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墨兰 |
释义 | 墨兰又名报岁兰,原产我国、越南和缅甸。叶丛生于椭圆形的假鳞茎上,叶片剑形。深绿色,具光泽。花茎通常高出叶面,在野生状态下可达80厘米—100厘米,有花7朵—17朵,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披针形,淡褐色,有5条紫褐色的脉,花瓣短宽,唇瓣三裂不明显,先端下垂反卷。花期1月—3月,品种甚多,少数在秋季开花。 中文学名:墨兰 别称:报岁兰、入岁兰 二名法:Cymbidium sinensis Wild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科:兰科 属:兰属 种:墨兰 分布区域:主要产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湖南、贵州 简介兰花作为观赏植物不仅拥有众多的爱好者,而且一直都是诗歌、绘画和工艺品等寓意和表现的题材,自古以来,养兰、咏兰、画兰、写兰者来去匆匆,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品种和墨宝。纵观古今中外,不乏通过兰花联结友谊、促进交流、陶冶心性、培养情操的事例。兰花活动已涉及人类的经济、文化、民俗和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已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兰花文化。 墨兰又名中国兰,常生于山地林下溪边,也见于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下草丛中,花序直立,花朵较多,可达20朵左右,香气浓郁,花色多变。 墨兰花香色美,叶形独特,又是多种珍贵的观赏兰花的培育母本,因此一直深为人们所喜爱,并广为种植,中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有野生。 墨兰又名报岁兰,原产中国、越南和缅甸。新春佳节,正值墨兰花时,清艳含娇,幽香四溢,满室生春。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墨兰的新品种不断应市。 相关品牌用于办公耗材硒鼓,碳粉,配件充电辊等。 特性墨兰的根 墨兰的根是丛生须根系,根从假球茎基部的根点长出,幼嫩时白色,若裸露在盆上,土外则为暗绿色,日久呈暗灰色,肉质,内含丰富的水分和养料。根的解剖结构分三层,最内层为粗约0.1厘米的黄白色纤维梗,坚韧不易折断,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兰株和输送水分。最外层是表皮细胞,它包裸全条根,主要起吸收和保护功能。表皮之内(中层)是皮层组织,皮层细胞中,有些含有针状的结晶物质,另一些则有兰菌生活其中。这些兰菌和兰株是互为利用的,兰根细胞为兰菌提供生活场所,而兰菌在繁殖过程中不断被兰根细胞溶解,消化吸收作为养料,它们互为因果,兰菌生长良好,兰株就生长旺壮。如果兰根的生活环境缺氧闭气,兰菌就会死亡随之也导致兰株死亡。因此种兰的泥土或植料切忌板结、积水,也不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因为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发酵时会将土壤、植料内的氧气消耗掉,造成土壤植料内缺氧,引致兰菌及兰根死亡。 墨兰的茎 墨兰的茎多呈卵圆形、慈菇形或荸荠形,少数为纺锤形。过去习惯将地生兰的茎称作假鳞茎,但潘瑞炽教授从生理学和形态学角度考察后认为应该称为假球茎。兰茎外部有一层很厚的角质层包裹着,水分不易流失,是一种耐旱的生理结构。角质层内是表皮细胞。维管束散布在茎内,每一维管束都有许多细纤维包围,兰茎贮存养分和水分,是孕育兰叶、兰根和分蘖菌及花等的器官。茎的基部节间紧凑,每一节都着生一片鳞状叶(俗称甲),茎的中上部位节间稍疏,每一节着生一片披针形叶片(亦是所谓真叶),假球茎的节位是萌发新根、新芽和花茎(花葶)的地方。笔者在解剖墨兰的杂交后代兰苗中看到,新芽(分蘖新苗)都是从第三至第五节着生鳞状叶的部位及第一至第五节着生真叶的部位萌发出来,而母株着生真叶的第一、二节则是萌发花茎的部位。 墨兰的叶 墨兰的叶一般都是叶的长度为叶宽的三到五倍以上的线状披针形叶,革质,有光泽。叶片由上表皮、下表皮及叶肉细胞三部分组成。叶肉细胞含叶绿素,是实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 表皮细胞为长方形的小型细胞,细胞的长壁是与叶片的长轴平行作纵向排列,细胞壁外侧有较厚的革质层和蜡质,使叶片具有光泽并有保护作用以耐干旱。表皮细胞不含叶绿素,透明无色,上表皮无气孔,下表皮则有气孔,其密度约为100-130mm-2,邻近气孔的表皮细胞稍微下陷,气孔的保卫细胞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盖。气孔是调节水分蒸腾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进出的通道。墨兰的叶脉是平行排列的,叶中间的主脉较粗大,称为中肋,是叶片张开挺立的支撑物。叶脉是叶片与兰株各部位的器官组织进行养分、水分交流运送的通道。 叶片内纤维的多寡及强度大小不同,使兰叶呈现“直立”“半直立”及“弯垂”等多种叶姿,不同的叶姿造成兰株的各种形态美。除叶姿具有观赏性之外,叶形的变化,叶色的变异(例如黄色、白色、透明等等)更是人们追求的观赏性和商品价值的重要特征。 墨兰的花 墨兰的花虽与一般的显花植物的花朵一样,具有花萼、花瓣、雌雄蕊子房等花器,但其构造却有显著的特点。首先,它的花萼已花瓣化,而三片花瓣中有一片则变成唇状,称为唇瓣。唇瓣是兰花的最华丽部位,也是高度特化的花瓣。唇瓣明显或不甚明显呈三裂,甚至呈多裂状。唇瓣的前端称为前裂片或中裂片,一般会向下反卷;前裂片后方两侧的裂片称为侧裂片,两侧裂片之间的中部称为唇盘,唇盘中央有两条平行纵向排列的褶片。花瓣一般都有几条红褐色的条纹,唇瓣则有艳丽的红斑点,一些变种全朵花皆呈青绿色或黄色及白色。墨兰的花还有一个最特别的构造,那就是雌雄德合生在一条柱状结构的合蕊柱上。这是兰科植物区别于其他植物的最重要特征,亦即是兰科分类的主要标志。 合蕊柱顶端有一个帽状物称为药帽,药帽下有两枚花药,每块药帽有两块花粉块。紧接花药的下方有一处凹陷部位,内有粘液,这是雌性器官,称为柱头。 花被(花萼、花瓣等花器的总称)之下是子房。墨兰的子房是有三条棱边呈棒得状孕育种胚的器官,兰花开放时子房会扭转一百八十度。正常的墨兰花被之下有一个子房,但变异的兰株,花被之下子房却出现分校分节现象。如“神洲奇”的子房发生多歧分枝的变异,它每一分枝部位都着生花被,形成花上有花,整个花穗变成壮观的复总状花序。如“大屯麒麟”则是子房顶部发生紧凑的分节变异,它每一节亦着生花被,形成奇特的花中有花的壮观(远看该花则像多瓣奇花)。 系统的墨兰开花生理科研成果还未见有报道,墨兰开花的知识还是知之甚少,目前只粗略地知道,假球茎要长够大(一般生长两年),外界气温要十五摄氏度以下维持一段时间,花葶才会长出来。气温在三十摄氏度以下能顺利开花,气温过高,花葶会很快黄萎凋谢。中国兰花的香味清幽致远。据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专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得知:墨兰具有五十六种芳香成分,是从合蕊桩基部的气孔带散发出来,散发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和晚上7时左右(建兰一般在深夜至凌晨)。 魏亚钵与王敬驹先生由细胞学和胚胎学的观察结果证实:兜瓣型兰花的花瓣前缘有两个药囊结构,药囊由表皮层、纤维层、毡绒层组成,囊胞内有四合花粉(四分孢系)密集其中。两位先生认为这种花瓣雄蕊化有利于增加兰花自花授粉的机会。 品种多年生草本。叶4—5枚,丛生在椭圆形的假鳞茎上,叶片剑形.深绿色。花茎直立,高出叶面,有花7—17朵。常见品种有“秋榜”、“秋香”、“小墨”、“徽州墨”、“金边墨兰。、“银边墨兰”。台湾有“富贵名三”、“玉桃”、“大屯麒麟’、“国香牡丹”、“奇花绿云”、“十八娇”、“桃姬”和品种繁多的艺叶墨兰如“白中透”、“中斑”、“达摩鹤”、“达摩燕尾”等。 繁育(1) 分株繁殖。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靠,分株后开花也快,而且能保存品种的原有特色。它是分割丛生兰花的假鳞茎,将其分为单个或2~3 个为一组,独立栽种,以达到增殖目的的一种繁殖方法。兰花的分株繁殖最好选在休眠期进行,即新芽未出土,新根未生长之前,或花后的休眠期。分开的兰株要进行整观、剪去烂根、枯叶。消毒方法, 可用70 %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 倍的溶液,浸泡兰株根部10~15min,浸后稍为晾干,即可重新栽植。分株繁殖虽简单易行,且能保持品种的固有特性,使许多名贵品种得以保存,但是分株毕竟繁殖系数小,很难满足大面积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摸索更科学、更先进的繁殖方法。兰花的组培繁殖是一种更先进,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的繁殖方法。 (2)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就是利用细胞学说及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在林木繁殖方面正在不断推广。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的组培繁殖更为容易,成功率也要大。兰花组培的繁殖就是采用先进设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繁殖兰花的一种先进方法。经组织培养的兰花抗性强,病虫害少,成活率高,可以批量生产。近20 年以来,中科院、北京、昆明、华南植物研究所、上海园林所、四川农业科学院等一些国内科研单位都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获得了春兰、建兰、墨兰等的分生无性苗。热带兰在中国台湾自动化控制、工厂化生产、组织培养快繁及新品种选育均具规模。 研究表明,墨兰完全可以采用杂交方法进行新品种的。 首先墨兰的种内各品种间杂交没有任何障碍,很容易获得大量的杂交种胚;墨兰与建兰、春兰、蕙兰、寒兰杂交也极易成功,杂交种胚的量也很大;墨兰和兰属内其他种间杂交虽然获得杂交种胚量少些,但杂交成功率很高。墨兰和兰属外的兰花杂交相对困难,但仍可以获得成功,我们已经获得了墨兰和蝴蝶兰等组合的杂交种胚。 其次,墨兰杂交种胚的萌发虽然比洋兰困难,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墨兰杂交种胚萌发的难易程度和杂交亲本有关,如墨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种胚萌发率可达100%,种胚萌发速度快,萌发后形成原球茎,很容易产生杂种植株。 因此,墨兰的杂交有种可首先从利用这些资源开始。墨兰和国兰的其他种或品种间杂交,所得种胚萌发率差异很大,在3个月的时间内,萌发率从0~70%都有,但由于杂交种子量大,这样的萌发率已能够满足育种需要,而且只要采用适宜的采种时间,延长萌发时间等措施均可以让更多的种胚萌发。绝大多数墨兰杂交种胚萌发形成根状茎,虽然从根状茎再生植株比洋兰困难,但目前的技术己可以保证生产出足够多的杂种植株供选育。 多倍体育种是兰花育种的另一个重要方法。用兰花的原球茎或根状茎为材料,经秋水仙素或辐射处理后均可以产生多倍体。兰花的多倍体叶片厚实,花形整齐对称,本身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多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后可以产生奇倍数或非整倍体的兰花植株,这些植株花形奇特,花色鲜艳,极具观赏价值。近年来洋兰的许多新品种均是用这种方法育成的。这几年来,我们也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墨兰的多倍体诱导研究,目前也已获得了一些可能是四倍体的材料,这些材料叶片浓绿厚实,整个植株比较大,目前正在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 墨兰育种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等进行改良。我们相信,随着兰花产业的发展,上述育种方法必将会为兰花养植者和育种工作者所重视,成为墨兰育种的重要方法。 栽培一、栽培的基质 中国传统盆栽兰花多用其原产地林下的腐殖土,当地人称为“兰花泥”。这种土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而无粘着性,常呈微酸性,是栽培兰花的优良盆栽用土。在北方栽培兰花,一般都用腐叶土5份,沙泥一份混合而成。也有用腐殖土4份、草炭土2份、炉渣2份和河沙2份等混合配制。 二、分苗与消毒。 分盆时,首先用左手五指抓住兰苗的基部,将盆倒置过来,并轻轻叩击盆的周围,使盆与盆土分离,再细心将土坨轻轻拍打抖落泥土。小心清理兰根,剪去腐烂根、断根、枯叶及干枯的假鳞茎,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兰根放入托布津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倍液中进行消毒。杀灭伤口附近的病菌。 三、上盆。 盆选好后,种植前先在盆底排水孔上面盖以大片的碎瓦片,并铺以窗纱,接着铺上山泥粗粒,即可放入兰株(兰株根系的分布要均匀、舒展,勿碰盆壁),然后往盆内填加腐殖土埋至假鳞茎的叶基处。并在泥表面再盖上一层白石子或翠云草,既美观又可保持表土湿润。接着用盆底渗水法使土透湿后取出,用喷壶冲净叶面泥土,放置蔽荫处缓苗,一周后转入正常管理。 四、管理。 墨兰属半阴性植物,要求“暖和、湿润、散光、通风”的环境条件。生长好坏全靠养护管理。栽培地点要求通风好,具遮阴设施。墨兰对水分的要求主要是视气温高低,光线强弱和植株生长而定。明朝的高濂在《兰谱》附录中《培兰四戒》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这十二字诀确是养兰之经验也。墨兰用水以雨水或雪水最好,如必须用自来水浇兰花,须暴晒一天之后才能应用。浇水用喷壶,不要将水喷入花蕾内,以免引起腐烂。夏季切忌阵雨冲淋,必须用薄膜挡雨。 浇水时间,夏秋两季在日落前后,入夜前叶面干燥为宜。冬春两季,在日出前后浇水最好,还要喷雾增加空气湿度,以利墨兰生长。 五、施肥。 墨兰施肥“宜淡忌浓”,一般春末开始,秋末停止。施肥时以气温18摄氏度—25摄氏度为宜,阴雨天均不宜施肥。肥料种类,有机肥或无机肥均可。生长季节每周施肥一次,秋冬季墨兰生长缓慢,应少施肥,每20天施一次,施肥后喷少量清水,防止肥液沾污叶片。施肥必须在晴天傍晚进行,阴天施肥有烂根的危险。 应用墨兰现已成为中国较为热门的国兰之一。在台湾已进入千家万户,用它装点室内环境和作为馈赠亲朋的主要礼仪盆花。花枝也用于插花观赏,若以墨兰为主材,配上杜鹃、麻叶绣球、紫珠、八仙花、糠稷,能展示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 区别兰花是一个大家族,总称兰科植物,兰科之下分种,种之下又分变种、品种等。全世界约有兰科植物700属2万种以及大量的变种、品种等,主要产于热带地区;中国大约有173属1200种和大量的变种、品种等,主要产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湖南、贵州、江西、福建、河南、陕西、甘肃、安徽等省区。如从生境上来分,兰花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于树上或岩石上,称附生兰或气生兰,它们大多是依附于有苔藓、腐殖质和积土的树干、树杈或岩壁上;另一类是地生兰,生于地面上,一般是砾石和腐殖质的沙壤土上,极少生于沼泽或湿土上;此外,还有少数自身无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而主要靠真菌提供养分的,称腐生兰,也是地生,多见于腐殖质和枯枝落叶丰富的地方。 墨兰与建兰非花期的区别 墨兰与建兰在外观上一个宽叶与一个细叶是不容易混淆的,但某些株型矮小或矮种的墨兰与建兰比较相似,那么就要仔细观察了。墨兰与建兰的最大区别就是叶片上的副脉,逆光从叶骨观察建兰的副脉比较透明,而墨兰的副脉不透明而且比较深绿。这也是最容易掌握、最简单的方法。 墨兰与寒兰非花期的区别 一般来说,墨兰与寒兰在外观上是很易区分的。但是,一旦叶片较细长时墨兰与寒兰就比较相似。特别是墨寒之天然杂交种苏芦在外观上就更为相似了。下面简单介绍这两个兰种的区别方法。1、寒兰叶脉比墨兰透明,寒兰之叶脉在叶背上比较突出,而墨兰叶脉不透明且淡绿色,叶脉与叶肉组织比较平顺。 2.寒兰叶甲比较紧密、不开叉,并且上下、大小一致,叶甲尖端及边缘常带红紫色;而墨兰叶甲比较尖且不紧密,容易开叉、叉度较大,紧抱叶片基部的位置不及寒兰高,叶甲上部开叉度比下部开叉度大,叶甲常呈青紫色。 3.寒兰假鳞茎比较细长,墨兰的比较圆大。 4.在叶片长度同乎相同时,每株寒兰的叶片数量比墨兰的多,而寒兰的叶片也比墨兰的粗糙。 亮点墨兰作为一大兰种,在现今兰界一片红火的时候,却默默沉寂了八年之久了,照以往的周期,今年应该已经进入复苏阶段了,复苏总需要有切入点,那么,这个切入点何在?很值得我们兰花工作者研究,并加于讨论。 先说说我的个人看法。说错大家勿怪,毕竟仅仅是一家之言。 墨兰的繁荣,应该归功于日本和台湾的大力发展,近百年的努力,大多数品系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选育出来的品种也颇有代表性。线艺那是不用说,没有哪个兰种能比墨兰更全;奇花类的,墨兰的大屯麒麟、国香牡丹、珠海渔女、天圣……,早就已经家喻户晓了;矮种、奇叶类品种之多,也是琳琅满目,以上这几大类,台湾兰界发展早,力度大,品种已经相当丰富,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在物以稀为贵的前提下,要在这几大类中出头,难度那是相当大的,所以,这几类是暂时不大有可能成为切入点的。 色花除寒兰外,历来都不是玩的主题,不大可能引起轰动效应,那就不可能吸引爱好者的眼球,这个品系也可以暂时排除。 花艺双全这个主题,台湾兰界提出来已经很久了,因为当时品种和数量的缺乏,并没能玩起来,目前虽然开始有部分品种出现,但是数量上还没有跟上,况且这类品种起点比较高,不容易凝聚人气,估计后市看好,但是作为切入点的机会并不大。 墨兰瓣型花,在台湾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掘出来的品种也少,荷瓣(荷型瓣)比较多外,蝶花类的三星蝶和梅瓣数量并不多,三星蝶比较常见的也无非馥翠,文汉奇蝶.金馥翠和杂交的品种“玉观音”寥寥几个品种罢了,梅瓣的也只有大梅.小梅.彩龙等屈指可数的几个稍有数量,大陆产的品种如岭南大梅.闽南大梅.南海梅等等,因为面世就碰到墨兰低潮,数量也并不大。数量和品种上的不足,又赶上目前瓣型花的热潮,比较有可能成为复苏的切入点。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无论那种兰花,只要是叶蝶,就会有人追捧,只是墨兰叶蝶数量太少,目前据我所知也就只有三个品种,虽然能卖高价,但是品种的单调和数量的不足,我个人看法,墨兰叶蝶离真正的热,还是要有一段时间的。 国画中国画绘画技法中有一种专门用墨来表现兰花的方法,叫“墨兰”,古往今来许多画家都画过墨兰,虚谷的超凡、郑板桥的洒脱、吴昌硕的凝练、齐白石的老辣、师梅堂主人的文气等等,画家们一生最具功力的绘画语言都可以通过画墨兰挥洒得淋漓尽致。画家说画墨兰是在练习基本功,鉴赏家说看墨兰能够品味到不同画家的不同内涵修养。因此,欣赏墨兰就是在读画家的内在积淀,可以放大一位画家的文化分量和风格。 生长特点据观察,墨兰的生长发育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2~3月(新历计、下同)新芽萌发; 4~5月新芽出土; 6~7月新叶伸长;8~9月新叶继续伸长,形成新兰株;萌发生长新根,形成独立根系; 10~11月新兰株渐趋成熟,芦头增大,花芽分化; 12~翌年1月 花菖伸长; 2月开花期。 1.新变伸长,生长最快。 据笔者在1987—1988年对墨兰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定点调查,6—9月四个月,新菖的生长高度占成年株高的比例,企剑白墨70%,企黑68%,金咀墨兰6时6,银边墨兰52%,平均65% 2.新兰株形成独立根系。 当新变出土未展叶以前,主要靠母株提供水肥营养;七月底八月初新菖已抽齐叶片一形成新兰株时,便萌发大量新根;至八九月为新兰株形成独立根系的时期,此时根与时同步生长,既要促进新叶长高长阔增厚,也要培育健康的根系。 3.易受暑热及病虫侵害。 六、七月份当新叶开叉口时,易受红蜘蛛为害,使心叶出现小红斑。红蜘蛛是一种螨类害虫,个体通常肉眼看不清,一年约发生10个世代,当夏季温度达30度时,5~7天可形成一个世代。去年夏季,由于高温多雨,红蜘蛛为害比较普遍,据六月份调查企黑种,新菖受害率为3~8%,严重者高达12%。 八、九月份高温酷暑,如遮阴不够,供水不足,容易被烈日灼伤,造成叶片“烧边”或焦尖,尤以徽州、金咀等阔叶种易受其害。此为生理病,完全可以人为避免。 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暑热虽过,但秋后翳热天气时有发生(俗称“秋老虎”),中午高温常达30℃以上,且极干燥,使人猝不及防,如过早揭去遮光同,或淋水不足,或根系不良,便诱致黑斑病大爆发,三五天之内青绿的兰叶出现点点黑斑(以嫩叶为重),大有全年功夫一朝丧之危险。 生长习性⑴喜阴,而忌强光。 据多次实地考察,墨兰多生长于向阳密林间。据华南师范大学国兰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植物系的实验发现:墨兰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约为春季晨光之半,光的饱和点约为夏季中午光强的10﹪~15﹪。这就充分地证实了墨兰是典型的阴性植物。阳光过强,极会产生日灼害。因此冬春宜有60﹪~70﹪的遮荫密度;夏秋宜有85﹪~90﹪的遮荫密度。 ⑵喜温暖,而忌严寒。 墨兰的生长适温为25~28℃,休眠期适温为白天12~15℃,夜间8~12℃。它不耐3℃以下的低温,即使是仅有短暂性的2℃以下的低温也会产生冻害。 ⑶喜湿,而忌燥。 墨兰原生于雨水充沛的南方林野,喜湿而忌燥。生长期需要有75﹪~80﹪的空气相对湿度,冬季需要有5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基质表面偏干,就需尽快浇水,切勿偏干过久。 ⑷喜肥,而忌浊。 据有关部门测定:墨兰的叶与假鳞茎均含有大量的磷,其老根也有极强的吸收磷的能力,因此墨兰的需磷量较少;墨兰株粗叶阔,对氮的需求较大。墨兰叶阔,需要较多的钾素营养,株叶的木质素与纤维素才能有效地增多而增强株叶的支撑力,不至于软弱不支。因此墨兰对肥料三要素的适合比例为氮35﹪:20﹪:45﹪。 墨兰虽喜肥,但切忌肥料浓度高和频频施肥,而是要求化肥0.1﹪,有机液肥0.1﹪~0.2﹪,每隔15~20天施1次。 病虫防治兰花主要病害有:霉菌病,又名白绢病。多发生在霉雨季节。起初在土面和叶的基部产生白色菌丝,致使假鳞茎腐烂。 防治方法:除去带菌土壤,用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喷治。黑斑病,又名炭疽病。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初起叶上出现褐色斑点,并加大增多,变成黑点。多危害新芽,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加强通风,降低湿度;用65%的代森锌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每半月1次,连续3次。在湿度较大并通风不良时,常发生介壳虫危害。介壳虫俗称兰虱,很难根除。可用20%氧化乐果乳油500—800倍液防治。 历史文化一种说法是依据唐代中期丞相张九龄的诗来推测。张九龄《感遇·其十》为张归隐回乡(广东始兴)时所作。其诗曰:“……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白去在南山,日慕长太息。”这诗中所提到的南山即张氏的家乡始兴南山(在今广东邵关市东南郊一带)。据《广东通志·曲江古迹》载:“张丞相园在城南南山下。”这一带历来产墨兰,从“馨香岁欲晚”句看,很像是写墨兰。以此推测唐时广东已开始栽培观赏墨兰了。但凭一两句诗还不能确证。况且张氏作为一位归隐的官宦诗人,其写诗言兰多半是像屈原那样以香草喻其操守、德行和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情愫,不一定实写什么兰。 另一种说法是依据南宋末期越时庚《金漳兰谱》中对几种兰的描述来推测。其“吴兰”条曰:“色深紫,有十五萼,干紫英红,得所养则歧而生,至有二十萼。花头差大,色映人目,如翔鸾翥凤,千态万状。叶则高大刚毅劲节,苍然可爱。”类似的品种还有陈梦良、潘花、赵十四、何兰,均开紫色花,《金漳兰谱》在后文把这类花统称为紫花。吴应祥、吴汉珠编著的《兰花》第77页中称“宋代《金漳兰谱》”的紫兰多指今之墨兰。除心启、吉占和编著的《中国兰花全书》第90页墨兰条内也称:“墨兰又称报岁兰,也是中国传统观赏的兰花,早在南宋就有品种的记载。”金漳位于闽南,此地历来盛产墨兰,以上说法不无道理。可惜《金漳兰谱》对各种兰只有简单的文字描述,没有图谱,原种已失传,其文字也没出现墨兰、报岁兰等词,而统称为紫兰。只凭花深紫色,于紫英红,叶则高大等语很难予以确认,因当地所产的某些大叶建兰、大叶寒兰的植物形态也有类此的。尽管如此,古之某些紫兰即为今之墨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同样没有图谱只有品种植物形态的文字描述,写得更为具体更为贴近墨兰的,应是清代乾隆年间四库全书中的《广东通志》卷52。该卷《花》的栏目里就有“兰生于幽谷,叶阔而韧,长一二尺,四时常青。茎紫节赤,高四五尺乃开花,花下黄中有紫点”的描述。这部分内容采自《广东通志》的《罗浮志》,罗浮山在广州东面,古今盛产墨兰已为人所共知,“茎紫节赤,高四五尺乃开花”,这显然是墨兰,其他中国兰花难见此种植物形状。直接以“墨兰” 为称谓记载这种兰的兰花典籍,应是清末南海佛山人区金策的《岭海兰言》。该书把墨兰分为“白墨兰种” 和“黑墨兰种”两大类共19种。其“白墨兰种” 中罗列的品种有企甲白墨素、柳叶白墨素、玉版自墨素、硬剑白墨素、软剑白墨素、短剑白墨素、绿墨素和金丝白墨共8种。其“黑墨兰种” 中罗列品种有直剑香墨、直剑小墨、柳剑小墨、扭剑墨、新山墨、长剑榜墨、短剑榜墨(榜墨即秋天开花的秋榜。古时科举考试于秋天放榜传喜讯,此花秋天开,故有此名)、泥金素、金边墨、黄金塔、朱砂墨共11种。作者在此项后面还提到球墨、铁面冰心(即白舌球墨)、紫凤尾3种,但从其描述看,应属当今兰花分类的金棱边(小蜜蜂兰)类,不属墨兰。这么多的墨兰品种,可见清末广东玩墨兰之风已盛。 为更清楚地了解墨兰的栽培赏玩史,纵观史实,我们可将其大抵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清中期以前,是墨兰栽培赏玩的滥觞期。这个时期墨兰多只在产墨兰区中的少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中栽培赏玩,传播未广,但已被认为是高雅之花,其文化内涵已被溶入中华的丰厚的兰文化之中。 第二时期,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墨兰栽培赏玩的初盛期。据《岭海兰言》载,当时可举出的兰国,如“大良澹同,以艺兰著名,盆至盈千,种几满百,罗尚书之别墅也”,“四会苏圃,姜桂之园,兰花最盛”;“佛山沙坑周爱日同,亦知名”;“省垣以艺兰称者,有任老三,忘其名,家居河南(即今广州市海珠区),号为兰薮。殁后佳种数百盆,其妾分散售卖,得千金有余”。可见当时大型兰园已出现于珠江三角洲各地,这些兰同多为种墨兰,而兰价也不低,“兰一盆而过十菖,贵者价至百余金”,每菖贵者约等于现在人民币千余元。传说中还有安徽茶叶商人以闽产的墨兰作为礼品,以投广东茶叶商人之所好。即今之徽州墨,为今日之墨兰传统品种。据潮汕地方志载,当时的潮汕大官僚方耀(普宁洪阳人)还曾以大型软剑白墨素进贡慈禧太后。可见此时期中国墨兰已进入栽培赏玩的初盛期。 第三时期,民国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墨兰栽培赏玩在中国大陆的部分失传和在中国台湾省的勃兴期。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墨兰的栽培与赏玩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建国初期,喜爱兰花的朱德委员长多次到粤、闽,工余也关心各地的兰花,在他的倡议下于1958年在广州解放北路建起了闹市中的兰花公园——广州兰圃,广泛收集各种兰花,其中有不少为传统墨兰品种,对广东墨兰甚有推动作用,直至今天,广州兰圃还成为游人休憩和赏兰的好去处,但随之而来的三年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批判封资修等,墨兰业也同其他花卉业一样,备受摧残,其中部分品种因此而失传或濒于失传。而这时中国的台湾省却在早年日本某些兰花爱好者的影响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以其盛产墨兰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墨兰的栽培赏玩与贸易在那里得到了勃兴。其勃兴过程可分几个阶段:一是勃兴的酝酿期。20世纪60年代前,台湾本来就是盛产墨兰的省份,加之与相邻的福建省来往频繁(福建省是个栽培赏玩墨兰历史悠久的省份),对台湾玩墨兰早有影响,其中有些墨兰品种也是从福建传过去的。此外,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日本的兰花爱好者来台湾购买兰花,刺激了台湾的兰业(包括墨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着台湾墨兰的勃发。二是墨兰线艺的兴起期。线艺兰始于日本,早在200年前,日本就出现了线艺兰热。当时的第一个线艺兰品种叫加冶屋(铁匠的家之意),是由一铁匠栽培出来的,是一个建兰品种。到1904年,日本人大河内丰吉先生在其服务的台湾三义车站(今之三义站)前竹林里发现了一株有深绀帽子,白中斑线之墨兰(即台湾人所说的报岁兰)。当时兰界一致认为此兰无论在叶姿和线艺的变化上比日本以往的建兰线艺要好得多,当即以300元(相当于大河内丰吉先生三四年的工资)在台北售出。此兰后来传入日本,命名为“真鹤”。此后即在台湾兴起墨兰的线艺兰热,各种线艺墨兰纷纷被发掘出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半个世纪后。1957年分别在台湾省花莲县凤林加黑洞发现了金玉满堂(罗阿桶发现,周德宜命名),这两种线艺墨兰艺向变化丰富,直至出现金玉满堂冠、龙凤冠、将台湾的线艺墨兰热推向高潮,为墨兰的赏玩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三是墨兰达摩的勃兴期。到了1973年,台湾人又在花莲山区达摩祖庙旁发现了一种株型矮小,叶片肥阔有肉且有皱皮,叶尾钝圆的线艺墨兰。这种兰容易栽培,且叶艺变化无穷,本身自成一个系列,一时风靡台港澳乃至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最高艺向者售价达到兰花单株售价的最高位,约为人民币的100万~200万元。在达摩兰的带动下,1974年又发现了文山佳龙等叶姿行龙劲健的新品种,随后又有矮种天、九枝、五枝等出现,又为墨兰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天地。四是墨兰奇花系列的兴起。其起动品种为大屯麒麟。该种于1977年由郭俊成发现于台湾省大屯山。其花形大,异于一般兰花,为巢式奇瓣,主副瓣双层多瓣,第一层为柳叶瓣,第二层为水仙瓣;唇瓣则双层三裂,卷舌带鲜红点。同类奇花还有四74年发现的玉狮子、1979年发现的馥翠、1980年发现的国香牡丹,并称为台湾墨兰四大奇花。同期兴起的还有墨兰蝶花类,如文山奇蝶、文汉奇蝶、乾坤蝶、华光蝶等等。五是墨兰色花系列、瓣型花系列的发掘。墨兰普通花以色、以瓣型见长者也可成为赏点。1963年发现1982年登录的,由彭双松先生命名的墨兰桃姬(红花系列的代表),以其花色鲜明,粉红娇艳,叶姿潇洒文雅而见爱。在桃姬的带动下又出现樱姬、凤凰、阳明锦、新娘、喇叭姬等墨兰,一时形成墨兰红花系列。中国人以红为喜庆的表现,而此类花又在春节前后开花,可形成卖点也热了起来。瓣型花则出现了清荷、龙梅、十八娇梅、彩龙等等。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省的墨兰已形成多赏点的空前热闹局面,加之出口日本、韩同,其贸易额也大增。最盛期台湾省全岛养兰户超过20万户,养兰的技术也随着该省农业的精致化而日益精进,兰苗、植料、盆具、肥料、农药、棚架、喷雾器、遮光网、乃至报警器、防盗网、狼狗看守等有关养兰的用品、物品,一应俱全,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兰花产业。各地的兰协组织、兰展会也令人眼花缭乱。此乃台湾省墨兰的勃兴期。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在大陆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海峡两岸交往突现频繁。在两岸兰家的互动下,出现了中国墨兰的全方位发展期。大陆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各种健康的国粹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墨兰又开始在其栽培历史悠久的珠江三角洲顺德、南海各地热了起来。台湾省的兰家、兰商纷至沓来,他们发现台湾地方小,各种兰花资源已被开发得差不多;而大陆幅员辽阔,墨兰产地的大部分墨兰品种资源和消费市场还未获开发,这里既有兰机又有商机。他们带来了墨兰的新品种,以及开发墨兰市场的丰富经验和先进的育兰技术。仅几年就在广东、广西、福建掀起了觅兰、育兰的热潮。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区为龙头,在一二十年来先后开发出墨兰奇花一神州奇、飘逸、佛手、珠海渔女等拳头品种,以及墨兰水晶系列品种和墨兰银华、白玉素锦等白花叶艺的多艺品种;墨兰的岭南大梅、南海梅、桂荷、南国水仙等瓣型花品种。它们大大丰富了墨兰的园艺品种和品系,并带动了其他墨兰产区如福建、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地的墨兰开发。墨兰的内销及外贸量也随之激增。现在墨兰不但在产区得到栽培赏玩,即使在中国非产墨兰区的华东、华中、东北、西北均有人赏玩墨兰,并发展到东南亚、东北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华人居住区。墨兰以其极丰富的品种和观赏价值,以其极强的地理适应性走向海内外,而出现墨兰全方位发展的局面。墨兰可谓栽培赏玩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除融人传统的中国兰花文化,更赏其幽香高洁、秀逸清雅,以其喻德人喻君子喻节操,将其升华为一个文化的符号外,还有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如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中国画画兰就极少取材于墨兰,而多为取材于建兰、春兰。而近现代由于墨兰产区广东、福建一带受西洋文化的影响较多,就常有以油画、水彩画、粉画画墨兰者,这在画建兰、春兰中是极少见的。广州、珠江三角洲、潮汕一带的建筑物装饰和木雕也多有以墨兰为图案的。值得一提的是墨兰的兰盆,近二三百年来,由于各地对各品种兰花的栽培不同而形成了各种特色的盆具,如云南、贵州的瓮罐,四川的桶盆,江浙的敞口中矮盆等等。而最具气度、最考究的要数著名民窑佛山石湾窑烧制的墨兰兰盆。这类兰盆款式颇多,多为陶胎、仿釉的彩色敞口大盆。盆身有瓜棱纹的,有多彩色开光堆塑的,有盆口呈荷叶波浪边的;而最大众化的一种是浅绿色的敞口瓜棱盆。这种敞口大盆很适合栽培高大壮旺传统品种的墨兰,置放于岭南园林的亭廊台阁中显得非常大方高雅。 至于出版物,近半个世纪来出版的有关中国兰花的书刊(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和韩国所出版的)中墨兰的报道为数最多。其图片最美的也多为墨兰。这与大部分墨兰植株硕大、叶片肥厚、叶艺鲜明、花枝花朵高扬、花色丰富更能显示摄影效果有关。 作品欣赏凉子《墨兰》 凉子《墨兰》选自凉子韵集《紫禁归来》,是凉子“四君子”韵组的其中一首。韵曲的格调与《婉菊》大为相似,全韵是以一副墨兰图展开描写,结合了凉子韵曲的意境美等特点,把墨兰图变成一组组文字。亦有穿越,亦有古典,亦有江南,亦有墨香。是一首典韵。于2011年2月17日(元宵节)发表,字数:253字。 原韵共赏 《墨兰》 碧波藏头, 画舫古旧, 踏窗外一把和弦入风还羞, 细水长流, 星影如眸, 小曲琵琶从闺透, 泛江渡孤舟。 青墨朱砂彩妆悬笔题下一指离愁, 万卷庐烟愿嗅雅味自赏书落银丛。 重访春桥错过芳雨姗姗纵染如昨, 琴香飘来姿色褪去花开枯零怎落。 故里回忆黄宣写意残蕊余香萦手, 鸿雁飞过兰若情丝牵过墨境重逢。等你思绪却在纸上结局绘章倚皱, 留我徒走萧萧醉极临晚亭下小休。 前庭中, 繁花依厢口, 杨柳送, 隔烟如三秋; 一笔韵, 律从画中走, 黄昏瘦, 寻你见墨容。 岁月如梭, 两界时空, 墨隐之中那丛兰草香满西楼, 小砚依旧, 忆浓知否? 缠绵春江在等候, 独兰墨幽幽。 赏析 全韵是通过作者赏画(墨兰图)时的灵感,是夜境静的原因,把整个画舫于碧波上的情景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先是赏画,而后叹画,然后送画(回宣),最后忆画。把一幅墨兰比喻成一位佳人,那柔美韵段:“ 故里回忆黄宣写意残蕊余香萦手,鸿雁飞过兰若情丝牵过墨境重逢。等你思绪却在纸上结局绘章倚皱,留我徒走萧萧醉极临晚亭下小休。”写出了兰的芳气以及墨的古香,品其古墨沧桑的雅味,知其一株兰花的荏苒。 典故 1.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舫是船的意思,而且常用来泛指小船,画舫就是装饰华丽的小船,一般用于在水面上荡漾游玩、方便观赏水中及两岸的景观,有时也用来宴饮。有时候画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做法与真正的画舫较为相似,但是下部船体采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动,一般固定在比较开阔的岸边,也称不系舟。 2.朱砂:古时辰砂又被称为丹砂或朱砂,许多古代女子都直接以“朱砂”为名,那一点鲜红像是凝结了中国五千年的悠悠情怨,十分美丽,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辰砂用来磨墨,是可以磨出彩墨的,很像女孩子多变的内心,藏着一份外刚内柔的情怀。 3.银丛:指兰草丛。 4.三秋: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晋 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迩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5.墨隐:深色的墨迹。 佳句 ①.青墨朱砂彩妆悬笔题下一指离愁,万卷庐烟愿嗅雅味自赏书落银丛。 ②.故里回忆黄宣写意残蕊余香萦手,鸿雁飞过兰若情丝牵过墨境重逢。 ③.等你思绪却在纸上结局绘章倚皱,留我徒走萧萧醉极临晚亭下小休。 ④.前庭中,繁花依厢口,杨柳送,隔烟如三秋;一笔韵,律从画中走,黄昏瘦,寻你见墨容。 ⑤.小砚依旧,忆浓知否?缠绵春江在等候,独兰墨幽幽。 凉子“四君子”韵组 凉子的“四君子”韵组是结合先人对“梅兰竹菊”的理解后用韵的形式创作出来。分别为【淑梅】【墨兰】【雅竹】【婉菊】。 徐渭《墨兰》 徐 渭《墨兰》 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 自从画取湘兰后,更不闲题与别人。 行情走势墨兰的市场贸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墨兰,包括金嘴墨兰、银边墨兰、企黑墨(山川报岁)、徽州墨兰、白墨素等的交易。二是墨兰新品种和精品的交易。 这两种市场有不同的墨兰商品,有着不同的客户和物流。然而彼此又是密切相连的,互相促进的,但有时是此消彼长的。 传统墨兰在广东、台湾、广西、福建、云南、海南等省区均有种植。商品墨兰进行生产和交易,大陆以广东顺德的陈村、南海平洲、番禺沙湾、中山、东莞和深圳等地最为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粤、闽、桂、滇产区,每年出口墨兰600万株。韩国民众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钟情兰花,尤以墨兰为最。在韩国的企业、银行、医院、游船和住宅时尚摆设兰草,或馈赠兰草已成为交友、探亲、喜庆的一种习俗。故兰草消费量颇大,而且是一次性消费。每年约需进口墨兰1000万株以上,其中从中国台湾进口占六成,从中国大陆进口占四成。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中国(顺德陈村)每株企黑出口收购价为2.5元(人民币)。近年韩国经济好转,消费能力恢复,1999年企黑每株3.8~4元(折合人民币,下同),2000年每株5~5.5元,受出口墨兰的拉动,开办兰场增多,种植面积0.2hm2养兰1万盆左右的家庭或兰场,在顺德陈村和番禺沙湾各有30多家。种植0.6hm2左右规模的兰场,在顺德育10多家。由于兰场的扩充发展,墨兰的初级苗(俗称统货)亦非常畅销,价位为出口兰价的六至七成。 墨兰新品种和精品的交易,一直是兰花市场的活跃部对,是墨兰市场的推动力。台湾省对墨兰新品种的开发培养卓有成效,培养出花艺大屯麒麟、国香牡丹、玉妃,矮种线艺达摩等系列铭品,推广至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兰花业的兴旺,爱兰人士潜心搜集培育,先后推出墨兰花艺神洲奇、珠海渔文、佛手、飘逸,墨兰线艺闪电、银华、白玉素锦,墨兰水晶艺凤来朝、奇异水晶、白天鹅等铭品。出口销售主额,神洲奇约1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飘逸约700万元,闪电约1000万元,银华和白玉素锦约1000万元,墨兰水晶艺兰系列约3000多万元。 中国墨兰资源丰富,爱兰者众,新品种和精品必会持续出新。传统墨兰市场看好,其资金会向高档品种流动,只要有墨兰精品,种好墨兰精品,市场的大门是敞开的。 墨兰市场展望在细叶兰市场日趋兴旺之际,墨兰的交易却每况愈下,以广东陈村兰花市场为例,昔日车水马龙的兰花交易市场,今朝已显得萧条冷落;在墨兰的原产山区,也难以寻觅往日奇品竞价豪夺的场面。在迷茫的兰市中,沿海一带以种植墨兰为主的兰友忧心忡忡,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去打探国际、国内未来的墨兰市场前景如何。 其一:墨兰在现行的品种中,应加大力度精选一批有超越老品种,并在观赏艺术与经济价值上,能吸引投资者和爱兰人士的极品进入市场。 自台湾五十年代开始,大批墨兰的精品涌现,其中叶艺类的“龙凤呈祥”、“金玉满堂”等;形艺类的“皤龙”、“达摩”、“文山佳龙”等;花艺类的“大屯麒麟”、“国香牡丹”、“绿云”等,在初进入兰市的时候,曾令多少中华儿女如痴如醉,墨兰铭品成功交易时面额回报,创造出一批批巨富无比的兰业娇子。80年代后期台湾兰化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墨兰系列铭品又风靡了十多年。回味当年墨兰市场的风威岁月,真令人感慨万千。 其二:新品种推介后,市场交易秩序和规范化的价值观,庆在养兰人中自然形成。 当一个下山新铭品出现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价钱大论战,由于数量少,抢购的人多,于是一些不必要的恶性循环严重地危害了兰花本身的推介,加之不法兰商内外勾结,他们制造一些真假兰花混珠其中,使本已具备挑战的新品种,一开始就走入了“价格极端”和“提心吊胆”的胡同里,往后连营造市场和转身调头的机会都没有了。 其三:兰花文化的普及,对鉴赏兰花及确定兰花的价值有好处。 墨兰在种植与玩赏数百年之后,在进入兰市交易的今天,前人已为它的艺术品位及价值鉴定有过精辟的论述,特别是现代兰花理论家刘清涌教授多次拟文,为细叶兰、墨兰分别从艺术上、市场营销方针上提出了指导性的见解,在去年昆明沁兰园艺公司主办的“兰花如何进入千家万户”的研讨会上,刘教授的“如何让兰花从千家万户走出来”的主题,升华了兰花的价值观和普及意义,从而令广大的爱好者从兰花的主题上重新认识“消闲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普及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