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慕容延钊 |
释义 | 慕容延钊,字化龙,生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或贞明二年(916年),卒于北宋乾德元年(964年),太原(分属山西)人,北宋初军事将领。 人物生平慕容延钊(913~963)五代、宋初名将。字化龙。太原人。后汉初从军。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显德元年(954),于高平之战中,引军出北汉军之后,突袭获胜,以功升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迁殿前都虞候。五年,从周世宗征淮南,大破南唐军,迁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使。恭帝即位后,任殿前副都点检,旋为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握重兵屯真定(今河北正定)。赵匡胤称帝后,加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宋建隆元年(960)四月,率军进讨李筠之乱,获胜,加兼侍中。二年,徙山南东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四年,任湖南道行营都部署,与都监李处耘,率安(今湖北安陆)、复(今天门)等十州兵,按宋太祖赵匡胤“假途灭虢”之策,借道荆南向湖南进军。旋趁荆南观望游移之际,突然兵临城下,迫降荆南。随即水陆并进,一举夺占湖南,遂加检校太尉。是年末卒。 成就及荣誉慕容延钊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慕容章官至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史。慕容延钊在少年时代就以勇敢干练闻声,后汉时他为枢密使郭威的部下。郭威代汉建周后,他被补为西头供奉官,历尚食副使、铁骑都虞侯,周世宗继位后,改任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领溪州刺史。显德元年( 954年),北汉趁周太祖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初继位之机,联合契丹向后周大举进攻,周世宗率兵反击,双方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大战。慕容延钊在这场敌强我弱的战争中督左先锋,冲锋陷阵,奋力拚杀,为后周取得高平之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之被授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不久又迁升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史。显德二年( 955年),后周进攻南唐,慕容延钊先后担任龙捷左厢都校、沿江马军都部署、镇准军部署。显德五年( 958),周世宗在迎銮江口,闻报南唐有数百艘船只停泊在余(氵布)州,命令慕容延钊与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前往攻击。慕容延钊率骑兵从陆路出发,宋延渥督舟师沿江继进,两军密切配合,大败南唐水师。由于慕容延钊在次取淮南十四州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淮南平定后被提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周恭帝继位后,改镇宁军节度。 南征北战战争概括建隆元年( 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契丹与北汉勾结大举南侵,要求中央政府急速派兵抵御。宰相范质、王溥立即派赵匡胤率军出征,慕容延钊率领先头部队首先出发。赵匡胤在陈桥发动改变,回军开封。始建宋之时,慕容延钊正手握重兵屯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宋太祖遣使谕旨,许以便宜从事。慕容延钊与韩令坤按沿河北边境,北汉契丹未敢趁北宋政权初建而轻举妄动。为了表彰慕容延钊的功绩,宋太祖委以重任,授他为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这样,慕容延钊就成为北宋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和权重一时的社稷大臣。 建隆元年( 96O年)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起兵反宋。宋太祖初命慕容延钊与王全斌率兵由东路与石守信、高怀德会讨,后又任命他为行营都部署,知潞州行府事。叛乱平定后,慕容延钊官加侍中,诏还澶州(今河南濮阳)。建隆二年( 961年)春,宋太祖为了集中兵权,“罢殿前都点检(注:禁军统帅)慕容延昭,此后此职不再授人,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乾德元年( 963年)正月,宋太祖决定向荆湘地区发动进攻,他任命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调兵会于襄阳(今湖南襄阳),以讨张文表为名,出兵湖南。当时慕容延钊抱病在身,宋太祖命他“肩舆即戎事。”慕容延钊与李处耘周密布置,默契配合,一举平定了湖南周保全和荆南高继冲两个割据势力,从而使南方其它几个割据政权直接暴露在宋军的进攻之_下,为北宋政权统一南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荆湘平定后,慕容延钊因战功显赫,官加检校大尉。 乾德元年冬,慕容延钊因病去世,赠中书今,追封河南郡王。 慕容延钊戎马一生,他善于攻伐,南征北战,以军事统帅的身份参加了后周和北宋几次主要的统一战争,并立下显赫战功。 平定荆湖 北宋 战前态势 公元960年,北宋立国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未变。 当时,除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强大的辽政权外,尚有占据江汉一隅的南平、占据湖南14州的武平、据有两川、汉中45州的后蜀、据有岭南60州的南汉、据有江淮地区的南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据有河东(约今山西省)江州的北汉等割据政权。赵宋政权虽有后周奠定的基础,但中原地区自五代以来,战乱连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远非雄厚。面对“卧榻之侧,皆他人家”的严峻局势,赵宋统一战略是否得当便成为统一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宋太祖赵匡胤等在充分估计自己军事、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经过再三权衡,深思熟虑,最后才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这一战略的着眼点是先弱后强,取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敌。为此,赵匡胤选派宿将,率领重兵,守卫北部要点,分别防备党项、北汉和契丹。 在北面的防御加强后,才挥军南下,击灭南方各割据势力。 战事进程建隆三年(962年)九月,武平统治者周行逢病死,11岁的幼子周保权继位,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市)刺史张文表乘机发动兵变,进逼朗州(今湖南常德)。武平统治者一面派兵进击,一面遣使向南平和北宋求援。十一月,南平统治者高保勖也病死,侄高继冲继位。久已图谋南下的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认为有机可乘,遂采取一箭双雕的方针:以借道为名灭南平,以救援为名灭武平。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初七,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等率10州兵,借道南平向武平进军。南平对宋的借道要求,意见不一。高继冲未作任何应变准备。二月初,宋军进屯襄州(今湖北襄阳),派人告知南平为宋军准备给养。这时,高继冲遣使以犒师为名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二月初九,使者与宋军在荆门(今湖北荆门)相遇,慕容延钏假意殷勤款待,暗中由李处耘率轻骑数千,乘夜倍道向江陵急进。高继冲至城外,等待延钊大军,而李处耘则率兵先入城,迅速占领江陵城内要地。高继冲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 宋军灭南平后,征调南平万余人,合兵向武平急进。这时,武平已击杀张文表,平息了内乱。周保权获悉宋军压境的消息,急召群臣谋议,最后决定抵抗。于是慕容延钊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水师东趋岳州(今湖南岳阳);陆路则出澧州(今湖南澧县)直指朗州。水路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二月末大破武平军于三江口(今岳阳北),进占岳州。陆路三月初进至澧州南,同武平军遭遇,将其击溃,接着占领朗州,生俘周保权,湖南平定。 战果评价宋军乘隙而动,“假途灭虢”,并灭荆、湖的胜利,不仅振奋了宋军的斗志,而且使北宋势力伸入长江以南,占领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尔后入川灭蜀,进军岭南和东灭南唐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史料慕容延钊,太原人。父章,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延钊少以勇干闻。汉祖之兴也,周祖为其佐命,以延钊隶帐下。周广顺初,补西头供奉官,历尚食副使、铁骑都虞候。世宗即位,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领溪州刺史。高平之战,督左先锋,以功授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从征淮南,改龙捷左厢都校、沿江马军陪署。归朝,复为殿前都虞候,出为镇淮军都部署。显德五年,世宗在迎銮江口,闻吴人舟数艘泊东水布洲,即命延钊与右神武统军宋延渥讨之。延钊以骁骑由陆进,延渥督舟师沿江继进,大破之。淮南平,迁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恭帝即位,改镇宁军节度,充殿前副都点检,复为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太祖即位,延钊方握重兵屯真定,帝遣使谕旨,许以便宜从事。延钊与坤率所部兵按治边境,以镇静闻。太祖嘉之,加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避其父名故也。郴筠叛,初命与王全斌由东路会兵进讨,俄为行营都部署、知潞州行府事;及平,加兼侍中,诏还澶州。 建隆二年,长春节来朝,赐宅一区。表解军职,徙为山南东道节度、西南面兵马都部署。是冬大寒,遣中使赐貂裘、百子毡帐。四年春,命师南征,以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时延钊被病,诏令肩舆即戎事。贼将汪端与众数千扰朗州,延早擒之,磔于市。荆、湘既平,加检校太尉。是冬,卒,年五十一。 初,延钊与太祖友善,显德末,太祖任殿前都点检,延钊为副,常兄事延钊;及即位,每遣使劳问,犹以兄呼之。洎寝疾,御封药以赐,闻其卒,恸哭久之。赠中书令,追封河南郡王,录其子弟授官者四人。 子德业、德丰、德钧。德业至卫州刺史,德钧至尚食副使。延钊弟延忠,历内殿直、供奉西头官都知,至磁州刺史;延卿至虎捷军都指挥使。延卿子德琛。 ——《宋史 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第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