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郑 |
释义 | 明郑(1662年~1683年)又称「郑氏时代」,为起始于中国明朝遗臣郑芝龙以太师之位,独揽南明朝政开始的家族政治势力;1653年,郑成功受封延平郡王,建厦门为思明州,宗永历为正朔,并自设知州及六官。而由中国南明大臣郑芝龙初创、郑成功发扬光大的明郑政权势力,除了支撑南明帝业外,最重要的贡献,为在台湾建立延平王国,并在台湾立下了重要文化经济基础。 初期,明郑不但控制海域,造成「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现象,南明中期(1653年)则自铸永历通宝称王於厦门,后期(1661年)更於台湾建立该岛的第一个汉人政权。郑氏势力自郑芝龙经郑成功到郑经以迄郑克塽,刻划了一个闽南海商集团及政治势力的兴起与崩溃。 若以军事专论明郑,活动区域多在闽浙一带的明郑,军事力量最大时候为1659年,以海军为主的郑家军精锐有17万人之多,并曾围攻南京。另外,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军政中枢都是在厦门,即使在郑成功攻下台湾後,台湾仍只称「东都」。直至1663年,明郑政权实际领导人郑经才将政经中心从厦门移往台湾,并建立延平王国,惟明郑统治辖域仍包含福建的金、厦两岛。1664年4月,明郑於多次战役後,丧失金厦,明郑势力正式於中国大陆消失,转以台湾为最後根据地。惟因清朝军事攻击等因素,明郑政权於1683年随延平王国降清而灭亡。 背景中国明朝时期,位居中国东北方的满族,於1599年创作满文字,因受其影响,至此满人发展自我体系的国家,并在1644年趁李自成起事等因素入主中原,定都北京。 因为清朝未立即进取中国南方,中国南方各地汉人拥立俱明朝皇帝血统的南明政权。该政权共分别明福王、明唐王、明鲁王及明桂王等南明四王,惟四王并不合作,造成势力分歧。其中,本被称闽浙「流寇」而被明朝「招抚」的郑芝龙支持南明唐王,并于1644年-1645年间被南明封为平国公、南安伯及南安侯等重要官职并身兼户、兵、工三部尚书。 初建郑芝龙初建明郑势力后,立即成为海上霸主。明朝郑氏的崛起,虽影响到荷兰人的贸易,让荷兰人数度联合其他势力功击郑芝龙,但郑氏势力仍持续扩张。其规模史载叙述形容:「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 「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明郑势力的通商范围广及: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及暹罗,据估计,明郑兵力达20万,拥有超过三千艘船的船队,成为中国东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延平王1646年,郑芝龙依附中国北方清朝政权,惟其子郑成功仍继续支持南明政权。因两次击退清军有功,郑成功被南明桂王永历帝敕封为延平郡王。至此,郑成功拥有闽浙部分辖土户兵等权,并分别於1658年及1659年两度攻击清政权浙江舟山及南京两重要军事据点,惟均未获得决定性成功。 据台1661年3月1日,占有金厦两据点的郑成功,为了更多领土,於郑成功嘱意下进攻台湾,最後於翌年阳历2月1日攻下热兰遮城,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而该政权王位于1662年郑成功去世后,传郑经、郑克塽二代后,至1683年降清为止。 西征明郑除了拥有台湾领土政权外,也於1673年-1680年间,以军力占拥有中国闽南部分领土。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继承郑成功於台湾建立政府体制的延平王郑经,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率军由台湾西渡福建。郑经先调遣兵万人、船百馀艘先行至厦门,耿军派人往接。开始时,郑军军容不似郑成功时代之壮盛,耿精忠一开始甚为轻视。但郑经以厦门为根据地,陆续攻下漳州、泉州与潮州三府,进而攻下闽粤交接的重要据点惠州。郑经於攻下多座城市,商请耿精忠如约拨船及地方安插兵士。耿精忠不答,双方开始交恶。 1680年代始,广东平南王尚之信、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亦死亡,明郑势力败退仅能守住厦门。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原为耿精忠部将)率舰300艘,将士2万馀人降清,郑经放弃厦门并率残馀兵力回台,至此,明郑在中国闽南的势力再度消失。 军队明郑军队为郑芝龙所创立的私人军队,后来归郑成功掌管,并曾於中国南方发动过两次所谓「北伐」。郑成功在治军上非常的严苛,对於怯战者、畏战者、贪渎者、叛逆者都是杀无赦,而且常常株连全家。从1649年起至 1661年未攻打台湾前,郑成功所诛杀的将吏就有75员,因此明郑军队有「怯者不敢独退,勇者不敢独进,胆勇成列,心力俱齐」的描述,在与清军的对阵当中,胜率极高。 1662年,郑成功除固守金门数万水师之外,亲自率领约25,000名明郑士兵攻打台湾大员,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部队,展开对於台湾的统治。 攻台前 攻台前的明郑军队,主要使用福船,亦称大船。这种船有如此的描述:「为楼三层,乘风冲击,不可遏抑,其高若墉 不可抑攻;其坚若铁石,矢石不能贯,炬不可爇」。当时明郑於中国东南沿海有著绝对的制海权,没有向明郑缴交过路费的外国商船几乎不可能通行。 曾攻打过南京的明郑军队於未据台前,於1640年代大本营即驻於厦门,其编制为内司镇(藩主直辖) 前镇、後镇、一镇、二镇、三镇、四镇、五镇、楼船镇、左、右武卫营、左、右虎卫营、骁骑镇〈骑兵营〉、神器营(炮兵营)、亲丁镇等。 据台后 攻下台湾的明郑军队,随郑成功去世及丧失金厦据点後军力大幅受损,除郑经於闽南西征所建立的军队外,以屯兵方式为主的台湾明郑时期军队约数万名。并於台湾如简化成五军戎政(五军戎务)、总督军务、管军提督、将军、亲军卫镇、陆师镇、水师镇及监军数部份。 1683年郑氏王朝覆灭後,郑家军将领与军队悉数被强迫内渡中国,而据《钦命太保建平侯郑造报官员兵民船只总册》,最后防守台湾的明郑官兵共有37500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