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妮寇拉-本内德蒂 |
释义 | 妮寇拉-本内德蒂(Nicola Benedetti)是谁?这个有意大利血统的金发苏格兰女孩,年仅17岁就成为2004年BBC年度青年音乐家得主,被小报称为“苏格兰最性感的明星”,她拒绝了模特公司的邀请,打算致力于改变古典音乐在年轻人中的形象。在5月底随BBC苏格兰交响乐团一起来沪演出后,演出行程极为密集的妮寇拉,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邮件采访。 在英国著名乐评人诺曼-莱布雷希特看来,在BBC举办的那场颇有“古典超女”之嫌的比赛过后,DG唱片公司用100万英镑录制6张专辑的代价,签下这位学生妹小提琴家,是想利用“美女救世”,力挽狂澜拯救越来越不景气的古典乐市场。虽然结果不知是好是坏,但最终,妮寇拉的唱片在乡村小镇的中年男性客户中销路异常出色,老奶奶们也愿意买来给小孩,当作有教益的生日礼物。 本内德蒂1987年7月出生于苏格兰艾尔郡,4岁时受到8岁的姐姐斯特芬妮(Stephanie,也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的影响开始学琴。她的母亲每天开车一小时,把姐妹俩从家送到学校,声称如果不好好学,就把小提琴没收。意大利裔的父亲乔万尼-本内德蒂(Giovanni Benedetti)是英国著名商人,拥有数千万英镑的资产,然而小富家女并没有因家境优越而在学业上有所倦怠,妮寇拉9岁就通过了小提琴八级的考试,她曾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小提琴家,唯一的秘诀就是认真练琴。” 1997年,刚过10岁生日,妮寇拉便接到了梅纽因音乐学校的录取通知书。11岁时,妮寇拉已经在梅纽因指挥的巡演中,与学校管乐团一起演出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了。据说在梅纽因去世前计划中的合作名单上,除了拉妮-米契尔(Priya Mitchell)、张莎拉(Sarah Chang)和瓦迪姆-列宾(Vadim Repin)外,还有一位便是年仅12岁的妮寇拉。14岁时,妮寇拉迎来了演奏生涯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她一举夺得英国杰出天才比赛大奖(Britain Brilliant Prodigy Competition)。不久之后,妮寇拉就因各种演出邀请而无法兼顾学业,“既要参加各种演出,又要参与学校的众多音乐会,我实在难以做到两全”。顶着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妮寇拉毅然从梅纽因音乐学校退学,转而聘请英国室内乐团前小提琴首席马切伊-拉科夫斯基(Maciej Rakowski)做私人辅导。 无论运气和实力的比例如何分配,总之一路战绩辉煌的苏格兰女孩又成了BBC眼中的“天之娇女”,从而顺利进入主流媒体的视线。一个月后,她在2004年度英国最大的户外狂欢音乐节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 Festival)上面对上万观众演奏,又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上与苏格兰室内乐团合作。同年10月,妮寇拉在新苏格兰议会大厦落成仪式上为女王陛下献演。 在更为关心少女成长的部分英国媒体看来,这份基础过于薄弱而风光来得过早的演奏生涯,显得有些“畸形”,到了这个份上,女孩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有透支之嫌。每年一张专辑,之后是紧锣密鼓的宣传巡演,最忙的时候,妮寇拉几乎每两天就要开一场音乐会。上海演出前,妮寇拉怕耽误大事,仅答应接受10-15分钟的简短采访,但就在演出前一天,又不明原因地匆忙取消,即便是邮件采访,妮寇拉也因“总在巡演路上”为由,拖延了近一个月才回复。面对英国媒体也好,接受本报采访中也好,妮寇拉不止一次地反复重申,打算逐年减少音乐会的数量,但这同她与日俱增的知名度之间,似乎又有难以化解的矛盾。 在上海音乐会上,一头蜷曲金色长发的妮寇拉身材挺拔,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时,身体剧烈晃动,展现出无限的青春活力。但是平日里,妮寇拉更愿意给世人留下一个“乖乖女”形象,她对《独立报》说,自己从小接受正统的古典音乐教育,对陈美等跨界音乐人的道路提不起兴趣。接受《镜报》的采访时,她又表示:“我从不去酒吧,也不爱喝酒、抽烟,几乎从不尝试稍显奔放的衣服。” 于是,媒体纷纷将“苏格兰玉女”的帽子往她头上按,妮寇拉不仅被视为苏格兰的骄傲,更被英国国内众多知名作曲家寄予厚望。她的苏格兰老乡詹姆斯-麦克米伦(James MacMillan)以及英格兰作曲家约翰-塔文纳(JohnTavener)本都以创作具有深刻宗教精神的作品著称,却也心甘情愿为妮寇拉创作作品,两部献给她的协奏曲《Fragment for the Virgin》和《From Ayrshire》分别被她收录在第一和第二张专辑中。 不仅如此,妮寇拉更是勇担重任,视自己为推广古典音乐的“青年代表”,个人官方网站的名称就是“妮寇拉邀您加入到音乐”(Nicola Benedetti invites you to take part in Music)。除演出和录制唱片外,从2005年起,她还跟随“萨金特儿童癌症关护实践机构”(CLICSargent)遍访英国的学校,鼓励所有的小朋友学习乐器,引导他们热爱古典音乐。2006年初,她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犹太国家基金大会上为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演奏,同时,她还被聘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爱心大使。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21岁的女孩必须面对的生活:每天超过6小时的练琴时间,外加慈善、教育、音乐会、唱片公司、媒体---周旋其中,每一样都要保持良好状态,这听起来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残忍。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妮寇拉时不时会掩饰不住“累”,坚强的外表下,一颗疲惫的心溢于言表。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妮寇拉却不愿意让中国读者知道这一点,或者说,她更愿意相信自己能承担这一切。她说:“音乐是我的热情所在,理想所在,我愿为它倾尽所有。” B=《外滩画报》N=妮寇拉-本内德蒂(Nicola Benedetti) B:2004年获得BBC年度青年音乐家称号后,你的生活有了怎样的改变? N:当然是比以前忙多了,多了许多音乐会,得完奖那年开了100场音乐会,现在少些了,不久的将来,我希望能更少。另外我有些日常生活的安排还是没有变,比如每天仍会练琴超过6小时。 B:你致力于改变古典音乐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你那么年轻,怎么来担当这一重任? N:我相信,无论是年老年少,都应该尽可能多听音乐。我致力于尽个人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古典音乐,至于他们喜不喜欢,这就由他们自己决定了。不过,通常情况下,一旦年轻人亲赴现场聆听后,都会爱上那些曲子。 B:你的同胞詹姆斯-麦克米伦和约翰-塔文纳都创作协奏曲献给你,会不会令你感到,外界在你弱小的肩膀上施加了过多压力? N:完全不会。事实上,通过与他们碰面交流,谈论怎样诠释作品以及演奏他们的作品,我获益匪浅。我喜欢与这些在世的作曲家保持联系,他们能够教我很多东西。 B:你怎么看待你的美貌?据说你的专辑在乡村小镇的中年男性客户中销路更好。 N:老实说,我不知道到底是谁买了我的专辑,不过据我所知,是个挺多样化的人群。我很少关注自己的外表,我想最终人们会同我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 B:你在入行前,放弃了做模特的机会,除了古典音乐外,你还有其他爱好吗?你有没有觉得为了古典音乐,牺牲了其他兴趣? N:我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所以,现在的状态无疑是我最满意的。我感到自己很幸运,能够在此生完成这个梦想。对我来说,满脑子都是音乐并不是件难事。 B:BBC曾经为你制作过一部有关你成长经历的纪录片,叫做《激情小提琴》(Playing With Passion),你在音乐会上演奏也是身体大幅摇摆的样子,你对音乐总是那么热情的吗? N:我认为是,我对演奏音乐本身总是充满激情并且专心致志,正因如此,我才能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与此同时,我也不需特意为自己标榜什么,别人通过观察就能得出结论。 B:著名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和索菲-穆特都曾抱怨自己失去了演出的欲望,认为是音乐会的体制使他们过于快速地燃烧了音乐热情,自己却无法控制。作为一名如此年轻就已经每年开100场音乐会的小提琴家,你能想象一辈子做小提琴演奏家而不会厌倦这样的生活吗? N:我不确定,我想关键是不能在太短时间内演奏得过多。音乐家一旦感到疲倦,就会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我想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