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漠角百灵
释义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漠角百灵

【拉丁学名】Eremophila bilopha

【命名时间】Temminck, 1823

【英文名称】Temminck’s Horned Lark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百灵科、角百灵属

外形特征

漠角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身长14-15 cm。上体灰红棕色,下体苍白色,黑白面孔。幼鸟是上体带红色并且下体变苍白。顶冠前端黑色条纹后延成特征性小"角"。两胁有些褐色纵纹。雌鸟及幼鸟色暗(且无"角"),但头部图纹仍可见。飞行时翼下白色。虹膜-褐色;嘴-灰色,上嘴色较深;脚-近黑。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毛里塔尼亚西北端、西萨哈拉、埃及(西奈半岛)、中东(叙利亚、约丹, 以色列南部, 伊拉克西部, 沙特阿拉伯北部,科威特)及摩洛哥东部。)

生活习性

栖息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岩石上,非繁殖期多结群生活,常作短距离低飞或奔跑,取食昆虫和草籽。在中国西北地区为留鸟、夏候鸟,迁延时中国北部地区数量较多。 飞行叫声为音高而忧郁的siit-di dit。由栖处或于飞行时发出的鸣声为简单的高音嘶声,或为轻快的tu-a-li, tioli-ti或相似声音。

生长繁殖

营巢于草丛基部的地面上或灌木丛中。巢呈浅杯形,用杂草、毛发、鸟羽、须根等构成,其上有垂草掩蔽,免受风和太阳的伤害。繁殖期5~7月,每窝产卵4~5枚,卵浅褐色或近白色,上密缀褐色细斑。大小约为9~10厘米。两性轮流孵化,孵化期12—13天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留巢期11天,这期间由双亲共同哺育,主要是喂食昆虫的幼虫。

保护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