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鸣峰岩寺
释义

鸣峰岩寺 位于福建省仙游县赖店镇山尾村鸣峰岩,唐中丞郑良士倡建。明代重建;1984年,由释净胜主持重修。寺座西北向东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门、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左右僧舍斋房,占地1932平方米。寺的建筑形状好象一条船,前后殿堂是船的首尾舵,中间长方形的天井,连接着两条长廊,极象船身,两旁僧舍如船的左右舷。这种特异的建筑凤格,相传是因古代鸣峰岩升浮时,此处留有一艘古船遗迹,后人就依着船址建寺,将寺建成船状。1980年9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鸣峰山;山顶有石,高二十余丈。石上有风穴,穴中有蛎壳,天将雨侧鸣,过三日不雨则旱。乡人遇旱,祷之必应。上有鸣峰岩,尝有道人卓姓者,结庵其上。其山层峦叠峰,峭壁悬,清泉白石,甚为胜。文人墨客,多题咏焉。

鸣峰岩;在县南十五里唐中丞郑公良士建久圯孙宋进士知县勋公舍地,卓真人重建、明僧慧德、修清僧石舟重修。宋志云;道人姓卓、字弥真,旧为锯匠,一日入西州台山遇何仙授以二桃,弥真食一留一,仙问何故?弥真曰:留以奉母。仙额之自是性自灵悟,后遂祝发结庵于此山,白日坐化,今真身犹存,里人祀之祷雨必应。岩制为孤舟倚岸道松作缆、顶樟作楫有欲砍其樟者见道人跌坐其上骇止,八月二十五日诞辰四方庆贺,从而解券者多至千人、山中列市夜半毫光,迸见近今犹然。

唐御史中丞 郑良士题鸣峰巖诗:

卓锡栖云老道翁,结茅甃塔万山中。石炉昼夜香腾雾,琪树春秋翠插空。菜长给孤园值雨,藤摆罗汉谷生风。禅闻寂寞无人到,尘世喧嚣总不同。

宋县尉黄岩孙诗:“卓道当年爱此峰,直于顶上驻禅饰。岩深疑有仙人宅,地僻全无俗客踪。罅石引泉围古屋,断烟拖露滴寒松。夜来冷枕蒲团堰,梦破一声残月钟。”

明户部尚书 郑纪咏鸣峰巖诗;遗果仙翁去不还,灵踪冷落在人间。几层楼阁高擎汉,半亩园林斜倚山。午梦易醒啼鸟近,清香不断落花斑。老僧一室大如斗,坐对云松日日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