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那时唐朝:壹
释义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杨广征高丽,爆发农民大起义,直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这个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为第一部,以杨广征高丽为开端,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内忱外患中登上帝位结束,集中展现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创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的艰难过程。书中对当时的许多历史之谜,更有深入剖析及独到见解。作者深入研究了《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汲取前辈高人的学术成果,用现代的语言、小说的笔调、幽默的风格,终将这部集大成之作呈现于世。。

作者:沁园春

ISBN:10位[7561339038]13位[9787561339039]

定价:¥29.80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9-1

作者简介

沁园春,诗人,青年作家,出生于80年代,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深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致力于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被誉为“80后青春派历史写作第一人。”

目录

第一章皇帝与疯狂

第二章美人计

第三章严峻的考验

第四章唐朝诞生了

第五章穷追猛打

第六章空前的危机

第七章大决战

第八章玩的就是心跳

第九章全国大恐慌

第十章血溅玄武门

书摘

文摘

“世界名牌”大暴君

事实上,不是的。杨广没那么昏庸无能,而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但同时也是个超级大暴君。

在2132年间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中国共有352个皇帝。至于什么阿猫阿狗,为过把皇帝瘾,整出一些不成气候的小朝廷,以及临时称帝的“大胆狂徒”,就无法准确统计了。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对于古代皇帝的货色进行分类,我们大体可以分成四类:明君、昏君、暴君和庸君。这么分,不但要看他的政治作为、历史功绩以及个人才干,还要看他的内在品质,也就是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和他自己的责任心,简单地说,便是才与德。

一般来说,有才有德,是明君;无才无德,是昏君;有才无德,是暴君;有德无才,是庸君。

杨广是个典型的有才无德的皇帝,而且还是个要授予“世界名牌”的大暴君。

与我们许多人一样,杨广这小子也做了不少白日梦。在他心中,曾经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无限的抱负,也憧憬过美好的生活,但他天天梦想着怎样成为光照千古、流芳百世的伟大圣王。

可是杨广太不争气了,神经错乱,好大喜功,滥用权力,根本不把人民大众放在眼里,只顾着自己所谓的大功业,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所欲为。

君王一人欲,便是万民灾。

如此一来,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暴君——隋炀帝杨广,就这样炼成了。那么,杨广怎么会叫隋炀帝呢?

杨广死后,被谥号为炀,这个炀字,是他表哥李渊送的。按《谥法》,“炀”可是个非常不爽,坏得不能再坏的名号。本来这个鬼主意,还是杨广自己先弄出来,一本正经地封给那个享受第一、江山第二的阿宝的,不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表哥李渊也觉得不错,礼尚往来嘛,就替阿宝回了礼,很不客气地赏给死去的表弟阿广。从此以后,杨广就叫隋炀帝了。

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由此可见,“炀”的含义,是很不给面子的,只能用极差来形容。有了这个“标记”,不单是魔鬼附身,恐怕还要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当年杨广死后,东都皇泰主杨侗也送了他一个称号,谥号为“明”,只是名气不大,隋明帝没有流传下来,让隋炀帝占了上风,直到今天依然遗臭万年。要是杨广地下有知,听到这么个称呼,恐怕不但要暴跳如雷,而且要气得哇哇哇,大口大口地吐血了。

可见,一个滥用权力、奴役人民,妄想成就自己丰功伟业的统治者,不论他干出多大的成就,也必将为后世所唾骂。

其实只要是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连别人的生存权都不尊重,最后,必然导致自己的毁灭,只是看什么时候而已。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大运河

孟子说:民为贵,社禝次之,君为轻。他的意思就是告诫那些当皇帝的,记得要有帝王之德,说白了,就是要有责任心,对自己统治下的子民,要有同情心,要存民、养民、保民,至少要尊重人民最起码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而杨广,太喜欢搞“大跃进”了,总想一夜之间,成就千古圣王之伟业,结果则肯定是事与愿违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规律,很多事情,都逃不出这个宿命——杨广,无论他有多大的本事,自然,也逃不出历史规律这个如来佛的手心心。

暴君与明君,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是有才,可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看谁的心中真正有老百姓,看谁真正去了解百姓的疾苦,看谁真正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看谁真正能与他们一起去谋求他们的幸福。

在我看来,西汉初年,尊崇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是很有道理的。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扰民,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办事,遵循大千世界的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为本,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为管理最高境界。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富民强的梦想,难道还会遥远吗?

为了开凿千里大运河,公元605年,杨广号召全国进入大建设时期,下令征发江南、淮北等地百姓100余万人,开挖了一条从洛阳西苑到今天江苏淮安的运河,名为通济渠;同年,又征发淮南百姓10多万人,疏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的邗沟。

在其后的五年里,杨广又先后两次征发民工,开通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黄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地区的永济渠;另一条,是从京口到余杭,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最后,杨广把这四条运河,哗啦啦,全部连接起来。至此,全长4000多里,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就开挖成功了。

这条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大工程。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这么大的“形象工程”,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是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换取来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地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更混账的还在后头,杨广还干了哪些荒唐事呢?

晚唐诗人皮日休,作了一首《汴河怀古》的小诗,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说杨广开了运河,要是没有巡游浪费一事,功劳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可是,历代的诗词和评论,还是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更要命的是,运河开通了,杨广要干的大事业,便是三巡江都和三征高丽。

为什么要三巡江都,三征高丽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