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墨锭
释义

简介

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成墨锭作为书画类用品的,其精致的样式、文字、图绘、刻工、塑铸及外表装饰等,无一不体现出具有东方气质的艺术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墨锭【类别】文房类用品

【拼音】MODING

【英文名】 INKCAKE

【别称】玄霜、乌玦、墨松使者

【性状】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

【用法】砚台里加水研磨后,用于书写及绘画

制作方法

传统制墨工艺有炼烟、和料、制作、晒干、描金等(古代松烟制墨图)。炼烟包括油烟和松烟的炼制,要严格控制火候、出入风口,掌握收烟时间,才能保证烟炱黑度、细度、油分、灰分;和料先将胶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制成坯料;制作时坏料经过反复锤敲而粘糯滋润,各种原料分散均匀,按规格搓拓成浑然无缝隙的墨果,压入墨模成型;成型墨有平放、入灰、扎吊3种方法晾干。平放晾干的初期,墨要不断翻转,使干燥收缩时自然拱翘的墨体恢复平整。要严格控制晾墨环境的温度、湿度,吹风、太阳直晒、烘烤、高温干燥会导致墨内水分析出不均匀而产生坼裂和碎裂,湿度过大会产生霉变。墨干后按墨面已有的款识纹样描金填彩。色彩以金银色为主,要求光亮、整洁、色层均匀。

收藏价值

墨锭,历来备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自宋以后,名墨就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欣赏品。要求墨质精良,而且追求形式与装饰美观,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种工艺美术门类,成为人们珍藏的艺术品。

历代文人大多有藏墨之好,据记载,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及宋代司马光都爱收藏墨锭。这种藏墨鉴赏之风,至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这一时期,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

古墨收藏难度很大,因为墨是古代文人书画必用的消耗品,极易损坏,存世数量有限,价格相对稳定。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实用墨和观赏墨。实用墨注重实用性,观赏墨则注重形状、色彩和装潢。好的观赏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收藏那些精美的观赏墨至今已很不易,且价格不菲。早在1995年,北京翰海就曾有乾隆《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十锭)拍出套墨的最高价———55万元。1996年,该公司又拍出的《御制天府永藏玺墨》,成交价46.2万元,创造了单锭墨的最高纪录。中国嘉德拍出的清乾隆《春华秋实御制墨》,以9.35万元成交;清《琅缳仙馆墨》(八方),以1.98万元成交。最近,北京翰海拍卖的清乾隆《御制龙纹墨》,成交价为9.9万元。

在拍卖会或古玩市场中,除了关注那些历史上著名墨家制的好墨,还应有意识地留意一下与墨锭相关的周边品种,比如“墨床”,即搁墨用的小案架,虽然它在市场上的数量和价值都不及笔筒、臂搁,但藏墨之人一定会对“墨床”感兴趣,因此在市场上浏览“墨床”的价格也是很有益处的。

鉴别技巧

我们在选择墨锭时,首先要辨识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墨锭是否光滑细润,是否有开裂、变形、残缺,以及墨锭彩绘是否均匀有光彩。

:墨锭香味是否纯正扑鼻,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分,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

:手指轻弹墨锭听其声是否清脆,声音发闷的质量要差些。

:用手掂掂墨锭是否坚实,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为佳。

墨锭赏析

清光绪年间,胡开文墨庄为文人墨客定制玉簪形制的朱砂墨。墨锭长33.4厘米,宽6.6厘米,厚2厘米,重0.75千克。玉簪两端为如意头饰,正反内镌变形龙图案。

玉簪正面纹饰为蕉林丛中,楼台侧角,立一仙鹤,养鹤人仰首张望,仙鹤头顶高处悬老槐树的茂盛枝叶。人物形态朴质,场景生动多姿。画风别具一格,画作极为精致,画面正是取自清末海派著名画家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

玉簪背面中央阴识篆书“仙鹤延年”,钤“胡开文制”阳识篆书印一枚。

墨锭的图案所突出的长寿的仙鹤,正好与民间健康长寿的愿望相吻合。这类吉祥如意的题材,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5: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