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木元村 |
释义 | 1 湖北襄樊市南漳县下辖村木元村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城南郊9公里处,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贫乏,全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265户1118人,仅有耕地面积1104亩,人均0.9亩耕地,人均年收入只有1800元,是湖北省重点贫困村。2006年该村被襄樊市市委定为市水利局的帮扶对象,市水利局迅速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该村,引导和教育全村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艰苦创业,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驻点村小康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市水利局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南漳县木元村以后,工作队深感摆在面前的工作就是要尽快制定三年规划,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工作队召集村“两委”班子、民主议事小组及群众采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认真倾听群众们对如何搞好木元村经济发展的心声和想法,从而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共同拟定了“三结合、三重点”(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以长远为重点;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以农民人平均年增收200元为重点;治贫与治愚相结合,以治愚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围绕石灰石料、高山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和特色水果产业,规范管理,整合资源,发展经济。制定了抓好驻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结构调整优化,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驻点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 该村离县城不远,但是村民思想落后,对自身资源利用不够,存在“抱着金碗讨饭吃”现象,“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要想发展,必须破除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些情况,襄樊市水利局局长张克启、副局长徐朝明及工作队人员经常深入驻点村,对村民们进行宣传教育和疏导,并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行35人用2天的时间,前往保康县尧治河村参观、取经,学习他们的致富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尧治河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了他们,使他们倍受鼓舞,受益匪浅,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认识到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只要干部思想转变了,工作对路了,信心增加了,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利用好科学,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同时,还选派6名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前往卧龙职业学校学技术、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让他们带头致富。 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国家村村通公路,抓住国家引水安全要求,抓住农村税费改革等惠农政策和机遇,加强与交通、水利、扶贫办、能源办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先后向交通部门争取资金36.5万元,对该村3.5公里的村路进行改造硬化,向水利部门争取资金15万元,拟对7处大型人畜饮水池进行维修和兴建67处小型蓄水池,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们的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并向能源办争取资金近10万元,开发沼气工程,大力兴建生态家园。同时,在市局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工作队还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一边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边四处联系招商,积极引进了年产值达200多万元的免烧砖厂等企业,并准备兴建1-3家石料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盘活村里的山、石资源,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企业的落户,创办集体经济实体,为木元村的经济发展,为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山里有丰富的山石资源,可就是因为交通闭塞,前后几家原有意向到此投资的企业知难而去。有道是:“机不可失,事不待我。”面临这些机遇,如何调动村民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意识和勇气,把握时机创业致富,也就成了驻村工作队的首要任务。为此,工作队不断在群众中宣传艰苦创业的典型,宣传他们是如何克服发展基础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山多田少等困难,艰苦创业,最后过上富裕的生活。通过宣传,让群众们看到了希望,积极性空前高涨。充分的认识到要想富,必须先修路。俗话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上面给的资金有限,而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工作队四处求援,支部一班人带头捐,群众们自发筹钱,无偿出力。他们顶烈日,战酷暑,用时两个多月,无偿投工2500多个,完成土石方5000多方,对原来的一条长3500多米,宽3米的道路进行扩宽至4.5米的改造,目前路基已通过了县交通部门的验收,预计可在9月底全部硬化完工。 2 贵州贞丰县平街乡下辖村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平街乡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平街乡北边,距离村委会5.4公里,距离平街乡3.8公里。国土面积有0.8平方公里,海拔1323.6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523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210亩,其中人均耕地0.83亩;有林地12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5户,有乡村人口552人,其中农业人口510人,劳动力2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5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生姜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万元,占总收入的71%;畜牧业收入29万元,占总收入的2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7头,肉牛11头;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 10%。农民人均纯收入2493元,农民收入以生姜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万元,常年外出打工人数30人,占劳动力的12%,在省内务工20人,到省外务工10人。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5.66亩,其中:田35.16亩,地90.5亩,人均耕地0.95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021.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5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50亩,其中养殖面积5亩;荒山荒地260亩,其他面积1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电视、电话,有72户饮用井水,有6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2%。有7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和4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户,分别占总数的8%和8%。该村不通乡道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6亩。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5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