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那扎尔 |
释义 | 那扎尔,全名“阿不都热依木·那扎尔”(1770-1848年),出生于新疆喀什一个小手工业者的家庭,维吾尔族诗人,著作《爱情长诗集》,其中包括《热碧亚—赛丁》、《帕尔哈德与西琳》、《莱丽—麦吉农》等长诗二十五篇。 中文名:那扎尔 别名:阿不都热依木·那扎尔 民族:维吾尔族 出生地:新疆喀什 出生日期:1770年 逝世日期:1848年 代表作品:《热碧亚—赛丁》《帕尔哈德与西琳》《莱丽—麦吉农》 个人履历姓名:那扎尔 生卒年:1770年——1848年 全名:阿不都热依木·那扎尔 民族:维吾尔族 出生地:新疆喀什 职业:诗人 人物生平那扎尔出身于小手工业者的家庭中。年轻时,他曾广泛研读中亚一带及阿拉伯、波斯的古典文学,因此博学多才。晚年开始,那扎尔才有系统的文学创作活动,著有多部诗集。 个人作品那扎尔著作有多部诗集,其主要作品有《爱情长诗集》,其中包括《热碧亚—赛丁》、《帕尔哈德与西琳》、《莱丽—麦吉农》等长诗二十五篇。 其诗集作品具有进步的反封建的民主倾向,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作品评价《热碧亚与赛丁》《热碧亚与赛丁》是清代喀什噶尔地区著名维吾尔诗人阿布都热伊木·那扎尔创作的一部以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叙事长诗。诗人以发生在喀什噶尔伽师巴依托卡伊地方亚曼雅尔河边柯克奇村的一个真正的爱情悲剧故事为素材,向人们讲述了勤劳、善良、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赛丁与美丽、善良、不恭富贵,勇于反抗封建势力,追求纯洁爱情的热碧亚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 《热碧亚与赛丁》通过对伊布拉音和赛丁这些被压迫阶级的代表和贾毕尔、亚库甫等剥削阶级代表的对比,指出了社会不平等的阶级根源,热情地歌颂了热碧亚和赛丁这一对青年的纯洁爱情,颂扬了他们英勇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勇气和叛逆精神。 《热碧亚与赛丁》将19世纪维吾尔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帕尔哈德与希琳》《帕尔哈德与希琳》是清代喀什噶尔地区著名维吾尔诗人阿布都热伊木·那扎尔创作,被辑入《爱情长诗集》。 《帕尔哈德与希琳》共2310行,描写一位名叫帕尔哈德的青年与名叫希琳的姑娘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诗人在作品中热情地歌颂了怕尔哈德对故乡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诚和热爱劳动的品德;提倡妇女解放,反对封建伦理制度,批评愚昧落后,对满清地方统治者及其丑行予以无情的鞭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仿效纳瓦依的诗风,但却熟练地运用了维吾尔爱情长诗中常见的传统修辞手法,诸如比喻、夸张、语词游戏以及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描写手法等,在民间谚语的使用上也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是一部既有现实意义,又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 《莱丽与麦吉依》《莱丽与麦吉依》是清代喀什噶尔地区著名维吾尔族诗人阿布都热伊木·那扎尔创作,被辑入《爱情长诗集》。 《莱丽与麦吉依》全诗由1796行诗构成,讲述了在封建礼教的干预和压迫下,无法与自己自己心爱的人结合而最终酿成生离死别悲剧的一对青年——莱丽姑娘和小伙子麦吉依的故事。 诗人用便于抒情的格则勒,把人物心中的喜怒哀乐表述得淋漓尽致,如泣如诉,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反映了诗人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赞成纯真爱情,提倡人性自由的理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