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北和谈 |
释义 | 民国初期,南北政府举行国两次议和会谈。一次在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这次南北和谈以袁世凯篡夺最高权力而告终。另一次在1919年2~5月,南北和谈以毫无结果而破裂。 第一次南北和谈民国初期南北政府举行的两次议和谈判。 过程①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胁迫南方革命政权进行的和平谈判。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王朝内阁总理大臣,在指挥北洋军攻陷汉口、汉阳,炮击武昌的同时,致书黎元洪,进行"和平"试探。11月26日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12月 2日南北双方达成武汉地区停战协定,12月18日南方总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的全权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厅举行首次会谈,达成了湖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和奉天的停战协定。20日,英、美、日、俄、德、法等国驻华公使联合对和谈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提出"须早日解决和局,以息现争",其主要矛头指向南方革命当局。进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一些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也附和这种主张。伍廷芳代表民军坚持和谈必须以承认共和为前提,但又暗示对方,只要袁世凯胁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革命党人愿以大总统的职位作为报答。 结果在南北和谈过程中,孙中山于12月25日归国,并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立即撤销唐绍仪的议和代表资格,宣布由他与伍廷芳直接电商和谈事宜。孙中山在妥协势力包围下,曾致电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但袁仍不放心,表面上用电报与伍廷芳就停战撤兵、国民会议、临时政府和清帝退位等问题进行激烈的论争。同时却密令唐绍仪留沪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后的优待办法及孙中山辞职和袁继任总统等问题。与此同时,袁授意段祺瑞率北洋将领联合发电,胁迫清廷开皇族会议,宣布共和。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13日孙中山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这次南北和谈以袁世凯篡夺最高权力而告终。 第二次南北和谈②1919年2~5月北京政府与南方军政府间的和谈。1917年,北洋军阀废弃国会和临时约法,驱走总统黎元洪。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揭起护法旗帜,并成立护法军政府,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次年 5月桂系军阀排挤孙中山控制了南方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等国为了反对日本支持皖系独霸中国的企图,希望中国统一。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主张南北休战,举行议和。经过与广州军政府协商,双方同意停战并进行谈判。1919年2月北京政府徐世昌派朱启钤,广州军政府岑春煊派唐绍仪在上海举行和谈。当时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虽不再担任国务总理,仍任"参战督办",统率"参战军",继续支用日本提供的"参战借款",唆使亲信进攻陕西护法军等,引起南方代表的多次交涉和质问,和会因而中断。4月上旬双方改为秘密谈判,表面上就恢复国会等问题进行讨论,实际上为划分地盘、争夺权力而争吵,到五四运动发生后,南北和谈以毫无结果而破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