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朵村 |
释义 | 南朵村简介南朵村——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红岩村民委员会的一个壮族聚居小山村,坐落在距麻栗坡县城4公里的陡峭大山中,距全国闻名的现代中越战争遗址老山仅36公里。全村共有农户98户342人,其中党员15人;有耕地面积323亩,人均耕地0.94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人均有粮不低于456公斤。 南朵村发展南朵村过去是贫困小山村,那时村民住的是低矮、简陋的房屋,喝的是细菌超标、浑浊不清的山沟水,山坡越挖越陡、耕地越种越瘦,水稻最高亩产仅200公斤,包谷100公斤。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这里呈现出了“班子强起来、生活富起来、环境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的新气象、新风貌。1964年12月,南朵村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卫生模范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小康村。 村党支部近年实施了一套发展计划:确定两名农业科技辅导员,加强与县乡农科部门联系,引导群众开发种植养殖业;确定两名餐饮、旅游辅导员,开发餐饮、旅游业,引导部分农户投入餐饮、旅游服务的开发;确定两名劳务输出联络员,定期与政府劳务输出部门联系,收集信息、组织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和异地打工。 全村一下子发展了200多亩柿子树,预计三年后平均每棵挂果不低于50公斤,累计创收不少于160万元,仅柿子一项收入就能让全村人致富。 南朵村党支部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的一条切合实际的“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稳步发展生猪,大力发展养牛,积极发展养禽,加大劳务输出,办好风味食品一条街”的经济发展思路。 村党支部通过抓科技培训、抓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他们推广黄牛冻精改良、生猪养殖等技术,实现畜牧业收入25万元;推广水稻、包谷规范化种植,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0公斤、400公斤;发展冬早蔬菜,人均增收720元;积极引进桔子、甜柿、板栗等经济作物,推行规模化种植,现全村户均经济林果5.9亩,部分已有了效益,预计两年后可进入盛产期,户均可增收1000余元。 2007年,全村粮食平均亩产翻了两番,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300多亩,经济林果发展到500多亩,仅新增农产品销售一项农民就增收25万元,加上劳务输出、餐饮业的发展,全村人均增收超过了770元。2005年底,南朵村还被评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南朵村90多户是壮族人家,9成住上新房,人均住房面积60至100平方米左右,村里有77户农户建好了沼气池,煮饭、烧水用的是沼气。南朵村共投工投劳8768个,采集石料1860立方米、河沙140余立方米。这些材料已全部用于村内的厩厕改造、庭院美化和公共篮球场、娱乐室、科技活动室及村庄道路的整修,解决了村民的活动难、学习难和村民子女上学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全村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1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