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
释义 | 中心概况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分中心之一,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中心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学科专业优势,致力于建立一个较为全面地揭示、整合、涵盖医学各类型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中心门户,为学生的自主型、研究型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资源环境,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为我校(南方医科大学)培养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打下坚实的信息环境基础。 设备环境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图书馆先后购买了19台Compaq、HP等国际知名品牌服务器,购买了6套磁盘阵列,分别为2套内置磁盘阵列、1台DAS阵列、3台光纤阵列,存储容量超过17TB,高速扫描仪1台,普通扫描仪2台,美能达缩微阅读器1套,电子阅览室电脑180台,另有刻录机、打印机、录音设备等一批。中心每年对服务器和电脑设备分批进行更新,并根据需要不断增加新的设备,每年的设备更新费在20万元以上。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的对接及无线上网服务保证了网络访问的通畅。设备性能先进、使用完好,居全国医学院校图书馆领先水平。 安全与环境中心依托的校园网络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配有高端硬件防火墙和检测监控系统,提供了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和系统补丁自动更新,使中心处于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心用房通风、照明良好,温度保持在16-26℃,湿度保持在60%左右。管道、网络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房屋墙面、地面,家具设备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范标准,管理规范到位,环境整齐卫生,布局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中心以智能化、网络化建设为核心,以网络医学资源共享为目标,在网站建设、网络教学和信息导航方面取得了大量经验。以智能化、网络化、安全环保为原则进行建设,中心用房拥有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电力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和智能化布线系统。中心制定了机房管理制度、服务器主机房管理制度,确保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和网络安全,通过数据实时备份保障中心数字信息资源的稳定性。为加强中心用房的日常安全消防工作,中心有规范的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基本设备和措施并积极落到实处,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经常开展广泛的安全教育,建立了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员岗位职责和消防应急预案等。各级责任人对自己管辖范围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对于其他突发性的事故,均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采取积极措施解决。 人员结构中心队伍基本由三部分组成:管理人员、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负责中心的规划、管理、协调统筹和使用推广等重要工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人员负责信息资源的引进、自建和各种专业化配套服务的建设工作,是中心发展的中坚力量;技术支持人员负责中心的设备维护、数据维护等。 中心现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建设队伍。中心现有成员1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博士4人、硕士6人、学士7人;55岁以上3名、36—55岁11名、35岁以下3名。形成了由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组成的学术梯队,梯队的职称、学位、年龄等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发展后劲。中心的成员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将获取的丰富信息资源引入教学,同时也与优势学科的专业教师相配合,将教育教学中积累的成果引入到中心资源建设中,使本中心的各类教学资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中心从层次、结构、数量、学科分布等方面入手对建设队伍进行优化和整合,保持一个整体优化的方向。建立和完善的培训机制和交流平台,为成员定期开展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等方面的培训提供条件。同时,还以派出学术访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到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和企业单位作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从而提高中心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中心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于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科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形成了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生物高技术、热带医学四大优势学科群。现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5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3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中医内科肾病学、中药制剂学、中医内科脑病学、中药药理学、中医痹病学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拥有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分别布局在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覆盖24个二、三级学科。同时顺利完成了原军队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省实验室的对接工作,使学校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达到12个,成为全省拥有省重点实验室最多的单位。广东省18个医学重点专科我校占6个、35项"名医工程项目"我校占9项。拥有5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0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在消化病诊治、中西医结合诊疗、肾肝移植、异体手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脑血管介入、创伤修复、新生儿重症救治和围产医学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 中心依托于我校多年来形成的专业教学与临床教学融合的基础和优势,吸纳各相关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兼职研究人员,保证了中心在建设理念、改革思路、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先进性。 软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和资源建设优势图书馆1994年引进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先后购买19台Compaq、HP等国际知名品牌服务器、6套磁盘阵列,分别为2套内置磁盘阵列、1台DAS阵列、3台光纤阵列,存储容量超过17TB,电子阅览室电脑180台。图书馆大楼网络结构采用主干层和接入层二层结构,主干层采用全光纤,接入层实现桌面接入并直接与核心交换机连接。在传输性能上达到1000M主干、100M交换到桌面,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千兆光纤与核心交换机连接。图书馆与校园网络中心共同建造数据中心,增加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构建先进的网络系统,大楼1-5层同时提供无线网络覆盖。实现了国内外网络的快速畅通访问。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技术平台,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而开发的大型智能内容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多媒体等信息,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支持网页的动态发布,是一个面向内容管理的应用、管理和信息发布的平台。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全文检索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加工系统、数据库发布系统、学位论文提交子系统、WEB网络数据加工子系统、随书刊光盘管理子系统。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设立了设备维修专项资金,保证了服务器、电脑、数据库的及时更新。设备性能先进、使用完好,居全国医学院校图书馆领先水平。 管理服务优势中心实行主管副校长领导下的主任两级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医学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为基础、以用户服务为重点,以信息检索教学为手段、以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管理模式。中心配备多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了科技查新、在线咨询、原文传递、用户培训等多种专业化、高层次的配套服务项目,使各类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合理整合与充分利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