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拿口 |
释义 | 基本概况 拿口位于邵武市东部,距市区36公里,与4个乡(镇)2个县(市)(大竹镇、吴家塘乡、卫闽镇、张厝乡和建阳市书坊乡、顺昌县仁寿镇)毗邻,鹰厦铁路、316国道、富屯溪贯穿全境,总面积34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8666.7公顷,耕地面积2810.3公顷,辖1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茶果场、1个镇办采育场,辖区内有国税、地税、工商、林业、土地、交警、邮电等市直部门设置的所站,2004年新建拿口林业服务中心。2005年,全镇总人口2.8万 人,其中农业人口2368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3人。 2005年以来,全镇个体工商户以18%以上、镇区人口以600人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镇区常住人口已超1万人。拿口在明洪武设水马驿,自富屯驿前行“八十里至邵武府邵武县拿口驿”。据乾隆《增修邵武府志》载,拿口水马驿“在县东”,明洪武三年建,清乾隆年间裁并归邵武县。又据今邵武县拿口镇曾于“宋置巡检司,明设水马驿,” 拿口是拿口镇政府所在地。民国时期,有一条狭长石铺街道,宽4米,长800米。沿街房屋傍山临溪而筑,多为商户,铺板门面,小瓦屋顶。外地商人集资所建的有江西会馆、汀州会馆、广东会馆等,其中江西会馆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馆内雕梁画栋,馆外鎏金匾额,工艺精细。寺庙有胡头庙、麻子庙等。 1956年,鹰厦铁路通车,拿口建站。1958年,在拿口富屯溪南岸庄上村地界,创建邵武第三中学,占地面积7.77公顷,三年困难时期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拿口的建设几乎没有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集体服务行业沿街设店,市面繁荣。1983年,横跨富屯溪的双曲拱钢筋水泥大桥建成,全长410米,宽10米,负荷17吨,成为联结富屯溪两岸的重要交通纽带。还先后投建厘竹厂、饮料厂、造纸厂、黄板纸厂、硫化碱厂等镇办企业,工业用地8.6公顷。并且修建老街至火车站的道路。1985年,又翻修和拓宽从卫生院至火车站479米长的路面和1500米长的主街道,先后铺上水泥路面。在主街道北侧建有镇政府机关、文化中心大楼、电影院、卫生院、林业招待所、粮站和拿口中学小学。南侧设有税务所、林业站、医药门市部和百货门市部大楼。1986至1989年,又拓宽道路0.4公里,面积6400平方米;建水厂1处,日供水量2000吨;铺设自来水管道2000米;建公厕1座,面积120平方米。 自然资源 拿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72%,用材林占森林面积86%,林木蓄积量143万立方米,现有速生丰产林面积5万亩,年商品木材产量5万立方米;全镇拥有毛竹面积5.4万亩,建立笋竹两用速生丰产林2.1万亩,毛竹蓄积量1860万根,年产毛竹200万根,素有“绿色金库”之称。 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莹石、花岗岩和硫、铁、锰、铅、锌、铜等,其中莹石和铅锌矿最大。 历史名人 严羽 严羽 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生卒年不详,据其诗可推知他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他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均有诗名,号"九严"。严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他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诗歌理论,著有《沧浪诗话》。创作成就远逊于理论贡献,历来诗论家多指出这两方面的差距。《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的创作"志在天宝以前,而格实不能超大历之上","止能摹王孟之余响,不能追李杜之巨观也"。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或名《沧浪吟》、《沧浪集》),2卷,共收入古、近体诗146首。有《邵武徐氏丛书·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 严羽思想的影响:严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启迪了元代诗人,影响覆盖了明代文艺理论界,深刻地影响了清代和近代。这是任何其他理论家都不曾有过的殊荣。从宏观上看,严羽的影响可以分为生前和去世后两大阶段。生前,他主盟诗坛诗社,直接指导了一批文坛后进,从而形成了一个诗派。从他去世以后,他的历史作用就表现为思想影响。正是在这方面,才表现出一个思想家的本质和他对历史,对文明的贡献。 付贤智 男,1957年7月生,福建邵武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光催化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太阳能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创建了我国目前在光催化高新技术领域唯一的研究所-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五”预研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开发项目等十几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5835万元。近年来取得如下科研成果:(1)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60余篇,其中 SCI收录27篇、EI收录4篇;(2)申请国家专利11项,其中6项已授权;(3)鉴定成果3项,其中2项为国际领先水平、1项为国际先进水平;(4)固体超强酸高效光催化剂和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两项专利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1年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年会杰出论文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物理化学学报》优秀论文奖、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等。 传说中的人物 拿公、拿婆 拿公,姓卜名福,邵武府拿口人。他曾在宋末与明初(相隔近百年)两度拯救数万百姓。 宋末时,瘟疫流行,染病者无数。卜福虽一介平民,却心忧苍生百姓。见众生受难,夜不能寐,披衣在乡间踱步。忽见一人立于井边,欲往井中投放某物,卜福急上前夺取,怒问那人何许人也,是干什么工作的。那人倒老实,实话实说,原来他是瘟神派来的,要往井内投放散布瘟疫的药丸,袋中共有二百丸毒药,一井投一丸。卜福问他已向几口井投了毒,那人说:“药丸不是被你夺走了吗?我一丸都没来得及投放呢,快还给我吧,要不瘟神老爷要打我板子的。”卜福想:“二百口井关乎数万条性命,不如拼我一人之性命,换取这数万条性命。”他趁那人不注意,把二百丸毒药尽数吞入腹中。 二百丸药一口吞下,猛破吉尼斯纪录,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不可能办到的。唉,仁者卜福舍命救民,牺牲在家乡的水井旁。其妻裘氏抚尸痛哭,亦被毒气熏杀。远近乡民感其恩德,纷纷建庙供奉卜福夫妻。因卜福是拿口人,百姓称他们为拿公、拿婆。 明洪武初,汤和率军攻打福州五虎门,久攻不克,极为恼怒。汤和发榜文求破城之策,榜文中还说:“俟破城,不留一人。”此榜文惊动了拿公、拿婆,二人化作渔翁渔婆,驾小舟至五虎门外。哨兵向汤和报告说:“渔人卜福前来献策。”汤和叫带进来,拿公进去对汤和说:“见将军大挂榜文,特来献策,其实攻取福州乃如探囊取物。”汤和大喜:“有何良策,说出来我有重赏。”拿公说:“渔人不敢受赏,只要让我改换榜文中一字,便感恩戴德了。”汤和问:“换何字?”拿公说:“先别问哪个字,我把要改换的字写下包好,将军您把它贴上封条,仍由我保存,攻下福州后,我将纸条送给将军当面拆看。”汤和答应了。于是拿公避开旁人将字条写好包严,交给汤和。汤和用红笔写了封条,盖上大印,将字条封好后交给拿公。 拿公驾小舟引领众战船,悄悄从后路飞速向福州进发,海口防兵竟毫无察觉。战船直达大桥边靠岸,明兵蜂拥上岸,围困省城。当时元兵都被派往各海口防御,城内空虚。元朝的参政海牙见兵临城下,无招架之功,只得开城出降,迎明兵进城。进城后,汤和命令紧闭七城门,正要下令屠城,拿公突然出现在衙门内。汤和见到拿公,很高兴地说:“快拆开那字条,看看你要改什么字。”拿公取出封得严严实实的字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把“留”字改成“杀”字,这样汤和当时的榜文就变为:不杀一人。汤和说:“我的号令如果改了,如何令行禁止?”拿公说:“将军号令虽严,如果没有渔人引领,必然损兵折将。况且一言既出,‘神六’难追,你想反悔当小人吗?”汤和无言以对,只得命中军传令,不许妄杀一人,违者偿命。汤和问拿公道:“你肯定不是一普通的渔翁,你究竟是何人?”——不必问啦,拿公不是人,是神!是老百姓心中的保护神! 名胜古刹 千年古刹--拿口宝林寺 始建于公元944年,前身为南目庵,与三棵千年古银杏相依相伴,四周群山环绕,万亩竹林随风起舞,风景迷人。1991年由透印大师开始新扩建,改名为宝林寺,寺内设施完善,环境幽雅闲适,可观赏力强,香火旺盛,游客众多。 清山寺 始建军于 明正德年间(1506-1520),在今拿口镇南溪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