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市白下区政协 |
释义 | 政协白下区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并于同年12月举行区政协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主要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更加生动活泼的局面,为推进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政协白下区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并于同年12月举行区政协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十年动乱期间,区政协组织受到冲击,停止办公。1980年恢复区政协,8月召开了第三届区政协第一次会议。目前的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是2003年1月产生的。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区政协每届任期3年,从第七届区政协起,每届任期为5年。区九届政协主席:季守法;副主席:朱从兵、靖传华、周波、周翠花(女)、樊有维;秘书长:吴国强。 第一、第二届区政协分别由14个界别组成,有委员75名,常委15人,设4个工作组。第三届区政协由13个界别(工商联界别取消)组成,有委员113名,常委21人,设6个工作组。第四届区政协有委员118名,常委23人,设6个工作组和1个委员会。第五届区政协由14个界别组成,委员增加到139名,常委25人,设10个工作组和1个委员会。第六届区政协有委员148名,常委25人,设8个专门委员会。第七届区政协界别增加到15个,有委员155名,常委26人,设8个专门委员会。届中1995年5月南京市区划调整,雨花台、栖霞两区10名政协委员随区划转入。第八届区政协界别增加到17个,委员增加到175名,常委27人。机构调整为6个专门委员会,第九届区政协取消农业界,界别设置为15个。由于2002年南京市区划调整,委员增加到206名,常委28名,设6个专门委员会,即:经济科技委员会、教卫文体委员会、城市建设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侨台民族宗教委员会和提案委员会。其中5个专门委员会设有驻会专职主任。第一、二届区政协未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第三届区政协开始设办公室,目前区政协办公室下设秘书科、调研信息科、综合科三个科。 从1961年区政协成立到1966年“文革”这一时期,当时由于受“左”的路线影响,第一、二届区政协主要是贯彻“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积极推动各界人士学习毛主席著作,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行“兴无灭资”的阶级斗争教育,提高自我改造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其基本任务是一学习,二改造。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民政协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第三、四届区政协协助区委在统战工作上大力拨乱反正,推动为委员落实政策工作;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开展经济咨询服务,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积极开展祖国统一联谊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五、六届区政协根据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1989年制定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相应制定了《政协白下区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政协白下区委员会工作规则》、《工作委(组)工作规则》、《提案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办法。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协的各项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以中共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对《政协章程》作了部分必要的修改。1995年1月,总结人民政协工作的新经验,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修订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正式通过施行。中共中央为此向各级党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执行,为切实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中共白下区委专门召开全区政协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政协工作经验,对各级党政领导如何主动开展政治协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以及政协工作如何开创新局面提出具体要求,推动了区政协工作进一步发展。第七、八届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和全国政协《规定》精神,在中共白下区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民主、团结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主要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更加生动活泼的局面,为推进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