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 |
释义 | 由林奕华导演,李心洁、王耀庆、杨祐宁主演。圣经里有两个伟大的建筑;一个是巴别塔,一个是诺亚方舟;前者承载了人的狂妄,后者承载了人的谦卑。站在命运的交叉口,是应该狂妄的征服它?还是该谦卑的接受它? 话剧简介名称: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导演:林奕华 (香港) 故事/创作总监:张艾嘉(香港) 主演:李心洁、王耀庆、杨佑宁 作为香港特区委约创作敬献世博的文化大礼、这部被喻为林奕华“城市三部曲”收官之作的舞台剧《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曾于今年7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演出4场,并开出提前一周全部售罄的红盘,这跟该剧的黄金创作阵容不无关系。该剧由香港导演林奕华操刀,金马影后李心洁领衔、王耀庆、杨祐宁两大型男助阵。尤为让人期待的是,这出探究人与建筑、建筑与幸福的关系的作品,邀得同为金马影后且编、导、演俱佳的张艾嘉执笔,要让都市人看清他们正追寻的“幸福”。 创作背景“非常林奕华”之《远大前程》与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撰写于1860年,亦即是首届伦敦世博会举办之后的十年,其中的意思是标志着工业革命的高峰,人类将会面对一个社会角色和自我价值的重大转变。 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来临之前,西方文化将人类的最大价值建立在为宗教服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现代化。人变得“实际”、“功能”,于是由教育、家庭到自我价值,都受到功能主义的洗礼。 所以,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期间,西方文明的精神标志是“教堂”(天主教)。到了二十世纪,经历了都市化的发展,现代人亦从对宗教的膜拜变为对物质的追求,于是,大型商场已取代教堂,成为现代人的精神标志、趋之若慕的聚集场所。 今日,重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男主角Pip藉一笔意外横财,跨越阶层,用今天媒体的术语形容,就是忽然成功。成功带来的利益,除了物质享受,更有身份地位。身份地位在现代人心目中,正是认同城市发展的重要投射。换句话说,远大前程不一定是等于为了造福人类而对自己有所期许,却是因为希望满足个人欲望而产生的虚幻妄想。 任何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前瞻性,《远大前程》从出版至今已150年,与非常林奕华在06年创作的舞台剧《包法利夫人们》的原著几乎同时期出版,两部小说对于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欲望,犹如镜子,反映出“城市”在建构现代人的价值,以至塑造他们的灵魂扮演了有多重要的角色。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好让我们反省一下,在建设城市的美好愿景之下,现代人其实要面对多少“已经看见和不可预知的未来”。 故事情节安琪和小鬼是一对多年的好搭档,他们专门扮演情侣,在不同的场合里替不同的公司演出完美的爱情生活。譬如,在新房产推出时——他们会扮演去抢购房子的新婚夫妇;在新车展览会上——他们是去挑选座驾的未婚夫妻。他们准确无误的演出让人热泪盈眶或者大跌眼镜的求婚戏码,但私底下却是一对互相依赖又彼此嫌弃着的男女。因为,安琪永远在等待那个白马王子的出现,而小鬼也一直相信自己终究会成为天王巨星。 一天,在一个新楼盘的发布会上,他们又出现。安琪是怀孕五个月的太太,小鬼是事业正在起步的小老板。当这个美丽的小女人在样板间里飞来飞去、指手划脚的想象怎样改造这间新居时,小鬼也忙碌的扮演那个冲进冲出打电话,要看合约的男主人。他们的演出永远那么完美,客人们不知不觉的跟进买下,其中有一个男人从头到尾都在欣赏着安琪,他,就是这个房子的建筑师「摩西」。 这是摩西的第一个建筑作品,不知为何他被安琪吸引着,他喜欢她怀孕的样子,喜欢她无拘无束、毫无顾忌的评论着样板间的构造、摆设,他知道这只是一场演出,但他还是喜欢她。他花钱请她再去另一个空间里表演一个女人在房子里的幸福感,一瞬间,他的灵感全都来了。这个名为“理想家园”新作品给他带来了成功和名望,同时,也把安琪从小鬼的身边带走。 没有了安琪的小鬼,发现自己好像一直是爱她的,但当他走到摩西的家门口去找安琪时,他怯步了。 住进了摩西家的安琪却住不进摩西的心,在这个美丽的房子里,她不可以碰任何东西,改变任何装饰,不可多一样也不可少一样。他给了安琪一间房间,有时他们在一起,有时他要一个人,他让安琪感觉遥不可及,但在太多的方面他又让安琪感觉满足,她想离开却又走不掉。 安琪开始常常打破东西,她去看医生......某些东西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悄悄的,缓缓的改变了那些看到的抑或看不到的未来...... 幸福与罗马一样,都是一天建成的。 女人的叫眼光,男人的叫视野,谁能看见更远的未来? 主题思想关于幸福《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是一个关于前程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你所追求的幸福的故事。 “宝贝”(李心洁)和“小鬼”(王耀庆)是一对好搭档,他们专门扮演完美情侣在新房、新车销售会上“展示幸福”,“感染”年轻的顾客们在不知不觉中买下住房或车子。私底下,宝贝和小鬼却是一对互相依赖却又彼此嫌弃的男女,都觉得会有比对方更好的选择。终于宝贝遇上了年轻的建筑师摩西(杨佑宁),摩西迷恋宝贝在表演幸福时的那种陶醉模样,他搭建了一座“宫殿”让宝贝能有更大的幸福。而住进摩西家的宝贝却住不进摩西的心,美丽的大房子有宝贝所向往的一切,但她却丢失了那种幸福感,某些东西在猝不及防时候悄悄的、缓缓的改变了那些看到的抑或看不到的未来…… “成年人总喜欢把幸福想象地很复杂,但到头来当你发现你内心真正的渴求时,会发现其实幸福很简单。”总是能看透城市人内心矛盾纠葛的林奕华,在谈及当下弥漫于都市的“浮华风”时坦言,“如今人们追求的很多东西,其实并非是其内心的观照,只是外界赋予你对幸福的认知。”他举例说:“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爱玩的搭房子,那个有屋檐的房子、那个象征家的房子就是我们认为的幸福所在。至于那些令人羡艳、人人追逐的‘亿万豪宅’,有多少人想过这究竟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别人认为你需要?” 关于未来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未来《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狄更斯的同名作品,“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撰写于1860年,正是是首届伦敦世博会举办之后的十年,那时正值工业革命的高峰,而人类也即将面对一个社会角色和自我价值的重大转变。”剧中男主角借着一笔横财,跨越阶层,如同当下媒体术语——“一夜爆富”。成功带来的利益,除了物质享受,更有身份地位。林奕华解析道:“身份地位在现代人心目中,正是认同城市发展的重要投射。换句话说,远大前程不一定是等于为了造福人类而对自己有所期许,却是因为希望满足个人欲望而产生的虚幻妄想。” 尽管是为世博打造的“命题作文”,林奕华却不希望《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只是世博主题的附属,他更希望将世博“未来很美好”的主题精神引申,让人们来思考“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未来”。在林奕华看来如今很多自以为奋斗目标明确的人都是“瞎”的,就如同剧中的“宝贝”,“他们自以为在追逐的远方有他们渴望的幸福,却在努力得到后陷于茫然,而其实有一些幸福是你不用心体会难以看到的,而那些看不见的未来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就好像剧中的‘宝贝’在失明后,才发现自己是真的看见了,看见了那些她曾经不以为意却是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所以,在林奕华看来,人们要幸福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抛开那些被鼓励追求的东西,而去寻求那些我们真正需要的幸福。” 2010年巡演日程深圳站 2010年11月27日--28日 演出地点:深圳大剧院 广州站 2010年12月10日--11日 演出地点:广州大剧院 北京站 2010年12月16日-19日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大连站2010年12月23日-24日 演出地点:人民文化俱乐部 主创团队介绍导演林奕华林奕华于香港出生,中学毕业前曾在前丽的电视及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担任编剧。毕业后与友人组成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1989至1995年在伦敦居住,期间组成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先后在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香港发表舞台创作。1994年凭电影《红玫瑰白玫瑰》(关锦鹏导演)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95 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创作,编导了超过40出作品、包括《半生缘》、《包法利夫人们》、《水浒传》、《西游记》,并与不同媒体、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及团体合作,包括雷颂德、吴彦祖、陈绮贞、丁乃筝、刘若英、张叔平、胡恩威、陈立华、詹瑞文、梁咏琪、黄耀明、张艾嘉、许茹芸、孟京辉、张考全、伍宇烈、蓝奕邦、中国国家话剧院等。 林奕华亦致力于文化及教育工作,自1997年至今分别为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香港演艺学院人文学科担任讲师。亦经常替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报章杂志撰写文章,出版著作包括《等待香港》系列 (“女人篇”、“青春篇”、“娱乐篇”、“文化篇”)。 编剧张艾嘉张艾嘉从七十年代于台湾及香港两地开展其演艺事业,从影三十多年,主演过的电影超过一百部。 她在不同的电影节中获得多次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其中得奖的包括凭电影《碧云天》取得1976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凭《我的爷爷》得1981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凭《最爱》得1986年最佳女主角 及19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凭《地久天长》得200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并曾得亚洲电影节所颁的最杰出女演员。 近十数年张艾嘉减少其银幕前的演出,醉心于幕后的工作。1986年她自编自导自演的《最爱》获得1986年金马奖9项提名,不但为她夺得最佳女主角的荣誉,该片的另一女演员亦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最爱》在1987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亦再次取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1995年她编剧及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少女小渔》获得1995年亚太电影节的五项重要奖项,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1999年执导之影片《心动》荣获1999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及最佳美术指导。 2005导演之《20-30-40》亦获提名香港金紫荆奖提名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最佳编剧,并入围柏林影展竞赛片。2008年最新导演的影片为《一个好爸爸》。 她在电影圈的成绩除了取得亚洲区观众之赞赏外,国际上亦有相当的声誉,伦敦电影节及多伦多电影节分别于1989年及1992年都曾举办《张艾嘉电影回顾展》,柏林电影节亦曾邀请她作为评审。1997年她参与演出的一部由加拿大及法国合作投资的电影《红提琴》亦获得国际上不少好评。 此外,张艾嘉非常热心公益,她是宣明会(即展望会)之终身义工。她自己亦于多年前成立“果实基金会”,鼓励年轻人从事创意艺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