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奈曼旗王府 |
释义 | 奈曼王府是自治区仅存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王府,位于奈曼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大沁塔拉镇。奈曼王府是清代奈曼部首领札萨克多罗达尔汗郡王的府邸,建于清同治二年。后金天聪元年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1627年)奈曼蒙古部归附,崇德元年编此部为奈曼旗,封衮楚克为扎萨克多罗郡王,世代承袭。共传14代郡王,先后建过4个王府。此为11代郡王德木楚克扎布所建,但在十二代郡王玛什巴图尔时始迁入居住。是内蒙古境内唯一保存较好的王府,现已修复为王府博物馆。 简介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建于1985年,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为清代奈曼旗的最高 统治机关,现为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奈曼旗为内扎萨克蒙古二十四部四十九旗之一,奈曼部为一旗,从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起,奈曼旗历经十二世十六任王爷,现存的王府是清代道光皇帝之乘龙快婿奈曼第十一任扎萨克德木楚克扎布于1863年所建,距今一百三十余年。原有房屋一百四十余间,为一方形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二千多平米,现王府唯一幸存的主体建筑回廊四合院和佛堂、串堂门,现占地面积九千九百多平米,整个建筑全部使用青砖、青瓦,前有檐柱,内有金柱,滴水瓦当,丹青彩绘,雕梁画栋,博物馆馆址就坐落在这座清静幽雅院内。 发现奈曼旗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全旗境内大约有三百多处历史文物遗迹,其中有史前自然文物 ── 古生物化石;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 红山文化等文化遗址;夏家店下层、上层文化遍及我旗大部分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燕长城、古城、城堡、关隘、烽燧、居住址;辽金时期的城址,居住址、墓葬;元、明、清的遗迹、遗物,真可谓源长广博,奇丽多彩。一九八六年,旗文物工作者配合自治区考古队,在奈曼旗南部山区发掘辽代“陈国公主与附马合葬墓”出土一大批文物,包括国内首次发现的银丝网衣、鎏金刻花,银靴,轰动了考古界,被列为建国以来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这批珍贵文物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工作者的又一重要发现,它对重新评价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在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历史贡献,及深入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文物奈曼旗王府博物馆现馆藏文物4800多件,有固定展厅九个,临时展出面积60平方米,每年举办三次大型展览特别是1995年建立的“奈曼旗革命烈士纪念馆”和98年举办的“奈曼旗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展”、“奈曼旗老干部历史功绩展”,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每逢清明节,7月1日、10月1日等重大节日都有学生、机关、团体来此参观,还有很多重要仪式如入党、入团仪式在馆里举行。九八年被命名为盟、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6年由旗级文明单位晋升为盟级文明单位,95年被评为全国地县级十佳博物馆。 多年以来,奈曼旗王府博物馆积极利用王府这所全区现存最完整蒙古王公馆邸和被列为全国建国以来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辽代陈国公主附马合葬墓”等重要文物和文献资料,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各种活动,几年时间先后举办了各类展览57次,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9万人次,其中学生占三分之一,为全旗改革开放,为两个文明建设,为广大青少年教育做出了贡献。旗所在地是一个有4万人口的城镇,每年要有3万多人次,许多都是有组织的团体、学校,也有来自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和亚太地区的客人,国内客人则遍及全国各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曾两次前往奈曼王府博物馆,称誉它为“科尔沁草原的一颗明珠”,并热情的填写了馆名。 历史意义经过多年文物普查,目前,在奈曼旗境内已发现古遗址、古城址、古墓葬、燕长城以及佛塔等 300多处历史文物遗迹。其中有属于兴隆洼文化的大营子遗址,属红山文化的柳树底遗址、满得图遗址和属于夏家店上层、下层文化的扣根村遗址、上石碑遗址等等;古城址则有属战国、秦汉时期的五间房城堡、土城子古城和多处辽代古城址。奈曼旗是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最值得一提的古墓葬是1986年发现的辽代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其中出土的银丝网衣为国内首次发现。最近,在奈曼旗境内又出土了一具辽代早期彩绘漆棺,此棺以黑为主色,棺的顶部已损坏,门楣及门两侧绘有凤凰、蝴蝶、蜻蜓、祥云等图案,有着鲜明的契丹族特色。此棺现保存在奈曼旗博物馆内。 建筑格局通辽市奈曼王府建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奈曼王府的全部建筑有房屋190余间,为一方形大院。原占地面积约22500平方米,四周为夯土板筑梯形围墙,底宽2米,顶宽1米,高4米,四角建有角楼,大院显得非常威严。 院内双重建筑格局,形成院内有院的建筑结构。从总体看,为一封闭式台榭回廊、左右对称的四合院。分解来看,前后为三层套院,中间有一封闭式四合院,外边院墙高大又形成了一个大四合院。王 府东侧为王府卫队驻地,王府西北设置了王府办事机构——档事房,左武右文藩屏王府。中心四合院是天井回廊式建筑,墙体建筑全部使用白灰浆适量加入糯米浆、白撕缝而成。滴水瓦当,前有檐柱、内有金柱的明清建筑特点。整个建筑全部使用青砖青瓦,以便等级分明。 这座王府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了油漆彩画。一是为了装饰华丽及表示有关封建等级;二是为了建筑木材防腐防潮。这座王府则分为三类彩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及苏式彩画,而且还适当采用了民族特点彩画。王府的主体建筑中轴线是王府正殿,面扩五间,东一间是郡王和福晋卧室,室内阵设华丽,各式家俱多用楠木制成,不施彩绘,保持本色。棱窗,隔扇都有万字,蝙蝠、卷草等深浮雕纹饰,做工玲珑纤巧,图案浮凸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正厅是召见王府亲信官员议事之处,每日由拜生达(王府总管官员)向王爷汇禀情况,西一间为郡王书房和装饰品。 内部配殿东西配殿各三间,一色的大屋脊青砖瓦房,兽头瓦当。叶脉纹滴水,檐下均为丹青彩绘。西配殿门上侧画山水、青竹、菊花,中间绘张衡、屈原、孔子、李时珍四大杰出人物。东配殿两翼为山水花草,中间绘的是《红楼梦》中的探春、林黛玉、王熙凤、妙玉等。东配殿在第十三任郡王玛什巴图尔执政时,为侧福晋住室。当十四任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执政时,因侧福晋暂住京城,所以此殿便改为王府官员秘密议事之所。 西配殿为西侧福晋住处。当第十四任郡王苏珠克图巴图尔于民国十五年十月暴病死于波日和硕庙时,东西侧福晋听到噩讯后,二人悲痛欲绝,便在此殿饮用大量毒品,双双服毒,一侧福晋刘氏当即身亡。 王府二道串堂门,前廊后厦,大红明柱,丹青彩绘,雕梁画栋,龙头燕尾,木雕花墩,走过串堂门正面是富丽堂皇的两扇朱红大门,门镶金钉,轧铁角,门悬两珠(亦称垂珠门),珠子上方木雕四季花卉,中间木雕蝙蝠,口衔金钱,象征“福在眼前”。门上亮子绘“福、禄 、寿”三星。内四合院右侧20米处,大屋脊青砖瓦房,矗立于半米高的台阶上,磨砖对缝,建筑细腻精巧,是王府佛堂。室内正中供奉高大的释迦牟尼贴金佛像,两侧有缘度母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每逢祭日,郡王、福晋及眷属偕来佛堂祭祀。 建筑评价奈曼王府的建筑,完美的展示出了清代北方草原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聪明才智,是中华建筑的瑰宝。1982年,奈曼旗文物部门对王府大门、便门进行了重修,新建200余米王府围墙和一角楼,大门左右一对高大石狮子,衬托出王府宏伟和壮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