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科推拿
释义

内科推拿,又称内科按摩,是针对除外科之外的疾病进行推拿,可治疗身体各个系统的疾病,科目涉及妇、内、幼等各科。相反的概念叫做外科推拿,主要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外科疾病。

推拿,又称按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多种治疗方式(中药、针灸、推拿、膏药、拔罐等)之一,是通过使用手、石头、按摩棒等,作用于患者体表,起到治疗作用。由于掌握人体经络十分繁琐难记,中医发展历史上出现重中药、轻针灸推拿的思想;医患之间的经济往来中,重有形付出(如:药物)、轻无形付出(如:推拿)的思维习惯,也使得行医者更愿意使用中药。五四运动后西医东渐,中医受到怀疑和排斥,中药的地位大不如以前;推拿的地位更加低落,最后退化为仅仅用于治疗外科疾病,并以盲人为执业主体,内科按摩学多年来未获发展。

其实推拿与中药一样,既可以治疗外科疾病,也可以治疗内科疾病。中医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学说、经络学说,治疗上讲究辨证施治。通过阴阳认识、五行认识、脏腑认识,结合望闻问切来辨证;根据辨证结果,通过医疗刺激的介质施以治疗,首先让刺激归于经络,然后归于脏腑,使脏腑达到平衡,实现整体治疗的整体观念。医疗刺激的介质,出现两条分支:一条分支是中药,它是大家最常见、也最易从思想上接受的方式,被大家忽略的是,开中药必须引药归经,让中药归于经络、刺激脏腑才是中药治疗的根本;另一条分支是直接对经络施以穴位刺激,包括针灸、推拿等,根据辨证的结果,选取穴位,直接刺激经络,然后把这种刺激信息传递到脏腑。这两个分支相比较,使用针灸或推拿的刺激,比使用中药的效果更直接。针灸和推拿相比,推拿有又具有安全性,也更具有可普及性。如果治疗的对象是儿童,推拿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

采用推拿方法治疗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绕过患者药物不吸收的问题。有些脾胃功能本来就差,即使对于普通食物的吸收也存在问题,更不要说对于药物了。带有一定毒性的大量汤剂,还会刺激破坏患者的消化系统,变得更加面黄肌瘦,药物的吸收会进一步变得困难,于是药物对患者难以起到作用。推拿存在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天然优势:人体经络本身就是天然药库,选取穴位进行推拿调理,可直接刺激人体经络、脏腑,起到直接治疗的作用,避免了患者脾胃虚弱体质所导致的药物不吸收问题。另外,推拿综合取穴,可改善患者的整体素质,从基本的消化吸收能力的改善,到身体的抵抗能力的提高,精、气、神也随着向好,最终实现疾病的好转或治愈。

解放后,出版过主张内科推拿的书籍和教材,如王雅儒的《脏腑图点穴法》、高云的《内科按摩学(高等教育盲人按摩专业教材)》等,但没有形成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内科推拿的效应。近些年,曲黎敏、中里巴人等人搞保健养生讲座、出书籍、录制影像,讲解《黄帝内经》、经络、穴位,推崇推拿疗法,起到了中医科普作用,但是曲黎敏、中里巴人等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宣导的实际上就是内科推拿学。

有执着的研究者多年来将内科推拿应用于医疗临床,发现效果确实理想,尤其是治疗儿童发育不良疾病(如: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弱视、斜视、皮炎、哮喘、鼻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具有特别明显的治疗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