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升 |
释义 | 明升 (1356~?),原名旻升,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县)人。大夏国末位皇帝,夏太祖明玉珍之子,继位时年方十岁,改元“开熙”。公元1366~1371年在位,时大夏朝廷大臣们不和,由其母彭氏垂帘听政。明朝洪武大帝朱元璋登基后,致力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此扫荡各路割据势力,大夏国也遭到打击。明玉珍降封为顺皇帝归义侯。后来朱元璋派太监将他们母子远远地送到高丽国安置。后明升娶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育有四子,从此在朝鲜半岛代代相传。 中文名:明升 别名:旻升 国籍:中国(大夏国) 出生地:湖北随州 出生日期:1356 逝世日期:卒年不详 人物简介明升 (1356~?),原名旻升,湖北随州人(今湖北随县)。大夏国末位皇帝,夏太祖明玉珍之子。明升继位时年方十岁,改元“开熙”。在位时间公元1366至1371年。当时大夏朝廷大臣们不和,由其母彭氏垂帘听政。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致力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此他并扫荡各路割据势力。大夏国也遭到打击,后来明太祖朱元璋降封为顺皇帝归义侯。 起初“奉书”令明升归降,明升以夏王奉书愿意以贡进吴王,却不想失去夏国。而朱元璋不许,当时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即位,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派钦信国公汤和、傅友德入川取大夏。明升奉表降于朱元璋,大夏灭亡,四川归于明朝统治。 在南京,明升和红巾军另一起义军首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经常会面发牢骚。这二人虽都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但朱元璋怕他们受人盅惑,日后危及大明政权,就派太监将他们远远地送到高丽国安置。次年,明升娶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后育有四子,从此在朝鲜半岛代代相传。 史籍记载据史籍《明史》第一二三卷“明玉珍传”记载,明升后代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农历1月,徙往高丽。另据叶子奇在《草目子》一书中的记载:“辛亥七月(公元1371年),台兵攻四川,小升王同其母俱降,其后母召入宫,以海舟送小升王去高丽,飘飘然入于海矣。” 这一事实,在我国的史籍《明太祖实录》和朝鲜的古文献《高丽史》中均有记载。《高丽史》中还记录有明太祖朱元璋给高丽国王恭亲王的函旨:“将那陈皇帝老少、夏皇帝老少去王京,不做军,不做民,闲住他自过活。” 据韩国历史记载,明升与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颇深,经常下围棋。明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时,献上了一套自己亲手缝制的“龙袍”,使太祖李成桂感泣。另外,当时在中国流行的唐装和首饰也开始在朝鲜王朝普及。李成桂为表谢意,封明升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彭皇后去世后,安葬在朝鲜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明升一家在高丽安家繁衍后,四个儿子的后代便分散在朝鲜半岛二十四个地区。日寇侵占朝鲜半岛时期,首次实施户籍制度,把明氏家族分成两大支系:一支系为“西蜀明氏”,另一支系为“延安明氏”。当时的“西蜀明氏”主要指的是本籍在中国四川、当时居住在朝鲜的明氏。“延安明氏”主要指的是,以明氏二世祖明升繁衍生息地延安为籍贯的明氏家族(主要居住在韩国)。 相关研究如今,韩国“明氏大宗会”副会长明鲁升说:在大夏国被灭后的第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将明玉珍之子明升以及其母彭皇后等二十七人遣送到高丽,并宣“不做官,不做民”。明升家族一行来到高丽后,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今朝鲜开城)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 明氏一家在高丽定居后,明升与郡夫人坡平尹氏结婚,生有丝男:大儿子明义,资宪公、资宪大夫;二儿子明见,总郎公、嘉靖大夫;三儿子明俊,副使公、嘉靖大夫;四儿子明信,侍郎公、通训大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