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穆盖奈尔起义 |
释义 | 起义简介穆盖奈尔起义(Intifadan al—Muqanna') 中亚河中地区反对阿拔斯王朝和当地大封建主的农民起义(776~783)。亦译“穆康那起义”、“粟特农民起义”。起义领袖为哈希姆·伊本·哈金(Hashim ibn Hakim)。因其经常用绿布蒙面,据说是因凡人不能忍受他脸上的圣光,时称“穆盖奈尔”(即蒙面先知),故名。 起义过程哈希姆生于波斯呼罗珊首府木鹿附近,原为漂布工人。747年,曾参加艾布·穆斯林领导的起义,并担任书记。756年又参加呼罗珊辛德巴德领导的起义,被呼罗珊总督逮捕,监禁于巴格达长达15年。从监狱逃出后,到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以胡拉米派教义为号召,宣传和组织起义。他宣称,艾布·穆斯林死后,他就是神的化身。他的使命就是铲除一切暴虐和压迫,平分土地,实现人间平等和正义。776年,哈希姆以中亚渴石(Kesh,今沙赫里夏勃兹)附近的赛纳木堡为基地,领导农民和手工业者数千人发动起义。起义者身穿白衣,以白旗为帜,以示与黑衣黑旗的阿拔斯王朝相对抗,故又称“白衣人起义”。起义者采取游击战术,多次打败哈里发军队,先后占领许多城镇和堡寨,进占撒马尔罕城。后在突厥游牧部落的支持下,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哈希姆趁哈瓦利吉派在呼罗珊暴动,阿拔斯王朝无暇北顾之际,占领整个河外地区。起义群众夺取本地封建主和阿拉伯贵族土地,分配给农民。782年哈里发马赫迪下令派重兵分几路围剿起义军,各地封建主组织武装配合王朝军队参战,起义军先后失陷纳尔沙赫、撒马尔罕等重要军事据点。783年,哈里发军队攻破起义军据守的赛纳木堡,哈希姆服毒自杀,起义军均遭残杀。关于穆盖奈尔起义的事迹,成为后来爱尔兰诗人托马斯·穆尔(Thomas Moore,1779~1852)创作的《呼罗珊蒙面先知》一剧的主题。 (杨克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