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奸 |
释义 | 1 词语释义内奸,指暗藏在内部进行破坏活动的敌对分子;此外有同名中篇小说。 nèi jiān 指暗藏在内部进行破坏活动的敌对分子。 《宋史·李纲传上》:“攘除外患,使中国之势尊;诛锄内奸,使君子之道长。”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为之警察以防内奸,为之陆海军以御外患。”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 陶阿毛急了,事不宜迟,再不逃走,给汤阿英她们抓住,查问起来,他丑恶的内奸面目可能要暴露了。” 2 方之中篇小说◎ 小说简介《内奸》,中篇小说名;刊于《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是中国当代作家方之的代表作品。 《内奸》是“反思文学”中相当典型的一个作品,作者方之就是50年代江苏“探求者”团体的成员之一,后被打成“右派”,这是他复出后的一个代表作。 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苏北农村,时间则从40年代初的抗战时期一直到70年代末,先后跨越了近四十年,作品以“不干不净,好吹好玄”、经历复杂的榆面商人田玉堂为主人公,通过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和生动的场面,在与各色各样的共产党人的对照中,揭示了“内奸”这一命名下的复杂内涵,体现了作者对四十年中国历史的深刻而又别具特色的思考。 这种在历史的纵深中展示社会悲剧,并对导致悲剧的历史原因作出追根溯源的探询的方式,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它是建立在作者二十多年的个人命运遭际和对民族、历史的痛苦而执着的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 作者简介方之(1930—1979),原名韩建国,1930年生,祖籍湖南湘潭,生长于南京。在南京第一中学读高中时接受进步思想和党的教育,参加了地下党组织。 南京解放时被调去做青年团工作,另外,他又深入农村,先后发表了不少讴歌新生活的中短篇小说,成名作《在泉边》。 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后又在江苏文联、南京文联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57年,方之与江苏几位青年作者高晓声、陆文夫等提出大胆干预生活,严肃探求人生的艺术感受,受到了批判和斗争,方之回到他工作过的农村参加劳动,更深入和真切地观察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在60年代初写出了引起全国文艺界讨论的《出山》及其他一些作品。 70年代末当他重返文坛后,鲜明地提出了搞“防癌文学”的主张,这是他直面人生深沉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经验的结晶。 这个才华横溢、勇于探求的作家,一生中处于顺境之时甚少,1957年因“探求”受打击后一直走着坎坷不平的道路,总其一生,能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的时间并不多,所写小说不过几十篇,全部着作加起来不满一百万字,但在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总是用敏锐的目光和火热的心去观察和聆听时代的脉搏,在自己的作品中讴歌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鞭挞丑恶的东西,写“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 人物塑造作品塑造的主人公田玉堂,是“文革”后文学人物画廊里十分独特的一个。所谓“不干不净,好吹好玄”,只是带有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眼光的一种界定模糊的评价。 这个普通的小商人在战争年代里,因为日本侵略军的蹂躏而惶恐不安,也为八路军的日益壮大而惊异。当他看到家有万贯的大地主少爷严赤不仅参加了共产党,而且变卖捐出了全部的家产,惊诧之余他感到纳闷:共产党何以有如此的吸引力?自此他不再像躲避土匪那样躲避共产党了,还很乐意与他们交往,作为与共产党交善的商人,他不仅为新四军提供了许多药品,还时时牵挂着他们的生死安危。 1942年日本军队围剿新四军的时候,黄司令员托他设法掩护快要临产的女共产党杨曙,她正是副司令严赤的妻子。田玉堂以多年为商的机敏和社会关系,闯过重重难关,终于使母子二人平安无恙。这是小说上编所叙述的故事。下编则已是“文革”时代了,当了县蚊香厂厂长的处处受人尊敬的民主人士田玉堂在一片“砸烂”声中一下子变成了牛鬼蛇神,“什么挂牌子、高帽子,阴阳头,喷气式之类,倒也平平,无啥可说”,但当有人出于不可告人目的诬陷黄司令、严赤夫妇为“内奸”,并要他作伪证时,他本着自己的良心实话实说,因而招来一顿打,并将他革职为民,遣返故乡喂猪去了。田玉堂对拷打他的“造反派”说:“今后打起仗来,还有谁来掩护你们工作同志呢?”。 “内奸”本是个充满政治意识形态和党派色彩的名词,在中国现代复杂的政治斗争历史中,它的所指往往随着党派立场竿时势的变迁而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内奸》中所叙述的老干部在“文革”中被诬为“内奸”终而昭雪的故事和背景,并没有越出四十年党史斗争的范畴,与当时流行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作品的题材也并无多大的差别,但作者所选取的叙述视角却是相当独特的。小说以田玉堂这个富于民间色彩的人物为主人公,以他的眼光看取四十年来的政治风云,使这段历史的是非曲折又有了另外一种解释。 就田玉堂个人来讲,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人,他的历史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的地方。他为共产党做事,是出于一个中国人的良知和对这个组织的朴素的好感,并不曾出于一种信仰而使他把全身心都交给组织,对于真正的共产党人而言,他始终是一个“同路人”,他从惧怕、远离共产党,到同情、钦佩、最终参与共产党人的事业,成为一个小企业的厂长,都是出于一个普通百姓的良知。但具有悲喜剧意味的是:他正是以其特有的甚至有点软弱的方式,不仅保护了他自己人格的完整,抵制了极左政治路线和政治阴谋者的行径,而且还在某种意义上成了黄司令员、严赤这样的英雄人物的救命恩人;更与像田有信这样在“干干净净”的白大褂底下精心掩盖着私利的“共产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小说并不是从正面去展示和探问“文革”的悲剧及其历史成因,而是以一个胆小、谨慎、四面逢迎的普通人的悲哀、痛苦来折射时代悲剧,田玉堂的悲剧不会激起大悲大恸,而是引发一股淡淡的苦涩,在这一种甜酸交织的苦涩里,我们感到普通人的美好与卑微,勾起我们深深的隐痛。作为一个民间小人物,他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而无法进入崇高和壮美的正史,也因为没有直面惨淡血污的现实而难以有令人崇敬的英雄色彩,但以民间化的视角来叙述政治历史的悲剧性变迁,其本身就是历史反思的一种表现。 ◎ 艺术特色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特别之处,还体现在故事的传奇性和独特的讽刺手法上。 《内奸》的作者采用了中国古典话本小说的“说话”方法,一开始便提挈出故事延续的时间和涉及的人物,然后慢慢道来,脉络清晰,娓娓动听。作者不是孤立地描写环境、事件和人物,也不对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和对话作静止的刻画,而是以田玉堂的遭遇为主线,在四十年的历史中选取了1942年护送杨曙就医脱险和文革中深陷冤狱,有口难辩这两个传奇式的事件,让许多人物纠缠在一起,在波澜起伏、出乎意外而又合乎情理的故事发展中刻画人物,表现时代。同时,故事的传奇性和作品所采取的独特的叙述的语言有关,小说土腔土调的叙述语言与叙述结构和叙述方式相得益彰。 《内奸》的辛辣讽刺不仅表现在让讽刺对象自我嘲弄,自相矛盾,比如将田有信的圣洁的言辞与卑劣的行径相互对照,更重要的体现在对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与安排上。精通买卖,交游广泛,好吹好炫的榆面商人田玉堂本来是一个具有民间喜剧色彩的人物,他惯于随机应变,真真假假,云天雾地,但作者恰恰在这个人物身上发掘出悲剧性的讽刺意味,田玉堂本来并不了解共产党,后来在黄、严两位共产党人的感化下叹服了,并为之冒了风险出了力气,到头来被当作“内奸”;他当年好吹好炫时倒没被当作坏人看待,文革中他本着良心,不吹不炫,老老实实时,却反而连遭痛打。时代历史的内涵在田玉堂这个民间人物的眼里,与“好人落难,小人得志”和世事变幻的沧桑感叹相结合,获得了独特的讽刺效果。 ◎ 作品鉴赏方之作品作品通过曲折动听的故事,沉痛地记述了一个进步商人的遭遇,辛辣地讥讽了林彪、“四人帮”的丑恶行径。这篇作品的故事,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量;作者饱含泪水的讽刺笔法,不时使读者发出沉重的笑声。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构成《内奸》的讽喻艺术的浓重色彩。 在《内奸》开宗明义的第一段里,作者告诉读者他要说的是一个“复杂的故事”,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的人物就有十多个,时间竟长达40年之久。作者对这一切安排理丝有绪,脉络清晰,娓娓动听,头头是道,在驾驭如此庞杂的题材时显得裕如自然,毫不费力。 人物很多,他着重写了一个商人的遭遇,事件很杂,他着重通过这个商人的眼睛观察了历史的变迁,40年的兴衰,世态的炎凉,共产党的真假,田五堂的可笑而不幸的遭遇,乃是一桩新的传奇公案,面对千头万绪,作者不去孤立地写环境,写事件、写人物,不去静止地写人物的肖像、心理、动作和对话,而是通过写故事把这种种统一起来,通过故事的发展变化刻画人物,表现时代,寓人物于讲述的故事之中。 故事以绘声绘色、委婉曲折、引人入胜而见长,这是中国白话小说、说唱文学的显着特点和优良传统。《内奸》里写故事,除了“土”腔“土”调、入耳悦耳之外,刻意求工的是对人物关系、各种事件的选择、剪裁、安排和照应等等。它是以商人田五堂的个人遭遇为主线反映时代、结构故事的,作者尽量地不使故事游离于人物刻画之外,在一篇两万多字的短篇容量中截取长达40年的全部变故中的几个横切面,或描绘,或渲染;或放大,或熔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时而一带而过,时而精工细琢;纵横开合,首尾相顾;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40年的境遇,在《内奸》里实际上写了两个不同年代的两件大事——巧妙地躲过日伪的耳目护送“表妹”就医和深陷冤狱、有口难辩。作者紧紧抓住这两件大事不放,让这样两件大事把两个不同时代的众多的人物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彼此冲突,产生悬案,布下疑阵,勾心斗角,你死我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环扣着一环,一浪高过一浪,出乎意外,又合乎必然。《内奸》是故事小说,也是讽刺小说,它对于林彪、“四人帮”无情地揭露和严厉的鞭挞,表现了作者犀利、辛辣的讽刺才能。他笔下的田五堂精通买卖,善于交游,见多识广,好吹好炫,随机应变,真真假假,云天雾地,本来是个喜剧人物。但是在“文革”中他被当作“内奸”,黄、严二人变成了“走资派”、“反革命”。这时他既不吹、又不炫,老老实实交代作证,反而却连遭痛打。20多年前就叹服共产党的一个精灵的买卖人,20多年后“倒要看看现在是真共产党还是假共产党”;本来的一个喜剧人物,好炫瞎吹时没有被怀疑是坏人,现在竭尽忠诚地说实话,反而被视为“内奸”,成了悲剧人物,这本身就埋伏着一条讽刺的引线,读者由大笑进入了深思。主人公是以正面人物的丑角形式出现,是个肯定性的喜剧人物,不时地给人产生笑。可是在“四人帮”及“帮四人”的迫害下,反变成了悲剧人物,所以这种笑是含泪的笑。而另一位清清白白的田有信,却是暗中诬陷好人的“内奸”,这是一个本来丑恶却力求自炫为美的否定性喜剧角色。作者用喜剧手法揭露其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前后不一,让他自我嘲弄,自我出丑,通过讽刺性的笑,来鞭挞这肮脏的灵魂。 《内奸》用犀利的解剖刀,把“文革”时期红脸白脸的灵魂形象地作鞭辟入里的剖析,而在这犀利的批判锋芒中,充满着强烈的喜剧色彩和讽刺力量。小说还运用辛辣的语言,增强讽刺色彩,有时几句反语,造成讽刺的语境;有时插入叙述者的议论,以嘻笑怒骂的评点,在诙谐的语言中潜藏着尖刻的讥讽。 3 《三国杀》游戏的一种由游卡桌游推出的《三国杀》游戏中的一种。 的胜利条件为:成为新的霸主,需要除掉除自己外所有的人,成为最后的生还者。 在《三国杀》游戏中,内奸只为自己战斗,就算场上有两名内奸,他们也是各自为战。 注意:主公阵亡则游戏立即结束,内奸应首先击杀掉除主公外的所有人,最后在单挑中战胜主公。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