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
释义 |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经过近5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公司名称: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总部地点:内蒙古 成立时间:1958年 经营范围:医疗机构 公司性质:公立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规模建设医院占地面积53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802平方米,医院核定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1667张。医院设有56个业务科室(临床专业科室34个、医技科室12个)、25个职能科室。医院现有职工197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13人(占全院职工的81.67%),高级职称286人,中级职称420人,博士学位人员39人,硕士学位人员302人,本科467人。 2006年,医院门诊总诊疗人次从上年的676,062人(次)一跃升至934,136人(次),门诊量比上年增加38.2%;平均每日诊疗人次从1815.2人(次)上升为2559.9人(次),增加了41%;医院入出院人数都从上年的3.4万余人增加到4.1万余人,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收治病人总数从36,226人增加到43,497人,增加幅度达到了20.1%;住院病人比上年增加20.1%,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历史发展附属医院筹建于1956年,1957年底门诊楼竣工,1958年3月1日正式开诊。因病房楼尚未竣工,为了给医学院56级的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医院在保证门诊工作的基础上,在门诊楼内设正式病床100张,简易病床50张。建院初期,医院占地面积34,06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82平方米,其中门诊医疗用房4,128平方米,病房区用房12,054平方米。1960年,病房楼竣工并投人使用,此后开放病床数逐年增加,到1962年正式床位达到原定的500张。1979年,肿瘤科、同位素楼竣工。1986年,建筑面积8,260平方米的新建门诊大楼启用,原门诊区加层扩建后成为病房区,便会院开放床位数达到650张。同年,建成CT楼、新华旅社、放射科楼。1987年完成了住院部扩建加层。1994年,完成了手术室的改建,建成了设有15个手术间,20个手术台的全区一流的手术室。1995年,成立康复科、特需医疗服务中心,医院总床位数达到850张。此后,又完成了3,400平方米制剂楼的建设。2005年,7.2万平方米的新住院大楼建成并投人使用,新大楼设有448间现代化标准病房,设置1,332张病床,并设有洁净手术室、层流病房、中心药房以及CT、ECT、PET—CT、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等专用机房。新大楼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医院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同年,医院将原手术楼改造成为环境舒适、设备齐全的体检保健中心,对未拆除的10,382平方米旧住院楼进行了改造装修,分别用于医疗和行政办公用房。此后,又相继完成了物流配送中心、制氧机房、高压氧治疗中心、生殖中心的建设。2007年,为了适应临床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将医学院实验楼1-5层改建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08年初,完成了对门诊大楼的改造,改造后的门诊楼使用面积增大,格局更加合理,更加方便了患者的就医。截止目前,我院占地面积为53,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含生活用房)193,456平方米、门诊医疗用房10,752平方米、病房区用房71,892平方米,设置床位数为1667张。 2005年,医院成功地推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引入了物业管理公司,提高了医院后勤服务水平。 办院理念2006年,医院继续以“依法、民主、公开、公正、廉洁、高效”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思想,不断强化管理部门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管理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狠抓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医院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大大增强;为全面提升中层干部的素质与管理能力,医院聘请相关专家来院进行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科室管理、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讲座,加强了对管理干部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提高了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进而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医院不断健全和发展以职代会、院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医院民主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广大职工在医院改革与发展中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设立“院务公开投诉箱、医院管理建议箱”,编辑印发《院务公开简报》,使医院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还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医患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改进工作,畅通病人投诉渠道,认真落实首接负责制,努力做到了满意答复、妥善处理。 质量管理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质量管理考核细则》认真开展全院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改进质量控制管理水平。定期总结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查找问题,以使医院各项工作的质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全院15个质量考核检查组通过深入科室部门进行质量控制检查,下发“质量通报”,编辑《质量信息》,充分发挥了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和督查作用。 同时狠抓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加大“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力度;加强对病历质量的管理;进一步健全了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护理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在预防保健管理工作方面,在院内保健、感染控制、传染病监控、全员培训、健康教育、辐射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完善医保管理工作,突出“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管理考核”等重点,使医保管理不断趋于完善。 临床教学2006年医院教学工作仍以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为主,通过努力,医院教学质量、教师带教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学年(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共承接12个本科、10个专科、1个中专、1个留学生及研究生(2种学位),共5种学历、17种专业、5个年级的临床教学工作。全学年共开设课程48门,累计完成教学时数17,620学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7,666学时(本科生4,236 学时),课间教学9,954学时(本科生7,452学时),专业外语480学时,生产实习讲座 84次(336学时),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及传染病科累计教学查房528次,典型病历讨论96次。 医院不断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加大了教学质量检查组的工作力度,重点加强了对考试的管理。规范了临床教学查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范化培养。在部分专业开展了PBL教学。 科研工作2006年,在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为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医院制定了学科建设纲要、完善了科技论文管理规定、科研立项及成果管理制度、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和科研奖惩条例,健全了科研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了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进度管理,对已结题和尚未完成的课题进行了核查,要求定期填写结题和课题进展情况报告书,保证课题按时高质量的完成,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配合医学院申博增硕工作,完成了3个学科申报博士点,5个学科专业申报硕士点的准备工作。完善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申报自治区继教33次,共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项目31次,全院各级各类受教育人员4039人次。完成了人事厅、卫生厅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专业课考试和同期验证工作。 2006年,医院科研总投入219万元,申请到院外科研资金144万元,申请到普外科和神经外科专项学科建设基金150万元,院内安排博士启动基金5项,共计30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课题12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9项;内蒙古医学院重大科研项目5项;内蒙古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3项;内蒙古医学院蒙药现代化研究重大科技项目1项;呼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项,内蒙古人才开发基金项目1项。配合卫生厅资助领先、重点学科的工作,医院2006年投入14万元,用于资助5个领先学科、4个重点学科的发展。全年,通过专家鉴定的课题8项,其中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内蒙古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大多项目在自治区内推广使用。2006年,医院获得国家专利2项。参加全国国家级一类会议96人次;以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各级各类文章359篇,其中中华系列期刊17篇,国家级核心期刊120篇。到2006年医院已争取到自治区28个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全国各专业学会委员25人,全国性和自治区级杂志编委78人。 创新发展2006年,医院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在很多领域率先开展了许多高难度、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业务。全年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50项,其中同种异体左全肺移植术、胰腺移植联合肾移植术、肝脏移植术均为医院独立完成。APC(氩气刀)技术治疗胃肠道隆起性病变及胃肠道出血的止血、静脉栓塞术联合硬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夫精人工授精技术、阴道B超监测排卵、B超下输卵管通液、肺叶切除后支气管残端瘘的介入封堵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球囊扩张及支架介入治疗技术等均填补了自治区空白;此外,呼吸内科还在全区率先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氩气刀治疗气道疾病。消化内科在2006年开展的内镜粘膜切除法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技术达到完善及规范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的开展提高了医院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水平,巩固了在自治区的领先地位。肾内科开展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研究。眼科开展的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临床研究。 学科建设2006年,医院根据《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学科建设纲要》,对全院各学科进行了学科水平评估,将全院学科分为3类进行管理,一类学科9个,二类学科10个,三类学科11个。继续贯彻“全面推进,重点支持”的学科建设方针,给不同类别学科专业制定了不同的奋斗目标。集中力量继续支持自治区领先和重点学科建设,扶持下一周期评审中有可能获得领先、重点学科的专业。为了不断完善医院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学科建设,满足病人需求,2006年,医院成立了风湿病科,解决了常见病风湿病分散在许多非专业科室诊治的问题;按照现代急救管理模式,重新建造了急救中心,调整了专业设置,配合呼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做好呼市地区的急救工作,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加强了对核医学科的建设,成立了PET-CT中心,开展ECT工作;成立了生殖医学中心,填补了自治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医院继续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建立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后备队伍。为营造学术氛围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拓展医务人员视野,更新知识,医院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医院举办学术讲座21次,参加人员2000余人次;派出国外学习7人;派出国内进修学习50人。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承办了全区专业分会的学术会议10次,科研成果喜人。 后勤保障医院总务后勤部与医学工程部在完成供电、供水、供暖、物资供应和膳食供应等基本保障和服务任务的基础上,圆满完成了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在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物业管理范围,保证物业管理质量,维护了医院良好的运行和就医环境。同时圆满完成本年度综合治理、安全保卫、治安、消防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综合治理网络体系和管理机构,制定了“一会、二定、三及时、周检查”的安全保卫检查制度,保证了全院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营管理2006年,医院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医疗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倡导勤俭节约。成立了招标采购办公室,完善医院各种物资和项目的采购论证制度和招标采购制度。通过招标采购降低了医院运行成本,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通过提高医院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规范收费行为,打造诚信医院、树立医院品牌,不断扩大医院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加收入。 文化建设2006年,院党委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带领和团结全体党员和职工保证了医院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院党委以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为目的,紧紧围绕医院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有针对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各党支部、科室坚持每月两次的政治学习制度,思想政治检查组每周四深入各科室进行检查,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督促,保证了学习效果。集中开展了“以服务农村牧区、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全年免费发放药品近20000元,诊治患者近30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院党委高度重视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加大在中青年医务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本年度医院共发展党员27名,为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创建“诚信医院”,坚持纠、建、管并举的工作方针,以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为重点,逐步完善了价格公示制度、费用查询制度和“一日清单”制度,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倡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建立了“合理用药”评价机构,有力地推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医院还通过开展商业贿赂警示教育活动、专题法律讲座等,增强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宣传工作医院按照《附属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附属医院2006年文化建设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在全院营造出了以“精医厚德、福泽民众”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建立了附属医院网站;编辑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画册》;确定了医院院歌。为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构建起“医院—社会”沟通平台。2006年,医院加大了对宣传工作的投资力度和创新力度,采取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等多样化宣传手段,围绕专家简介、专科特色、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设备、就医环境、健康教育等内容,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健康知识和就医信息。在医院与社会,医护人员与病友之间构建了一个广泛的沟通平台。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 通过组织开展服务规范和礼仪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强对职工的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全院职工的服务意识,以全员热情、主动、周到的服务,营造“诚信、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的医院氛围。 公益活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利用医院人力、技术、设备等优势,发挥医院品牌效应和综合服务水平,与周边52家旗县区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形成了各成员单位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以技术协作为主要合作形式的松散型医院集团。有计划的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全年,共下乡和进社区义诊53次,受益患者约10140人次。 为了解决贫困先心病患儿“看病贵”的问题,医院与东达蒙古王集团公司签订协议,设立了“东达·蒙古王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基金”,截至2006年底,已实施该类救助手术26例。此外,院党委还加强了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扶贫以及工会、共青团、老干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合作交流医院还不断加强同国内外先进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蒙古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及国内一些先进医院进行医疗、科研、教学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派出百余名技术骨干赴国外留学和国内进修,使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行业领先地位。为了充分利用医院现有人力、技术、设备优势,提高全区二级医院的医疗、护理及管理水平,缓解广大农、牧区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6年12月23日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集团正式成立。集团成员已突破一百家,遍布内蒙古自治区11个盟市、65个旗县。通过在集团医院内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实现了把病人留在当地医院,既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为基层医院医生诊疗水平的提高搭建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输液上网”事件网友批其“为人民币服务”;院方称是应患者所需 为了让在医院打点滴的患者消磨无聊时光,医院竟然推出了边上网边输液服务,收费5元/小时。近日,有网友在论坛中贴出了某医院推出的这一“增值服务”。该医院也被网友称为“最会挣钱医院”、“生财有道医院”。经网友人肉搜索,指出该医院是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院方昨日表示,当初推出该服务是为了满足部分年轻输液患者的需求,且5元/小时的价格也不算贵,已经过当地物价部门的审核。 网友惊叹:医院生财有道 网友“强哥不强”前日在猫扑论坛中贴出的这两张照片显示,在医院的一间屋子里,一名中年男子一只手在打点滴,另外一只手却操控着鼠标在上网。标识牌写着:输液上网处,5元/小时。这组图片也在广大网友中引起热议。网友“吃嘛嘛香”说:“真是有才的医院,真是会创收啊!只是遇上那些网虫点滴打完了,血液倒流了还痴迷网络不就完了?”网友“为爱痴狂”说:“商机果然无处不在啊。医院真是有头脑,看病、赚钱两不误。” 也有网友对医院开设网吧收费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网友“西北狼”说:“5元/小时?充分发扬了宰人不见血的精神和为人民币服务的精神。外面网吧也才2~3元/小时。医院变网吧?有经过批准吗?收费合理吗?再说,边打点滴边上网,也不安全吧?”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对医院此举表示支持,认为医院的这一服务可以使得到医院输液时不用担心两个多小时的无聊时光难打发了,是人性化措施。“5元/小时,能在输液时找到点事情做,也是值得的。要是我去医院输液,我也希望有地方能上网。”网友“娃娃菜”说。 医院:上网是应患者要求 尽管该网友上传的照片中医院的名称被遮挡住,但仍有好事网友根据医院名字下面的英文翻译“人肉”出该医院为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 记者致电该医院办公室了解情况,办公室张小姐向记者证实,输液上网5元/小时确是该医院的举措。医院的输液上网室早在2007年便已设立,上网的地方就在医院的输液大厅。由于输液时间较长,输两瓶液下来一般都需要两个多小时,很多患者在这段时间闲着没事干,并且显得很急躁。再加上该医院床位比较紧张,每到输液高峰期,都有一些输液的患者找不到躺下的床位,甚至连坐下的地方都比较难找。于是,院方便想到了设立上网的地方,让患者在输液期间能够上网。当初有5台电脑,由于边输液边上网的人并不多,所以后来撤了两台,如今只剩3台。 并且,一些患者如果在输液期间有事情需要处理,还可以一边输液一边办公,两不误。“输液上网是医院的人性化措施,是应部分患者的需求建立的,之前有一些年轻患者输液时很急躁,问我们这里能不能上网,后来门诊部装修时就采购了几台电脑备用。”这位工作人员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