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莫吐儿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美国)肖洛姆 (美国)阿莱赫姆 译者:冯加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33927431 装帧:平装 开本:32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定价:22.00 作品简介这是一部人们阅读时“又笑又哭”的“绝妙作品”(高尔基语),一部“浓缩了的狄更斯或马克.吐温”(萧乾语)。其作者是世界文化名人、著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赫姆。小说叙述了一九岁犹太男孩及其家人在贫困中求生存的故事。成为孤儿的莫吐儿帮人看小孩陪疯老头睡觉,满街跑着卖自制饮料、老鼠药……莫叶儿活泼顽皮的性格与贫困生活之间的反差形成独特的幽默色彩,具有撼人的艺术力量。 在读完《莫吐儿》的俄译本以后,高尔基给肖洛姆-阿莱汉姆写了一封非常热情的信。信上说: “您的书我收到了,读过以后我笑了也哭了。真是一本绝妙好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再说一遍,这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整本书都洋溢着对人民的深厚、亲切而真挚的爱。” 《莫吐儿》在中国出版后,曾受到我国老一辈大作家曹靖华、丰子恺、钱钟书、萧乾等的热情称赞,萧乾在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瞭望》周刊的一篇文章中说:“十九世纪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的《莫吐儿》一共不到一百页,对我却像是浓缩了的狄更斯或马克·吐温,也那么幽默,真实,感人。……” 作者简介肖洛姆-阿莱赫姆(18596-1916),美国著名作家,现代意第绪语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犹太人,生于乌克兰,自幼深受俄罗斯文学的熏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幽默风趣,深受读者喜爱。在美国,他享有“犹太入的马克·吐温”的美誉。《莫吐儿》是他的文学代表作,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了不起的经典小说。另有长篇小说《游星》,短篇小说集《卡斯里洛夫卡》、《不知愁的人们》等。 译者简介: 冯加,本名冯家箴,女,1932年生于江苏直兴。先为在和桥小学、苏州中学、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对文学翻译情有独钟,已出版各类译文近二百万字。主要译著有艾特玛托夫的长篇小说《断头台》。契诃夫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变色龙》、《克雷洛夫寓言》等。 媒体推荐肖洛姆-阿莱赫姆善于把一个伤心故事写得叫人读了非笑不可,但是当我们读这可笑的故事时,又忍不住要落下自己的眼泪。 ——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韦苇 对于有的杰作,我会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任何话,好像都属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一个莫吐儿说的故事,也让我吐不出象牙。如果菲要说几句,那我就只能说:“请你去读一读!”是的,“请你去读一读!”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 所有的经历在莫吐儿的眼里都带有新奇、好玩、有趣、可乐的意味。生活的困苦同莫吐儿的快乐天性,求生的艰辛同莫吐儿的淘气顽皮,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特定的儿童视角、心态、语言和语气,使得小说自始至终洋溢着风趣幽默的情调,造成一种既滑稽可笑又令人悲哀心酸的艺术效果。 ——本书译者:冯加 目录第一部 1.今天过节,不好哭! 2.我真走运——我是孤儿! 3.我将来要成个什么样的人? 4.我哥哥艾利亚讨老婆了 5.我有了赚钱的差事 6.金库 7.我哥哥艾利亚做的饮料 8.我们使全世界都遭了墨水灾 9.墨水成灾的后果 10.一条街人人打喷嚏 11.我们的朋友皮尼亚 12.我们要到美国去了! 13.我们偷越国境 14.我们已经到了布罗德 15.“克拉科夫和利沃夫” 16.和侨民们在一起 17.维也纳——这才是城市哪! 18.安特卫普的怪事情 19.乱哄哄的一群人 20.乱哄哄的一群人各奔东西 21.再见了,安特卫普 22.伦敦,你怎么不起火烧光? 第二部 1.祝贺我们吧,我们已经到达美国啦! 2.红海裂开了 3.拘留 4.泪海 5.在坚实的土地上 6.纽约街头 7.一家人都工作 8.我们找活干 9.我们在工厂做工 10.我们罢工! 11.纽约的卡斯里洛夫卡 12.我们谋生 13.治病 14.我们是收款员 15.我们做生意 16.哈罗,小老乡! 17.我们的生意做大了 18.我们要搬家 作家儿时的真实情景: 19.节日的晚宴 20.小刀 文摘一今天是节日,不能哭! 1 我可以跟你们打赌,赌什么都行,我敢说,在逾越节前一天那个温暖而晴朗的日子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有我们这么快乐。我们,指我,莫吐儿,犹太教会堂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还有邻居家的小牛梅尼(这是我,莫吐儿,给它起的名字)。 在这节前第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们俩同时感受到了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同时闻到了从光秃秃的泥土里刚刚钻出来的小草的清香,而且我们两个同时挣脱了阴暗的牢笼,去迎接第一个春光明媚的温暖的早晨。 我,莫吐儿,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是从洞穴里、从寒冷潮湿的地下室里钻出来的,那地方总有一股子酸面团和药水的气味。而梅尼,邻居家的小牛,则是从一个更臭的地方给放出来的:它那个牲口棚又小又黑又脏,到处是牛粪,歪斜的围墙有一半已经倒塌,所以冬天的风雪直往里灌,夏天的暴雨哗哗地往里冲。 来到了这个自由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我们俩,我和梅尼,满怀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开始表达各自的快乐。我,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举起双臂,张大嘴巴,深深地深深地吸进一口新鲜空气。于是我似乎感到,我的身子在拔高,拔高,我飞起来了,老往上飞,一直飞到蓝蓝的蓝蓝的晴空。在那里,只有轻柔的烟云在浮动;在那里,有一群白色的小鸟忽上忽下,时隐时现,发出啁啁啾啾的啼鸣。于是从我饱满的胸腔里,不由自主地飞出了歌声——那么美妙,比我和父亲每逢节日站在说经高台旁唱的圣诗更好听。这歌没有词儿,没有曲调,没有旋律,它像落水的倾泻,像冲浪的喧哗,它更像《圣经》里的歌中之歌,洋溢着圣洁的欢欣:“我们在天上的父,仁慈的主!” 在这春季的第一天,莫吐儿,圣诗领唱人佩西的儿子,就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快乐的,而梅尼,邻居家的小牛,它的表达方式却完全不同。 梅尼,邻居家的小牛,先是把它那黑糊糊、湿漉漉的嘴脸扎进一堆垃圾里,一只前蹄在地上刨了两三次,翘起尾巴,然后放开四蹄纵身跳起来,发出闷声闷气的叫唤:“哞——哞——哞。”这声“哞哞”我觉得特别滑稽,忍不住哈哈大笑,忍不住也发出“哞——哞——哞”的声音,叫得跟梅尼一模一样。看得出来,小牛听了很高兴,它毫不迟疑,又哞哞地叫起来,又像原先那样跳了一下。不用说,我立即嘴脚并用,尽可能准确地学它的样。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我跳一下,小牛也跳一下;小牛哞哞叫,我也哞哞叫。 要不是我的哥哥埃利亚在我的后 …… 后记《莫吐儿》的全译本四十章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九岁的俄国犹太儿童和他的家人在困苦中求生存的故事。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叙事主人公莫吐儿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同情心,生性快活,喜欢玩闹,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他是用财主的原木搭成的“宫殿”里逍遥自在的“王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父亲病重、去世,母亲不得不变卖家具,莫吐儿不得不外出当学徒,后来帮助哥哥按照一本叫做《一卢布变百卢布》的书中所说的生财之道,炮制饮料、墨水、老鼠药,再后来全家辗转去美国谋生。所有这些经历在他的眼里都带有新奇、好玩、有趣、可乐的意味。生活的困苦同莫吐儿的快乐天性,求生的艰辛同莫吐儿的淘气顽皮,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特定的儿童视角、心态、语言和语气,使得小说自始至终洋溢着风趣幽默的情调,造成一种既滑稽可笑又令人悲哀心酸的艺术效果。 亲爱的读者,你也许还不知道,这样一本妙趣横生、亲切感人的小说是二十世纪初的作品。小说的第一部于一九。七年以一组独立的短篇小说形式刊登在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的犹太文周刊《犹太民族》上,小说的第二部于一九一六年在美国写成,以《莫吐儿在美国》为标题,在纽约的犹太文日报《真理》上连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