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36招教出好孩子 |
释义 | 《36招教出好孩子》共收录了36种心理养育的方法,每种方法介绍了数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全书案例达百余个,基本上涵盖了家长、早教老师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一本能给家长和早教老师们实际指导的书。 图书信息书 名: 36招教出好孩子 作 者:胡轶群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ISBN: 9787210043065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元 内容简介0~12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此时的孩子常有一些表面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惹得家长生气,让家长无所适从。本书作者在大量专业化的早教实践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总结出一系列正确引导、规范孩子行为的方法。汇集在这里的36个高招妙计,相信能够为家长和幼儿老师们解决实际难题。 书中列举了一个个典型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提示家长们应该注意的要点问题,易懂易学,操作简便;个别章节还附有与内容相关的精彩的儿童故事和儿歌,每一节后面所附的“专家支招”,既能让读者见识到高端专家们的见解,又能了解到家教领域里的最新理念和成果。 作者简介胡轶群,女,1971年9月生,山东省沂南县人。著名儿童早期教育专家,专栏作家,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1995年在山东同母亲及家人创办“东方之子幼儿园”,目前该园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连锁幼儿园的幼教集团。著有《婴幼儿智能识字》等多部作品。 图书目录推荐一 推荐二 推荐三 推荐四 推荐五 推荐六 推荐七 出版说明 序言 科学育儿是一门大学问 前言 走近孩子 兵法一 欲擒故纵 我还没玩够 心不在焉 奶太烫了 兵法二 适当满足 妈妈抱 妈妈陪着我 我要…… 兵法三 声东击西 没礼貌 我生你的气了 受伤的皮皮 兵法四 情绪转移 我要吃冰淇淋 妈妈怎么还没来 手指真好吃 兵法五 条件互换 请安静30分钟 雪糕换妈妈 我要买火车 兵法六 换位体验 我长大了 为什么不理我 老师抢我的玩具 兵法七 情感宣泄 悄悄话 我不喜欢这个阿姨 人小脾气大 哭吧!宝贝 兵法八 善意欺骗 神奇魔水 模拟打电话 小狗回家了 兵法九 积极暗示 不要怕,这点痛算什么 宝宝愿吃青菜了 兵法十 明知故问 你想说什么 你想做什么 兵法十一 自主抉择 不想吃饭 我不要睡觉 你选择…… 去哪里玩 兵法十二 借梯而下 兵法十三 循序渐进 兵法十四 循循善诱 兵法十五 将计就半 兵法十六 故意冷淡 兵法十七 自食其果 兵法十八 洗耳恭听 兵法十九 袖手旁观 兵法二十 雪中送炭 兵法二十一 巧用童谣 兵法二十二 拟人童话 兵法二十三 故事诱导 兵法二十四 任务委派 兵法二十五 及时提醒 兵法二十六 约法三章 兵法二十七 缓兵之计 兵法二十八 先发制人 兵法二十九 顺水推舟 兵法三十 形象演示 兵法三十一 适当惩罚 兵法三十二 画饼充饥 兵法三十三 榜样诱导 兵法三十四 连环计 兵法三十五 苦肉计 兵法三十六 走为上 后记 不是计谋,是爱的智慧 序言在我56年的教育生涯和31年的早教研究与实践中,共做了干余场报告,每次报告会后都尽量留出30分钟时间与家长们互动交流,讨论育儿疑难问题,以启发双方的深入思考。每次家长们的发言都非常踊跃,常常散会后还把我围得水泄不通:“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我的宝宝两岁还不会说话,正常吗?”“我的孩子爱哭任性怎么办?”“小孩让他做什么他都说'不!'怎么办?”…… 由于我对每个家庭的早教环境和孩子的性格不了解,时间又短,几句话说不清楚,所以我和家长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现在,我的学生胡轶群老师可以助我一臂之力了:她将自己十多年来在早教路上摸索的丰富经验编写成书——《36招教出好孩子》。这本书让家长们找到一些常见教育问题的答案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冯德全早教方案》家庭和婴幼园实际操作体系的一种补充。 《36招教出好孩子》共收录了36种心理养育的方法,每种方法介绍了数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全书案例达百余个,基本上涵盖了家长、早教老师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一本能给家长和早教老师们实际指导的书。 胡轶群老师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很多教育工作者教了几十年孩子,到了退休时对教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父母们就更糟糕了,跟孩子相处了几十年也没有悟出跟孩子的相处之道…… 书中的一些生活故事相信很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遇到过,有的方法也在有意无意中使用过。只是没有深思和及时总结,结果这些教育孩子过程中迸出的智慧火花都一闪即逝了。 而胡轶群老师却有心地捕捉到了,领悟到了。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写成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这样一本别开生面的跟孩子相处的“智慧书”。当然,其中也不乏作者及她的团队在长期跟孩子相处中发明的许多“妙招”,而这些“妙招”的内涵是爱孩子、懂孩子和用心观察孩子…… 中国古代有兵法《三十六计》,所有带兵打仗的人没有不熟读此书的,遇到困难和困扰,常常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和灵感,使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起来。 这本书中的很多方法名称即来自于此,如:欲擒故纵、声东击西、将计就十、画饼充饥……我衷心希望本书介绍的36招。能为广大家长和教育者抛出银砖,引来金玉,不断延伸36计,变为72计、108计……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快乐、智慧,性格卓越,有个性特长的人,这是家长、老师送给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科学育儿不仅是一门大学问。而且还是一门大学教授不觉浅、没文化的老奶奶不觉深的特殊学问。既然是学问。不仅有大的理论体系,还应有方法论体系,各种针对婴幼儿心理特点的育儿妙计就是方法论体系中最重要而又最灵动的部份。愿胡轶群老师的这本书能得到更多家长和早教老师的喜欢! 后记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幸福的。 我时常庆幸命运让我选择了早期教育这项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的课题。 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走进孩子内心深处、能读懂孩子的教育人,虽然在别人的眼里也许还差得很远,但我自己倒认为已经做到了。所以,当广州育儿报刊约我开设一个名为“教子妙法36计”的专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 开始写的时候,凭借多年的积累很顺利,越往后写便越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原因是这个专栏的名字和格式把我框住了,不能随自己的思绪畅所欲言:为了给每种方法命名就让我煞费苦心,我翻遍了成语词典,把所有可以作为教育方法的成语都找出来,然后再逐一斟酌筛选;另外,在每一个事例结束的“知心话语”,也让我颇费心思,虽然百分之九十的话语都是有感而发。但是其过程确是对我多年来教育积累的一种考验。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是最大的工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这十几年来跟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童言趣事,我常常会在这回顾中找到灵感和快乐。 在每一种方法中。一般都收录了三个事例,两个是父母跟孩子相处的。 文摘我要吃冰淇淋 宝宝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路过冷饮专柜,宝宝吵着一定要吃冰淇淋。现在是冬天,宝宝又有点儿感冒,爸爸妈妈不买。宝宝坚持要吃,于是大声哭闹起来。方法运用: 这样的场景在商场经常上演。家长如果妥协,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但如果“斗争到底”,往往双方僵持不下。此时,若家长能“略施小计”,应用情绪转移法,宝宝就会乖乖停止哭闹。 家长可以跟宝宝这样说:“天气这么冷,吃冰淇淋你的牙齿和肚子会着凉的,它们会生你的气,跟你抗议的。你不是最爱吃动物小饼干吗?我们快去买,去晚了也许买不到了呢!”或者“宝宝你看,那边有很多小朋友在滑旱冰,你想滑吗?我们过去看看。”或者“刚才我好像看到你的好朋友‘毛毛’了,一转眼怎么不见了呢?快走,我们去找一找。” 把宝宝带离卖冰淇淋的地方,宝宝的欲望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家长不断引导孩子发现一些新的事物,或者故意提出一些问题让宝宝思考回答,就可以让他把冰淇淋忘到一边了。知心话语: “情绪转移法”是对幼儿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可以采用“食物引诱转移”“趣味活动转移”“更换话题转移”“观察提问转移”等多种形式,大人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妈妈怎么还没来 今天是小强外婆的生日,妈妈要带他去给外婆过生日,跟小强说好了吃过午饭就来接他回家。现在午饭早就吃过了,小朋友都去午睡,老师陪着小强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但还是不见妈妈的影子。小强着急地哭了。 方法运用: 为了缓解小强等待妈妈的焦虑情绪,老师首先问小强: “妈妈怎么还没来呢?你来猜猜可能是怎么回事呢?是塞车啦?还是……” “你们打算怎么给外婆过生日啊?” “还记得跟外婆之间有趣的事吗?” 接着老师又采用了观察转移的方式。老师拉着小强的手来到窗前一起观察外面的景色和事物:“你看,那棵树上有一只小鸟,是鸟宝宝还是鸟妈妈呢?”“那边有两个人走过了,他们要去哪?是不是来咱们幼儿园呀?” 老师让小强总是有事情做,以便使等待的过程变得不那么漫长、难熬。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淡化了“等妈妈”的焦虑情绪。 知心话语: 大人应该读懂孩子的喜怒哀乐,当孩子在愤怒、难过、伤心、过度兴奋的时候,要想办法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处于不良的情绪当中。 手指真好吃 宝宝爱吃手指,只要手是闲着的,就把右手食指放到嘴里吮吸。爸爸妈妈每天不知提醒过她多少次,话音刚落,她又把手放在嘴里了。难道手指那么好吃吗? 方法运用: 当发现宝宝吃手指的时候,如果成人总是立即给予批评或者强行制止,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间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运用情绪转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握住孩子双手讲故事。 入睡前是孩子吮手指的多发时间段,大人可以自然地轻轻握住孩子的一双小手,给孩子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选择的故事应该是孩子喜欢的,情节有趣的,表情可以适当地夸张。当孩子被故事深深吸引的时候,就暂时忘记吃手指的事了。待孩子入睡后再把两只小手放到被子里面。 2.让孩子忙起来。 每当孩子在吃手指的时候,不要声张,装作没看见,立即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孩子忙起来,顾不上吃手指。如:“帮妈妈把包拿过来。”“过来跟我一起洗水果吧。”“来,我们一起玩玩具!”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淡化孩子想吃手指的欲望。 3.让孩子的小手忙起来。 告诉孩子吃手指的害处,教给孩子一些手指游戏。发现宝宝有想吃手指的欲望时,就一起做一做有趣的手指游戏(手指游戏见“任务委派”)。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