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蘑菇气镇
释义

蘑菇气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

蘑菇气镇以前不叫蘑菇气,这里叫蒙古基,以前这里有个放牧的蒙古人叫蒙古基,后来这片放牧的地区就用那个人的名字命名,久而久之就被大家叫做蘑菇气了。

2006年6月30日撤销中和镇、关门山乡,并入蘑菇气镇。3个乡镇合并后的蘑菇气镇总面积1435平方千米,总人口78495人,辖31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居民委员会,驻地蘑菇气,镇名:蘑菇气镇。

附:磨菇气镇:辖 利民居委会、团结2个居委会;蘑菇气、凤凰窝、兴隆沟、太平沟、杨树沟、三合、东风、惠风川、爱国、先锋、南平、北安、中宁13个村委会。

中和镇:辖 振兴居委会;头道沟、前进、兴龙、福兴、光荣、红星、福泉、龙头、库堤河、新林、幸福、架子山12个村委会。

关门山乡:辖 宫家街、苇莲河、炕沿山、野马河、湾龙沟、东明6个村委会。

现已撤销中和镇、关门山乡,并入蘑菇气镇。

扎兰屯市蘑菇气镇地处扎兰屯市西南75公里,辖区总面积415平方公里,共有1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05万人。全镇现有基层党支部27个,党员626人。近年来,镇党委以争创“五个好”先进党委为目标,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思路,创新机制,有效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被呼伦贝尔市评为“高标准六个好苏木乡镇党委”,2002—2008年连续6年被扎兰屯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委”,2005年被呼伦贝尔市委确定为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示范乡镇,2007年被呼伦贝尔市委评为“三级联创”先进集体,2008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称号。

党建先行,夯实基础,稳中争先进

(一)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发挥党委的“龙头”作用。近年来,蘑菇气镇党委结合农村党建功能区特色,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4+2工作法”等为载体,全力推进五个好党委建设,有效地发挥了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为全镇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提出了“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牧富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2007年,提出“蘑菇气镇永争先进”的口号,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中心任务,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取得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全面胜利;2008年,党委提出了争创“岭东第一经济强镇”的口号,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全镇经济社会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两年来,镇党委根据各村工作实际,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先后对7个村党支部书记、9名村干部进行了调整,工作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探索村“两委”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明确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不越位,努力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通过“四点”办法,即争取项目支持一点,镇、村自筹一点,帮扶单位投入一点,农民投工投劳干一点的办法,积极改善村级办公场所建设,相继投资90余万元,共新建村部4个,修缮村部3个,全镇村级办公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的作用。自2006年开展党员电教致富工程以来,全镇共设党员户、积极分子、种养大户电教播放点129个,发放种养殖、加工等22个类别光盘1000余本,受到广大农民、种养户的极大欢迎。自2007年起,上级党组织分三期为全镇13村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卫星接收器等现代远程教育器材,网络覆盖面达100%,使全镇党员干部及广大农民充分利用“空中课堂”足不出村接受教育和科技培训。切实加强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成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要求各支部做好流动党员登记工作,定期向党委汇报基层党员动态,做到情况清、去向明。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四是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村集体拥有的林地、闲置的房屋、“四荒”、水塘等各种资源,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全镇属村集体所有的经济林5600余亩,总价值3000余万元。据统计,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林可年增值600余万元。五是深入实施以“百村示范、百村攻坚”为主题的“双百工程”活动。六是深入实施“为民代理服务承诺制”,对接待群众来访、办理婚姻登记、民事调解等方面,按服务承诺制要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七是妥善做好选派中小学教师到村任村主任助理工作,共有13名教师被充实到13个村任职,村班子力量得到充实。八是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农村各种矛盾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政策性因素和土地流转不规范造成的土地矛盾纠纷;二是由于取消农业税、“三提五统”引发的村级债权债务矛盾。针对这一实际,镇党委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堵源截流,分类施策,扎实开展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确保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06年以来,累计接待上访291人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35件。其中,解决土地纠纷102件;通过明晰产权化债、清收债权还债、削减高息减债、结对抵冲消债等有效途径,共疏理化解村级债务572.6万余元,占全镇集体债务978.8万元的58.5%。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典型带动,“三级联创”,帮扶保增收

一是进一步抓好“抓示范,树典型”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广泛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民主法制建设、优质服务窗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示范评比活动,并制定出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全镇共选出“党建工作示范基地”5个、农民党员中心示范户128户,有效推动了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深入开展“支部+协会”活动。根据各村的农业生产布局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于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行业,则由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扩大优势产业。全镇共组建奶牛、肉羊、大鹅、蔬菜等产业协会8个,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深入开展党员“双链双推双提”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惠风川村党员杜焕东在村党支部联系下与贫困户高朋结链,帮助他发展奶牛养殖业,无偿赊销给高朋价值1万多元的奶牛,同时帮助指导防疫、养殖技术。通过5年的结链,高朋现在已经发展为有10头奶牛的富裕户,但是他们俩一直没有脱链,仍然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成为全镇党员致富链的典范。在2006年灾房重建工作中,全体在职党员干部包村包户,出资金,出思路,出办法,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镇共重建房屋382户,维修270户,被扎兰屯市政府评为“抗灾救灾先进集体”。现在全镇共结成“三结合致富链”153条,“三级干部服务链”78条,通过活动开展,有效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及各站所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是扎实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镇党委对全镇无职党员的数量、能力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结合实际设置了政策宣传、科技推广、扶贫帮困、村务监督等岗位,并通过“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引导履岗、考核评岗”四个环节,确保每个党员都能上岗履职。三合村老党员刘清贵在科技推广的岗位上履行职责,自己拿出5000元办起良种繁育基地,他先后几次外出到黑龙江、吉林等地考察新品种,之后在村里试种繁育,成功后在村里推广,经他培育的品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多项并举, 狠抓经济,新中促发展

(一)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蘑菇气镇发展实际,镇党委及时确定了“树上山,草、药种中间;粮下川,旱涝保收田;牛羊进圈,牧业发展半边天”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全镇共实施退耕还林4.1万亩,荒山造林5.5万亩,全部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农区乡镇中,率先达到森林覆盖率70%的目标。仅享受国家政策补贴一项,全镇农民每年增收438万元。坚持多元发展方向,大力提升牧业发展比重。全镇兴建模式化奶牛饲养小区1个,建成奶牛养殖规模村5个,建现代化挤奶站6个,共养殖奶牛6700头,带动全镇人均增收800余元。肉羊养殖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原则,发展小尾寒羊养殖专业村6个,建肉羊改良冷配站4个,截至2008年底,全镇肉羊总存栏达到12万只。大鹅、獭兔、野猪、鹿等特色养殖业也日益兴起,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全面实施特色农业工程,注册成立了胜军种植专业合作社,清欣蔬菜专业合作社,喜生奶牛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拉动,在两年内建100座保护地蔬菜大棚,已建成色素万寿菊、高油大豆、绿标水稻、无公害小杂粮基地3.7万亩。

(二)全力发展工业经济。近年来,成立了融加工、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绿色产品加工交易区,实现入区企业8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40万元。历经几年的发展,一批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凯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3500万元,年工业生产总值0.7亿元,实现利税300多万元;龙凤万寿菊科技公司固定资产总投资1200万元,年工业总产值800万元,实现利税75万元;绿野禽肉类屠宰公司固定资产总投资300万元,年工业总产值600万元,实现利税40余万元。这三家企业极大地拉动了我镇及周边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几年来,共投融资900多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00万元),完成镇区“三横四纵”街道硬化工程,城镇道路硬化面积达到6.6万平方米,并与阿-海省际大通道、国道111线、蘑-阿线实现硬化路面连接。沿街安装高杆路灯139盏,栽植垂榆1000余株,拓宽改造横穿镇区水渠300余延长米,使城镇不断亮化、绿化和美化。全镇相继建设开发商业楼、办公楼、住宅楼32幢。镇内建有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城镇自来水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城镇功能、人口、产业、资本等要素的集聚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00多户,转移农民就业550余人。

(四)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合村被确立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硬化通村公路7.6公里,移民新村新建砖瓦房100所,自来水通村入户,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新建标准化厕所100个。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扶持农户发展奶牛、肉羊、大鹅等养殖业,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20元。教育条件不断改善,相继完成镇中学、中心校办公楼工程建设,并实现集中办学,“全部免除中小学学杂费,并给予贫困学生一定补贴”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开展,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28人,占应参合人口的92%;全镇列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931人,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