建的中华寺开光庆典 2000年8月20-26日 尼外交大臣巴斯托拉访华 2001年2月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访尼 2001年2月 尼国王比兰德拉访华 2001年5月 朱镕基总理访尼 2002年7月 贾南德拉国王访华 2003年12月2-3日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尼 2004年8月 尼泊尔王储帕拉斯访华 2005年3月 李肇星外长访尼 2005年4月 尼泊尔国王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2005年8月 尼泊尔外交大臣潘迪访华 2006年3月 唐家璇国务委员访尼 2006年8月26-9月2日 尼泊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奥利访华 2007年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访尼 2008年8月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就职后访问中国,这是普拉昌达就任尼泊尔首任总理后第一次出国访问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尼建交后,两国政府先后签订贸易、经济技术合作、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以及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交通等协定。1983年10月成立两国政府间经济贸易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在北京举行,至今已召开9次会议。1996年中尼成立民间合作论坛,由两国工商联主办,迄已举行8次会议。 (一)双边贸易 我对尼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轻工业品、机械设备、化工品、黑色金属和畜产品等;我从尼进口的商品有谷物、麻袋、黄麻、南药、大米、烟叶、皮革、有机染料等。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中尼贸易总额为1.96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88亿美元,进口8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5.1%和3.2%。2006年,中尼双边贸易额为2.68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其中我出口2.60亿美元,增长38.2%,进口829万美元,减少2.5%。 我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自1962年起开始进行陆路边境贸易,主要通过樟木口岸进行。2006年边贸总额为1.7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占藏尼贸易总额的98.3%。其中我出口1.7156亿美元,进口0.046亿美元。2005年第10届藏尼贸易洽谈会在尼举行。 (二)对尼援助 自1956年以来,我向尼政府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总额17.5亿元人民币,均为无偿援助,已全部安排完毕,主要有公路、砖瓦厂、造纸厂、水电站、纺织厂、制革厂、水利灌溉工程、糖厂和国际会议大厦等。目前公务员医院、巴尼帕综合技术学校2个项目在建。沙拉公路、马亨德拉国王自然保护基金会研究所、加德满都环城公路、樟木至加德满都光缆、传统医药研究所等7个项目待建。 (三)承包劳务合作 中国在尼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始于1981年。截至2006年底,我在尼开展承包劳务合作业务合同额8.772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3096亿美元。工程承包合同额为8.654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1993亿美元。2006年,我在尼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869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192万美元。 (四)对尼投资 我在尼开办合资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06年底,我在尼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共计3405万美元,其中2006年为32万美元。同期,尼在华投资项目累计63个,合同外资金额1599万美元,实际投入138万美元。主要经营范围有餐饮、食品加工、服装等。 三、在文化、科技与教育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中尼双方在体育、文学、艺术、广播、科学、宗教、摄影、出版、教育等方面均有交流。中方每年向尼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我向尼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为每年100人。目前有109名尼留学生在华学习。2001年,中尼签署“关于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2002年6月,中国公民赴尼旅游正式启动,尼成为第16个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2005年,尼旅华人数为2.9万人,我公民首站赴尼游客为1.98万人。2006年双方人员往来为4.448万人。 四、双边关系中的其他问题 (一)尼泊尔与我西藏的关系 中国西藏地区和尼泊尔有着传统的友好往来,近年来藏尼在经贸、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发展较快。1978年中尼签订民航协定,1987年开通拉萨至加德满都的航线,目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有每周两次的航班。1994年5月,中尼签署加德满都至拉萨汽车运输协议。1999年,中尼签署边界过牧协议换文。2002年7月,中尼签署藏尼通商协定。2003年12月,中尼就增设两对边境贸易点进行换文。2005年5月,拉萨至加德满都开通客运直通车。8月,中尼就延长边民过界放牧签署换文,并签署关于尼泊尔借道中国西藏公路进行货物运输的议定书。12月,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访尼。2006年8月,尼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奥利来华时访藏。 (二)中尼民间合作论坛情况 1996年4月1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尼民间合作论坛协议的换文》,确定双方建立由两国工商界人士、学者、专家和政府代表组成的中尼民间合作论坛,旨在促进两国间的民间经贸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论坛中方委员会主任由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张绪武担任,委员由全国工商联、外交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组成。尼方委员会主任由尼工商联主席施雷斯塔担任。2003年论坛在尼举行第7次会议。 2005年1月,中尼在海南三亚召开论坛第8次会议。 五、重要双边协议 1956年9月20日 友好以及藏尼通商交通协定 1960年3月 边界协定 1960年4月28日 和平友好条约 1961年10月5日 边界条约 1963年1月20日 边界议定书 1964年5月19日 贸易协定 1964年10月11日 文化合作协定 1966年5月2日 藏尼通商交通协定 1978年8月21日 民航协定 1981年11月22日 贸易和支付协定书 1983年10月10日 边民过牧换文 1986年8月1日 重签藏尼通商交通协定 1986年11月11日 边民过牧换文 1987年8月 拉萨-加德满都不定期飞行备忘录 1996年4月18日 民间合作论坛换文 1999年8月 边民过牧换文 2001年5月 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 2002年7月 重签藏尼通商协定 2003年12月 增设边境贸易点换文 2005年8月 延长边民过牧协议的换文 互免持外交、公务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 互发商务人员多次签证协议的换文 尼泊尔借道中国西藏公路进行货物运输的议定书 中国驻尼大使:郑祥林。馆址:BALUWATAR KATHMANDU NEPAL。 电话: 977-1-4411740(办公室),4416485(政治处),4415383(文化处),4419053(签证处)。电传:2545 COCE NP。传真: 4414045。 经商处地址:TRIPUESWOR, KATHMANDU, NEPAL。信箱: P.O.BOX NO.4234。电话: 977-1-4418622/4418972。电传: 2545 COCE NP。 尼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库施·纳拉扬·施瑞斯塔公使衔参赞(Mr.Khush Narayan Shrestha, Minister-Counsellor)。 馆址: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路西6街1号。电话:65321795。 传真:65323251。电传:210408 NEPBJ CN。 同印度的关系:1947年6月两国正式建交。2006年尼印两国高层往来频繁。4月,印总理曼·辛格(Manmohan Singh)派特使卡兰·辛格(Karan Singh)和外秘希夫香卡尔·梅农(Shivshankar Menon)访尼,与尼领导人就尼局势交换意见。6月,尼首相柯伊拉腊访印,与辛格总理会晤。印对尼和平进程表示欢迎和支持,同意在2006-07财年向尼提供80亿卢比(约合1.07亿美元)预算支持。7月,尼内政大臣西陶拉访印。印国大党总书记特里帕蒂(Devi Prasad Tripathi)访尼。11月,尼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夏尔玛·奥利(K.P.Sharma Oli)访印。12月,印外长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erjee)访尼,会见尼政府和政党主要领导人,并向柯伊拉腊首相转交了印总理辛格邀请其出席第14届南盟峰会的函。关于尼局势,慕表示印尊重尼人民和政党的决定,欢迎尼共(毛主义)回归政治主流,愿继续向尼和平进程提供援助。 印是尼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援助国。2005-06财年前8个月,尼对印出口约4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占尼出口总额的69.1%。尼从印进口约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占尼进口总额的63.3%。2006-07财年,印对尼发展援助达35亿卢比(约合4700万美元),为上一财年的3倍。 同美国的关系:1947年4月,尼美建交并签订友好和商务条约。2005年2月,贾南德拉国王亲政,美宣布停止对尼军援、军售。5月9-11日,美国负责南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罗卡对尼进行工作访问。罗卡会见了贾南德拉国王、大臣委员会两位副主席、外交大臣、尼军总参谋长,以及尼主要政党领导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2006年4月,尼政党推翻国王亲政,并组建新政府。美总统布什致电祝贺柯伊拉腊出任首相。5月初,美主管南亚和中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包润石(Richard A. Boucher)访尼,会见尼政府和政党领导人。包表示,美将全面支持尼新政府,包括民主进程和提供社会经济援助,并考虑恢复对尼军援。尼共(毛主义)必须放弃暴力回归政治主流。美支持尼国王为礼仪性君主,国王今后的命运取决于尼人民。2007年4月1日,尼临时政府成立,美驻尼使馆声明表示支持。 旅游交通规则靠左行驶 景致尼泊尔,一个神秘、美丽而又贫穷的地方,面对几个世纪前留下的古老城堡,面对雪山脚下充满宗教气息的生活,很难说清楚那里的一切,图片留下的只是过眼难忘的风景,心里却总在牵挂何时再次走进那片土地。 购物尼泊尔式工艺品 尼泊尔手工艺品种类众多,价格低廉,品质参差不齐,主要有镶嵌首饰盒、木雕、绣上佛眼的T恤、“沙玲吉”四弦琴、尼泊尔帽等。 古董 在泰美尔区的街道上有许多佛像和佛教绘书,也有从中国西藏来的古董,但真正的古物是不准出口的。购买年份未满一百年的唐卡、佛像等,必须向尼泊尔相关部门申请核准,取得未满百年的证明文件方可携带出境。购买古董可到加德满都杜巴路和帕坦附近的古董店。 天然宝石 尼泊尔出产的深红色水晶、黄玉、海蓝宵石、青金石等,价廉物美。从中国西藏或伊朗进口的土耳其宝石、珊瑚等,多用于装饰品上。购买原石可以用重量计价,而镶嵌在耳环、K金项链或戒指上销售的,手工还算精致,价格当然也不便宜。 中国西藏地毯 中国西藏地毯多出口,从香港行销至纽约, 深受好评。旧式地毯是以天然染料制成,图案繁杂,价格也高。现在许多用化学染料制成的新产品,由民家或难民营织造,用染料染出明亮的颜色,或用较细致、较贵的植物染料染上传统的中国西藏宗教图案。购买地毯时,大小应以一块榻榻米长度为宜。地毯的长宽大小不同,价格也就不一了。购买中国西藏地毯,可在帕坦附近的贾瓦克尔(Jawalkhel)中国西藏难民营展示中心或博拿佛塔周遍商店选购,但是议价空间有限。 布料服饰 以尼泊尔或印度布料缝制而成的背心、长裤、洋装,很具民俗风味,此外还有中国西藏式几何图案的粗毛线外套、背心或背包,不过有些衣服都是西方人的尺寸。传统尼泊尔上衣和中国西藏服饰都不卖现成的,但是可以自行剪布,然后找师傅量身订做,制作时间只要一、两天,工钱十分便宜。尼泊尔沙丽布料有棉质、纱质和毛料,可以买来制作时装或裁成围巾。 面具 尼泊尔的面具以印度教神祇作为造型,面具分别有木雕、铜雕、泥塑等材质。出售面具的摊贩集中于三座杜巴广场,此外在加德满都和巴克塔布的中途,有一个“希米村(Thimi)”,以制作混凝纸舞蹈面具和赤陶雕塑而出名,面具即为此村的特产。 唐卡画 目前加德满都的唐卡画(thangka)多半是为观光客而画的,有的还利用烟熏处理,使人乍看之下以为是古画。唐卡是以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为图案,或是歌颂神祇、记述节庆为主的长巷轴画,画风细腻精密,即使不看成宗教用物,也可以艺术品视之。真正古老的唐卡画不容易买到,现代画家制作的唐卡画到处皆是,最密集的地方在巴克塔布,价格依个人眼光及喜好而定。 手工纸制品 尼泊尔有许多用手工纸特制的信纸、信封、日历、笔记本、包装纸、灯笼等,价格低廉,但质料不太好,且可以议价。以尼泊尔布料或蜡染做封面的笔记本,最适合买回来送人。专卖这类手工纸制品的店,在加德满都泰美尔区内就有多家,每家的货色图案各有不同。 尼泊尔茶(红茶) 尼泊尔出售的红茶多半是印度大吉岭红茶和阿萨姆红茶,有的红茶以高雅的木盒包装,有的则是放在一只民俗风味十足的背心袋里。购买这种红茶送礼非常适合,因为除了品茗红茶的芳香外,小背袋又可当作零用钱包使用。在加德满都三座杜儿巴广场附近都有红茶专卖店,泰美尔区内的杂货店也有,价格更便宜。 香料 尼泊尔有各式各样的食物香料,这些香料都是采用天然植物制作而成,虽然不是每样都合乎口味,但是如果喜欢,可以买回来依照自己的方式烹调,味道芳香而特殊。在加德满都、帕坦、巴克塔布的传统市场里面都可以买到。 银器和饰品 银器制品在尼泊尔十分流行,如首饰或摆设物一应俱备。尼泊尔制造的项链、戒指、耳环、手镯等银饰品,在世界各地都广受欢迎。一些较为昂贵精致的首饰银器,不妨到帕坦和巴克塔布后购买,因为这两地方的货色与价钱都比加德满都令人满意。 铜器 以红铜和黄钢制造的瓶瓶罐罐和容器,都是以重量来计算价钱的。红铜或黄钢制成的佛像或各种印度教神像,都不算古董,全是半工业产品,金银花饰所制成的铜制动物或镍有小彩石的烟灰缸,和令观光客脸红、心跳加快的性爱雕塑复制品,都别有特色。购买这类铜制器皿,以帕坦杜巴广场旁的铜器街最多。购买时除了考虑价格外,重量也应商确一下,以免带不回来。 廓尔喀弯刀 廓尔喀是尼泊尔的“国刀”,上等的真品与纪念品有很大的区别,价钱决定于刀刃和刀套的镶嵌饰物和手工。廓尔喀军人使用的弯刀,在刀身底部会有小小的V 形凹痕,可以将拔出后的鲜血导引,以免沾污刀柄;而且刀套背面有两把小刀,是用来削东西去皮的。真假廓尔喀弯刀到处充斥,其中以三座杜巴广场上最多,但是品质良莠不齐,要多加鉴赏后购买,当然杀价也要狠些。 宗教用品 印度教或藏传佛教的宗教用品很多,有佛像、祈祷轮、佛像绘画、冥思符、符咒盒、护身符、经文彩布、经文碑石、木制嵌银西藏茶碗等。这类物品以博拿佛塔附近最多,此外杜巴广场的摊贩和商家也有出售。 尼泊尔旅游签证资料 1、申请者护照原件(护照有效期6个月以上)+复印件 2、三张半年内的两寸白底彩照 3、申请者身份证复印件一份(需要复印正反面) 4、如实填写签证申请表 尼泊尔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的10月到11月是旱季的开始,从多方面说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时候:气候温和,空气清净,能见度很高,也是当地旅游和登山的旺季。 2月到4月是旱季结束的时候,是仅次的佳季:因为空气中尘埃较多,所以能见度不是很高,但天气暖和,很多野花都绽放出来。 12月到次年1月,气候和能见度都不错,但比较寒冷:如果在廉价旅馆里没有供暖设施,那么夜晚会特别难熬。对于徒步旅行者来说,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这个季节经常会遇到下雪天, 除以上介绍外,一年中其余的时间都不适合旅行:5月和6月上旬太热,而且空气污浊;6月中旬到九月,季风气候使山峰都被云雾遮挡,道路充满泥泞。 尼泊尔民俗节庆活动 尼泊尔还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国家,因此和宗教相关的许多活动都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尼泊尔全国性的节日有很多,根据尼泊尔旅游机构对外发放的资料称,其全国各种节日每年多达300多个。也就是说,任何时候,只要你到尼泊尔,你就能亲眼看到各类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由于尼泊尔还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国家,因此和宗教相关的许多活动都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 美食尼泊尔本身并没有发展出自己特殊风格的烹饪,尼泊尔菜只是印度地方性烹调的变化而已,其中还包括一些中国西藏改变而来的饮食。大米是尼泊尔人的主食,山区人民的主食主要是玉米、小米和荞麦。 产自谷地低海拔的水果在加德满都处处可见,价钱对游客而言,非常的便宜,但别忘记一定要经过冲洗之后再吃,以免得了痢疾,得不偿失。 许多餐厅都会收10%服务费和2%税金,但无须再付小费,只要将账单roundup即可。 卫生方面,尼泊尔没有街头小吃,就算有也不应光顾。至于在餐厅进食,则没有问题。 自来水不宜饮用,但商店和超级市场均有樽装水出售,较流行的牌子是印度的Bisleri,1.5公升售R15,5公升售R40(另按樽R25,回樽时退还)。售价已清楚印在樽上,若有商店滥收,可据理力争。 气象2011年3月17日一位俄罗斯天文学家在尼泊尔拍到了珠峰上空出现的、非常罕见的彩虹云照片。 同名杂志《尼泊尔》电子杂志是上海微图网络主办利用iebook超级精灵制作的一本以介绍尼泊尔当地文化、历史为背景的电子杂志。杂志主要介绍了尼泊尔蓝毗尼-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两千五百多年来,如同一盏不灭的智慧之灯,从静观人生到见性成佛,伟大的佛陀,以他对人生博大精深的探索,对生命大彻大悟的圆觉,照亮了众生迷茫的航程。在这里,喧嚣与宁静,幽暗与光明。凝聚了多少虔诚的目光,见证了多少祈愿的香火,人们仿佛看到了佛祖的慈祥的身影,听到了他布道传法,普渡众生的声音。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