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谯街道办事处 |
释义 | 南谯办事处是滁州市“菜篮子”基地。位于滁州市区东北郊,因古南谯州而得名。西抵城西水库,西北与城郊乡毗邻,东北紧靠琅琊区扬子办事处,南与滁州市区相接。南谯街道办事处位于滁州市西北部城乡结合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滁州市蔬菜生产一线基地和农业生产大办,有专业菜地5000亩,耕地30700亩,林业面积13000亩。全办辖陈湾、石马、太平、胡桥、山林、关山、城西7个村,城郊、城北、城关、城东4社区,共计128个村民组,人口289186人。办事处机关驻市区北关转盘东南侧。 自然环境区划沿革:原属滁县城关镇。1984年建南谯乡,隶属县级滁州市。1992年3月撤销南谯乡,改设南谯办事处。1993年元月起隶属南谯区。2007年与原城郊乡合并,仍称南谯办事处。 人口与民族:2005年末,4177户,11631人。其中男性5661人,女性 5970人,男女性别比例95:100;居民中汉族为主,还有少数回族。 地形地貌: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19.8米,土壤耕作层深,以壤土为主。清流河纵贯陈湾、沿河、城关、石马四个村,境内河段长8.7公里,水源充足。 自然资源: 黄砂:清流河盛产黄砂,储量6千万方,年开采量10万方,1998年市政府下达禁采令,2004年全面禁采。 文物古迹:石马王古墓群位于马村石马王村民组南100米处,毗连5冢于山丘东南半腰间,有石人石马排列成行(“文革”中被毁)。古迹还有西方寺(城关村境内),三里庙(陈湾村境内,解放后有僧觉慧主持)等,均废。 经济建设农牧渔业:南谯办事处是滁州市“菜篮子”基地,耕地466.7公顷,其中专业菜地333.3公顷。农业以蔬菜种植为主,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建区以来,每年生产蔬菜副食品总 产量3100万公斤左右,品种40多个。近年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已建成一个10公顷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在小蒲芹、木耳菜、洋花萝卜、春莴笋等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引进名特优蔬菜:日本西兰花、美国西洋芹,墨西哥仙人掌等。办事处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保护地栽培,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2005年来,有日光温室150栋,塑料大棚5800栋,地膜覆盖253.3公顷,基本实现了“冬天一片白(塑料大棚),夏天一片黑(遮阳网)。 养殖业以家禽养殖为主,生猪、肉狗为辅。建区以来,在鸡、鸭等传统家禽养殖基础上,积极发展七彩山鸡、美国落地王肉鸽等养殖。2005年,全办共养鸡(包含肉鸡、蛋鸡)16796只,鸭2715只,鹅2080只,鸽2690只,猪1411头。其中超过1000只的规模养殖户12户,超过25头猪的规模养殖户4户。 可养水面80公顷。建区以来,为改变原有的品种单一、市场前景不好的局面,积极发展草鲲、鲫鱼、鲢鱼、罗非鱼、沟鲶、长吻鱼危等新品种。在2003年成功推广网箱养殖试验之后,2004年引导渔农引进了美国沟鲶进行网箱养殖,并在当年的市菊花螃蟹节期间参加了展览,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水产品总量85万公斤,其中网箱产量21万公斤,池塘水面产量64万公斤,渔业产值750万元。 2005年农业总产值39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林业:宜林面积6.7公顷已全部绿化,2005年退耕还林3.9公顷,森林覆盖率 6.5 %。省绿色长廊工程南谯段顺利通过验收。 乡镇企业:二十世纪80年代,镇企业发展迅速,先后兴办南谯草制品公司、新型包装材料厂、太平汽修厂、建安公司等35家企业。从业人员1950人。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走下坡路,从1997年起,通过企业改制,35家乡镇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资产拍卖、租赁、破产等多种形式,盘活资产存量,使企业摆脱了困境。近几年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目前民营企业已发展到 个。其中安徽省快乐防水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较有规模。该企业位于滁定路8号,系股份制民营企业,具有国国家建筑防水二级资质,注册资金600万元,资产总额16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50万元,员工132人。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是滁州市民营企业20强,省民营企业50强。滁州市先进纳税企业及市消协诚信单位。主导产品:“喜旺”牌SBS、APP等系列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纶复合防水卷材、超级涂膜漆、环保乳胶漆、高级内外墙涂料、水泥漆等。喜旺商标被评为滁州市知名商标,喜旺产品荣获全国建筑防水行业知名品牌。公司在2000年通过IS9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入选中国建筑协会、中国防水协会、中国涂料协会为会员单位。 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滁(州)三(官集)路、滁(州)沙(河)路两条路穿境4个行政村。这两条公路原为砂石路面,路面低洼,排水不畅。2002年底,改建成两条宽8米的水泥路面。2003年元月市外环路施工,在南谯办征地19.3公顷,横穿白庵、石马、陈湾3个村,长1700米,路宽40米,2004年10月竣工。2004年办事处拓宽明华小学道路,建成宽8米,长220米的水泥路面。现在5个村与市区之间均通公交车。2005年末,全办有农用运输车136辆(台),大小客车3辆,出租车25辆,其它类型汽车24辆。 集镇建设 南谯办事处属城市规划区内,现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自来水、电、电话,其中用自来水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4422人。村镇规划方面完成了“六图一书”,即村庄总体现状图、村域规划图、中心村现状图、中心村组规划图与村庄规划说书。菜农砖瓦房普及率达98%,其中楼房占60%,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是“大包干”前的2.5倍。 邮政电信 年开通程控电话,至2005年底,全办安装程控电话3500门,居民电话普及率 86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2 %。 供电 1968年开始用电,1989年建电管站,2000年改为供电所。建站时职工5人,配电变压器只有14台,容量为850千伏安,年供电量611239千瓦时。2004年完成农网改造,整改面积达100%。共改造10千伏线路12.7公里,0.4千伏线路32.9公里,0.22千伏线路46.3公里,使南谯办电力设施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南谯供电所现有职工13人,配电变压器33台,总容量1850千伏安,年供电量2575921千瓦时,年售电量2423888千瓦时。2002年被省电力公司命名为“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农电示范窗口,2003、2004、2005年均被南谯区政府评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 水利 有小Ⅱ型水库2座,蓄水量21万方;当家塘坝97座,蓄水量80万方,总装机477千瓦。其中,2005年新建机电站3座,改造维修机电站14座。现有半固定喷灌菜地72公顷,33.3化顷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成水泥浆砌石排灌兼用沟3000米,菜地田间水泥预制靠板排、蓄、灌兼用沟2500米,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教育、文化、卫生教育:1993年以来,建教学楼4栋,标准化教室 80 间,建筑面积3290平方米。1993年-2005年,办(事处)、村两级教育经费投入150万元。 现有小学3所,公办附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4所,在校学生 1100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普及率100%。近几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做到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手抓,中心小学(明华小学) 年被列为全省100所古经典诵读示范小学。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办共为国家输送大专以上学生158人,其中大专 132人,本科26人。 文化广播 1990年建文化站,1984年建广播站,2001年合并为文化广播站,现有职工1人。2003年开通调频广播,实现行政村、居委会、村民组均通调频广播。 卫生: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5所。医生16人,护理人员10人。办事处医院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手术室、B超室等科室。有电动吸引器、电子显微镜、人流床、手术床等医疗设备,2005年业务收入32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