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摩根索 |
释义 | 汉斯·J·摩根索(Hans Joachim Morgenthau )(1904年2月17日-1980年7月19日)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学家。出生于德国科堡的摩根索,先后在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接受教育。他曾在法兰克福教授法律并从事律师行业,在纳粹掌权之后,1937年,摩根索辗转至美国。受纳粹主义统治的经历似乎影响到了他日后的国际关系研究,与纳粹党鼓吹的民族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相对,摩根索极力倡导一种更加科学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此后,摩根索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与爱德华·卡尔成为同事,此人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该学派认为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其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是大国(亦可翻译成权力)。其核心思想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摩根索出版于1948年的著作《国家间政治》精确地定义了国际关系范畴,宣告了美国二战后外交思想范式转型的开始,该文强调大国界定的利益。 摩根索提出了著名的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六大原则: 1.政治,如同一般社会,由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这些法则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存在着可能性,推导出一种合适的理论来反映这些法则。 2.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标志是由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该概念使政治研究的主题具有了理性指导,同时从理论高度理解政治成为可能。 3.现实主义视权力界定的利益为普遍适用的客观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权力是人对人的控制。 4.政治现实主义注意政治行为的道德意义。同时它也注意到,在诉求道德与要求政治成功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 5.政治现实主义拒绝把某一特殊国家的道德追求混同于支配世界的道德法则,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将我们从道德狂热与政治谬误中解救出来。 6.政治现实主义者坚守政治领域的自主;他问“这种政策会如何影响国家的权力?”政治现实主义基于关于人性的多元概念之上。由于缺乏道德约束,纯粹的“政治人”将是一头野兽。但是,为了推导出一门研究政治行为的自主理论,就必须把“政治人”概念从人性的其他特征中抽象出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