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仲祺 |
释义 | 明仲祺 (1901一1970) 湖南临澧人。少时在澧县中学读书。1920年,考入北京汇文学校专修英语,翌年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在李大钊的指引下,大量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以及部分马列原著。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北京学联总会主席兼平民教育讲演团负责人。 1926年3月18日,八国通牒事起,激起北京群众的愤怒,仲祺组织北京学生与工人、市民群众集会于天安门,后往执政府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向示威群众开枪,共死伤二百余人。他身负轻伤,仍从容指挥战斗,为死难烈士办理后事,开追悼会,组织慰问受伤学生,通电全国,起来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接着,他又转入筹备“五卅”惨案—周年的纪念活动,被便衣特务逮捕,关押在北京卫戍司令部。反动当局对他软硬兼施,他坚贞不屈,未暴露任何党的机密。后经北大教授黄右昌出面,请元老熊希龄给卫戍司令部修书一封,获准保释出狱。仲祺后经组织指派,于1927年1月,到武汉民运部任秘书。其妻李若兰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年部干事。 大革命失败后,他偕同妻回到临澧。因当时“清乡”在急,难以立住脚。1928年春,夫妇一同流亡日本,他更名终寄,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妻更名弱澜,入乃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他们因政治关系.不便向当局申请公费,后因日经费枯竭而辍学。1930年初,他们到荷属西婆罗洲(今印尼) 三发中华学校教书,明仲祺兼任校长,后转新加坡华侨中学。“九·—八”事变后,他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江苏淮安中学、上海真如法医研究所,讲授日本侵华史课程和“日本研究”课程。1937年后,曾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办公厅文职少将科长、参议,全国慰劳总会常委、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秘书等职。抗战胜利后率全家返乡。1948年春,台湾基隆市市长邓伯粹,以同乡情谊再三请他去该市任自来水厂厂长。1949年夏,拒绝邓的挽留,以回大陆接亲眷为由,毅然离台返乡。 1949年10月,明仲祺到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结业后,任中央财委企业管理局专员。继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基建施工所副主任。1954年,支援天津教育,到塘沾区第一中学任史地教育组组长。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教学之余,编写出《塘沽史》、《匈奴史》等书稿,惜毁于“文化大革命”中。1960年退职还乡,1970年去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