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记者团 |
释义 | 《内蒙古科技大学报》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于 1998 年 9 月,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 由热衷从事新闻、文学和摄影等工作的优秀学生组成的一个独立的学生社团,主要负责《 内蒙古科技大学报 》的采编, 以及与全国其他高校报纸的交流等工作。协办或自办几十期报纸,曾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社团”、“五四青年集体”等称号。至今日已经成立十二年,自成立之日起,记者团就积极配合校报编辑部开展工作,在使校报更加及时全面地反映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和动态、加强校报与广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对外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校报大学生记者团已成长为我校舆论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成立十二年来,记者团每年都会招收新的成员,经过严格考核,现有来自全校多个院系的正式成员 33 人,现任团长为人文学院思政系07级学生杨森发和国际学院国贸系07级学生胡紫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记者团已形成制度、组织、教师指导等方面较完善的学生组织,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吸引了各院系优秀学生的加入,为记者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为进一步规范记者团成员的内部管理,对每位记者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记者团特制定了《大学生记者团章程》、《大学生记者团考核条例》及《新成员选拔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于 2007 年 9 月细化了《章程》《考核条例》《选拔条例》等,这就保障了在以编辑部的指导下,更为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记者团在积极宣传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的同时,从 2002 年 10 月起,定于每周五晚 7 : 00 在教学主楼 E117 教室举行 “ 周五谈 ” 固定性活动。每期讨论一个话题,关于生活、学习、未 来…… 不仅为广大文艺爱好者和记者团成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为其创作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期间,还成功地举办了 “ 周五自由谈 —— 著名人士走进校园系列人文讲座 ” 等大型活动。应记者团的邀请,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著名作家许淇,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白涛,《内蒙古日报》驻包头记者站站长祝福,《包头日报》有关记者等人先后来到我校,关于 “ 散文与美 ” 、新闻写作、读书与写作等内容与大学生进行了亲切对话,并针对目前的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了精辟的解释。此系列讲座的举办不仅为我校学子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文艺界与大学生共建西部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近年来,记者团在编辑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负责校报校园生活·第三版和文艺副刊·第四版编排工作,这为记者团成员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在编排过程中,记者们可以真切感受到记者身份的重要性,同时大多数记者在大量的锻炼之后,都具备了编排报纸的基本能力,这为大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途径,同时也为部分大学生找工作增添了一个很重的砝码。 同时记者团还组织了数次征文等多样性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质量。 2004 年 12 月,记者团成功举办了以文学为主题的 “ 激扬青春 ” 大型文艺晚会,并把话剧搬上了舞台,为校园氛围增添了韵味。 2005 年 11 月,记者团邀请外教 Mr·Joe 就英美报刊业的发展等问题与记者进行交流。此举不但开拓了记者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记者阅读英美报刊的能力。 2006 年 5 月记者团受学校学生会的邀请,参加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活动, 2006 年 6 月记者团与校通讯社共同举办首届“十大校园风云学子”评选活动,开创了大家举荐优秀学子的先河,并由此与通讯社达成良好合作的开始。 2007 年 4 月与通讯社、广播中心共同开展“我们最关注的校园话题”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和老师的热烈欢迎,并为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开展相应的活动提供了参考资料。 2007 年 10 月记者团同时在校团委注册,成为由校党委宣传部主管、校团委指导的特殊学生社团。 2007 年 10 月记者团受经管学院宣传部之邀,双方开展了新闻采编经验交流会,并当场签订了校报记者团与经管学院宣传部关于中长期合作协议框架。 2007 年 11 月记者团举办首届“伊莎之梦”摄影大赛,收到来自全校师生的 1700 余份作品,并邀请到了以包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柱臣先生为首的专业评审小组,评选出了包头市摄影家协会、包头市艺术摄影协会承认的 50 余份获奖作品,此次摄影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开创了我校学生摄影大赛市级评奖的先河。 2007 年 12 月,记者团又联合校社团联合会、 经管学院、建工学院、信息学院、 ANT 建筑设计研究小组、“伊莎贝尔”摄影研究会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心牵迎评创建,情系校园文化发展——大学生艺术展”,此次展览展出作品数百件,数量、质量均创我校历次展览之最,甚至部分授课老师都带领学生前来观赏,同时学校领导也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8 年 3 月记者团在校报第三版专门开辟“校园论坛”专栏,为学生在校报上说话提供了又一途径,同时也为学校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建起了又一桥梁。2008年11月,记者团联合全校各学院共同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知识竞赛,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2009年5月,记者团举办了首届记者技能竞赛,既提高了记者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又很好的宣传了记者团。2009年10月,记者团举办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大型征文、书画、图片展览活动。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陆续开展,有力地提高了记者团成员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自成立之日起,记者团成员向校报提供了各类优秀稿件,其中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自 2002 年 6 月 20 日 ,已在校报发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稿、文艺稿数百篇,每期投稿量占到了校报的四分之三,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由记者团摄影记者建立的图片库,涵盖了学术文化交流、学生活动、校园风景、会议等多方面的照片,为校报和学校宣传提供了丰富材料。 自成立以来,记者团已培养出了数十名优秀学生记者并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这是记者团取得优异成绩的又一表现。在我校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广大师生的支持下,记者团已成为一个能全面及时反映学校动态,展示学校风采的特殊团体,不仅成为对内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与鹿鸣,包头日报,包头市文联,《文苑》杂志社,高新区报等多家文艺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得到其大力支持。据统计,记者团成员已在《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等国家、省市自治区级报刊发表文章 20 余篇,其中 1 人在《鹿鸣》发表文章数篇, 2 人获得全国征文大奖, 1 人获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7人当选中国青年报驻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记者。1人当选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并获首批“世博城市之星”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