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能仁寺
释义

能仁寺,寺庙名称,在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广东省各有一座寺庙。与之同名的还有京剧戏目。

湖北麻城能仁寺

麻城能仁寺又名化主庙,最初叫普化寺,建在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龟峰山头部,主庙已毁,现存有观音殿、无梁殿。据史载,该寺始建于汉恒帝年间,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庙之一。当时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金阁及斋堂、僚堂等近百间。鼎盛时期,寺内有100多名僧人,香客遍及全国,尤其是从每年六月一日起,香客如云,敲锣打鼓,旌旗遮日,大有佛声嘹亮遏行云之势。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蜀吴赤壁大战,龟峰山是魏的屯粮扼地,曹操曾游览龟峰山能仁寺,并亲笔题写了“名山名刹名僧此日名传原是龟峰名胜境,古寺古人古胜当时古迹俨然天竺古能仁”千古传颂的楹联。既赞美了龟峰山仙景,又表明了佛教胜地能仁寺在当时已颇具名气。该楹联至今保存在能仁寺侧门石柱上。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到龟蜂山巡游、留下了“龟涎煮龟茶,天下第一家”的名句。

由于历史原因,能仁寺或毁于山火或毁于战乱,至宋代,信众又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化主庙,供奉当时的县令张毅,化主庙为铁质神像,每年六月开山,香火旺盛。至近代,化主庙被人为地拆除了。只留下了一些名联、石碑及观音殿。1962年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游览龟峰山时写下了“此山潜藏宝物,前进莫踌躇”的佳句。

时光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初,随着龟峰山深度开发,风景区知名度大增,特别是“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广告传遍天下。名山须有名寺,有了名寺,名山更具灵性、更具佛性。

江西九江能仁寺

简介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内风景秀丽的庐山北麓,九江市浔阳区庾亮南路,是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据《九江能仁寺同戒录》和《德化县志》载:能仁寺原名承天院,创建于南朝梁武帝时代(502-527)。唐大历元年(766),有位白云法师云游至此,见寺院一片瓦砾,就结茅为居,募捐修整了大雄宝殿和大胜宝塔,从此香火不断。宋哲宗元祐六年,增建铁佛寺。元代以来废于战火。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弘治二年(1489)改承天院为能仁寺。明万历元年(1573)重建了藏经楼。直至清代,乾隆皇帝又赐给能仁寺《大清三藏经》,同治年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现存的寺院建筑,多为同治九年(1870)所建。

能仁寺的建筑依坡就势。寺内地势平坦,局部略有起伏。三面环坡,紫烟作屏。寺院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前中后三个院落,在中轴线上展开。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砖木结构,单层重檐,八角高翘,朱柱回廊,显得古朴庄严。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尊木雕金佛像,威严安详,光辉普照。左右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形态各一,栩栩如生。

寺中的大胜宝塔是九江市的标志。它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同治三年(1864)又修建。塔高43米,分七层六面,石凿成栱,砖砌牙檐。登高远眺,浔河风光尽收眼底。

能仁寺除了每日暮鼓晨钟外,还组建了佛乐团,拍摄过电视片《天音》。它的佛乐融南、北佛乐为一体,保持了肃穆、淡雅的风格。

看点

能仁寺建筑依坡就势,纵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双阳桥、大雄宝殿、铁佛殿、藏经楼等建筑,寺内殿宇栉比,佛像庄严。犹为引人入胜的是富有神奇特色的“能仁八景”。这八景是:大胜塔、石船、雨穿石、双阳桥、诲尔泉、铁佛、冰山、雪洞。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砖木结构,单层重檐,八角高翘,朱柱回廊,显得古朴庄严。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摩诃迦叶、阿难陀三尊木雕金佛像,威严安详,光辉普照。左右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形态各一,栩栩如生。

大胜宝塔

寺中的大胜宝塔是九江市的标志。大胜塔,明洪武十二年(1379)建。清咸丰三年(1853)被拆毁三层,同治九年(1870)由九江兵备巡道景福倡修。塔为砖石结构,七级六面楼阁式,通高42.26米。塔门朝西,从第二层起,每层六面均有门,三实三虚。塔内有砖砌梯阶,如此可盘旋而上。此种塔梯结构在我国众多的古塔中,仅为一例。登塔眺望,浔城风光尽收眼底,匡庐雄姿历历在目。

石船

石船,槽状。长一丈五、宽尺余,侧面有铭记,凿于北宋庆历六年。相传宋元祜间,寺僧梦见一面目奇古的铁佛托梦于他,将乘石船浮江至浔阳。次日寺僧至江边迎接,果有铁佛乘石船泊岸,遂找人搬入寺内供奉。铁佛渡江便成为能仁寺一个有趣的佛教故事。现飞来石船放在天王殿东侧的水池中,船上坐一赤膊跣足,面貌奇古的铁佛。铁佛,生铁铸就。十年浩劫中被毁,现置于石船中的铁佛,是用水泥雕塑而成。

双阳桥

据传是宋元佑年间(1086-1093)所建,后来僧人在天王殿迦依泉开凿一长方形放生池,面积240平方米,深3米,池上有三孔石桥一座,石刻雕栏,飞龙走兽,花草卷纹盘刻其上,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每当红日当空,池中出现二个倒影,堪称奇观。

西穿石

西穿石,是一块位于大雄宝殿石廓檐下的长高各80厘米、宽50厘米的花岗岩石,呈长方形,长、宽二尺余,高三尺。正面雕有云头花饰,底部有铭文,为北宋庆历三年所凿。上面一漏斗形洞穴,传因久置檐下为雨水滴成,故名。这种雨滴石穿的奇物,是鼓励人们锲而不舍的一面镜子。

诲尔泉

在大雄宝殿的背后,有一口直径为40厘米的小泉,深达10余米,水质清凉甘甜,沁人肺腑,被称为“仙水”。寺内的僧人认为饮此泉水可益智生慧,增进悟性,他们常在住持的带领下来泉边忏悔礼佛,饮水受诲,故名诲尔泉。除此之外,能仁寺还有飞船、铁佛、冰山、雪洞等景观,合称 “八大奇景”。

冰山、雪洞

冰山、雪洞原为两座小山。传说一座能喷冻雨,一座能冒雪花。1931年法国传教士强占寺院东边土地建修道院时被破坏。寺僧搬来两块残石,沿用原来名称,置于铁佛殿院内。

能仁寺除了每日暮鼓晨钟外,还组建了佛乐团,拍摄过电视片《天音》。它的佛乐融南、北佛乐为一体,保持了肃穆、淡雅的风格。

结构特色

内有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以及金刚殿、铁佛殿、左右禅房及藏经楼等古建筑。此外,寺内原有“大胜塔”、“汉阳桥”、“飞来石船”、“雨穿石”、“冰山”、“雪洞”等八景,现在大部遗迹尚存。寺院建筑整体依坡就势,布局显得自然宽宏幽深。

江西进贤能仁寺

简介

能仁寺,座落於江西省进贤县城北里许的尧城山,始建於唐初,重修於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年间,能眉法师住持寺内,香火旺盛。现有观音殿、三圣佛殿、罗汉堂及附属建筑共五百四十平方米,山地面积二十馀亩。

历史

能仁寺所处尧城山似一神龟伏卧大地,山清水秀,四周护河,荷花争艳,馨香扑鼻。寺近旁有一小池塘,称为「墨池」。相传唐代魏征士(古代进贤县三贤之一)在尧城山,拜知识渊博的张华羽为师,研读天文地理、诗书文章。一个春天的傍晚,他正读书,近旁池塘内蛙声大作,使他烦恼,他随手拿起一块砚墨投於池内,该池便一直水墨无蛙。明代进士汪集诗云∶「征士幽栖何处林,尧城境僻偃禅心。书声未许蛙声杂,砚墨长遗池墨深。凰岭孟盘云翠叠,虎溪环映竹松林。结茅近得分间地,习静时来听焚音。」因而此池塘就称为「墨池」,据说当年魏征士用过的石砚台和石笔、石墨仍在池内。

武则天执政期间,有郑、魏、傅、罗、汪、吴、黄七位好友访征士,夜之尧城山,时皓月当空,见学堂处於坡顶,风景幽美。细观尧城山,宛如一支绿毛神龟拜月,真乃人间福地,遂作诗赞∶「坡象神龟拜月,护河清泉长流,莲香直冲云霄,天生神仙故乡」。当夜,七人宿於征士学堂同得一梦,见云端飘至一白须老翁曰∶「七位好汉如在此地发代千烟,尔须结为异姓兄弟,并请一位慈母做主。」醒後他们依梦指点,拜观音为母,结为金兰之交。观音菩萨被七人真诚之心所感动,托梦答应他们的请求,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每天要给菩萨一盆沐浴水;二、割尧城山护河八分田里的青禾苗,装在十八苹箱中;三、在六月十九日准时送往京城,为太子治痼疾。七兄弟一一照做,皇太子饮了青禾苗汤治痼疾痊愈,武则天大悦,册封七兄弟为「七圣候王」,同时降职把魏征士的学堂进行改建并赐名为「能仁寺」。建寺後七兄弟在附近定居,称为七社八村。後有诗赞∶

尧城之山蕴灵气,神龟伏卧仙境地。观音点化出栋材,则天赐名建能仁。

寺址∶江西省进贤县凰岭乡五里村

浙江嘉兴能仁寺

位于浙江嘉兴秀洲区新塍镇,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近1500多年。现寺为近年重建。

据旧志记载,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改称报国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称能仁院。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原占地70亩,约占镇区面积的十分之一,与寺相连的石桥也有五座,可见规模宏大。原能仁寺建筑左右对称,山门直对天仙桥,桥南大路横亘,苍松夹道,名“松路”,山门往北为金刚殿、大雄宝殿、华严阁,金刚殿前有参天银杏两株及砖塔两座,正殿东有陆宣公祠,西有鲁班殿、功德林,大殿前有钟楼鼓楼,东西对峙,在华严阁后有地藏殿,东为米业公所,西为蚕皇殿与丝业公所。近年有关部门对古寺逐步进行恢复,已初现古刹风韵。

在能仁寺中还保存有古银杏一株,树高23米,树围6.4米,树龄达1490年,系嘉兴全市树龄最长的古树,建有银杏园。园内墙上有重建能仁寺禅堂碑记、能仁寺碑记略、能仁寺松路碑记、重建能仁寺功德林碑记等石碑。

能仁寺西北还有问松桥一座,相传高宗随南宋杀伐至此,问松树云:“前不可去耶?”松树点头,高宗过桥后,桥亦随断,追军不得渡而去。此桥1992年重修。桥东有小灵鹫山馆,碑刻现保存在市区揽秀园内。

浙江雁荡山能仁寺

能仁寺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浙江省温州雁荡山大龙湫景区锦溪岩畔,东南对火焰山和戴辰峰,燕尾瀑位居其北,可远望观音峰。能仁寺初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南宋以后,能仁寺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鼎盛时期,有僧人三百,香客每日千人,成为全国30所最著名寺院之一。寺中有一大铁镬,高1.38米,直径2.4米,镬重18500公斤,系1092年(北宋元祐七年)所铸,所以又称大镬寺。能仁寺虽然多次遭受兵燹逐渐衰败,但历代高僧大德的薪火传承,为能仁寺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雁荡山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 1999年,能仁寺拉开了重建序幕。7年后,在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一座气势宏伟、规模庞大的寺院又呈现在眼前。重建的能仁寺,总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面积25亩,仿宋式建筑风格,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钟鼓楼、竺摩法师书画馆等建筑近20处,其建筑群体起伏跌宕、大气磅礴。

能仁寺的重建落成,将成为雁荡山一个重要的旅游文化胜地,从而进一步丰富雁荡山的旅游文化内涵,推动雁荡山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拓展雁荡山旅游市场。

江苏涟水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涟水县城中山路,原名承天寺,建于唐代,是一座千年古寺。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1948年7月寺塔毁于战火(中共沈振新部在涟水城,国民党张灵蒲部在城外,此次战役涟水城毁坏严重)。清雍正本《安东县志》记载:“妙通塔,在能仁寺内,宋仁宗敕建,卧佛藏舍利处。。。。。。浮屠七级,皆砖石成,内中并无寸木支柱。顶上望黄河如线。”宋仁宗皇帝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塔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传说,宋真宗赵恒年过四十膝下无子,眼看皇位无人继承,心中非常着急。他到处求神拜佛,祈求上天赐子。玉皇大帝被其虔诚感动,派赤脚大仙下凡,传说就是宋仁宗赵祯。赵祯降生后日夜啼哭不止。皇室御医束手无策,宋真宗便命人在全国贴出榜文,以求名医为太子看病。当时,涟水承天寺有个道行很高的和尚叫卧佛,他揭下榜文,以青石为舟,逆流而上,赶往京城为太子看病。一到皇宫,便抱过太子,举起巴掌就朝太子屁股上“叭叭叭”地打了起来,而且口中念念有词。卧佛越说越快,越打越凶。皇后看了心高疼,上前夺过太子,卧佛见状,用手按摩太子头顶说“止”。说也奇怪,太子真的不哭了。皇帝皇后皆感惊讶。卧佛说:“我打他四十一下,他将来做四十一年皇帝”。皇后听他说得神乎其神,又忙将太子送过去请他再打,卧佛说:“开机已泄,再打不灵了”。真宗皇帝心里十分高兴,赐号卧佛为“证因大师”。宋仁宗接位后,卧佛已乘鹤归天,他听母后讲述上面的故事,便命令在卧佛的家乡涟水建一座宝塔,赐名“妙通塔”,对卧佛加赠谥号,叫“蹈宝华如来”。宋仁宗在位41年,宝塔41年方建成,老百姓称她为“神塔”。关于妙通塔的传说还有很多。

为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发展旅游事业,1992年8月涟水县决定成立“能仁寺妙通塔复建工作委员会”,复建能仁寺和妙通塔。1998年5月勘探地宫,挖掘出土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石碑铜镜、瓷瓶古币等珍贵文物18件,海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轰动。有关地宫出土文物待会请各位领导、各位佳宾观看图片展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了解妙通塔出土文物的有关情况后,非常重视,在住院期间欣然为“妙通塔”、“能仁寺”题写了匾额。1999年6月1日举行了妙通塔复建工程奠基典礼。2002年4月妙通塔竣工。

妙通塔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路秉杰教授规划设计,涟水建筑公司承建。宝塔基础直径22米,塔高68.88米,其中塔刹14米。地上七层,内有楼梯供游人攀登外,还配有电梯可达塔顶观白鹭飞翔、览城区全景;地下一层为地宫,面积400平方米,用于文物珍宝的展出。妙通塔总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塔基塔高比例协调,层与层面积高度各不相同,避雷消防设施齐备,建成后的妙通塔内置佛像68尊。塔内钩心斗角,塔外飞檐走壁。远看气势巍峨,近观气度不凡。既有古建特色,又具现代风格。

能仁寺,于2004年8月开工建设,到2007年10月建成。能仁寺占地48.8亩,总建筑面积近万米,总投资约2400万元。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宝藏经阁、功德碑林等。

重庆渝中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渝中区中华路92号,是重庆市规模较大的尼众寺庙,原名“三教堂”,古时为海云寺,创建年代不可考。据《巴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改八坊为二十九坊,三教堂属杨柳坊管辖”。现该寺大三门横额上落款有“嘉庆已二十四年仲夏慧龄立”字样。

能仁寺有四重殿宁,依次是书驮殿、观音殿、祖堂、禅堂。1926年,能亮住持时改子孙庙为十方丛林。解放前,该寺常住尼众10余人,信教徒众多,常年香火不断。20世纪六十年代初至70年代,文革十年浩劫,宗教活动停止,殿堂被占用,尼众去做工,寺庙毁于一旦。文革浩劫后,由政府出面归还寺庙,并拨款9万元,该寺自酬资金18万元,将几大殿堂修葺一新,1983年恢复开放。1985年该地居士达450人,平时有100—400信教群众参加活动。文革幸存下来的一尊“玉佛”现存观音殿内,此殿香火旺盛,常年不断。另有三个青磁香炉,是民国二十年(1931)三教堂专门制作的,香炉上烧有“三教堂”及制作年代,文革期间被“吴抄手”餐馆买去装饭菜,后落实政策,几经周折才物归原主。据说这香炉盛饭菜,十天半月也不馊,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该寺题写有“大雄宝殿”额,不少知名人士也题写对联,为能仁寺增光添彩。

广东白云山能仁寺

广州著名旅游胜地枣白云山上一景,在玉虹洞,为佛教寺院。于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坚和尚始建,当时仅有“茅屋数椽”。随后陆续增建,到光绪年间(1908),成为白云山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古代白云山玉虹涧名刹。自上而下有慈云殿、甘露泉、大雄宝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桥、牌坊等建筑或古迹,它们与其它景点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南宋李昂英曾在此筑玉虹饮涧亭及小隐轩,结诗社。 据番禺志,能仁始建于道光年四年。然据咸丰三年《重修能仁寺记碑》,其时仅“茆屋数椽,仅避风雨”而已寺僧了尘,俗称刘四和尚,本顺天贵胄,父兄皆官居总兵,本人亦考中武举后忽悟“大丈夫不当壮游万里乎!”遂游侠四方,至此地,喜玉虹洞之岩壑幽深,拜吟坚上人为师,并发大原“欲作大观经数十年,积殊累寸,终成宏愿,于咸丰元年开工三年落成。光绪十三年,寺僧惟中又大加扩建,扩建后能仁寺的规模为:牌坊(上书“佛境”)、山门(有苏曼殊所书“金刚法界”额)、大雄宝殿、慈云殿(殿下有“甘露泉”)、地藏殿、三摩地(静室)、无尘地(静室)六祖殿、宝月阁(知客)、钟楼、鼓楼、祖师堂、说法堂、库房、香积橱、斋堂、客堂,尚保留玉虹池旧迹,当时主持僧维中刻石碣于上,寺前水溪即弥勒坑水。寺门后有石桥,题有“流云漂月”四字,传为昔日之虹桥旧迹云,桥下流水湍急,直泻而下,今已渐涸。佛殿侧之虎跑泉仍在,观音殿后现保留甘露井,亦名泉也。民国后由虚云僧主持,香火甚盛,后亦毁于兵灾。 广州能仁寺

广州市政府于1993年投资1500万参照旧制重建,恢复的景点有钟鼓楼、大雄宝殿、慈云殿等,于1995年5月对外开放。能仁寺占地面积为10000万平方米,地势三面环山,幽谷深藏,绿树成萌,内有大雄宝殿、慈云殿等庙宇,有佛像34尊,对联11幅,含意深奥,意趣横生。寺里主要古迹有虎跑泉、甘露泉、玉虹池、流云飘月、古桥等,还有抗法英雄黑旗将军刘永福一笔写下的一个高2米宽1米的红色“虎”字,为这个庄严静穆的山寺增添了几分浩气。1924年5月19日孙中山先生揩同夫人曾到此游览,1966年,日本青年代表团曾来这里栽下了一片樟树----“中日青年友谊林。” 能仁寺是白云山恢复文物古迹中的典范,它以气势宏大,古迹众多,灵验的风水宝地而吸引了许多前来参观与朝拜的游客。但能仁寺有一条与别的景区寺庙不同之处是:寺内没有香火,这是为了更好地净化白云山“市肺”的空气,同时也为了杜绝山火隐患。

福建永泰能仁寺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长庆乡下漈村,唐天祐二年(905年)僧元缓建,名“寄林寺”。宋改名能仁寺。有寺田360多亩,岁久寺废。明万历间(1573~1620年)僧如耀、性玉等集资重建大殿、法堂、山门、两厢房、香积房、方丈室及伽兰殿。

京剧剧目《能仁寺》

剧目简介

一名《悦来店》,亦名《十三妹》。见《二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江都李毓如编,余玉琴、王瑶卿代表作。粤剧有此剧目。

剧情梗概

老儒安水心出任淮阳县令,忤上司被参,需银六千赎罪。其子安继携银三千率仆营救,仆华忠中途染病,驴夫白脸狼、黄傻狗见财,私议害安,被何玉凤听去,至悦来店见安,故借挪动巨石,与之相见,悯安遭遇,自愿代筹不足之银,坚嘱勿去。安被驴夫诓离店中,又误入能仁寺,被恶僧绑缚欲杀;何玉凤踵至,弹打恶僧,杀死全寺余党,救出安骥与被掳抢之农家女张金凤及其父母,并代安、张联姻,赠金借弓,使赴淮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