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 |
释义 | 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位于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内乡县,是一所拥有五十年历史的乡镇高中,位于赤眉镇街西,始建于1953年,占地68亩。按照南阳市以前的命名属于市级加强点普通高中,按照南阳市今年新的命名,属于市级B类普通高中,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多人,在职教职工90多人。 学校简介近几年来,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学校积极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该校目前校舍已成为能满足22个教学班1400人全部在校食宿的中型规模学校。 学校特点内乡县第三高中,地处偏僻乡村,交通不便,学校硬件设施差,在招生上也处于被动地位,内乡县每年毕业的初中生只有4000多人,一高和二高招去前2500多人,还有四高,职专,宛西中专再招去部分学生,我校能招到的学生,中招成绩基本在全县3500名左右,这些学生不仅基础知识薄弱,而且,部分学生还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多年来,我校一直在苦苦寻找使这些学生成长进步的策略,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使我们得到了启发,逐步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尊 “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能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成绩和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都能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我们分析认为:应从关爱入手,让爱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为此,学校提倡教师要在师生平等基础上与学生做朋友,构建新型、和谐师生的关系。当学生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当学生生病的时候,教师要及时陪伴学生去医院看病,帮助学生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当学生心理上困惑、郁闷的时候,教师应和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谈心,做学生心灵上的挚友;当学生学习上有进步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给予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当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以支持和鼓励。真诚关爱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对老师更有礼貌了。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意,慢慢地,使学生学习态度转变了,学习兴趣产生了,越来越感到自信了,学生开始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同学之间学会了合作,见解也越来越多,师生间、生生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学会了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逐步竖立起成材的信念和勇气。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信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关键使学生对学习有信心,而主阵地是课堂。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领悟知识的能力偏低,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这些特点,我们把教学改革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适时提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五度教学”思想,即“占领课程高度,降低教学难度,增设问题梯度,拓宽知识广度,开启思维深度”。 1、所谓“占领课程高度”即教师要把握国家课程结构体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教材为载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2、所谓“降低教学难度”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教师力求用最通俗简洁的语言,优化筛选最适宜的教学方法,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目的。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在基本题和中档题上下功夫,敢于放弃和取舍。让学生在训练中有成功感,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走向更大的成功。 3、所谓“减缓学科坡度”即从教材的重难点中找准教学的分化点。在问题设计上,要围绕目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按照它的层次结构拆成几个小问题,分解设问,形成一种递进式的综合题,前面的问题解决了,为后面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或者暗示了解题的方向和途径,使学生逐渐学会独立解决多层次的复杂问题。 利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思其所思、错其所错、惑其所惑,为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采用以旧引新、步步释疑、点拨诱导、类比启发等方式,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达到低进高出的教学目的。 4、所谓“拓宽知识广度”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起学生学科学习的爱好与兴趣,使得学生较全面地理解知识、总结把握规律。 5、所谓 “开启思维深度”即在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升华。 为了更好的落实“五度教学”思想,我们构建了“五度导思学案”。“学案”的基本模式包括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 1、过渡衔接。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新知识的发生点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充分发挥旧知识的引领作用。 2、自学感知。教师将课本基础知识设计成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本找答案,养练自主感知、探究的习惯,初步构建起主干知识框架。 3、问题探究。对于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教师要善于铺路搭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诱导、诱思的过程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维拓展。适当延伸拓展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迁移梳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反思,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建立清晰完备的立体化知识结构。 以落实“五度教学”思想和实施“五度导思学案”为主要内容的新课改,优化了课堂结构,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激情,使昔日自卑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课堂上充满快乐与自信。 三、让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教授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至少拥有语言文字、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旋律、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八种智能。“多元智能”强调正视差异,发展个性,这与倡导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树立了一种新的“人才观”,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那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出来,造就大批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为此,学校领导班子敢开先河,请兄弟学校有经验的教师进校传经,还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赴湖北荆州西门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和山东安丘四高等地调研探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县教体局“自主发展”的思想,我们围绕“特色”做文章。具体做法是: 高一新生后入校后,学校就据学生实际,有导向性的让学生选择特长教育。先后成立了美术、音乐、体育、播音与主持、计算机网络、文学等6个课外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相关学科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定时在小组活动日给以具体的交流、指导,并帮助他们科学规划,以实现“特长”的可持续发展。学生进入高二后,我们根据学生特长、爱好的发展情况,于2009年秋期开学,开设了2个艺术班(音乐、美术),一个编导制作班和一个体育班。对于这些特长班,既开设文化课又开设专业课,力求实现文化课与专业课“双向发展”。为了使学生特长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走“高中+高校,专家引领”的路子,与南阳师院联合办校,聘请了南阳师院美术、音乐及传媒学院的教授定期到我校讲课,探索出了高中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专家引领的新型培养模式。这些努力,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找到了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和舞台,成为这些领域的佼佼者。 四、让“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定”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 新课改为学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定”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体系。我们先后制定了《内乡三高学生学分认定方案》和《内乡三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确立了完善的实施程序: 1、学生按规定完成课程(模块)修习并经考核后方可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 2、对学生提出的学分认定申请,教学班任课教师要综合学生出勤情况,考试、考核情况等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予以认定的初步意见。 3、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分的认定,须由实践场所、服务对象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的详实记录,经班主任认定报学分认定小组。 4、学分认定委员会下设的学分认定小组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资料进行复审,向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是否认定学分的意见。 5、学分认定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是否认定学分,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认定意见。 6、每学期公告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学分认定委员会要通知学生。 对“综合素质评定”的过程以诚信为前提,严格执行自我展示、互评、教师评三个环节。自我展示,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发展目标评分标准自我评价;互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定;教师评定过程中,学生须向老师展示其在校内外的全面的学习活动资料,要关注细节,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历史回顾内乡三高,原名内乡县第三中学,历经五十年风雨沧桑,其间曾单办过高中,联办过完中,1980年又恢复单办高中体制。 内乡三高的房舍建筑发展总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年──1984年,三十多年一贯制,教室、寝室使用的全是1953年建校时建起的屋架房(这一批房舍还是内乡三高第二任校长陈龙献在任时到省里开高中校长会,汇报了当时学校的校舍是借用的而且是草房,条件极其简陋,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王西章(解放前是内乡地下党负责人)亲自提议、定案、并派出专人(财务处长)携款来赤眉督办建房直至完工。 第二阶段:1985年──1998年,到1985年,马锡河同志任内乡三高校长时,县财政投资,建起了三层81间的教学楼,几十年屋架房一统天下的内乡三高校园内竖起第一座楼房,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第三阶段:1999年──2002年,1999年至2000年该校没有县财政一分钱投资,自筹资金100万元,建起了三层四十五间的宿舍楼和三层四十五间的办公楼各一座。截至目前,三十间的伙房、浴池主体已经建成,12月9日实验楼(三层三十九间)已经开工奠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内乡三高校史资料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内乡三高)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内乡二初中。内乡三高的发展先后经历内乡二初中时期,内乡三中时期,赤眉中学时期,赤眉高中时期,内乡三高时期五个历史阶段。 一、 内乡二初中时期 1954年5月23日,在县基建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设立赤眉建校工地办公处,从赤眉西郊丛冢乱叠中拨出机动地110亩,移风易俗于此处选辟校址,委托内乡中学校长叶松峰同志负责建校工作。 1954年8月完成新建房舍54间任务,接受原内乡中学赤眉分院宿舍29间,并凿水井一眼(现用至今),同时由“河南省内乡县中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在赤眉设立考区,面向全县招收新生,共有948名各地完校毕业生报考该校。经选拔招收新生招收新生四班240名。同时接收内乡中学转来的四班二年级学生共445名。县政府委派原杨集区副区长程耀祖任校长(时年31岁),校名为“内乡县第二初级中学”。时有教职员工27人师专6人。图书810册,仪器78件,床473张,桌子375张,凳子770个。 1956年5月,调原师岗区长陈龙现任党支部书记、第一校长,程耀祖为第二校长。 二、 内乡三中时期 1958年,在全国发动的高举“三面大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各乡各公社的红专大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该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班高中部成为完中,并改名为“内乡第三中学”,教师由原来的26名增加为32名,学生由原来1957年的661名增加至708名,图书6000册。 三、 赤眉中学时期 1969年2月,县派陈超群以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学校改名为“赤眉公社中学”。此前,高等学校开始招收新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由“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1969年春节后开始按文化程度分班。教导主任李建敖顶着压力强调学生在政治建设中“以学为主”并组织教师恢复文化课考试。 四、 赤眉高中时期 1978年,县派陈光照同志为赤眉高中校长、支部书记。这是该校拨乱反正的开始。从1978年起,是该校再次发展时期。1981年、1982年1983年高校录取该校毕业生分别为9人、10人、14人,渐见教学质量上升态势。 1984年6月,应陈光照校长的举荐,年富力强的物理组长马锡合同志任校长。1984年、1985年、1986年,该校毕业生被高校录取30人、39人、39人,迎来了建校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 1986年拨款建设一栋81间的教学楼。 1987年1月,副校长庞桂春同志主持工作兼支部书记。1988年,该校毕业生被重点大学录取4人,被本科院校录取14人,专科录取30人,中专录取4人,共计52人,教学业绩登峰造极。 五、 内乡三高时期 1989年秋,符明寅同志任校长、支部书记。同年,该校改名为“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简称内乡三高。 1994年5月4日,学校大门改为面南,秋,修建学校操场围墙。 由于这一期间,教师队伍老龄化,新大学生尚未上路,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从1992年教学质量开始下滑。 1995年是内乡三高关键的一年,如果继续下滑,将坠入谷底,颓势难挽;如能扭转局面,可望绝出逢生,中兴复苏。新任领导张喜林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期间提出《励精图治、真抓实干,选择用好两个“拳头”(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的口号。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缓慢提升。 1995年高考文化棵过线9人 ,体育4人,基本上阻挡了下滑颓势。 1998年,65级校友副校长刘云龙同志主持工作兼党支部书记。 1999年,自筹资金建起教职工宿舍楼45间。2000年建起办公楼45间。2000年至2001年各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和彩电。2002年建起1000平方米餐厅大棚以及学生食堂、茶房、浴池27间,装备多媒体教室1个。2003年春建起第二教学楼39间。2003年秋,动员社会力量建起女生宿舍楼67间。 从1998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从12班规模扩展大18班,又从2002年到2004年实现了从18班规模扩展到24班规模。现有在校生1500人,规模空前。 内乡三高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搜录:2002级校友 汪海锋) 内乡三高历史大事记1.内乡三高喜庆五十华诞 2004年 9月29日,小轿车、面包车、大客车,鱼贯进入内乡三高。335名校友和107家单位领导,共贺内乡三高建校50周年。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出席庆典仪式。副县长王晓云主持了这次庆典。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英杰做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县四大机关真诚祝贺三高五十华诞,热情称赞三高人在半个世纪内所做的积极贡献,亲切勉励在校师生刻苦工作,努力学习,为国家培养出栋粱之材。 省教育研究室党委书记郭云英宣读了省教育厅、省教研室的贺电。 县教体局副局长李茗公、内乡高中校长卢正刚、赤眉镇党委书记闫书描相继致贺辞。 5届校友、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袁文成希望母校能在五至十年内能让现在的学友们走进清华或北大。他出访过30多个国家,与世界多数名牌大学校长都是至交。 58届校友、南阳市政协副主席王应山在发言中回忆了拎着一碗青枣、捏着八毛钱走进校门的求学经历。他说:无论我走到何处,担任何职,我总牢记着老师的教诲,师恩难忘啊! 81届校友、河南省永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席春迎在发言中历数家族中多人从三高走出,深情赞扬老校长和老师们的教养之恩! 现任校长鄂国群向校友们介绍了这次庆典活动的筹备情况。副校长杜宽旭向校友们宣布:这次庆典的收入款项将全部用于建立爱心基金会。 据悉,身在美国的校友耿金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院长许生道都发来了贺电。 武警总部运输部部长马庚寅和县领导唐道谦、吕秀武也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中午,学友们在内乡宾馆共进午餐,畅叙友情。 2.内乡三高举办首届学生文化艺术节 内乡三高是南阳市著名的农村高中,为了把科学教育发展观落到实处,“走常规教学与特色教育之路”,培养学科人才,从2006年5月4日至6月4日隆重举办“首届内乡三高学生文化艺术节”。鄂国群校长任组委会主任,杜宽旭副校长任选拔委员会主任。主要活动事项是: 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 活动原则:体现群众性、先进性、选拔性。 活动内容:1、体育项目(篮球定点投篮、足球垫球、乒乓球接发球);2、音乐项目(声乐:美声、民族不限,器乐:钢琴、古筝、二胡、笛子不限);3、艺术项目(硬、软笔书法、国画、素描、水粉、油画等)。 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分别召开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动员会、组委会、选拔委员会、高一、高二班主任会。第二阶段班级选拔出上报学校的参赛项目人员名单(不得弃权)。第三阶段由学校选拔委员会组织竞技比赛选拔,确定名次。第四阶段给优胜选手颁发奖品、证书,组织部分优胜选手向全校师生展示才艺。( 内乡三高 齐金波) 知名校友录王果,男,汉族,1989年9月生,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人,内乡三高2005级校友。2008年参加工作,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现任河南省南阳市测绘院测量员。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