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安码头
释义

码头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部,面积108平方公里,东临山美水库,北与永春相接,南与梅山镇相连,西与诗山、金淘两镇相临,下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人口7万人。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南北贯穿码头全境,并在境内设有互通口,距南安市区38公里,距泉州市区50公里,距厦门市区110公里;诗芸公路全长20公里、宽16米。码头是著名的侨乡,现旅居海外侨亲8万多人,港澳台侨乡亲连续18年捐资公益事业超千万元。

中文名称:码头镇

外文名称:Matou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福建省泉州市

政府驻地:码头街

电话区号:0595

邮政区码:362312

面积:108平方公里

人口:7万(2010年)

方言:闽南语

气候条件:夏长少酷暑,冬短无严寒。

著名景点:山美水库,高盖山。

机场:无

火车站:无

车牌代码:闽C

区划概况

码头镇位于南安西北部,全镇人口7万人(2010年),共有中共党员1412人,45个党支部,其中行政村党支部24个,社区居委会党支部1个,单位党支部15个,非公党组织5个,下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村干部183人,平均年龄45.3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76人,占44.5%,妇女干部38人,占20.8%,交叉任职34人,3个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

码头镇方圆108平方公里,东临山美水库,北与永春相接,南与南安梅山镇相连,西与南安诗山、金淘两镇相临,距离南安市区38公里,泉州市区50公里,厦门市区110公里;诗芸公路全长20公里,其16米宽水泥路贯穿码头镇全境,首末连接省道307线,交通非常便捷,属半山区半丘陵地理特征,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8℃,夏长少酷暑,东短无严寒,雨量充沛,降雨集中。耕地面积1.85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花生等农作物;山地面积9.1万亩,其中低坡山地8万亩,林木蓄积量9.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6%;水资源充沛,境内有诗溪、山美水库和温泉,其中每天可提供底下温泉水(出水温度70℃)1000吨;内陆养殖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养殖鲢、草、彩虹鲷等鱼类。

码头是著名的侨乡,现旅居海外侨亲8万多人,港澳台侨乡亲连续18年捐资公益事业超千万元。侨亲捐资历年累计4.2亿元(不包括码头籍侨亲在外地的捐资),黄仲咸、雷学金、戴新民、黄仲伍、戴宏达等海外侨亲受到省政府树碑表彰,历史文化名人有唐代诗人欧阳詹、明代进士戴廷诏、华侨英雄刘亨赙。

码头下辖24个村:码头村、宫占村、诗南村、金中村、内柯村、丰美村、铺前村、丰联村、新汤村、坑内村、康安村、码四村、美岭村、刘林村、高山村、大坝村、仙美村、杏东村、仙都村、大庭村、高盖村、枫树村、南冬村、东大村

历史渊源

南安码头,位于南安北部。宋代,为诗溪流域即为晋江东溪流域的货物集散地之一。

诗溪上游源于永春小姑塔口与南安蓬华两条支流汇合,流经码头境内大庭村澳头渡、惠书桥古铜喉,合刘林、坑内等涧流,过码头渡诗口溪,注入晋江东溪,汇归大海。由于船只是当时主要交通运输工具,运往永春、德化等地的货物大多自泉州沿晋江东溪入码头渡诗口溪,然后在码头境内的中游地段停泊起卸,而内地山货也由此下船装运至泉州各地,成为泉州北部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故称之“码头”。

由于结市贸易,诗溪两岸便形成商品街,即“码头街”。

基础设施

(1)固定资产投资:该镇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从八个方面推动中心镇区建设,组织实施1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奋斗目标,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拼搏,基本如期实现,镇区第二自来水厂、镇文技校、镇卫生院医技楼、镇老人活动中心均已竣工,诗溪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了镇区1.8公里河段,第二期工程正在着手规划,南安第二实小新校区建设13000平方米现正在紧张装修,争取今年秋季搬迁使用,镇区第四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4幢商住楼于2003年完建并交付使用,金码公路投资400万元,已完成了总投资的57%,成功初级中学总投资2200万元,其主体工程建设资金已经确定,总投资320万元,现已完成了立项、征地、拆迁、土地平整、青苗补偿、挡土墙筑和学校建筑物的单体设计,诗南电站技改工程进入实质性的施工阶段,金格工业项目总投资1亿元。

(2)交通航道:全镇乡村道路共155公里,已硬化130公里,除码四村7.2公里村主干道正在硬化外,其他24个村(居)主干道均已硬化。

(3)电力能源:小水电站三座,3.5万伏变电站1座,均与山美水库联网。

(4)电信邮政:拥有固定电话15000部,移动电话近10000部,互联网用户有500多户,有线电视用户9000多户。五供水:拥有日产水量5000吨自来水厂1座,主供镇区6个村(居)。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状况。几年来,码头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动摇,注重用发展的理念谋划工作,通过招商选资,借助外力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扶强工业企业,做大工业规模;通过做优工业园区,构筑投资创业平台;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千方百计缓解土地、环境、资金等要素制约,攻坚克难,促进了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实现工商税收2868.5万元,比2005年增长43.5%;固定资产投资3.09亿元,比2005年增长51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7亿元,比2005年增长240%,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以前依靠单一产业的局面不复存在,一批环保型、“亩产”税收效益高、占据市场前沿的企业相继落地。

目前码头镇的工业行业主要是纸制品(贵格、金格、联新);塑胶化工(美达塑料、华南化工机械、盈盛科技、三和盛化工、宏翔、嘉德华涂料);轻工电子(兴达轻工、迪赛尔电力系统、诗来福汽车电机);化纤包袋纺织(三宏化纤、辉兴织袋、河泰兴箱包、仙美针织、码头针织、美成针织、天虹伞业);水泥机械(燕江水泥、侨兴机械、宝福机械)。

(1)经济增长:近几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完成工商税收1671万元,同比增长20.8%,用电量实现8182万千瓦/小时。今年1~9月份,完成工商税收1540.9万元,同比增长23.9%,用电量实现7833.6万度,同比增长28%。

(2)农业经济:成片开发柑桔、龙眼等水果4万亩,水果年产量1.4万吨,居全市之首,粮食产年量14042吨,食用菌年产量209吨,水产年产量1080吨。名优特产:创建了大庭优质米、东大无公害柑桔。

(3)工业经济: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建有留安宫、金格、贵格、联新、诗南、兴达等5个小型工业项目区,形成了沿省道307复线两侧“一线串珠”的工业走廊,大小企业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初步形成了纸制品支柱产业和轻纺、化工、塑胶、五金机械四大行业的工业发展格。

(4)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码头镇的第三产业发展处于半空白状态,属于规模小、量小,没有形成服务产业链,规模上200万元的主要是加油站(4个)、餐饮业(2个);房地产、娱乐等配套设施处于“零”开发状态。

社会事业

镇区集聚功能显现,自来水厂、镇文技校、镇老人活动中心、码头中心卫生院迁址重建、镇区防洪堤整治工程、综合菜市场、镇区四期改造、洋园小区、诗芸公路路灯一期工程架设、温泉酒店扩建、派出所新办公楼、成功初级中学建设等配套项目相继完工。全镇22所小学,2所初中校,1所二级达标中学,在校学生1.1万人。

乡镇建设

码头镇政府驻地码头街。1976年新建一座三层办公楼和1985年新建一座四层综合楼,为镇政府大院。 住房建设:民国时期,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的汉式大厝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住房建筑沿用传统建筑形式居多,以石、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厝和楼房为主。1978年至1988年,镇区内新建住房30万平方米,80年代末,镇区人均住房达11平方米。

公用建筑:60年代起,扩建成功中学教学楼、科学楼和南安师范教学楼。新建金鳌中学、枫林中学。至1988年,新建校舍24座,面积1.95万平方米,新建码头农行营业所、码头公安派出所、码头工商所、码头税务所、码头供电所、码头侨联、码头供销社、码头粮站、码头邮电所、码头汽车站、码头卫生院、码头镇企业办公楼,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经济建设:1983年新建码头马赛克厂。1986年新建码头农贸市场。1987年引进外资办针织、手套、塑料玩具、电子、雨伞等工厂。镇区内有东、西、南、北四条街,总面积0.35平方公里。境内有17公里的柏油路。1988年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2260.7万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