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极洲地质 |
释义 | 词目:南极洲地质 英文:geology of Antarctica 学科:区域地质学 释文: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基岩出露面积仅占2%,主要分布在横贯南极山脉、南极半岛和大陆周边。南极洲的地质研究程度在全球各大陆中相对较低,但它在冈瓦纳古陆的复原中却处于核心位置。南极大陆由东南极地盾、横贯南极山脉造山带和西南极造山带三个构造单元组成。东南极地盾主要出露太古宙和元古宙的结晶岩系,东部查尔斯王子山发育有限的显生宙地层。横贯南极山脉造山带早古生代罗斯运动后生成,泥盆纪到侏罗纪盖层近水平地不整合在不同时代褶皱基底之上。其中石炭纪到二叠纪初为冰成沉积,多为陆相。西南极造山带是南美安第斯带的向南延伸(见图)。东南极地盾的太古宙纳皮尔杂岩为麻粒岩相紫苏花岗闪长岩、紫苏花岗岩和辉石斜长片麻岩系,铅全岩等时线年龄39.5亿年。向东恩德比地的元古宙雷内尔杂岩是一套正片麻岩系,年龄15亿~10亿年。在查尔斯王子山南坡和沙克尔顿山,元古宇以绿片岩和片状碳酸盐岩为主,同位素年龄约10亿年。横贯南极山脉及其西北彭萨科拉山的元古宇是厚达万米的绿片岩、板岩和硬砂岩系,夹多层火山岩。古生界主要分布在横贯南极山脉和埃尔斯沃斯山,南极半岛中也有零星出露。下古生界为陆源粗碎屑岩、碳酸盐岩和酸性火成岩。砂岩中含早寒武世至晚奥陶世的腕足类化石。碳酸盐岩中含早 中寒武世古杯类、海绵、三叶虫和藻类。上古生界至三叠系称比肯超群,其中泥盆系以砂岩为主,夹少量砾岩,含海相动物、淡水鱼类、孢粉和植物化石,不整合在下伏地层之上。石炭系、二叠系底部有冰碛岩。二叠系、三叠系为含煤层系,分别含舌羊齿和二叉羊齿植物群。南极半岛晚元古代至早古生南极大陆构造略图(据陈廷愚)代的变质基底上面是晚古生代到三叠纪的板岩、硅质岩、火成碎屑岩系。上侏罗统和白垩系为浅海相和湖相砾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含大量海相动物和植物化石。东南极地盾太古宇中的紫苏花岗岩代表最老的岩浆活动。新太古代因塞尔杂岩的强烈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发生在约31亿年前。元古宙毛德皇后地西部有约17亿年的暗色岩发育。东南极地盾中部有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彭萨科拉山有13亿~5亿年的玄武岩、辉绿岩和酸性火山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横贯南极山脉,以中、酸性为主,活动时代分别为520~480百万年和360百万年。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以南极半岛最为强烈,时代从侏罗纪到早白垩世,以中酸性岩为主。彭萨科拉山北坡的杜费克层状辉长岩面积达34?000平方千米,厚6000~9000米,是仅次于南非布什维尔德的全球第二大基性层状杂岩。南极半岛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包括古近纪的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和凝灰岩,最大厚度达1000~1200米。罗斯海东岸现在还有活火山。南极大陆的矿产以煤、铁最重要。煤主要分布在横贯南极山脉和查尔斯王子山的比弗湖地区,时代属二叠纪—三叠纪,煤系厚度超过500米,有40多层煤。铁以查尔斯王子山最好,属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杜费克层状岩体中有钒钛磁铁矿。南极半岛的铜与钼、铅、锌、银共生,与晚白垩世至古近纪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此外,南极洲的石油和天然气也很有远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