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昌航空大学 |
释义 |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 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原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原航空部所属的六所本科院校是北航、南航、西工大、昌航、沈航和郑航)。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主页: 中文名:南昌航空大学 外文名: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简称:昌航 校训:日新自强,知行合一 创办时间:1952年 类别: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江西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现任校长:余欢 知名校友:罗群辉,黎学勤,孙永恒等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 主要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等22个学院 硕士点:82个 院士:4人 主要奖项:江西省文明单位三次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航空工业创建40周年重大贡献单位三项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国防生培养创新实验区” 学生人数:20000余人(2010年) 教师人数:2000余人(2010年) 学校前身: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层次定位:教学研究型 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师资队伍 院系设置 本科教育 硕士教育 科研机构 国际合作 学校荣誉) 院系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体育学院 文法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国际与教育学院 海军学院 软件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学院) 基本信息学校名称:南昌航空大学 学校简称:昌航∕南昌航大 英文名称: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英文缩写:NCHU 学校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南大道696号(前湖新校区) 南昌市上海路173号(上海路校区) 邮政编码:330034(上海路校区);330063(前湖校区) 校风校训校风勤奋 文明 求实 创新 校训日新自强 知行合一 历史沿革汉口航空工业学校 (52年3月 --- 53年9月) 中南第一工业学校 (53年9月 --- 55年9月) 南昌工业学校(55年9月 --- 56年2月) 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56年2月 --- 60年6月) 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60年6月 --- 63年6月) 南昌航空工业学校(63年6月 --- 69年6月) 国营赣江机械厂502厂 (69年6月 --- 72年4月) 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72年4月 --- 78年4月)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78年4月 ---07年2月) 南昌航空大学(07年3月 --- 至今) 办学格局学校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分设22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具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5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学校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秉持“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江西省高水平学科,6个江西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国防重点学科,15个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并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学校特色学校坚持和发展传统国防特色专业,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发展方向。多年来,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北京材料技术研究院等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下属企业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委托,为海军培养国防生,是海军依托培养国防生的13所院校中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国防生培养基地。2009年以来,国防生培养工作先后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和海军政委刘晓江中将等领导的高度评价。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我校培育国防生工作经验。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功获批“国防生培养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概况学校简介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2800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2.24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2万GB,中外文期刊2500多种,建立了国内外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20个。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2.4万平方米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170多人、副教授37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0多人、硕士学位的教师760多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00人;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52人,省(部)级中青年骨干教师81人;“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34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0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8人。 院系设置学校现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海军学院、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科技学院等22个学院。 本科教育学校现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光电信息工程、飞行技术等23个工科专业;英语、法语、德语、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闻学、音乐学、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9个文学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程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业工程、会计学等8个管理学专业;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理科专业;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体育教育等3个教育学专业;社会工作和法学等2个法学专业和1个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共计54个本科专业。 硕士教育学校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物理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5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具有工程硕士、专业硕士14个硕士点。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科研机构学校坚持发展工科优势学科和航空特色专业。现有材料加工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环境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光学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个江西省重点学科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环境与科学工程等2个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及环境工程1个国防重点学科;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委轻合金加工科学与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中国航空科技航空检测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航空科技航空材料热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快速成型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江西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等3个省级重点基地;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经济学等12个省级品牌专业和飞行器制造工程、光学工程2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 环境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无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团队、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还建有工程训练中心和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国防生培养创新实验区”成功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际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芬兰、斯洛伐克、乌克兰、韩国、日本、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学校定期选派本科生和研究生赴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及乌克兰等国留学,同时接收加拿大、荷兰、韩国、尼泊尔、巴基斯坦、肯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 学校荣誉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曾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中纪委确定为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单位。 学生团体学生会南昌航空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直接领导、校团委指导下的南昌航空大学全体大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会是中华全国学联委员会单位和江西省学联主席单位。校学生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按照校党委和校团委的工作部署,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把服务广大青年同学作为开展工作的中心和基点,倡导和组织广大同学为 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 本会的基本任务是: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和引导广大同学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倡导和组织同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造就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二) 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疏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正常民主渠道,倾听和反映学生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维护同学们的正当利益; (三)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开展有益于大学生成才的学习、科研、文体、公益等活动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加强与校内各有关单位的联系,争取得到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密切与各兄弟院校学生会的关系,交流经验,加强合作; (五)积极负责地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 南昌航空大学学生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的工作理念,秉承“真诚赢得信任、奉献在我心中”的会训,积极服务于全校同学,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机构。学生会在倡导和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同学之间、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广大同学成长成材,提供了广阔的锻炼平台。 通过几届学生会人的共同努力,校学生会已逐步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传统精品活动,主要有“振兴杯”体育竞赛、“主持人大赛”、“风采女生节”“模拟招聘会”、“大学生辩论赛”、“3.15维权护法周” “校园文化艺术节”等。 社团联合会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共青团南昌航空大学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的全体学生社团的联合组织,它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各学生社团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秉承昌航“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以“繁荣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素质”为宗旨,加强各学生社团以及社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社团人全面素质的不断拓展,塑造青春健康、昂扬向上的社团文化,团结、稳定、开创性地全面建设和谐社团。 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4年4月21日,经过两年多的洗礼和成长,管理机构已经形成,由主席团及各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督察部、网络信息部等七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项工作也步入正轨,以社团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着眼点,以社团人的切身利益为着眼点,以社团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努力使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向着稳定、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自成立以来,社团联合会本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积极健康的内容和活泼多样的形式,通过多层面组织引导学生活动,进行能力培养,管理和指导全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并对其工作及举办和策划的活动进行评估,以保证我校学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为繁荣和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昌航空大学社团联合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广大学生拓展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智慧才华的广阔舞台。 本届社团联合会共由61个学生社团组成,其中有本着“科技创新,报效祖国”为宗旨,积极引导社团活动与“科技兴国”战略相接轨,同时让同学们在课余也能愉快学习知识的学术科技类社团12个,如航模协会、计算机协会、科技协会等;有积极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服务大众的社会公益类社团10个,如青年志愿者协会、贫困生服务社、社会工作者协会等;有以“学习互助、理论育人”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方式的理论学习类社团13个,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图书馆读者协会、演讲与辩论口才艺术协会等;有以加强艺术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开拓第二课堂为目标的文学艺术类社团12个,如瀚泠协会、音乐协会、摄影协会等;有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竞技类社团14个,如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乒乓球协会等。这些社团在不断的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到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已经成为了校园社团文化发展,“第二课堂”开展的阵地和具体执行者。 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社团联合会各部门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各学生社团的协调配会下,社团联合会取得了越来越突出的成绩,先后承办了第三、第四届“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组织筹办了“校园寻宝越野赛”、“民族交响音乐会”、“校园红歌会”等多次大型活动,为社团展示风采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在社会和南昌市的其他高校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展望未来,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地以奉献精神服务学生社团,加强社团联合会内部建设,注重网站建设,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完善评议制度,加强与各高校的沟通交流。社团联合会必将以更加清晰地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新世纪绽放在江西高校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校领导历任校长李士弼 党委书记 1978.9-1983.11 陆孝彭 院 长 1978.10-1980.12 张本禄 院 长 1980.7-1983.11 王景茂 党委书记 1983.11-1985.10 刘荣光 院 长 1983.11-1991.10 李长喜 党委书记 1985.10-1990.9 黄懋衡 院 长 1991.10-1993.2 陈立丰 院 长 1993.2-1998.8 孙一先 党委书记 1990.9-2003.5 刘高航 院长 1998.8-2003.5 刘高航 党委书记、院长 2003.6-2007.2 现任领导王国炎 党委书记 余 欢 校长 黄士安 党委副书记 黎 明 副校长 王玉芝 纪委书记 罗胜联 副校长 廖桂生 副校长 曹春晓 学术委员会主任 院系概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办于1952年,现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二个专业。其中,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等老专业基础上发展与整合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建于2000年,“金属材料工程”为江西省品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1985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四个硕士点及材料领域工程硕士点。2004年开始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年与北京材料研究院联合申报“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并获得批准,“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现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首批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和江西省品牌专业。“环境工程学科”为博士点预测单位授权学科、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国防特色基础学科和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实验室”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教学团队”为江西省省级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化学”为江西省优质课程,环境分析化学为江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学院为国家环保部环评乙级资质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已获博士以上学位教师3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7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百千万一二层次人才6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骨干教师6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2人。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14人、研究生 48人,1978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本、专科生、成人教育学历毕业生3300多人。 本院学科建设已在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环境材料、环境污染控制与毒物分析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990年以来,本院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28项,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39项,横向课题150多项,共获得科研经费950余万元,其中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技进步奖1项,获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尤里卡银奖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获国家专利7项。在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固定化细胞处理有机废水技术、管式流动絮凝技术、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及监测技术、烟气除尘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环境材料开发等方面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应用化学学科在水处理剂、涂料、电镀添加剂、陶瓷金属防护层工艺、除铁剂等精细化工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本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锤炼中,形成了"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院风,全院师生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思想观念,秉承“厚德明理、笃学拓新”的院训,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扩展社会服务,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前进。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前身机械工程系是南昌航空大学办学历史最久的系部之一,从1952年建校之初的工装制造教研室到1978年机械工程系,到2007年的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再到2009年后的航空制造工程学院。在半个多世纪来,紧跟着学校的三次创业,我院已逐步发展为学科专业结构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校主干大系之一,目前拥有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两大学科群;机械设计教研部、制图教研部、大学生航空文化教研部三个基础教研部;机械制造工程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系、焊接技术与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四个专业。;航空宇航制造实验中心、机械设计实验中心、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电子实验室、航空技术综合实验中心、航空陈列馆六大实验实践教学基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机械、航空专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851名(含国防生254名),在校研究生47名。 本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教授19人,博士18人 ,硕士48人。有双聘院士1人,博导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教师学历结构逐年优化,目前硕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70%以上。职称结构成合理梯队,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接近一半。中青年教师占主体, 40岁以下教师占半数以上,发展前景良好。总体上师资结构、数量合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我院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的广泛联系,还引进双聘教授6名,兼职教授28名,不断优化和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学科和学术梯队的建设,为本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几年,本院的广大教师积极活跃在学科领域的前沿,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近三年来共发表EI、SCI收录论文84篇,出版科技专著、教材10部,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成果12项,并十分注重产学研结合,注重科研促进教学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本科生教学工作,提高了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面,该院始终把做好基础课教学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全力做好全校的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工作,成功建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两门省级优质课程;在专业建设方面,本院坚持改造传统机械老专业和发展航空新专业两条腿前进的发展战略,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成江西省品牌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建成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依托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在机械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两大学科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地学科建设工作,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获江西省示范硕士点,在航空先进制造技术、新型动力机械技术、图形图像遥测技术、机械电子控制技术、飞行控制与火控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本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面向学生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学生生源就业两旺,就业率和第一志愿录取率一直位列学校前列。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由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和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合并整合而成,起源于较早的航空无线电系,1980年“电子仪器与测试技术”专业首次招生,并更名为电子工程系。1992年“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并入电子工程系,1993年申报新专业“应用电子技术”,1994年电子工程系发展到了3个专业。1995年由“电子仪器与测试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共同申报“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通过,于199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98年根据国家新专业目录,电子工程系将“电子仪器与测试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整合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同年“无损检测技术”专业并入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2000年电子工程系新增“通信工程”本科专业,2001年成功申报“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点。2002年“电子信息工程”等三个专业获江西省品牌专业称号。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46人。硕士导师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名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出国留学归国人员3人,“昌航之春”教学奖获得者2人,科研团队奖团队一个。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现有学生1240人,其中本科班级29个,共1197人,硕士研究生43人,建系26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4000余人。 信息工程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电路基础教研部,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子实验实践中心,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中心、电子科技服务部7个基层单位。建有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学院计算机房,电视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程控交换技术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和面向全院的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中心。实验室实用面积约2400㎡,仪器设备总值680余万元。 外国语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外语系成立于一九九五年七月,现更名为外国语学院,下设机构有英语系、西语系、大学外语教研教一部和大学外语教研教二部、语言研究所、语言培训中心以及外国语学院办公室。 学院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一个,现设英语、法语、德语等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共有863人。其中的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自199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秀,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英语专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院校精品专业,该专业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国际商务英语阅读》被评为江西省高等院校优质课程。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由一支年轻而且充满朝气和热情的教学科研队伍组成,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讲师23人,助教30人,工作人员7人。其中有6名教师被选拔为省级骨干教师。另外学院常年聘请英语、法语和德语外籍教师12-16名,聘请外校教授、副教授十多名。 外国语学院主要承担英语专业、法语专业、德语专业以及全校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成人教育英语以及法、德、日、俄等四个语种的第二外语教学及各类外语培训工作。 外国语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机构健全,形成了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层次都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教师们积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全院的学术骨干长期以来致力于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尤其在翻译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研究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近五年中发表学术论文235 篇,其中有专业核心刊物论文约 50 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共40 多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3项,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12项,以及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20多项;先后出版教材、专著 10多部;另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教学成果奖8项。外国语学院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齐全,现有数字化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0个(共有座位800位),以及网络多媒体外语自学中心2个(共有座位180位)。另外还有英语广播发射台一个;图书资料室有各个专业的教学和辅导书籍、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学科研究的参考书籍近万册,专业期刊30多种,教学录像带、VCD及教学软件1000多盘,能充分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风: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院训: 厚德、笃行、博学、泽人 在原自动化学院基础上成立,起源1999年4月成立的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主要由学校原电子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原无损检测)教研室、应用工程系电气教研室、电工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及电工实验室等单位组建并发展而来。 学院现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物理电子学”、 “生物医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等七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为江西省高 等学校示范硕士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还承担全校《大学物理》与《电工电子技术》二门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等31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13人。学院共设有4个专业系、2个基础教学部和3个实验中心,同时,是省部共建“无损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中航一集团公司航空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的挂靠单位。 自1999年以来,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2本、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6本、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EI等录80余篇、核心期刊100余篇)。完成及在研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教学与科研 工作硕果累累,发展前景良好。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前身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基础课部”土木工程专业,在1985年由“基础课部”分成“基础一部”、“基础二部”,土木工程专业隶属基础二部; 1992年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了实验力学研究室;1996年“基础二部”更名为“应用工程系”,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电气技术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技术)专业; 2001年“应用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建筑系”,设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力学研究室;2004年土木建筑系成立岩土工程研究室; 2005年“土木建筑系”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并开始招生; 2005年“土木建筑系”更名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实验力学研究室、岩土工程研究室、土木实验中心; 2006年获得岩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8年学院成立南昌航空大学工程咨询中心、岩土工程研究室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 2009年学院成立南昌航空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2010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 2011年学院开设交通工程专业并招生,同年成立交通工程系;另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并招生;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现设有三个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交通工程系;三个研究所: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二个中心:土木实验中心、工程咨询中心。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洪城特聘专家1人,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以上学位15人。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 工业经济专业于1997年开始招生,是我校第一个经济管理类专业。1999年调整为经济学专业,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6年在学校撤系建院过程中,原经济学教研室调整为经济学系。经济学系现有教师16名,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2名,在读博士2名,副教授3名,教师专业方向涵盖产业经济、区域经济、金融学、财政学、投资经济、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经济学系老师指导的项目夺得江西赛区一等奖,为本校有史以来唯一获此项比赛省级奖励。经济学系科研实力雄厚,自2001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重大规划项目8项,厅级项目26项;在《经济研究》、《科研管理》、《财经研究》等国家权威、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其他刊物发表论文116篇;由经济学类国家最高级别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其他专著及教材8部。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两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人数达到800余人。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教师14名,其中博士3人,其余均为硕士。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5人,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朝气蓬勃的队伍。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近两年在科研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出版专著4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信息办重大课题共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在《科研管理》、《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系统管理学报》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定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篇,在CSSCI、CSCD及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期刊中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有10篇被SCI、EI和ISTP检索。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已形成系统建模与优化、社会信息化管理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三个主要科研方向,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与发展局面。 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17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7人(含在读),海外留学回国1人。本系现设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教师研究领域涵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方向。 工商管理系教师多具有实践背景,在教改活动中成绩显著,经过3年的建设,《市场营销学》课程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指导大学生“挑战杯”创业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一次、省级一、二、三等奖多次。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全系科研氛围浓厚,近几年来的科研工作也有了长足发展。近两年发表了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40篇;承担各类课题30余项,其中航空基金2项。 工商管理系的教师紧密团结、精诚协作,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体育学院体育系经多年筹备,于 2004 年 6 月成立的一个新的教学系,同年 9 月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体育系下设专业体育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实习实训中心、体育场馆管理中心。 我系现有教职工 24 人,具有博士学位 1 人、硕士学位 10 人, 其中教授 2 名,副教授 4 名,讲师 9 名,助教 6 名、助理工程师 1 名、高级技工 2 名。 体育系承担着体育专业教育和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负责组织承办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在多年的工作中,体育系始终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校运动队训练和全民健身运动。现前湖校区建有田径场、多功能训练馆(内设跆拳道馆、轮滑馆健美操室)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室内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资料室等基础设施,在江西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体育系坚持以办出具有特色的体育专业为中心,积极探索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现有专业:社会体育。社会体育主要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分为:体育经济(经营管理、经纪人、商品营销)、体育康复与保健、社区体育与管理等方向,面向全国招生。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育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在全省率先施行体育课分项教学和整体分层教学,课内选项教学与课外选修教学。充分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同时还相应成立了 8 个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 1-2 项为“终身受益”健身项目。并在 2003 年获得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与优质课程奖。 文法学院文法学院成立于2006年3月,在原政法系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基础上组建而成。目前学院开设了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大学语文和写作等公共教学任务。另外,学院开设了新闻学、法学等第二专业,在成教学院、高职学院和科技学院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同时,学院首次推出了第二学历学位教育,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增强了我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目前,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88人。 文法学院设立了社会工作系、法学系、公共事业管理系、新闻学系、大学语文教研部、实验中心等集教学、科研、实验为一体的综合教研机构。学院实验中心设立了社会工作实验室、模拟法庭、公共事业管理实验室、报刊编辑实验室、非线形编辑实验室和摄影摄像实验室,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学院目前教职工83人(含双肩挑教师),其中专任教师76人,硕士以上学位达58人,占教师总数的76.3%,教授、副教授25人,占教师总数的32.9%。近年来,学院承担了科研、教研课题共计42项,发表的论文250余篇。 文法学院坚持“文以明礼、法以正行”的院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增强办学实力为动力,科学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是适应学校建设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专业教学学院。现设有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分别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专业方向。学院设有艺术设计研究所、环境艺术设计中心、影视动画制作室、雕塑创作室、民间艺术研究室、实训中心等集教学、教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学科研机构。目前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200人,教职工70人,正副教授15人,讲师23人,并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知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学院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前湖新校区校本部,拥有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大型展厅、各类专业藏书三千余册的专用图书资料室,并拥有包括苹果机房在内的专业教学机房5间。 国际与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南昌航空大学直接领导和管理的教学单位。她依托南昌航空大学的雄厚师资,承担与国外高等院校联合开办高等学历教育以及承担南昌航空大学培养国外留学生的任务。目前,我院与澳大利亚、美国、芬兰、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德国等9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空中乘务、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社会工作等6个国际合作专业,在校生近600余人,拥有多现代化媒体教室5间,语音教室4间,多功能厅1个,普通教室6间。我院共有专业教师15名,常年外教3人,90%的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名,江西省教学名师1名,80%的教师可以开展双语教学,约1/4的教师拥有海外学习背景。近年来,共发表科研与教改论文3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气氛。 国际教育学院在充分利用优良的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和广阔的国内外就业前景。 海军学院海军学院于2004年5月组建,与武装部合署办公。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4人,管理干部2人。海军学院的基本任务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和培训;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人民武装工作。海军学院下设军事教育教研部、学院办公室和国防生工作部等基层单位。海军学院党委下设教工党总支委员会、国防生党总支委员会。 海军学院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军事理论”、“学生军训”等公共必修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了第二专业——“军事指挥与管理”;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孙子兵法”、“领导艺术”、“初级指挥”、“飞机与战争”等选修课;为国防生开设了“军人心理健康”、“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军事法概论”、“军人职业教育”、“国防建设”、“军事思想”、“战略环境”、“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战争”、“军队基层管理理论”、“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外军知识”、“台军基本情况”、“军事地形学”、“航空概论”、“舰船知识”等课程。 学校武装部被南昌市政府、南昌警备区树为“基层达标先进单位”、“人防工程管理维护先进达标单位”、“人民防空工作先进单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树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被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树为“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海军学院已经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70余万元,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出版教材8部,获得各种荣誉奖励100多项。 目前,海军学院全体教职工正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以人为本的理念、团结协作的传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发奋工作。 软件学院源于1995 年,计算机系成立。 2002 年,软件学院成立,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 2004 年,开始招收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南昌航空大学下属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创立于1999年。学院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设有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17多个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2400余人。在“十一·五”期间,按照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在校高职学生人数将达到3000人。 学院依托南昌航空大学50余年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高度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和改造,加强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教学管理,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学校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历届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就业率都在90%以上。学院还积极创造条件,为有志于“专升本”的学生提供服务,使优秀学生顺利升入本科学习。 面对新的形势,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科技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创办于2001年,是依托南昌航空大学开办的独立学院。学院现有上海路和昌南银三角两个校区。从2011级起,新生均在银三角校区入学。银三角校区座落在昌南银三角交通枢纽旁,占地500余亩,毗邻江西翠林高尔夫球场,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学院下设航空与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材料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基础课部及思政部等8个系部,设置工、理、文、管类专业共计27个。 学院自成立以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其母体南昌航空大学60年严谨办学所形成的“勤奋、文明、求实、创新”之校风,依托校本部雄厚的教学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于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始终牢牢把握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完善各种教学软、硬件设施。学院重视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学院目前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秉承传统、依托资源、创新机制、跨越发展”的办学理念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建设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等院校而奋进。 60年校庆悠悠六秩风华,漫漫征程如歌。2012年金秋时节,南昌航空大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 校庆标志南昌航空大学近日公布了该校六十周年校庆标志。如右图。标志整体为红色调,寓意学校 发展红火。标志中间为“航”字的拼音首写与校徽结合形成的一个独特的“60”字样。并衬有几架飞机翱翔,展现了学校鲜明的航空特色,寓意学校像飞机一样永远翱翔在蓝天之上。标志底部为“南昌航空大学60周年校庆”的英文翻译。 校庆公告六十周年华诞是南昌航空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校友宾朋欢聚的盛大节日,更是学校开放办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学校将本着“隆重热烈、简朴节约、彰显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于2012年10月9日在南昌隆重举行校庆庆典,昌航全体师生员工热忱欢迎和衷心期待各级领导、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倾情关注,鼎力支持,拨冗惠顾,共襄盛典!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