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母亲 |
释义 | 1 亲属关系称谓母亲,亲属关系称谓的一种,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也用于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母亲在各国文化中均是被歌颂的形象,人们用各种方式颂扬母亲的伟大。由此产生出的非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 ◎ 基本信息词目:母亲 拼音:mǔ qīn 基本解释: 1、有子女的女子,是子女的母亲。 2、 英文称呼[mother]、[mom]、[mum] 3、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 4、对给予养育之恩和爱的人或物的敬称。 祖国,我的母亲。 ◎ 详细解释1、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俗称妈妈。 《太平广记》卷一六二引 唐 王毂 《报应录·刘行者》:“﹝行者﹞告云,家有母亲患眼多年,和尚莫能有药疗否?”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我少时,蒙先人的馀廕,赖母亲并师傅的教训,纔得长大成人。”鲁迅 《呐喊·故乡》:“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2、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 陈毅 《十年》诗:“我们唯一的依靠就是广大的人民,我们就是这个母亲的儿子。”如:大地,我的母亲! 3、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七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 含义母亲,是子女对于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在社会学上,母亲可指养育与教养子女成长的女性。在法律上,女性也可以经由合法的渠道,领养子女,或与有子女的男性结婚,进而成为该子女的法定母亲。经领养而成为母亲的称为养母,与有子女男性结婚而成为母亲的则称为继母、後母或晚娘。在生物学上,子女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有一半是由母亲的卵子的提供,因此可借由DNA分析来辨别亲属关系,且父亲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只有提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因此子女细胞中粒线体的DNA皆来自母亲,可由此来判别母系祖谱。 母亲十大恩情, 第一、 怀胎守护恩;第二、 临产受苦恩; 第三、 生子忘忧恩;第四、 咽苦吐甘恩; 第五、 回乾就湿恩;第六、 哺乳养育恩; 第七、 洗濯不净恩;第八、 远行忆念恩; 第九、 深加体恤恩;第十、 究竟怜愍恩。 ◎ 母亲的称呼◎ 汉语中母亲称呼的种类中国各地口语中,母亲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包括妈、妈妈、妈咪(来自英语“Mummy”的粤语发音)或阿妈,阿家妈,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北方话“老妈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仆)、老母等称呼,满语称额娘。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要特别注意,有时候父亲或母亲的丈夫(继父)也会用儿女对母亲的称呼(妈妈或孩子他妈)代表他的妻子。 子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其母亲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幼儿及少儿时期,子女通常用一些较亲切的称呼,如妈妈等。青年之後,称呼通常为妈等。而另一些称呼,如妈咪、娘、额娘等,可见於大多年龄阶段。 在古代中国的汉族皇族中,皇后所出的皇子和公主称母亲为母后,嫔御所出的子女需认皇后为嫡母,称皇后为母后,称生母为母妃,皇子、亲王的子女亦称母亲为母妃。清代的皇子和公主则称母后作皇额娘。英语“母后”(Queen Mother)一词是指现任国王或女王的母亲,即王太后,但王太后包括并非现任君主母亲的前任王后。 在中国的一夫多妻家庭中,父亲的正妻相对於庶出子女而言是嫡母,庶出子女称嫡母为“大妈”、“大娘”。父亲的妾相对於正室或其他妾所生的子女而言是庶母,子女会把庶母称为“小妈”、“X妈”(X为在妻妾中的排行)、“阿姨”、“姨娘”等,“阿姨”、“姨娘”的称呼则是源于一些地区对母亲妹妹的称呼。 ◎ 外语中母亲的称呼英语:mother 口语为 mom 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 (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 (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R (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法语:mère(mer)口语为 maman (mama) 日语:自己的母亲:母(ははha ha) 别人的母亲:お母さん(おかあさんo ka sang) 西班牙语:madre(madle) 口语为 mama 俄语:mama(mama) 德语:Mutter[muter]口语为Mutti[母提] ◎ 母亲节母亲节(Mother's Day),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八日,而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则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也并不一样。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我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2010年的母亲节是5月9日。 2011年的母亲节是5月8日。 ◎ 有关母亲的格言? 母亲们是天生的哲学家。 --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美国女作家) 母亲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 --美国女小说家 菲席 尔.D.C.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 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 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 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 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 --美国作家 诺埃尔.O. 她让我感到了美的诱惑! --达尔文 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 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 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 --查尔斯·卓别林 年轻的时候,她说我是一个好孩子。有这样一个忘我牺牲的 模范母亲,又怎能不做一个好孩子呢? --匈牙利音乐大师李斯特 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 --歌德 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 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 自信的成年人。你有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多萝西.埃诺博士 (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家) 当母亲逝世时,我身心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 何生活下去。 --希思(英国前首相)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茅盾 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 的母亲。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 --乔治·华盛顿 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一般的母亲。我记得母亲的那些祷告,它们一直伴随着我而且已经陪伴了我一生。 --亚伯拉罕·林肯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乔治·赫伯特 (英国诗人) 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 --奥利弗·温戴尔·荷马 母爱是世间最真挚的爱。 —董宝平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洛夫 母爱是女人心中是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 —巴尔扎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 —雨果 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 —泰戈尔 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 —穆尼尔纳素夫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母亲是本翻不尽的大书;母亲是座看不尽的远山。 —蒋祖慧?忆丁玲 在孩子和母亲之间,母亲始终是一只超载的轮船,任凭风吹浪打,历经千心万苦也心甘情愿。 —凡人格言 孩子和母亲之间溢着深深的、真切的、不尽的爱。这种爱才是孩子和母亲永恒的精神支柱和我们民族生存的真正价值。 —灏冰 做媒和做母亲是女人的两个基本欲望 —钱中书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一天天丰富,仿佛农民看见自己的庄稼日渐成熟,母亲的心里是充满幸福、喜悦的。 —杨沫 军人的妻子,是孩子的妈妈,又是孩子的爸爸;军人的妻子,是女人又是男人。 —刘玉森 婴儿在母亲怀抱中哺育成长,从母亲获得最初的感情和思想……可以说精心培养儿童心灵的是妇女,是伟大的母亲。 —康克清 母亲的酒杯里永远盛满了爱。 —王得春 母爱是伟大的,伟大的母爱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坦然反映出来;母爱是无私的,无私的母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孩子;母爱是真挚的,真挚的母爱是在母亲的叮咛、唠叨和牵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艾君 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舒婷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冰心 一个无知的母亲,好孩子的爱抚,只不过是一只奶瓶而已。 —凡人格言 母亲是伞,是巨英,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英里的巨子。 —席慕容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朱子治 母亲是首诗,写满了勤劳、善良、自豪和挂牵;母亲是孩子走路的启蒙老师,教会了孩子为人处世的社会道理;母亲是孩子生命的保护伞,保护着孩子在磨砺中闯下去的勇气;母亲是孩儿搏击风雨的靠背,回到母亲身边一切困惑就会得到安慰变得坚强。—艾君 一把梳子梳不尽母亲的愁,一声呼唤割舍不掉母亲的惦念。母亲是不需要儿女们赞美的语言,也不希望看到儿女们浮华的感叹,只要儿女们报个平平安安就能催开母亲的那张日夜牵挂的笑脸!无论你是咿呀学语的娃娃,还是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在自己伟大的母亲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叮咛、唠叨、挂牵会时刻伴随她直到生命的终点!—艾君 母亲是伟大的!—鲁迅 母亲是最伟大的人。 —眼古 母爱是世间最真挚的爱。 —董宝平 母爱,你如春天里温暖的阳光,也像婆裟的大树,让我淋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借着大树的绿荫庇护,如小草一样茁壮成长。 —张聪慧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法国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乔治?赫伯特 母亲对于孩子是第一所学校 —穆尼尔?纳索夫 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 —泰戈尔(印度)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洛夫 阳光是灿烂的,但比不上母亲对我的爱。 —王伟 ◎ 相关文章-母亲的谎言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 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撒的五个谎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撒的六个谎 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撒的七个谎 8、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撒的最后一个谎 2 2010年日本电视剧【首 播】:2010-04-14 【回 数】:未知 【导 演】:水田伸生 长沼诚 【编 剧】:坂元裕二 【演 员】:松雪泰子山本耕史 酒井若菜川村阳介 尾野真千子 高畑淳子 【格 式】:RMVB 【语 言】:日语 【剧情简介】: 这部电视剧描述的是生活在现代的“女性”。 故事讲述了女性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中重新认识自我,靠着一己之力寻求生存之道。 本剧中心思想的关键词为“母性”。 她们发现了从未正视过的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母性”,时而迷茫,时而儿戏,终在心灵的慰藉下,作为女性,作为“人”而成长。 本剧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让女性自主考虑女人的生存之道和幸福之道,带着身为女人的自信和骄傲积极开朗地生存下去。 3 2007年中国电视剧◎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母亲 主演:岳红、王虎城、刘敏涛 导演:高力强、曲立君 类型:家庭 地区:大陆 上映日期: 2007年01月21日 ◎ 剧情简介《母亲》是一部以1976年以后二十年社会变化为背景,以一家五口相濡以沫血缘亲情为内容,以亘古不变撼人心魄的伟大母爱为情链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描写“血友病”患者及“血友病”家庭的电视连续剧。该剧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制作,以饱蘸的情感和泪水涟涟的细节打动观众,从而创造家庭电视剧的收视高峰是该剧自始至终的创作目的。 ◎ 分集剧情第1集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未的一个普通人家,母亲是菜店的售货员,父亲是铁路上的职工,大女儿红英是个文学爱好者,儿子红兵活泼顽皮,小女儿红霞长得很一般,却极爱打扮,一家人过着虽不宽裕但和睦融洽的生活。 一天,红兵磕伤了膝盖,疼痛不止。母亲带红兵去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母亲不相信儿子会得这种不治之症,又带他去了一家大医院,但检查结果要等三以后才能出来。 第2集 红兵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他得的是血友病,一种很费钱、又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的血液病。开始的时候会造成一些关节部位的出血,发展下去导致内脏出血。祸不单行,这天晚上,街道刘主任来通知经兵家搬家,当天深夜,红兵楼下那家又被盗了,警察怀疑此事跟红兵家有关,还把父亲、母亲带到了派出所去。这一切让姐姐对前两天来过的下乡插队时的老同学刘为平产生了怀疑。 学校开学了,红兵为了捉弄教师,把母亲给他的学费全换成了硬币,还扣下一枚。孙老师到红兵家家访,把那堆硬币放到了母亲面前,母亲尴尬地一枚一枚地数了起来,结果发现少了两枚,这回另一枚又被孙老师扣下了。 红兵一家终于开始搬家了,小红霞无意部碰倒了门板,正好砸在红兵身上,幸好没出什么大事。 第3集 红兵的新家很小,在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内。同院还住着魏阿姨和小秋家。这天晚上,红兵突然大口吐血,全家顿时惊慌失措,想送红兵去医院,但家里又只剩8块钱了。情急之时小秋送来了100块钱。在医院刚刚输完血的红兵,又开始吐血,父亲和姐姐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和血输给红兵,但红兵仍吐个不停,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给红兵输血,全家人陷入了绝望之中,母亲也为儿子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红兵昏迷了,母亲抱着儿子,嘴里不住的喊着:“妈不让你走,妈不让你走。”就这样母亲喊了足足两天两夜,奇迹发生了,红兵醒过来。 红兵出院了,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为了给红兵看病,欠下了3000多元债。 第4集 父亲为了每月能多挣点奖金,去了离家三百多里的一个小站当站长。母亲也放弃了肉蛋柜台的优越工作,调到了蔬菜柜台,因为这样能多往家里划拉点剩菜。 为了还债,姐姐去委托商店卖自行车,不想却碰到了刘为平。姐姐质问刘为平,那天晚上折盗窃案是不是刘为平干的,刘为平没有承认。刘为平要买姐姐的自行车,姐姐不卖,刘为平塞给姐姐一百块钱,转身骑车离去。姐姐回家把钱交给母亲,母亲发现里面竟然是一百二十块钱。 红兵翻母亲的抽屉,意外发现母亲竟把自己的遗像准备好了。红兵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秋。小秋拿出自己的存折给红兵,并向红兵保证:“我不会让你死的。”红兵的病好了,又去上课了。 第5集 许小军是红兵的铁哥们儿,他从家里偷了五十块钱给红兵,让他看病用。红兵谎称是姐姐的稿费,给了母亲。谁承想,许小军的父母发现买电视机的钱少了,对许小军一顿痛打,许小军说出了襟怀,许母带着许小军来到红兵家要钱。 母亲想向大姑借点儿钱,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就给大姑寄去一件旧大衣和一百斤粮票。可没几天大姑又把大衣寄了回来。里面只夹了10块钱,眼看就要过春节了,母亲无力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本想给孩子们买点发卡、手绢一类的东西,家里又来了一个要账的,母亲只好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钱还了账。 第6集 远在东北老家的姥姥身体一直不好,盼着女儿能寄钱来。母亲也打算了了资金就给姥姥寄钱。快过节了,人们都在抢购蔬菜,母亲利用工作之便,给大杨家留了捆韭菜,没想到竟被顾客告到了领导老张那儿,老张扣发了母亲的资金,本来就一块钱掰成八瓣用的母亲一家,经济上更拮据了。 这一切姐姐都看在了眼里,她剪掉了自己留了多年和长发,用卖头发的钱为母亲、红兵和妹妹买来了新年礼物。妹妹看到大家都有礼物。姥姥的病越来越重了,她整天站在村口,盼着女儿能早点寄钱来。 第7集 母亲为了尽快还债,打算第二天去献血。深夜,邮递员送来了姥姥病故的电报,一家人陷入了悲痛之中。母亲要回老家,家里却拿不出一分钱,全家人报着一线希望让红兵去向小秋借钱,但小秋说银行下班了,所以没法借钱给他。第二天母亲只好去献血,带着献血的钱踏上了远去的火车。 母亲从老家回来,一到单位,老张就催她还钱。再也拿不出一分钱的母亲,把下个月的工资都付给了老张。小秋妈在杂志社工作。她答应帮姐姐发稿子,让姐姐先送一篇给她看看。 第8集 姐姐送给小秋妈的那篇稿子在《沃野》杂志社发表了,姐姐还得了三块钱的稿费。姐姐又送给小秋妈几篇稿子让她帮着发。 这天,小秋妈叫姐姐去,姐姐以为自己的稿子又发表了。小秋妈递给她一本名为《百草园》的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一模一样。小秋妈气愤地告诉姐姐必须公开向他们杂志社道歉,并返还稿费。为弄清事实,姐姐去了《百草园》编辑部,在姐姐的追问下编辑小叶说出了真相。 第9集 春天到了,红兵的病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作。学校组织春游,母亲没有让红兵去,妹妹在魏阿姨的儿子王林的帮助下扎了一个漂亮的风筝准备去春游。 红兵真的犯病了,他又开始吐血,但他没有告诉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给他看病了。红兵强忍着,他想等小秋回来,向小秋借钱去看病,但小秋演出去了,过几天才能回来。红兵吐血吐得越来越厉害,小秋回家拿东西,红兵正好去了厕所,小秋见红兵没在家就又走了。 妹妹春游回来,正向大家讲述春游中的趣事,院内突然传来了魏阿姨的哭声,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王林死了。 第10集 时光流逝,一晃八年过去了。妹妹已经长成了十七岁的大姑娘,她非常崇拜谭咏麟,听说谭咏麟要来开演唱会,妹妹兴奋不已,她在课堂上给父亲写信要钱卖票,却被老师误认为写情书。 为了赚够演唱会的门票,妹妹帮小秋妈抄稿件,每一千字五毛钱,妹妹先是自己抄,后来又发动班上的男生帮她抄,好不容易赚到四十块,可等她去买门票的时候却只剩下八十和一百一二的了。 小秋弄到两张谭咏麟演唱会的门票,本想和红兵一起去,但红兵见妹妹着迷,就把自己的那张给了妹妹,但后来妹妹也没看成,妹妹在戏院门口把票卖了高价。 第11集 红兵喜欢上了他的体育老师,他也象姐姐一样开始写小说了,小说的主人公说是他的体育老师朱老师。后来教师发现了这个秘密,她把自己学时的校徽送给红兵,并鼓励红兵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如果你真的喜难欢我,等你十年后来娶我。这句话激发了红兵的灵感,他打算写一篇小说,题目就叫《十年后你来娶我》。 这天上体育课,红兵为了不在朱老师面前丢脸,跳马时碰伤了脚,他为自己青春期的第一次萌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脚的伤急剧地恶化。医生通知母亲必须锯掉红兵的脚,否则连腿也保不住了,母亲死也不肯同意。 第12集 红兵从小秋那儿得知自己的脚要被锯掉,他大声地哭喊,他不想失去自己的脚。母亲用中医把红兵的脚治好。但红兵脚上的伤却在不断的恶化,已经发展到腿部。死亡的恐惧使红兵同意锯掉腿以保全生命,但母亲就是不同意,她要保住儿子的腿,也要保住儿子的生命,母亲跪在医生面前,恳求医生救救她的儿子。医院采取了一个危险性很大的手术方案,手术成功了,母亲再次把红兵从厄运的手里夺了回来。 第13集 母亲得了糖尿病,医生让她住院治疗,但她为了照顾三个孩子,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父亲得知母亲生病的消息从单位赶回来。 姐姐在服装摊遇到了几年未见的刘为平,刘为平送给姐姐几件旧装。小秋妈也从台湾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大彩电,小秋妈想把她家原来的那台黑白电视卖给红兵家。妹妹非常想要,但母亲连100块也拿不出来,因为家里还有三千多元的债没还。 第14集 红兵的小说发表了,他拿给小秋看,小秋一愣——《十年后你来娶我》,小秋误以为小说的主人公写的就是她自己。她怕红兵真的喜欢上自己,就告诉红兵,她要和邵波结婚了。其实邵波只是她编造也来的一个人。 小秋把那台黑白电视送给了红兵。这天,曹丽来打母亲家要帐,看到家里放着台电视机,恰巧又碰上妹妹在试穿刘为平送给姐姐的衣服,曹丽认为母亲发财了,却赖帐不还,非要母亲第二天还钱不可。母亲、姐姐、妹妹出去借了一晚上钱,也没凑够。 小秋出国了,想换点美元,红兵让马萨他爸帮着换,结果都换回来些假美元,小秋也被银行扣了起来。 第15集 许小军要马萨家把钱赔给小秋,马萨执意要和红兵家一家赔一半,许小军一气之下打了马萨。晚上红兵去找马萨父亲理论,却被马萨父亲一脚踹下了楼梯。许小军去马萨家找红兵,冲着马萨父亲的脑袋拍了一砖。红兵又住进了医院,小秋给红兵交手术费,人民币没带够,医院又不收美元,只好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没承想换回来的人民币里竟有一半是白纸。这时,马萨父亲送来一万块钱,替红兵交上了手术费。小秋的钱花光了,为了能多赚点钱,她每天晚上去饭店弹琴,这件事引起小秋妈的不满。 第16集 妹妹终考全年级第一,学校准备保送她上市重点,可妹妹考虑到家中的经济状况,决定上职高。 红兵已经痊愈,但医药费还没有结清,医院不让他出院。红兵怕在医院多呆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想从医院逃回家,等家里凑够了钱给医院送来,但被护士捉了回来。陶大夫替红兵垫上了未交的钱,红兵出院了。 姐姐辞掉铁饭碗去了深圳,不到一个月寄回来一万八千块钱。红兵把姐姐以前写的一个中篇寄去参加征文比赛,他希望姐姐的小说能够获奖。 第17集 这段时间母亲一直为家里的事情操心上火,糖尿病又历害了。小秋要深圳演出,想顺便去看看姐姐,却不知道姐姐的地址。姐姐的小说发表了,编辑误把姐姐的笔名写成了红兵的笔名。红兵找到编辑部,编辑部称这个既成事实的错误是无法更改的。 小秋从深圳回来了,谎称她在深圳碰到了姐姐了,还去了姐姐的公司。这下可把母亲高兴坏了,逢人就夸红英能干。又快过春节了,母亲让红兵去一趟父亲工作的小站,把父亲接回来过个团圆年。 第18集 父亲年年是先进,一年三百六五天的干,可就是这样还有人给父亲甩脸子看。父亲让服务员打扫候车室,女服务员嫌父亲罗嗦,头也不回地走了。在站台上父亲自个儿从行李房往站台上扛东西。一个堂皇堂的站长,干着搬运工的活儿。后来,王阿姨告诉红兵,这全是因为父亲欠了人家的债。姐姐竟然和刘为平一起从深圳回来了,但他们马上要走,去让为平的姥姥家。母亲不同意,虽然众人都劝母亲,但母亲仍坚持让姐姐和刘为平留在家里过年。 母亲、父亲、姐姐、刘为平、红兵和妹妹一家人提前过年,吃了顿团圆饭。 第19集 饭后姐姐来到母亲的屋里翻看着母亲的帐本,姐姐发现上面还有很多债没有还。原来母亲把姐姐寄回来的钱都存了起来,以备万一,这回姐姐回来了,母亲也就放心了。 姐姐和刘为平回刘为平姥姥家过年去了。母亲把家里的债还清了。许小军的父母都回老家了。许小军在红兵家过春节,他与妹妹发生了恋情。 几年以后,母亲一家搬进了新房,姐姐有了孩子,妹妹和许小军也结了婚,小秋结婚后又分居了。 小秋妈在美国结婚,小秋也要去美国了。当年小秋和丈夫陆建丰在孩子仅三个月大的时候分居了。陆建丰一直怀疑小秋和红兵的关系,不同意离婚。八年过去了,陆建丰来找小秋离婚,因为陆建丰又要结婚了,但这次轮到小秋不同意了,她要跟陆建丰耗到底。 第20集 红兵在医院看病时,认识了一位和他同样患有血液病的女陈孩——丁茹,丁茹看病带的钱不够,红兵替她垫上了。 小秋明天就要去美国了,陆建丰又带着儿子量量来找红兵,要求小秋收下量量。 小秋没有收下量量,陆建丰又带着量量来找红兵,想让红兵劝劝小秋,正碰上小秋来红兵家吃饭,小秋收下了量量。 第21集 小秋去美国了,量量暂住在红兵家。因为量量的户口不在红兵家这个地段,所以上学要交三万块钱的赞助费,这下可难坏了红兵家。红兵找了熟人,学校同意减掉一万但还差一万量量又不肯把小秋留给他的那一万块钱生活费拿出来,红兵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姐姐借钱,但姐姐和刘为平也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刘为平把自己心爱的邮集给了红兵,让红兵拿去卖。 红兵没舍得卖掉刘为平给他的那本邮集,他让量量到陆建丰住的那个地段上学,这样可以不交赞助费,自己每天骑自行车城东城西地接送量量。 许小军因为赌博,被公安局抓了起来,妹妹托人,交了两万罚金,把许小军赎了出来。 第22集 红兵每天接送量量,他的病又犯了。许小军想凑钱给红兵交药费,他又去找他那帮赌友。 许小军赌钱赢了两万块钱,他刚想拿着钱走,警察却冲了进来,许小军再度被拘。 红兵住院需要钱,姐姐卖了刘为平的一本邮集,没想到竟把刘为平最喜欢的那本给卖了。 妹妹卖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美容院救许小军出狱,许小军觉得自己对不住红霞,主动提出跟红霞离婚,红兵知道后,猛猛地给了许小军一拳。 第23集 小秋从美国回来了,她要把量量接回美国去,但又非常奇怪地问红兵,愿意不愿意收留量量,这让红兵很费解。 谁也没想到小秋竟然得了肝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红兵守在小秋的病床前,发现小秋的枕边放着一本杂志,他想看,小秋不让他看。 这么多天小秋一直在看那本杂志,后来姐姐发现小秋看的是红兵多年前发表的那篇小说--《十年后你来娶我》。 母亲带着量量来看小秋,小秋却不想见量量,她怕量量对她产生感情,怕量量为她太伤心,可她不知道量量在走廊里早已哭成了泪人。 第24集 红兵在小秋人生的最后一刻说出了一句让小秋欣慰的说:“小秋姐,你还记得吗,一个男孩说过,十年后要来娶你”。 母亲过六十大寿,父亲回来了,妹妹和小军也回来了,全家到希尔顿给母亲祝寿,壮壮去了趟厕所竟付了十元小费,酒过一半,母亲非要回家,原来她想上厕所,但是嫌这儿太贵。 母亲越来越爱打扮,而且每天晚上都出去,还到妹妹店里做了个新潮发型,这一切引起了父亲的猜疑,他怀疑母亲有外遇了,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红兵。 这天傍晚,全家对母亲进行跟踪,寻着音乐,大家在人群中发现了母亲,她起劲地舞动着红绸,在扭秧歌。 4 2005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信息【剧名】母亲,又名(母亲活着真好) 【集数】20 【类型】连续剧 【剧情】生活/伦理 【语言】国语 【字幕】中文【主演】陈小艺、刘佩琦、常戎 【产地】中国大陆 【年份】2003 剧情简介这是一个母亲和四个孩子坚强生活的故事,六十年代初,文师傅为了给孩子们打鱼充饥,失足掉进了冰窟窿,剩下贞淑一个人和两个孩子,大林和大秀。善良的杨师傅出于同情,无私地帮助贞淑一家,两个人逐渐产生了爱情,并最终结合到了一起。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又生下女儿小秀。这时候,文革开始,在一次两派武斗中,杨师傅不幸丧生。贞淑此时已经怀孕,不久,她生下了“遗腹子”小林,从此家中有了四个孩子…… 七十年代初,为了给大林找工作,母亲贞淑求助苏厂长。苏厂长与刁蛮的老伴儿关系不和,对贞淑产生了感情。但由于政敌章书记从中使坏,致使苏厂长和贞淑身败名裂。苏厂长被解职下放,贞淑也失去了刚刚找到的工作,全家人在社会上被歧视和欺辱。内向的大秀为了逃避这一切主动下乡到内蒙古,并与当地牧民结婚生子。 大林和另一位陈凯在厂里领着一帮小兄弟形成了一种势力,并经常瞒着厂里,出黑车挣钱。在一次拉黑活的时候,陈凯和大林开车撞死了一位妇女,陈凯因此进了监狱,贞淑收养了孤儿盼盼。 小林是个人格和心理有缺陷的孩子,母亲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希望,结果小林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医药专家。最终他还与贞淑收养的孤儿盼盼产生了爱情,并走到了一起。 母亲靠买馒头渐渐摆脱了贫困,趁着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她带头做起了生意,还把女儿大秀一家从边远落后的牧区接到了城里,家里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 这时候母亲碰上了当年的苏厂长,他疾病缠身,十分落魄,贞淑不顾子女反对,决定与他搬到一起生活,最后并为他送终。 出狱后的陈哥混成了黑社会大哥,他与离婚的小秀关系暧昧,并从经济上帮助大林一家。但后来他生意不景气,开始偷偷贩毒,并无意中将不知情的大林牵扯进来。 大林在新婚前一天被捕,母亲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得了血栓瘫在床上。为了不拖累子女,贞淑服安眠药自杀未果。一直受母亲恩泽的子女们,这时候反过来给了母亲活下去信心和希望。 在法庭上陈哥被判死刑,大林无罪释放,经历了诸多人生苦难艰辛的贞淑和子女们,决定再收养一个孤儿,给陈哥的儿子一个健康温暖的生活… <!-- --> 5 前苏联高尔基著长篇小说◎ 基本介绍长篇小说《母亲》,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作品。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的。它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小说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处众生流放。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迹为基础写成。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文学创作】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英雄人物,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集的短篇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完成的《福玛高尔杰耶夫》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宣布:“‘人’这个字听起来多么自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分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中期生活与创作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定居卡普里岛。翌年5月,和列宁 一起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此后几年里,他创作了《没用人的一生》、《夏天》和《奥古洛夫镇》等中篇小说,《最后一代》和《瓦萨日烈兹诺娃》等剧本,以及《意大利童话》和《俄罗斯童话》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同当时担任党中央委员的鲍格丹诺夫比较接近,参加了以后者为首的前进派活动,并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中篇小说《忏悔》宣扬明显的造神论思想。当时他发表的一些论文以及专著《俄国文学史》等,也包含不同程度的“观念复合”、“经验组织”和造神论等错误观点。经列宁的批评帮助,他逐渐提高认识,脱离前进派集团。 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1928年回国后,高尔基曾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写了长篇报告文学《苏联游记》。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他还发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内容简介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长。“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维尔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但因当时群众还没有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维尔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时逐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因而,出狱后他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了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一样”。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维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共产党。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及斗争更进一步提高了母亲的觉悟。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 作品赏析《母亲》是一部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全景式的作品。作品展现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等等,无一不在小说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因此,《母亲》成了“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当时“很多工人会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益处”(列宁)。 为了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作者精心设计了3组人物。第1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第2组是工农群众,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和农民雷宾的形象;第3组是敌人,这里有厂主、沙皇宪兵、法庭庭长,检察官等。在这3组人物中,高尔基突出了巴维尔和母亲这两位主要英雄人物(巴维尔是作为先进工人的代表,母亲则是作为革命群众的代表)。小说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他们两人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悟展示出来的。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写巴维尔率领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在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下成长的过程,第二部分重点写马克思主义小组在群众中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觉醒。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系和结构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 在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在高尔基之前,不少俄国作家和西欧作家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在俄国,19世纪60年代,工人的日常生活和繁重劳动就成为民主主义文学的重要内容。八九十年代,在绥拉菲莫维奇等作家的创作中,对工业无产阶级的描写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那些作家总是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牺牲品。《母亲》同过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阶段。作者将时代的主要冲突作为情节基础来描写。情节的开端是阴暗的工人区中一个贫困的家庭的情景,情节的基础是革命运动的产生、扩大和蓬勃发展。小说历史地具体地描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的自觉的工人和党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人运动,日益觉醒的农民和农村的革命形势。它具有现实主义作品特有的具体性和逼真性。同时,它又是革命浪漫主义的作品,这不仅表现为预见未来,展示通向未来的道路,而且表现在作者处处从未来的高度反映现实。在《母亲》中,对未来的浪漫主义向往是与深刻的生活真实性结合在一起的。 《母亲》也标志着高尔基在探索正面人物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峰。从19世纪90年代起,他在创作中一直积极地探索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进入20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大大地鼓舞了他的创作激情。1905年革命对高尔基的政治思想和文艺创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站在无产阶级思想的高度,大胆地进行创新,终于塑造了巴维尔这个丰满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典型形象,使工农英雄人物进入文学领域。《母亲》显示了高尔基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高度艺术才能。首先,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作者通过一系列革命斗争表现了工人革命者成长的过程和高尚的品德。由于这些革命者植根于群众之中,体现了群众的愿望,又得到群众的支持,因而众多的群众场面是小说结构的特点。群众场面和对两位主人公的思想和革命活动的描写使小说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其次,作者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英雄人物。如巴维尔的成长主要表现在语言变化中。他参加革命以前语汇贫乏,句子简单,语气粗暴;参加革命后讲话愈来愈明确中肯,政治用语日益占重要地位。他最后在法庭上的演说更是具有启发群众觉悟、激动人心的巨大力量。又如母亲的觉醒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描写方面。通过母亲的感受来展示小说的一切重大事件和人物是作者揭示母亲内心世界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这种手法使母亲的形象在小说的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揭示了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还使作品中的事件和其他人物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此外,作者在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时,突出地描写了他们之间崭新的人与人的关系,如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和她崇高的母爱、巴维尔与莎馨卡的爱情关系、革命者之间的友谊等等。在小说中,尼洛夫娜的母爱就有一个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最初,她的母爱同一般劳动妇女的母爱没有什么区别。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教育,她的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她坚信儿子真理在握,必然胜利。因此,她在散发儿子的演说稿时才能表现得那样镇静和勇敢。尼洛夫娜的母爱之所以那样崇高和伟大,就是因为她跟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已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又如,小说对巴维尔与未婚妻的爱情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却真挚感人,充分表现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无产阶级的人情美。小说还着重描写了革命者之间深厚的友谊,如巴维尔同安德烈像亲兄弟一样亲密,尼洛夫娜同尼古拉姐弟的关系也是一种崭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对母爱、爱情和革命友谊的描写深刻揭示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世界,使这些形象显得更加生动和丰满。 高尔基在《母亲》中首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母亲》是用这一创作方法进行写作的第一部新的文学作品。 《母亲》以对新的革命现实的真实描写,以对时代本质的深刻概括,以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新的创作方法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母亲》的主要缺点,一是有抽象人道主义思想流露,二是人物语言虽然总体看来是个性化的,但由于作者对产业工人不十分熟悉,因而“行文未免不太自然”(卢那察尔斯基语)。 ◎ 译本一览《母亲》中文译本: 1956年,《母亲》,夏衍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母亲》,仰熙译,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9年,《母亲》,郑海凌译,漓江出版社 2000年,《母亲》,寒阳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年,《母亲/海燕之歌》,刘伦振译,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年,《母亲》,吴心勇、刘心语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7年,《母亲》,孟庆枢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年,《母亲》,鲍勤译,北京出版社 2009年,《母亲》,邢兆良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母亲/我的大学》,刘军译,新世界出版社 2010年,《母亲》,宋璐璐、杜刚译,吉林出版 2010年,《母亲》,魏生、刘心语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搜集整理:踏破江北街) 6 王义著纪实文学作品◎ 图书信息书名:《母亲》作者:王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7084-1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上架建议:纪实文学 定价:39.80元 ◎ 作者简介王义,曾先后任市政府秘书、县委书记、市长等,现任中共陇南市委书记。作为父母官,他关心民生疾苦,竭尽全力改善陇南贫穷面貌。 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他常常被大山深处的母亲所感动:有不辞劳苦50多年喂养两个痴呆儿子的母亲;有为顶替儿子而挥舞钢钎、炸石修路的60多岁的母亲;有不顾寒风刺骨翻越30多里冰雪山路探望女儿的70多岁的母亲……感动之余,他用镜头把这些母亲们的亲情、恩情和真情凝聚成了永恒。 ◎ 内容简介本书中的一个个真情故事让我们的心灵极为震撼,她们无时无刻不在涤荡着我这个游走于尘世已久的灵魂。书里的主人公是一群无私的母亲,她们的欲望很小,极容易满足,所以知足常乐。但她们的大爱无疆,所以灵魂常常得以安生,幸福常常溢于言表。我把人生分成四重境界,即:本我、他我、真我、无我。当大部分人为欲望、为物质、为一切身外之物而奔波的时候,是大爱让这些母亲心无尘埃,进入了人生的真我境界。 书中的故事及作者的大爱,足以让我们生活在尘世的人们灵魂为之一振。在我们见怪不怪、对一切都习以为常、生命即将麻木的时候,让我们的心灵洗个澡,让我们的灵魂打个盹,以便向人生的下一站前行。《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母亲,正是这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之一博大精神的化身。读完本书,至少可以让你的灵魂暂时安生下来,洗去积淀在心头已久的尘埃,以高质量的生命状态叩开和谐人生之门。 本书里的母亲们,是一位市委书记眼中母亲的形象,人间大爱、真情及哲学人生无不包含在《母亲》一书里。浓厚的爱积聚在笔尖,淳真的情凝聚成永恒,我想和谐社会里的人民公仆,应该是如此吧——他的眼里既有GDP,又有母亲,更有民生。有了如此无疆的大爱,和谐社会还会离我们远吗? ◎ 简要目录第一章 舐犊情深——慈爱的母亲 儿子的荣誉高于一切 呆傻儿女的幸福 寒风中的守候 油菜与母爱 卑微母亲浓厚的爱 母亲的谎言 坚强的脊背 麦秆里的母爱 母亲的守候 守望幸福 为了儿子口中的奶粉 第二章 母亲的孝心——孝顺的母亲 高龄不忘娘 高龄回乡庆母寿 生命的支柱 感恩的茶盏 母亲心中的平常事 失明老人的好儿媳 事桑奉母 孝顺是儿女分内的事 第三章 感恩萱堂——幸福的母亲 活上一百年 守望田园乐 幸福的等待 坐享天伦 幸福的早餐 生命的守护神 山村里的五世老祖 第四章 母亲的手——勤俭的母亲 感恩上苍 慈母情怀 充满感动的清晨 平凡的一生 扁担上的母爱 望子成龙 风中牧羊 母亲的手 第五章 母爱是阳光——快乐的母亲 幽默化身的母亲 累并快乐着 用微笑验证人生 平凡生活中的快乐 望子成龙的快乐 沧桑与微笑 秋天里的喜悦 乐善好施的百岁老母 第六章 母亲的目光——思念的母亲 将军母亲的思念 母亲的矮凳子 路边的期盼 七十岁母亲的面条 冬日里的守望 慈母望儿归 遥途探女 7 2008年日本电影日本电影《母亲》(日语:母べえ),改编自野上照代的著作《给父亲的安魂曲》(父へのレクイエム)。于2008年1月26日公映。 中文名:母亲 外文名:母べえ 制片地区:日本 导演:山田洋次 编剧:山田洋次/平松惠美子 类型:家庭,励志 主演:吉永小百合 上映时间:2008年1月26日 对白语言:日语 色彩:彩色 ◎ 电影剧情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日本东京。野上滋是个研究德国文学的学者,在大学里教书。他为人正直,主张反战,不满政府扩军备战的政策。滋的妻子佳代美丽贤惠,两个女儿初子和照美也非常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突然有一天,几个警察闯进了野上家,以违反治安维持法的罪名逮捕了滋,平静温馨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滋的学生、在小出版社工作的山崎彻来到阴云笼罩下的野上家。经过多方奔走,他弄清了如何申请探视权特地来告诉佳代,并鼓励她不要放弃希望。热心而又有趣的山崎让一家人重新露出了笑容,大家亲切地叫他“小山”。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滋被转押入偏僻的拘留所,不仅可以定期探视,还可以通书信和送东西进去。为了维持家计,佳代去小学当代课教师,每天都很忙碌。两个女儿每天都像写日记一样给父亲写信,她们的成长让佳代倍感欣慰。 滋的妹妹久子从广岛上京学画画,她经常来看哥哥一家。久子做菜的手艺虽然糟糕,但她的到来让家里热闹了起来。 暑假来临了,叔父仙吉从奈良来到野上家。仙吉性格耿直,我行我素。在外,他一群大妈一起搞反对奢侈的运动,在家,他又不时会因初子孩子气的发言而大发雷霆。临走时,仙吉把自己珍视的金戒指留给了佳代。 滋一直不肯写悔改书,被以前的学生杉本检察官斥责为国贼。佳代的父亲久太郎原本就强烈反对女儿的婚事,如今又因为女婿是政治犯而辞去了山口县警察署长之职。他逼迫佳代和滋离婚,但佳代却不愿从命。久太郎和女儿断绝了关系。 每年夏天滋都会带两个女儿去海边玩。这年,山崎代替了他承担起这项任务。可是山崎并不会游泳,竟然在浅水区溺水,佳代飞奔入海游过去救了他。沙滩上轻松的一刻让大家暂时忘却了生活的残酷。 年底,日本突袭珍珠港,战争爆发了。佳代在昏暗的灯光下给滋写信,写着写着哭了起来。几个月后,战况愈紧,一封电报将噩耗带到了野上家…… ◎ 演职员表◎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野上佳代 吉永小百合 山崎彻 浅野忠信 野上久子 檀れい 野上初子(少女时期) 志田未来 野上照美(少女时期) 佐藤未来 小菅 笹野高史 福田 でんでん 邻居委员会组长 福田健一 神户浩 小宫山 近藤公园 渡边夫人 茅岛成美 藤冈久太郎 中村梅之助 岛崎 松田洋治 派出所的巡警 赤冢真人 杉本 吹越满 检察官 藤冈ふみ 左时枝 二阶堂肇 铃木瑞穗 野上照美(成人时期) 户田惠子 野上初子(成人时期) 倍赏千惠子 野村 大泷秀治 医生 藤冈仙吉 笑福亭鹤瓶 野上滋 坂东三津五郎 ◎ 职员表▪ 监制:深泽宏,矢岛孝 ▪ 原著:野上照代 ▪ 导演:山田洋次 ▪ 编剧:山田洋次,平松惠美子 ▪ 摄影:长沼六男/JSC) ▪ 配乐:富田勋 ▪ 剪辑:石井岩 ▪ 美术设计:出川三男 ▪ 灯光:中须岳士/JSL) ▪ 录音:岸田和美 ◎ 获奖记录2009年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又称:“日本奥斯卡”,日本最高电影奖项) 最佳电影奖提名 吉永小百合(最佳女演员奖提名) 浅野忠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 檀丽(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山田洋次(最佳导演奖提名) 山田洋次/平松惠美子(最佳编剧奖提名) 富田熏(最佳音乐奖提名) 长沼六男(最佳摄影奖提名) 出川三男(最佳美术奖提名) 岸田和美(最佳录音奖提名) 石井严(最佳剪辑奖提名) 8 2009年韩国电影◎ 基本介绍韩国电影《母亲》,奉俊昊导演,金惠子、元斌、秦久、尹宰文等主演。2009年5月28日上映。 《母亲》描述了为帮助儿子洗脱杀人罪名而孤军奋战的一位伟大的母亲和无私的母爱。这是金惠子继1981年和1999年分别出演《晚秋》与《蛋黄酱》之后出演的第三部电影作品,也是时隔十年重返银幕。 这部作品也是元斌退伍后接拍的首部作品,他也是继2004年拍摄《我的哥哥》之后,时隔四年重返银幕。他将在该片中饰演与母亲相依为命的28岁男青年,尽管已是而立之年,但还是时刻令母亲担心,并不知不觉被卷入一起杀人案。 ◎ 剧情简介守寡多年的母亲 ,一直与独子同住,儿子是个温顺不多话的人。一天,城里发生了严重的谋杀案。可怜的儿子不知道为何成了头号的嫌疑犯。警方其实没有证据,但是妄下结论怀疑儿子是杀人犯。另一方面,儿子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急于要将案件了结的警方,不认为这样草率调查案件有任何问题,并很快将儿子拘捕。辩方的律师即无能又不可靠,儿子看来难逃定罪的命运,在别无选择下,母亲被逼自己展开调查 ,以证明儿子的清白。但随着母亲对案件一步步的调查,却发现儿子就是杀人凶手。为了保护儿子,母亲杀掉了作为目击证人的一位拾荒老人。最后儿子被放出,而顶替他儿子的是另一位没有母亲的弱智青年。母亲的内心陷入巨大的折磨中,不得不用针灸的方式淡化痛苦的回忆。 ◎ 影片评价韩国首次使用变形镜头的影片 此次奉俊昊在《母亲》的拍摄手法上选择了一种新的模式,在韩国首次使用了变形镜头,给观众呈现2.35:1的宽银幕的画面。之前变形镜头主要用于像《阿拉伯的劳伦斯》等老片中的大画面,对此导演奉俊昊表示拍摄《怪物》的时候用过18.5:1的镜头,之所以决定2.35:1是因为当人物进入画面的时候,人物背后的背景会给观众带来更为宽阔的画面感,同时也更仔细地看到周围的人物等画面的构成要素,让观众们更容易了解剧情和人物。在拍摄人物的特写镜头的时候,变形镜头会更加细腻真实地表现出母亲不安或歇斯底里等丰富的感情,这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受邀参展62届戛纳电影节 4月23日《母亲》确定参加戛纳电影节,这已经是奉俊昊导演的第三部作品参加戛纳电影节,也说明了世界影坛正在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导演。此次《母亲》受邀参加的是“一种关注”单元,据大会主办方介绍,这个单元主要从世界各国的电影中选择具有独创性和风格独特的电影来上映,曾上映过英格玛·伯格曼、吕克·戈达尔、维姆·温德斯、迈克尔·摩尔等影坛巨匠们的影片,《母亲》被邀请参加这一单元,足以说明它在创意上的独创性。 ◎ 幕后制作《母亲》的起源地和目的地:金惠子 《母亲》是一部从一个拥有47年演技经历的女演员金惠子起源的电影。对于韩国人来说,她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位“国民母亲”。一直以来给人们展现具有牺牲精神的慈母形象的金惠子遇到了导演奉俊昊,奉俊昊挖掘了连金惠子都不了的自己的另一面。金惠子瘦弱的身躯下隐藏的爆发力是带领观众陷入《母亲》世界里的创意核心。金惠子在采访中说过这样的话:“2004年听到有个年轻的导演想找我合作,那时候第一次见到奉俊昊导演。当时他说出了很多我出演的电视剧里的场面和台词,有些电视剧应该是他很小的时候看到的,这让我很吃惊,因为连我自己都已经忘记了。之前我不常接拍电影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不喜欢电影,而是因为没有可以摆脱我一往扮演的角色。但是这次‘妈妈’里的惠子的角色和我以前扮演的母亲角色有很大的不同。拍电视剧的时候导演总是说我演得很好,让我自由发挥就可以了,但是拍‘母亲’的时候第一场戏我NG了18次,当时感到自己是不是不会演戏了,这样过了5个月。奉俊浩导演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是一个非常执著的导演,这一次对我来说是个很艰辛,但也是崭新的一个经验。” 奉俊昊眼中的“自然人”元斌 5年来一直没有新作的元斌以《母亲》回到了影迷们的面前。创下韩国票房奇迹的导演奉俊昊携手元斌、金惠子等演技派演员的本身已经让影片在上映之前就受到各方瞩目。元斌扮演的单纯的弱智青年道俊完全颠覆了他之前在《太极旗飘飘》和《我的哥哥》中的刚强的男人形象。奉俊昊以一个自然人来描述了第一次见到元斌的印象。元斌给奉俊昊讲起自己小时候卖过蛇的经历,这让奉俊昊对元斌的自然人的印象更加深刻。为了让在影片中真实地反映元斌的性格,他甚至把剧中的人名改成和元斌的真名道振很相近的'道俊‘。在乡下的田野中元斌如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他说过:“影片的外景地很像我的老家,我不喜欢摄影棚里的拍摄。”奉俊昊反过来从元斌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农村青年的样子,他表示元斌非常了解影片中道俊和振泰这样的农村青年无所事事的情绪。影片如同片名一样,是为金惠子而拍摄的电影,但是在“国民母亲”的转变中发现元斌也是观赏影片的一大乐趣。 金牌制作团队携手创造《母亲》 2008年曾创下高票房的影片《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的barunson制作公司此次携手韩国最顶尖的制作团体完成了影片《母亲》。为《甜蜜的人生》、《老男孩》、《怪物》、《蝙蝠》等影片负责美术设计的刘承熙、从《蔷花红莲》到《怪物》,为影片创作了印象深刻的音乐旋律的李炳宇、《太极旗飘飘》、《触摸不到的恋人》中呈现细腻、丰富的画面感的摄影师洪敬彪等人纷纷加入了影片的制作当中,引领韩国电影的顶尖的幕后人员用他们的才华和灵魂完成了电影《母亲》。韩国电影的创造力的尽头到底是哪里呢?它的潜在力的所在地就是《母亲》。 ◎ 获奖情况第46届百想艺术大赏 最佳影片(提名) 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影片 9 阎维文演唱歌曲◎ 基本信息歌曲:《母亲》 歌手:阎维文 作词:张俊以、车行 作曲:戚建波 ◎ 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褶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咱的妈 注: 这首歌曲原本是由北京兴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喻乃哲教授作词并谱曲 10 布仁巴雅尔演唱歌曲《母亲》 歌词: 在那云雾迷漫的大地上 我从你怀里来到人间 在我幼小心灵里 你给我播下了人生的希望 当我举目望故乡 心中闪现着你的身影 当我看着大雁飞远方 我就想呼唤你 我的母亲 (music) 在那阳光散满的原野上 你把我当作自己的理想 在我人生的旅途上 你承受了人间的艰辛和忧伤 当我举目望故乡 心中闪现着你的身影 当我看着大雁飞远方 我就想呼唤你 我的母亲 当我举目望故乡 心中闪现着你的身影 当我看着大雁飞远方 我就想呼唤你 我的母亲 11 罗大佑演唱歌曲《母亲》 歌词 你如此端详的这张迷惑的脸 和那历经风雨和冰霜寂寞的眼 寒冷的冬天怕你在夜里着凉 温暖的春天是你年幼的阳光 绵延里跌跌撞撞的成长 是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你的身旁 无言的牵挂中想你在世间流浪 孤单的思念中盼你往归途遥望 母亲的怀中是个蓝蓝的海洋 抚育了你终于成青春的脸 挥挥手告别的光阴不再回头 抬头看看那苍老的目光依旧温柔 童年的旧事绵绵如岁月停留 片片的拾回是终于拥抱你的手 music 母亲的怀中有个蓝蓝的海洋 曾经你也有一个青春的脸庞 你如此端详的这张迷惑的脸 和那历经风雨和冰霜寂寞的眼 寒冷的冬天依然有夜深寒凉 春天的温暖只因你年幼的阳光 12 刘德华演唱歌曲◎ 简介《母亲》是由刘德华填词,伍乐城谱曲,刘德华演唱的一首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献唱歌曲。 ◎ 基本信息作词:刘德华 作曲:伍乐城 编曲:Adam Lee 制作:李安修+陈德建 ◎ 歌词床前明月光 怀念这故乡 五千年的记忆永久不遗忘 黄河长江 这是我们的地方 有想象有希望有梦想 有根的花才能可以吐露这芬芳 有母亲的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 十三亿双眼睛拥有同一个渴望 奇迹不再是一个梦想 新的中国有新的力量 长城万里长 环抱这希望 一种新的步伐创造不寻常 不心慌不惊慌 就是跌倒受了伤 都相信你也在我身旁 我要世界看到不一样 刻骨铭心永不忘 中国以往现在未来一样强 有母亲的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 十三亿双眼睛拥有同一个渴望 奇迹不再是一个空想 新的中国有新的力量 13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出版图书◎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第3版 (2010年7月1日) 丛书名:世界少年文学精选 平装:147页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30125380 条形码:9787530125380 ◎ 作者简介作者:(苏联)马克西姆·高尔基 插图作者:北京双口余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改编:鲍勤 ◎ 参考资料1.宣城市第二小学网络图书馆» 高尔基 » 《母亲》内容介绍 作品赏析 » ·内容提要· 2.撰稿人:谭得伶 3.《母亲》,王义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14 冰心著诗◎ 原文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写作背景《母亲》这首小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 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的而写下来的:“母 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根据雨中荷 叶庇护红莲的感触,冰心写成《母亲》一诗,把母亲 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 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亲“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 摘自《往事(一)七》 15 母亲杂志社出版杂志? ◎ 基本信息刊物名称:母亲主办单位: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浪淘沙创作协会 编辑出版:母亲杂志社 社长:傅天虹 总编辑:时雨(千惠子)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80-1288 刊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开本:16(A4) 发行:海内外 创刊时间:2001年8月 社址:中国·澳门黑沙环宝晖海景花园宝利阁3楼L座 刊物封面主题词: 母亲关爱世界·世界关注母亲 文化理念: 母亲的素养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素养 提高母亲素养就是提高民族的素养 《母亲》是现代母亲生活的教科书 《母亲》是现代母亲成功的指南针 办刊宗旨: 讴歌为人类进化和文明而献身的亿万万远古的母亲 颂扬为人类进步和繁荣而献身的亿万万近代的母亲 书写为人类和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亿万万当代的母亲 维护普天下各民族所有的母亲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 16 危地马拉现代诗歌◎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母亲 【作品国别】危地马拉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姓名】阿斯杜里亚斯 【文学体裁】诗 ◎ 诗词原文母亲,我祝福你,因为你知道怎样 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他走了,现在让我们谈谈他的归来。 当你在一个节日,看见一个回乡的旅客, 手里闪烁着珠宝,那趾高气扬的神情—— 是傲慢?还是炫耀他的金钱和鸿运? 你别去迎接他,他可能不是你的儿子。 母亲,如果当你倚门盼望而感到悲伤, 那时候在短墙外面出现一个 远近闻名的旅客,他带着宝剑, 披着盔甲,头上戴着胜利的桂冠, 扬扬得意地昂首前进。 也许有人以为这是了不起的, 其实宝剑,黄金和威名又算得了什么。 你别去迎接他,他可能不是你的儿子。 母亲,如果在一个黯淡萧索的秋天, 当你闻着鲜花的香味, 听到有人叫你:太太, 那边路上来了一位交游广阔的大少爷, 他拥抱着他的情人, 在他明亮的眼中含着对海洋的憧憬, 在他盛满蜜汁的杯中散出冒险的气息。 你别去迎接他,他可能不是你的儿子。 母亲,如果在冬天晚饭以后, 当你在火盆边忧郁地思念, 听着屋顶上滴滴的雨声, 这时候,门开了,一阵寒风……有人进来了, 他光着头,手里拿着铁锤和斧头。 起来迎接他吧,因为你有权利 去拥抱你所培养成人的儿子, 他从人生的旅途中回来了,带着他血汗的报酬。 ◎ 鉴赏写这首诗时诗人只有19岁。但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却凝聚了如此成熟的、高尚而质朴的祖国战士的品性,读后,一个真切的忠诚于祖国,忠诚于母亲的“儿子”的形象叫人久久不能忘怀。 诗人在构思上,把人物的真正品质先埋没起来,让三个可能的(合理的)“他”归来的情形陆续出现,然后一个个地用奉劝母亲不要迎接他去做故否定,最后让真正的“他”,也正是这位母亲培养的,这位母亲所期望的儿子在一个平凡的冬夜以战斗过的姿态出现。突出地展现了主人公唾弃金钱、鸿运、桂冠和美人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忠诚于独立事业的献身精神。同时也歌颂了哺育战士的母亲,她们“生于斯,爱于斯”的对故乡土地的执著的爱。 按照传统的形式,第一段可能要分为两个自然段,这样似乎与全篇更构成规律的布局。从“母亲,我祝福你,因为因为你知道怎样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到“他走了,现在让我们谈谈他的归来。”完全可以不加思索地提分出一段来,然后将余下的4句构筑成第一种回来时“他”可能的情形。然而作者没有这样。纵观全篇,作者的确在提炼诗情上下功夫了。不惜艰苦的酝酿和推敲,努力避俗,克制那些不召自来、老生常谈式的句子和段意的侵袭,尽行麾去、心精独运,忠实于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自然地上升为命意的高度,达到自出新裁,“不践前人旧行迹”的艺术功力。 《母亲》的作者不同凡俗,将第一层假设与专门赞颂母亲的意思拈连在一起,造成一种温馨、 自然、意象直接,叙述紧凑的效果,引人迫不急,待地读下去。每一种假设的情形都那样富于表现力,它们深入到心灵的各个层次、心灵的各个领域,构成最直接的参与创作经验的心理,很巧妙地抓住读者的联想活动迫使它为“他”的最终出现积极思考可能的形式。他“趾高气扬的神情”,母亲“倚门盼望而感到悲伤”的平常的姿式,“他拥抱着他的情人”的平凡的动作,这些都给人以自然,真实的印象,为各自段落的设想,为提醒母亲勿要被迷惑而作铺陈。 其次在设计每一种情形的时间氛围上也颇为讲究。“在一个节日”,“短墙外面”,“萧索的秋天”,“在冬天晚饭以后”,这些是合理、恰当,真实烘托主题的。“在一个节日”,这是回乡的时间;“在短墙外面出现”从视角的高低体味到母亲望眼欲穿的期待和对儿子的不变的眷爱;“萧索的秋天”是叶落归根的时节,“他”回来了,眼睛里含着幸福、将要举起盛满蜜汁的酒杯,然而用“黯淡萧索的秋天”喻指了内心的空寥和不坦然。最后,用极普通的“冬天晚饭以后”,“屋顶上滴滴的雨声”作人物出现的背景,“一阵寒风……有人进来了, 他光着头, 手里拿着铁锤和斧头”这极朴实的气氛中竞真的走来了铮铮战士,“他从人生的旅途中回来了,带着血汗的报酬。”他的忘我的样子,他的只有见到母亲对才露出的倦怠慵懒之情说明他战斗过了,带着平心静气的自豪与自慰从旅途中归来,因为他知道有母亲在等待,而迎接那拥抱与他所对待献身独立的事业是一样的;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他深知母亲养育他的愿望,因为母亲的憧憬早已通过血液遗传给他了。 ◎ 作者简介阿斯杜里亚斯(Miguel Angel Asturias 1899-1974),危地马拉的诗人和作家。生于危地马拉城,在危地马拉大学和巴黎大学毕业后,当过记者、文学教授,曾是驻巴黎使馆的文化专员和驻萨尔瓦多的大使。阿斯杜里亚斯担任过危地马拉和平委员会主席。他一直在为他的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 著名作品有《绿色的马铃薯》、《危地马拉的周末》、《以玉米为生的人》和《总统先生》。 17 中国电影(1956年,凌子风导演)中文名:母亲 导演:凌子风 编剧:海默 类型:剧情 片长:3091米 上映时间:1956年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 演职员表◎ 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母亲 张瑞芳 老邓 金焰 王老德 张翼 梁承文 张子良 颜佳 秦文 梁承武 杨公敏 喜鹊 师伟 梁遇厚 李农 眼镜 冯奇 董晓芬 凌云 沈持五 李纬 石莫陂 陈述 警察局长 阳华 史惠德 郑敏 ◎ 职员表▪ 导演:凌子风 ▪ 副导演(助理):欧阳红樱 ▪ 编剧:海默 ▪ 摄影:朱静 ▪ 剪辑:黄汉 录音:朱伟刚 美工:卢景光 作曲:王云阶 副制片主任:江雨声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上海乐团民族乐队 指挥:李秉申 ◎ 剧情简介1922年,一个四口带着捡来的女孩喜鹊逃荒流亡到铁路线上的一个城市。6年时间过去,大儿子梁承文与父亲到外国资本家开办的机械厂里做工,母亲帮人洗衣缝补,一家人勉强糊口。 承文在党员老邓的培养下加入了共产党,领导工人开展革命运动。 父亲在生日这天因劳累过度不幸被烧死,母亲由此更加领悟革命的真理,积极帮党做事,并光荣入党。 因叛徒出卖,老邓、承文等人被捕,老邓不幸牺牲,母亲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8年后,母亲得知承文出狱的喜讯,前往北平去见儿子,却因承文临时有任务未能见到。不久后,母亲与党组织终于重新联系上,大家计划组织武装暴动。 1938年暴动成功,母亲护送被追捕的党员到了根据地,回城时,却发现喜鹊被特务头子抢走,自己也随即被捕。 6年后,日寇投降,母亲出狱又立即接受党组织的新任务,喜鹊也积极帮党组织工作。 母女二人在解放军与敌人激烈斗争的关头,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传送重要情报。城市终于被解放,一家人终于重逢。 ◎ 幕后花絮影片通过一个中国由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者成长为党的好儿女,并与其他共产党员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故事,展示了母亲坚强勇敢、无私风险的崇高品格。 影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母亲及以母亲为中心的整个家庭为革命牺牲奋斗的伟大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片中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激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