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牡丹镇 |
释义 | 基本概况牡丹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东接店镇乡,南邻华岐乡,西与秦岭乡、礼县马河乡接壤,北与藉口、太京镇毗邻。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其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023米,最低海拔1581米,年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0℃,年无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643.2毫米。境内稠泥河流经西南部。随着天牡、罗牡公路的拓宽改造,交通便利。 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72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复种少量荞麦,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夏粮收获后,种植胡萝卜、洋葱。面积大,销路畅、收益好。牡丹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禽蛋、日杂、百货、蔬菜、水果为主。 牡丹,传说在牡丹村有一白音寺,院内有牡丹花盛开,闻名远近,牡丹镇由此得名。镇政府设在牡丹村。 经济状况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140吨,农业总产值3765.6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6元。 该镇主要土特产品洋芋、胡萝卜、洋葱远销四川、广州、海南一带。 文化教育全镇有40个村委会,161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905户,农村人口27248人,男13896人,女13352人,农业劳动力10871人,男5906人,女4965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978人,初中1885人,小学4172人,文盲半文盲788人。 全镇40个村委会都通上了路、电、邮。 全镇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65人,在校学生800人,附中3所,专职教师30人,在校学生600人,小学31所,专职教师245人,在校学生2830人。 基础设施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有各类卫生人员12人,床位12张。乡所在地还有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工商所、兽医站等单位。 旅游资源境内的“木门道”,两边高山,林木丛生,中间很长的狭谷,地势险要。自古传说,三国时期,蜀魏之战,诸葛亮在这里制造木人木马、运筹粮草,与魏摆阵打仗。宝峰山寺院山高、风景优美,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木门道位于秦州区西南牡丹镇木门村,东西两面雄山对峙,壁立千仞,空谷一线,状若天然门户。木门村的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梁。峡谷中稠泥河自北向南涣涣流入西汉水,峡谷窄处仅有一小道可通。大有一将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这样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绝对适合古代的战争条件。 木门道自古是街亭、上络(天水古称)南入祁山的重要通道。一千七百多年前,蜀相诸葛亮在这里运筹帷幄、挥洒自如地指挥蜀军作战,在马谡痛失街亭之后于撤退途中从容而激越地大败魏兵,射杀魏国名将张郃于木门道。 因街亭之战蜀军大败,诸葛亮上表自贬,因此成就了张郃赫赫威名。此时,诸葛亮呕心沥血经营的蜀国大好形势顿时全失,不得不退回汉中。张郃成了蜀军最可怕的对手,于是诸葛亮恨不得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公元231年,蜀军终于等来了复仇的机会。诸葛亮在四次伐魏时,命蜀将魏延率一万人马领一千弓箭手设伏于木门道峡谷,诱引魏之名将张郃误入此道,被埋伏在此的蜀军一举打败,张郃中箭身亡,并埋葬于峡谷半山的峰坪之上。 峡谷中昔日茂密的林木早已不复存在,只有一高8米,顶部面积27平米的鼓形小石山,呈椭圆状,俗称石鼓,相传为诸葛亮在山顶指挥作战所用的擂鼓台,后因贤相长逝巨星陨落而自坠谷底。木门道东侧张家坪有伏兵湾、拴马湾,传说当年蜀军对魏军的设伏之处。当地农民耕种时还不断有古代兵器被翻出泥土,最多的是箭镞和矛头,间或也有其它的兵器。那些古老的物件沉埋千年后在太阳光下散发着幽幽青光,也散发着因时间隔绝已久的,如风如雨的丝丝古意。 在王家铺,远远就能看见花木丛中的木门道武侯祠若隐若现。从山下拾级而上,仰头便是半拱红门,左右两侧是砖雕长联。进得青砖仿古山门,整个建筑庄严肃穆,周围山体绿树成阴,鸟鸣啁啁,庭院遍植花草树木,显得幽雅而静谧。新落成不久的武侯祠一院三进,第一进为照壁过厅;第二进为武侯祠,正殿塑诸葛亮像,东西厢房塑文臣武将像;第三进为先主殿,塑刘备像。先主殿有联:“破黄巾,救青州,丹心力扶汉鼎;逆乌浪,伐碧眼,白帝空余蜀魂。”对刘备一生作了形象概括。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