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
释义 | 狮子山麓,绣球湖畔,闪耀着一颗“希望之星”,她就是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学校是在1917年创办的道胜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十年来风风雨雨。她历经沧桑,几度辉煌,几度春。建国以来,她励精图治,发展迅速,校风严谨,环境优美,师资雄厚,质量居先。跨入新世纪,她日新月异,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前进。 详细介绍校容校貌南京十二中(Nanjing 12 Middle School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她钟灵毓秀。九十个春秋,届届师生遵照“日有所进”的校训,铸就了“团结、开拓、严谨、务实”的校风、孕育了莘莘学子、代代精英。他们遍及华夏大地,异国他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原卫生部部长杨纯、中科院院士龚昌德、泰国泰大实业公司董事长、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刘锦庭、世界羽坛精英孙俊、刘永、钱虹、戴韫、陈金等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他们心中,母校给他们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学校特色学校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注重课堂、效率至上”的特色教学,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各类学生的推进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很高;学校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深厚;校风严谨;学风浓厚,课外活动丰富;各项管理严格、到位,校园秩序井然,周边治安环境良好,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心理教育等德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成绩突出;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专项)”,2004年该校羽毛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亚军。 虽饮誉邑里、声名远扬,仍戒骄戒躁、务实求新。校训“日有所进”昭示着学校蓬勃的生机。全校师生弘扬“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2007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成为四星级高中。 联系方式地址:南京市下关区中山北路408号 邮编:210011 高考战果2008年高考本二普通类达线人数82人 2009年高考本二普通类达线人数70人 2011年高考本二普通类115人 校史沿革该校前身系基督教圣公会于1917年创办的“益智小学”,首位校长为沈子高先生。1919年改名为“道胜小学”,1942年增设初中,更名为“私立道胜中学”。1951年与“私立惠民中学”合并为“下关中学”。1952年7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改为公办,命名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并任命夔孝华先生为校长。 1953年,该校成立党的联合支部(含全区中、小学),1954年正式成立党支部。这时全校已发展为26个班学生1332人,并于1954年秋季招收高一新生,当时该校是全市接受华侨子弟最多的中学,先后有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华侨子女200余人在校就读,其中绝大多数考入大学,例如,该校1958届的两个高三毕业班,其中半数以上为侨生,两班108名学生全部升入高校,以后至1966年文革,每年高考录取率都比较高。1963年至1966年,学校高中一直为四轨,教学质量较高,为市属重点中学之一。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得到很大的发展。1981年,新建四层20个教室的教学大楼,增添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1992年又新建37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综合楼,内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劳技室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1995年,全校已发展到32个班(初中20个班,高中12个班),在校学生1923人,初中毕业合格率、升学率都达到98%以上,高中升学率达80%以上,学校被命名为“南京市重点中学”。1995年学校被批准为市重点中学后,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全国卫生城市先进集体”、“市普教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等项荣誉,该校再接再厉,抓住机遇,着力调整与充实高中教师队伍,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搞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内新建了闭路电视,教室装配了彩电,进行多媒体教学,还新建了全封闭的体育场地,添置了一批教学科研设备,从而使教学设施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该校高考实现了“三个突破”:上线率突破80%;本科生录取率突破50%;高考六门学科的平均总分突破省市均分。1998年被正式批准为省重点中学。 1999年高考录取率达到100%,斯年9月,五十二中并入该校,改名为十二中初中部,这样,全校共有教学班37个,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72人。退休`教职工150余人。 自该校被评为省重点中学以来,高考升学率一直处于南京市同类学校前列,2001年高考升学率为100%。达本科分数线的2001年有232人;2002年有228人,2003年有251人,2004年有216人,2005年为232人,05年的推进率名列同层次学校前列,创历史新高。 教学设备该校占地面积共32亩,校园内古典式栋宇飞檐斗角,现代化大楼巍然矗立;古树名木掩映,花圃草坪溢香;教学实验设备齐全,教学设施先进。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服务楼8幢,并有现代化的约翰·马吉图书馆,2005年被评为“省一级示范图书馆”;该校体育设施先进,有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并有现代化中型体育馆一幢,从这里曾培养出孙俊、刘永、钱虹、戴韫、陈金等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2004年12中羽毛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亚军。 作为一所九十年的老校,该校曾培养了数万名合格优秀毕业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原卫生部副部长杨纯,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龚昌德,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刘锦庭等优秀人士,都曾于上世纪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光。 办学规模目前全校共有70个班级,高中30个班,初中40个班,教职工454人(含退离休171人)。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名、特、优教师队伍。其中全国文教、教育先进工作者3人,特级教师3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南京市名师1人,江苏省心理教育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0多人,市优秀青年教师30余人,已毕业及在职攻读教育类硕士研究生40多人,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十二中钟灵毓秀,八十九个春秋,届届师生遵照“日有所进”的校训,铸就了“团结、开拓、严谨、务实”的校风,孕育了莘莘学子,代代精英。他们遍及华夏大地,异国他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凝成了“敬业、奉献”的教风,浓厚的学习气氛形成了“文明、勤奋”的学风,赢得了教学质量逐年递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一九九五年被命名为市重点中学,一九九八年在他刚满八十华诞之后不久,又被命名为省重点高中。今天,12中人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正弘扬“团结、拼博、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奋斗。2006年11月,十二中顺利晋升为四星级普通高中。 著名建筑约翰·马吉图书馆 为纪念美国友人约翰·马吉先生创办学校特别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为南京人民所做出的特殊历史贡献,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图书馆被命名为“约翰·马吉图书馆”。约翰·马吉先生早在一九一二年就受美国圣公会派遣来到中国南京传教并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八年,南京下关的道胜堂是他的主要活动场所。一九一七年,他创办了基督教会的“益智小学”,后更名为“道胜小学”、“道胜中学”,这就是现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前身。学校创办时有建筑物六座,虽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和战火洗礼,但由于得到了精心的保养和多次维修,整个建筑组群依然保存完好。一九九二年三月,道胜堂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先生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设立难民伤兵医院,参与救援了二十多万面临屠杀的中国人,与二十多位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一起,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道主义乐章。不仅如此,他还冒着生命危险,用一架十六毫米的摄影机,秘密地将日寇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胶片长达一百零五分钟,是留存至今的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优秀师资靳贺良:语文特级教师吴自光:语文特级教师 张云飞:数学特级教师 胡文宇:心理学名师怀龙法:化学——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蒲银化:语文——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甘信行:语文——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陈世生:地理——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马巧玲:劳技——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领导班子唐云龙:男,1966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05年被授予“丹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原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副校长,现任南京十二中校长。 叶兴祥: 男,1955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共下关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原任十二中副校长,现任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党总支书记。 怀龙法:男,1962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 曾获南京市化学教坛新秀,南京市首批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 原铁路中学副校长,2004年调入十二中,现任十二中副校长,分管高中部教学工作。 王吉群:男,1971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原任十二中德育处副主任,现任十二中学副校长,分管高中部德育工作。 鲍建业:男,1958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曾市优秀优育工作者,原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现任十二中副校长,分管高中部总务、安全、文体卫等方面工作。 现任校长个人简况1、唐云龙,男,汉族,1966年11月20日生,籍贯江苏丹阳,87年镇江师专毕业,97年江苏教育学院函授本科毕业,专业历史教育,1997----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2、1987年至2004年江苏省丹阳中学,历任年级组长、政教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等职。2004——2006年丹阳六中,任教学副校长;2006——2007年江苏省丹阳中学任教学副校长。2007年到南京市第十二中学,任常务副校长。2010年任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3、2002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4年评为镇江市历史学科带头人;2008年任南京市高中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现为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兼职副教授。 主要荣誉2005年丹阳市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镇江市新长征突击手;2008年下关区先进教育工作者;2008年下关区拔尖人才;2008年南京市第204期校长培训班优秀学员。 科研成果(一)专著 1、《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下),主编,2003年东南大学出版社 2、《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副主编,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论文(不完全) 1、《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与问题的解决(历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三个层面》,《科学大众》2005年第7期 3、《试论自主性德育模式》,《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 4、《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几点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研究》07年第3期。 (三)讲座、公开课(不完全统计) 1、2008年6月,“200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高三年级教师培训班”讲座 2、2007年7月,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讲座 3、2007年7月,江苏大学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讲座 4、2008年3月18日,南京市高三历史教师讲座 5、2008年8月26日,南京市高二历史教师讲座 6、2008年10月16日,南京市高三历史教师讲座 7、2008年8月27日,南京市高三历史教师讲座 8、2009年4月8日,南京市高三历史教师讲座 9、2009年2月26日,南京市高三历史教师讲座 10、2009年5月7日,南京市高三历史教师讲座 11、2009年4月8日,南京市《名师课堂》公开课一节 主要教学思想1、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 2、构建“创设情境,导学探究,发展能力”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相信“功夫花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示历史教学的魅力,激发兴趣,发展能力。 校长寄语90年的艰苦历程,南京市第十二中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90年的风风雨雨,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传统;90年的磨砺拼搏,十二中人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篇章。在“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十二中人正在以昂扬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和现代化教育示范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忆往昔,岁月峥嵘,令人自豪;望未来,前程似锦,发人奋进。“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努力践行“尊道益智”的办学理念。它启迪全体十二中人尊重师道,遵守生道,恪守道德规范,把握正确方向,学习科学道理,探循教学规律,师生和谐共进,增益聪明才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个个智慧型的人才。这一理念体现了十二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十二中的前身为“道胜学校”,“益智”学校),与十二中九十年前的“教稚以道,耄老罔背”的校训一脉相承。“尊道益智”,符合以德立身、尊道行事、教人成才的育人规律,符合新时代“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十二中的校训是“日有所进”。它传承了我们的先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伟大哲思,概括了日有所思、日有所省、日有所悟、日有所得、日新月异的渐进式的成才过程,符合积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致千里从量变到质变的健全人格的形成规律,诠释着十二中人战胜逆境、宠辱不惊、不自暴自弃、不固步自封、不急躁冒进的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它是代代十二中人汗水与智慧、经验与教训的结晶。 十二中的办学宗旨是: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十一五”的总体目标是:高扬素质教育大旗,深入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群众满意工程”;大力开发滨江文化资源和校史文化内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办好“文化校园工程”;全面加快队伍建设,建成一支“尚德精教”的教师队伍,办好“名师工程”;巩固现有办学规模,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办好“品牌工程”;加大学校建设投资,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办好“硬件建设工程”,为把该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文化名校而奋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迈进“十一五”,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将凝心聚力谋发展,殚精竭虑创辉煌,以一流的形象,一流的业绩,向下关区委区政府和全区36万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历任校长首任校长沈子高-简介沈子高(1895-1982),中国基督教知名牧师、主教。字炎若,祖籍江苏吴江,生于上海。 生平事迹1914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文科,1917年又从该校神科毕业,时年23岁。旋即任南京圣公会道胜堂牧师,他立志变革社会,教化民心,是年创办益知小学,担任校长,为下关教育事业奠定基础。期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进修神学。1934年获圣约翰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同时被祝圣为主教,赴西安主持圣公陕西传教区。对基督教礼仪学颇有研究,提倡中国教会民族化,力主中国教会自主自养,终于使陕西圣公会成为中国信徒完全自筹经费的教区。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曾掩护爱国进步人士去陕北,与周恩来、林伯渠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交往。抗战后期被迫离开西安,赴成都华西神学院执教。1944年起任中华圣公会总议会主教院书记,兼任中央神学院院长。1952-1958年任金陵和神学院教授。1954年起被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1982年担任《赞美诗(新编)》顾问。 校长夔孝华-简介夔孝华1911年12月2日生于安徽省巢县,一岁时父夔忠恕病故,母亲带着夔孝富流落南京,14岁时忘母,弟兄均进了南京贫儿教养院。 生平事迹1931年8月,当时江苏教区主教,美国纽约基督教海外传道部教士罗培德将其收养,并资助其去上海圣约翰大学高中部学习,随后升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院系读书,于1938毕业。 夔孝华1937年即任上海基督徒大中学生联合会主席,1939年8月至10月,夔孝华代表学联加入由龚普生任团长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代表团,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世界基督徒青年大会,大会宗旨:“全世界基督徒青年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侵略!”途径香港、西贡、巴黎、伦敦等地均举行各种集会,声讨了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 1939年11月至1941年8月任上海圣公堂副牧师。 1941年8月,夔孝华来到南京,任南京基督教道胜堂会长,兼任道胜中、小学校长。 夔孝华为人正直,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抗日战争时因抵制日寇,三次入狱。他同情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多次掩护在道胜中学读书的革命青年,并几次谢绝国民党市、区党部拉他入国民党的企图。 夔孝华对教育工作忠心耿耿。他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上的努力,使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在道胜中学的基础上成为下关区文革前唯一的老完中。 1951年夏,道胜中学和惠民中学合并为下关中学,1952年又更名为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夔孝华均任校长,直至文化大革命。 夔孝华解放后一直担任南京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对中国教会走自立、自强、自新之路,起了促进作用。 夔孝华历任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南京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极左路线的迫害,备受摧残,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热爱祖国,忠于党之心可鉴日月。 夔孝华1975年退休,1980年2月29日因病逝世,他的冤假错案在中共南京市委的直接关怀下,于1980年3月10日举行的追悼会上得以昭雪。 (作者是夔孝华的长子、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夔宁) 杰出校友钱正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水利部部长 杨纯:卫生部原副部长 龚昌德: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刘炳荣: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 学校荣誉该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文明单位”、“建设新南京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百所优美校园”、“省德育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省优秀家长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心理教育研究先进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并被中国健康教育所授予“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学校。 2009年 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 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首批) 2006年 江苏省心理教育名校 2006年 南京市教育研究基地 2006年 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 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2006年 南京市文保先进集体 2006年 南京市优秀教科研基地 2006年 下关区文明单位 2006年 健康促进学校银牌 2005年 中央教科所华教远程教育科研示范校 2005年 江苏省传统项目学校 2005年 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 南京市考试学会优秀团体会员 2005年 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先进单位 2005年 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5年 南京市优秀学生社团 2005年 校园文明网络活动室 2005年 “四维教育杯”英语口语大赛优秀奖 2005年 下关区文明单位 2005年 世界中学生羽毛球女子团体冠军 2004/2005年度南京市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04年 世界中学生羽毛球男子团体亚军 2004年 “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集体 2004年 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 2004年 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2004年 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2004年 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优秀工作站 2004年 江苏省招飞先进单位 2004年 南京市第三届信息技术科普教育先进工作单位 2004年 南京市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 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 2004年 南京市无烟学校 2004年 南京市传统项目学校 2004年 南京市学校心理教育先进集体 2003年 健康促进学校铜牌 2003年 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2003年 南京市教育系统“示范实验室”(中学) 2003年 南京市体质检测先进单位 2003年 下关区文明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