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枝仙菜 |
释义 | 内枝仙菜的藻体高约7 mm,由节部生出假根固着基质,基部多少匍匐;上生直立枝,规则双分枝,几乎等高,枝越上分枝越细;顶端双分枝拳卷向内弯,外缘波形;皮层仅限于节部,皮层带成切截形。其生于环礁内低潮线下的珊瑚体上或附生于其他藻体。 中文学名:内枝仙菜 拉丁学名:Ceramium aduncum 门:红藻门 Rhodophyta 目:仙菜目 Ceramiales 科:仙菜科 Ceramiaceae 属:仙菜属 Ceramium 种:内枝仙菜 模式标本产地:加利福尼亚瓜达卢佩岛 命名人及时间:Nakamura 1950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藻体高约7 mm,由节部生出假根固着基质,基部多少匍匐,常由节部生出3~4条假根,直径约20 μm,由2~3个细胞组成,顶端指形小分枝,形成盘状固着器,上生直立枝,直径210~250 μm,规则双分枝,几乎等高,枝越上分枝越细;顶端双分枝拳卷向内弯,外缘波形;皮层仅限于节部,皮层带成切截形,高约90 μm,细胞多层,中央有一层大细胞,由它向上向下分生出许多多角形的细胞;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向外延生椭圆形小球体,13 μm × 17 μm,用苯胺蓝(aniline blue)染色较深为腺细胞,它在皮层细胞上排列整齐,但有时不明显,这种腺细胞在泰氏仙菜(Ceramium taylorii)的皮层上也可见到。从藻体横切面看:中央为中轴细胞,其外围为围轴细胞,由它向外分生皮层细胞和腺细胞;纵切面看:主枝中轴圆柱形,小枝中轴为纺锤形;节部皮层带细胞3~4层,也有从皮层细胞分化的腺细胞。 生殖特征四分孢子囊环生于枝上部皮层细胞边缘,稍突出,外被薄膜,下部连接皮层,可见胞间连丝,为锥形分裂,直径35~55 μm。 生活习性生于环礁内低潮线下0.3~0.7 m珊瑚体上或附生于鱼栖苔(Acanthophora sp.),凹顶藻(Laurencia sp.),或与鞘丝藻(Lyngbya sp.)、布氏藻(Boodlea sp.)混生。 分布范围太平洋:中国海南西沙群岛,浙江。从台湾至北海道,日本海,加利福尼亚;大西洋:欧洲,地中海。 分类学史撒切尔和加德纳(Setchell et Gardner,1930)发表了一个新种“C. clarionensis”和另一个未订种名的仙菜(Ceramium sp. nov.),因为后者皮层细胞上有小球体,当时没有采到具有生殖器官的藻体,因而不能订种名,当时他们把染色深的小球体(内含颗粒体),认为是单孢子或是毛丝体结构,因在以前的仙菜科中没见过这种构造,没有确定为腺细胞。道森(Dawson,1950)在加利福尼亚采到有小球体的种类“C. clarionensis Setchell et Gardner 1930”,用苯胺蓝染色后,确定小球体为腺细胞,并指出在泰氏仙菜(C. taylorii Dawson)体上常存在。但他没有提到撒切尔和加德纳的未定名的仙菜和同时发表的新种“C. clarionensis Setchell et Gardner”为同一种。中村(Nakamura,1950)从台湾至日本北海道采到有腺细胞的仙菜,定为新种“C. aduncum”并作了报道,他指出这种与撒切尔和加德纳未定名的仙菜是同一种。那么这种模式标本产地应是加利福尼亚瓜达卢佩岛,但文中未曾提到他们同时发表的新种“C. clarionensis”。 中国学者参阅了前人发表的有关这几种仙菜的特征,把在西沙群岛采到的有腺细胞的仙菜作了比较,认为撒切尔和加德纳发表的两个种应是同一种。道森(Dawson,1950)就用了“C. clarionensis Setchell et Gardner”,藻体皮层上有腺细胞。中村(Nakamura,1950)报道了自台湾至北海道分布的具有腺细胞的仙菜新种“C. aduncum”,他指出这种新种的营养体构造与撒切尔和加德纳(Setchell et Gardner,1930)报道的未订名的仙菜特征相同。根据前人的研究报道,中国学者把西沙群岛所采的具有腺细胞的仙菜引用了“C. aduncum Nakamura”,而把“C. clarionensis Setchell et Gardner”作为同物异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