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京江北新城
释义

一、基本情况

建设背景:

南京江北新城位居南京市浦口区,江北新城北至浦口区行政界线,东到长江,南至三桥引线,西到老山南侧及宁淮高速公路,规划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有建成区150平方公里,待开发区150平方公里,涵盖了基础设施配套、强化产业支撑、提高民生质量、老城改造出新等内容。

发展目标:

实施“三步走”战略,即“三年打基础”:新城主要功能区综合功能开始生效,区内交通基本通达,轨道交通开始推进,新城道路形成“纵横连接、互通成网”框架体系;主导产业基本格局形成,高端产业项目开始集聚,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起步。计划从2009年起,每年以50%以上增幅的投入,用3年时间迅速拉开建设框架。“五年拉框架”:到2012年左右,基本拉开现代化江北新城城市框架和产业载体框架,初步形成高新化、高端化、高质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十年立新城”:到2017年左右,现代化江北新城基本建成,城市经济、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城市品质等跃居全市前列,实现从长三角转移“承接地”向辐射中西部“桥头堡”转变,初步成为呼应江南主城,辐射苏北皖豫的新城区。

发展思路:

明确“一个定位”,即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江北新城;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江北新城建设,一手抓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三步走”,即三年打基础、五年拉框架、十年立新城;培育“五大产业”,即高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现代商贸业;实行开发建设“六个统一”,即统一新城规划、统一城市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工程建设、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产业培育;打造“十大功能区”。即高新技术开发区、顶山中央商务区、台湾高科技园及浦口经济开发区、三桥园区、湿地公园、七坝现代物流园、乌江船舶制造业基地、珍珠泉度假区及二期、汤泉东方国际温泉城、镇街工业园区。

启动情况:

在领导体制上,成立江北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由一名区委常委、副区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专门负责新城指挥部具体工作。目前,“指挥部” 向“管委会”转变的各项工作正在筹备。在运作模式上,为进一步整合各功能区平台资源,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制定并实施了《江北新城开发建设运作暂行办法》。在组织机构上,指挥部组建了综合部、工程部、发展部、招商部、财务部、征迁部、党群部等七个工作部门,并抽调部门精干力量、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工作队伍。

二、今年以来主要工作

2009年是江北新城全面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三年打基础”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新城指挥部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整发展思路,启动核心区建设。

为加快推动江北新城科学开发、快速启动、早见成效,区委、区政府在前期新城开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江北新城发展思路,启动新城核心区建设,推动新城快速发展。确定津浦铁路以西、长江三桥以东、浦珠路和浦乌路以南、长江以北约70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江北新城核心区。目前正在开展核心区基本情况普查、制订核心区规划、对现有产业进行转移和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工作。

2、坚持争分夺秒,开展重点工程建设。

2009年江北新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建设项目包括三大类45个单项,计划总投资18.5亿元。一季度开工项目15个,即5条道路的提档升级(区开发区万寿路、临滁路、江苑路、新浦路、天浦路)、5个转盘的改造(顶山转盘、龙华转盘、海院路转盘、北门转盘、浦东路转盘)、5条新建道路(镇南河路、绿水湾路、珍珠南路、外江路、光明路西延),总长度20公里,工程投资2.4亿元,目前所有工程均已全部开工。

3、坚持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围绕软环境建设,制定出台了《浦口区优化投资环境、创建“最佳投资创业区”实施意见》等7个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3月12日、5月13日分别在深圳和上海举办了浦口暨南京江北新城投资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江北新城的知名度。

4、坚持创新举措,确保融资力度。

出资2亿元注册成立了“南京江北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拓宽投融资贷款渠道。积极与多家银行联系,上半年新增融资24.2亿元。

三、下一步新城发展思路

下一步,江北新城建设将围绕70平方公里核心区进行重点打造,力争快出形象、早见成效、集聚人气。

1、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的实施原则

新城核心区建设实施“一先行、五同步”的原则。

“一先行”即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对地下各类管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建设,地面道路新建、提档升级、绿化亮化和各类标识建设,排水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实施“一次规划、整体推进、全线开工”,迅速拉开新城基础设施框架。

“五同步”即土地协调同步、项目引进同步、公共配套同步、环境建设同步、拆迁安置同步。土地协调同步,即对核心区重大基础设施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采取回购的方式调整权属;对不在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自行开发或招商开发。项目引进同步,即快速引进软件研发、企业总部、金融证券、孵化基地、服务外包、电子信息、会展中心、物流中心、现代商贸等城市产业项目,快速引进娱乐休闲、餐饮茶吧、社区服务、高档住宅等城市生活服务类项目。公共配套同步,即加快建设和健全完善商业网点、银行超市、名医名校、快速公交等公共配套。环境建设同步,即对纵向横向河流、水道沟渠进行整治疏浚,对沿江、沿河岸线进行环境整治和打造。拆迁安置同步,即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同步考虑群众利益,选择1-2个固定区域,集中规划建设拆迁安置房,实行边建设、边拆迁、边安置,逐步实现拆迁安置“零过渡”。

2、核心区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

(1)坚持现代化标准。在保护好、利用好优越生态自然资源的同时,坚持以“现代”的标准培育城市产业、完善城市配套、展现城市形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启动、高水平建设,对单体建筑设计、整体建筑品质,以及区域景观设计、建筑密度等进行严格管理。

(2)高起点实施规划。把核心区作为独立区域,整合顶山中央商务区、开发区(含海峡两岸科工园)、三桥片区等分区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实施核心区规划。

(3)优化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三组团、一岸线、一公园”。顶山中央商务区组团,重点打造集商务办公、金融保险、现代商贸、高档住宅、名医名校、购物中心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区片区组团,重点建设高层楼宇,着力打造总部类、研发类等高端产业。三桥片区组团,重点引进高端产业、房地产项目,打造高端产业区和高档住宅区。长江景观岸线,在纬七路出口两侧,城南河、七里河、长江交汇处,重点建设生态景观、市民广场、游乐场所等项目,打造以滨水临江为特点的3公里亲水江景风光带。西江口湿地公园,依托西江口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资源,打造生态湿地主题公园,建设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区。

3、核心区内现有园区的发展方向

核心区大力引进和培育城市高端产业项目,不再新引进工业项目,在手在谈的工业项目由区委、区政府统筹安排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别重大的工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执行)。开发区(含海峡两岸科工园)要制订工业项目搬迁计划,重点发展与城市经济相关的高端产业,全力主攻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软件产业、服务外包、金融证券、电子信息以及各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江浦街道园区逐步关停和转移现有工业项目,重点培育与现代城市形态相适应的高端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流通、信息服务、高档住宅和其他生活服务业;三桥园区重点打造高端产业区、高档住宅区和以生态湿地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区,同时,保留部分区域作为重大工业项目过渡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