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木兰故里 |
释义 | 距虞城县城南35公里许的营廓镇周庄村,是木兰故里。 木兰故里虞城距虞城县城南35公里许的营廓镇周庄村,是木兰故里。2007年11月30日,“中国木兰之乡”授牌暨木兰文化产业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把“中国木兰之乡”授给虞城,中国新农村工程管理委员会将全面启动木兰文化系列产业项目。 木兰故里考证史料记载据历史资料记载:商丘为古阏伯的封地,周时为宋国,隋置宋州,金时为归德府,自民国改为商丘县至今,清《河南通志》载:“木兰,宋州人,姓魏氏,唐封孝烈将军”等。 清《归德府志》说:“将军魏氏,名木兰,本处子,慨然代父出征,今商丘营廓有庙存。” 《商丘县志》更有详细的记载。此地1954年已划归给虞城县。今虞城县营廓镇不仅有唐、宋、元、清等历代修建的祠堂,而且至今还有元、清两代的记事碑,详细记载了木兰的家世、事迹及历代建祠的概况。金泰和年间在此重修了大殿、献殿,名曰“昭烈”,称“娘娘”庙。 元统二年,(1334年)立《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详细记载了木兰的籍贯、身世、事迹及年代考证等,改“昭烈”为“孝烈”,改“娘娘庙”为“木兰祠”。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地方官吏率领当地民众前往致祭,缅怀英灵,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水大古会,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盛沉至今不衰,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对祠堂又进行了大修,立了《孝烈将军祠像辩误正名记》碑,到40年代初,殿房已增至200余间,占地十余亩,周围祠地400亩。历代名人的记事碑、题诗碑、香火碑60多通。 外地有关志书上和多处的报道中,也都与虞城县的说法相一致,河北《保定志》 ,安徽《亳县志》 ,山东《曹县志》等都作了记载,与虞城县元代孝烈将军碑记的记载相吻合。综上所述,木兰为虞城县人,不论从文献记载上或实物上,根据都是可靠的。 学者论证木兰故里在虞城,已成共识。1981年, 《中国名胜词典》第690 页记载着“木兰祠在虞城”。1990年,国家测绘局出版的地图册,在豫东的虞城县清晰地标示着“木兰祠”,1991年第11期《文史知识》刊登的“《木兰辞》注解订疑”一文中也提到“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木兰庙,有元代《木兰辞》碑刻”等。 花木兰是古人,更是名人,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赤诚报国,英勇杀敌,不受爵赏的光辉事迹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为着民族的发展和强大而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编演的京剧《木兰从军》,有力地配合和促进了抗日救国活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把京剧《木兰从军》移植为豫剧《花木兰》,带着剧团赴朝鲜前线演出,后又在全国各地公演,并拍成电影,从此凤糜全国,轰动了世界。 近年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发行,更是在全世界造成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和轰动。木兰不仅是中国的英雄,而且成为了全世界学习的榜样。 2007年11月30日,对于木兰故里——河南省虞城县的百万人民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大喜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把“中国木兰之乡”授给虞城,中国新农村管理委员会将全面启动木兰文化系列产业项目。 文化保护及传承为了更好发掘和保存木兰文化,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虞城县委、县政府从1993年起成立了“木兰文化研究会”,从木兰的生平、故里、精神内涵、社会影响、历史遗迹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现已出版《木兰文献大观》、《巾帼英雄——花木兰》、《木兰文化节资料汇编》、《金菊园·木兰特刊》等书籍,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 国家邮政总局于2000年发行《木兰从军》特种纪念邮票,并在商丘举行了发行式。当地政府连续举办了4届木兰文化及经贸洽谈会,木兰文化节已经成为虞城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木兰故里之争今年11月3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将“中国木兰之乡”的牌匾正式授予虞城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赵铁信说:“花木兰的出生地只有一个,我们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最终认定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花木兰的家乡在虞城,这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也是个学术问题。”至此,花木兰家乡在虞城终于有了定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关花木兰家乡的争论就一直不休,主要有陕西延安、安徽亳州、湖北黄陂及虞城县。其中,犹以黄陂与虞城之争最为激烈。据虞城县营廓镇木兰祠里的元代碑文记载,农历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在木兰祠旁边的村庄,一直有农历四月初八逢古会的文化传统。 为打响木兰故里的品牌,1993年,虞城县在木兰生日那天成功举办了木兰文化研讨会和首届木兰文化节。木兰祠庙会在文化节的推动下,更加红火。据说,首届木兰文化节期间,豫、鲁、苏、皖各地前去赶庙会的群众有三四万人。 从那时开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参与木兰故里之争,但影响很小。 1998年,在虞城县成功举办两届木兰文化节后,湖北黄陂开始大造声势,争夺木兰故里。1999年,仿虞城县的木兰文化节,黄陂举办首届木兰文化节。 虞城县当时的计划是每3年举办一次木兰文化节,黄陂一开始就有后来居上之势,决定每年都举办木兰文化节。 2000年,为了扩大木兰文化节的影响力,商丘市政府将木兰文化节接过来在市内举办,每两年举办一届。 虞城县利用人民日报社在虞城扶贫的机会,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以“木兰故里”开篇的宣传文章。而黄陂通过史实考证的形式于2000年5月10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文章《木兰故里在黄陂》。 在虞城县规划打造木兰文化旅游景区的时候,黄陂已经捷足先登,斥巨资打造木兰生态旅游区。现在,黄陂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已经是武汉市的主要景点。豫剧《花木兰》唱响全国,黄陂精心打造大型音舞诗话《木兰山组歌》,并在人民大会堂表演。 在虞城县积极申报木兰传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黄陂申报的《木兰传说》成功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虞城、黄陂的木兰故里之争,一直隔空进行,两地基本没有交流,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宣传各自的理论。 2008年3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组成的木兰故里专家考察验收组到虞城县考察、论证,后一致同意授予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这个消息发出去尚不足一个月,4月21日,黄陂就召开木兰文化研究会,邀请易中天、余秋雨、李学勤等100多位文化、历史界的名人、学者,游览木兰生态旅游区,讨论黄陂木兰文化。黄陂区政府借百位文化名人的气势,宣布今年不但要争取黄陂《木兰传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争夺到“木兰故里”的称号,为黄陂增光。 但最终,虞城胜出。 木兰文化产业近年来,虞城县紧紧抓住这一文化资源上的优势,通过举办木兰文化节、经贸洽谈会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培育和唱响木兰文化品牌。2008年,作为加快该县公益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木兰大剧院的落成进一步提升了该县文化发展水平,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该县还广泛开展了学木兰拳、木兰舞、木兰体操、木兰腰鼓等多种体育活动;组织成立了木兰盘鼓队、木兰秧歌队、木兰武术队等多种群众性体育文化组织;整理出版了有关木兰文化的史料、传说、书画等书刊。虞城县木兰文化研究学会先后出版了《木兰文献大观》、《木兰节文化资料汇编》、《木兰书画集》等一百多万字的书籍,该县老年协会编辑出版了以反映木兰文化为主的刊物《金菊园》,县文联编辑出版了文学刊物《木兰文学》。该县还在全县的重要场所设置了木兰雕像、书写了形象标语等,使全县处处展现木兰形象,事事洋溢木兰精神。 据了解,虞城县已经利用“木兰”这个响亮的品牌,注册了600多个以“木兰”命名的产品和企业,如木兰纺织集团、木兰食品、木兰牌红富士等。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大提高了虞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树起了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增添了招商引资的巨大魅力,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近几年,虞城县利用“中国木兰之乡”这个品牌招商引资100多亿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