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鸣皋镇 |
释义 | 鸣皋镇位于河南伊川县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全镇总面积71.4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辖39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230个村民小组。 基本介绍地理位置辖区交通便利,省道洛卢公路横穿全镇南北,是通往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栾川县“鸡冠洞”的咽喉要道,南距陆浑水库度假村16公里。县道鸣白路、鸣酒路、曾石路辐射四县六乡。通讯发达,拥有万门程控交换机,已开通国际、国内直播程控电话1500部,全镇39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基础设施完善,境内现有汽车站一个,35KV变电站两个。县立高中、镇办初中及小学45所,幼儿园12所。建成有线电视塔两个,影剧院七个,文体活动中心12个,20个村级文化室和一所能容纳150人的敬老院;镇中心卫生院有现代化的X光机、B超机、CT扫描机等高科技医疗器械,成为辐射周边七八个乡镇的中心卫生院。卫生改厕改水工作成绩显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树为典型。 行政区划鸣皋镇下辖村:周园村、贾村村、徐阳村、大桑坡村、王庄村、季沟村、杨村村、小桑坡村、坡根村、东寨村、武庄村、万沟村、韩凹村、蒋元村、下章屯村、新寨村、曾湾村、西平村、孟村村、马良寨村、中溪村、元东村、邢庄村、鸣皋村、谢村村、张村村、沿村村、杨圪当村、郭村村、海山村、孙村村、董王坡村、渡口村、雷沟村、干河村、西寨村、旧寨村、中章屯村、小元东村 区域特点鸣皋镇位于伊川县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全镇总面积71.4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辖39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2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000人。98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685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56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财政收入607万元。该镇属湿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多风沙。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伊河、顺阳河、陆浑水库西干渠、解放渠、永安渠等六条渠道交叉纵横,为全镇3.5万亩耕地的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景点闻名中州大地。鸣皋村北衡桃山上南岳古刹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始建于北宋的二程书院,是理学大师程颐、程灏的讲学著书之所,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色古香的大成殿、东西厢房、石碑及千年古柏相映成趣,蔚为壮观。这些景点以其历史久远,建筑奇特成为洛阳南线的一大旅游景点。 经济建设经济状况乡镇企业发达,以洛栾公路为主线依次形成了塑料化工、商贸运输、建材、铸造、四个工贸小区。其中中溪村的塑料、化工、铸造业以其起步早、质量高而远近闻名,该村现有个体私营企业110家,其中塑料企业34家,主要生产易撕料、普绝料、PVC电缆料、农膜等产品,产品现已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的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地。该村连续10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伊宾明珠”、“伊河岸边工业村”、“全县纳税第二村”,1988年成为全县乡镇企业十强村之首。实施富民工程以来,全镇涌现出28个专业村,主要有武庄村的阉割业,杨村的木工业,韩凹的林果业,小元东的鞭炮加工,中下章屯、海山、季沟的养牛业,干河、东寨、西寨、杨圪塔的运输业,旧寨村的生鸡贩运等。扶贫开发龙头项目牧兴养殖公司和渡口食用菌开发公司,年实现利润304万元,年可带动300个贫困户脱贫。 新建的鸣皋镇商贸城位于鸣白、鸣酒、洛卢路交叉口,占地百余亩,有各类商品房2530间,得益于优越的交通环境,诚实文明的经商态度,这里终年商贾云集,物资丰富,客流量极大,年商品零售额达1亿多元。随着鸣皋中心市场的日益扩大,中溪、曾湾、邢庄、孙村等地也形成了卫星小集镇,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也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基础建设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布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洛栾公路环线和示范村、整治村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紧紧抓住通户道路施工,户用沼气推广,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连锁便民超市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安全饮水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全方位推进,狠抓落实,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了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村容村貌改善显著。成立垃圾清运队39个,选聘卫生保洁人员138人,建立垃圾填埋场42个,建立健全卫生保洁机制,实现了卫生治理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共出动劳动力3.8万人次,出动车辆3.1万台次,清运垃圾21.6万方,修通组通户道路71.2公里,新建村两委办公楼10个,卫生所15个,文化大院6个,完成沼气池建设1111个,深入开展“一池三改”工作,修建排水渠20公里,粉刷立体墙壁12.8万立方米,整修残垣断壁8200平方米,栽植树木18.6万棵,风景树3万余棵,并对树木进行了涂白,树间杂草进行清除。 农业发展鸣皋镇党委、镇政府以农业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奋斗目标,认真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作物所占比例;积极筹建龙头养殖场,全力推进畜牧产业化步伐;规模建立草畜养殖小区,发展草畜一体化养殖、从而使该镇农业产业化步伐稳健,效益喜人。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鸣皋镇共有耕地5.58万亩。镇党委、镇政府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镇共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种植3.8万亩,优质烟叶4000亩,特色林果2200亩,良种西瓜1250亩,温棚蔬菜1310亩,大豆、油葵、花生等其它经济作物3000亩,以优质大枣、花椒套种金银花、板蓝根、美国紫花苜蓿等种植面积达7000亩,粮经比例增长到68:20:12。 筹建龙头养殖场。畜牧养殖业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为使农民在养殖业方面始终适应市场需求,尽快生产出市场上较受欢迎的畜产品,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出台优惠政策,以鼓励个人投资、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和争取项目资金等多种办法,积极筹建龙头养殖公司,带动农民共奔小康路。2003年,全镇新建鸣皋牧兴养殖公司奶牛养殖场、鸣皋村肉牛养殖场、万沟爱杰养殖场和中溪联合养殖公司4个,总投资金额320万元,占地126亩,肉奶牛存栏量达322头,山绵羊存栏量达1026只,带动养殖示范户482户。 建立草畜养殖小区。2002年,中溪村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在村西坡岭地的退耕还林区套种美国优质紫花苜蓿6500亩,紫花苜蓿每亩可产干草600公斤,用于养牛,养殖成本低,效果好,经济效益可观。2008年初春,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该村建立占地150亩的畜牧养殖基地,结合牧草发展草牧一体化养殖。示范区内进驻养殖户80户,累计投入资金400万元,已建起养殖厂房150间,养肉牛52头,奶牛25头,良种山绵羊350只,猪656头。预计年经济效益可达1200万元左右。据预测,整个养殖小区全部建成后,将发展养殖户200户,年存栏肉牛2000头,出栏5000头,年创收益600万元,使畜牧养殖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新农村建设伊川县鸣皋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1个示范村,3个达标村,9个重点整治村,26个整治村。伊川县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后,鸣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对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会议精神进行集中传达贯彻,按照“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整治、整体推进”的要求,扎实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鸣皋镇在镇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采取镇领导联系重点村,工作区区长包村蹲点,机关干部入村包组,村党员干部联系重点户的办法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镇村干部视野。多次组织该镇村干部到宜阳、栾川及伊川白沙等县乡(镇)参观,学习外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全面展开“三清六集中”的基础上,将沼气池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排水工程、社会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做为重点,全方位紧锣密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明确责任,严格奖惩,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新高潮。将任务继续分解到镇、村、组干部头上,使人人身上有担子,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明确任务,确保各阶段目标实现。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各工作区一天一集中,三天一汇报,一周召开一次巡回现场会,并评出一、二、三类村,全镇第一阶段拿出10万元以奖代补,对先进村进行以奖代补,二类村督促其迎头赶上,对差的村要求自我检查,自加压力,采取得力措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全镇共出动劳力17000余人次,出动车辆3000余台次,清运垃圾19000余方,拆除违章建筑95处,1000余平方米,建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所100余个,绿化村内道路17000余米,修建村内排雨污水设施6400余米。 模范村庄渡口村位于鸣皋镇南1.5公里处,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300户,1338人,洛栾快速通道依村东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该村按照县、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分阶段扎实开展工作,特别是第二阶段新农村建设,该村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一、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该村选聘8名卫生保洁员组成保洁队,配有统一保洁服,配有垃圾清运车,配有打扫工具,定时清运街道,清运垃圾,确保街道干净整洁,新建垃圾池20个。 二、村容村貌整治。该村是共筹资20余万元,整治村内主要街道。(一)粉刷立面涂白墙壁226户,9000平方米;(二)是修复残垣断壁20处,300平方米;(三)是对全村所有街道,垃圾建筑废料,石料、石块、杂物、杂草进行清理,拆除乱塔乱建房屋10处,治理乱涂乱画标语200条。 三、大搞绿化、美化、亮化。该村利用空闲地、边角地、每一份可利用地,大搞绿化、美化、亮化村容环境,投资5万元,新建花池50户,投资3万元,购买冬青、剑麻、刺柏、红叶梨等1000余棵。使村内环境焕然一新,俨然进入城市小区。投资1.5万元,制作版面50块,有村规民约,宣传计划生育、争当好媳妇、好公婆、生活小常识等内容,对移风移俗起到良好作用。 四、文化大院建设。该村先后筹资35万元建文化大院一个,修建文化娱乐广场,购买健身器材4套,文化大院内设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棋牌室,成立了老年协会和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章程,开展了工作,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活动,新农村建设正逐渐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村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五、沼气池建设。建沼气池225座,深入开展一池“三改”工作,净化村内环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