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敏学文化
释义

敏学文化,于2006年8月12日由中国西安张敏学先生提出并完成基本的理论构架。“敏学文化”,最早显现于孔子的《论语》。见《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是“敏”与“学”第一次同时出现在有籍可查的史料之中。

这个时期的“敏”与“学”作用的结果,仅仅代表了个人的修养程度,这个程度就是“文”。

可以肯定地说“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也就是今天的“敏学文化”的思想启蒙之处。

经过了2500多年的发展,“敏”与“学”经与其它不同文化的不断交融,尤其是融会了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步的实践成果,一步步发展和丰富,其整个过程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界和谐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终于在今天这个时代催生了“敏学文化”的诞生。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东方文化之间的兼容,更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兼容。

这种辩证的“扬弃”过程,使得“敏学文化”既兼具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又自成独立的文化哲学体系。

承认、尊重、学习、创新、爱人、重物是敏学文化的理论基础。

敏学文化倡导“敏锐学习,创享和谐”的精神追求。

敏学文化倡导“敏于感知、锐于犀利、学于聪慧、习于娴熟;创于灵动,享于恬然,和于适当,谐于匀称”的行为习惯。

敏学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观点: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学习,改变差异。

敏学文化的六大理论原则

承认

这里要阐述的是敏学文化的理论基础问题。

将“承认”放在首位,是因为“承认”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参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实践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人是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踏进同一条河流里的,这是人类认识的基点,好比大地测量时所确定的大地原点,好比长江源头的沱沱河;

“承认”是取得发展的前提,人类文明就是建立在“承认”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承认人与自然要和谐,承认男女有别,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承认人类在自然界的社会实践中要顺天时而动。

那些诸如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能力的说法、人定胜天的说法,就是违背了“承认”这个基本原则。

这种无视“承认”这个基本原则下所发展的结果。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臭氧层洞穿、南极冰盖快速融化等自然现象,使得全球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这种人与自然非和谐的现状。

在国家治理上,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上乃至于在世界经济渐进于一体化的今天,仍然,缺乏“承认”这个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原则。

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一味的追求GDP,无视对自然的破坏和持续发展的考虑。

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一些大国强国动辄经济制裁,甚至武力相向。这种非“承认”所导致的战争,给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文明不需要战争来捍卫,文明是在相互承认的基础上,被欣赏着接受并发展的过程。

尊重

人类的先贤在记录和反思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无不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是有其深层次理由的,那就是他们都站立在“承认”的基点上,他们承认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这个“承认”为圆心的基础上点划着自己的圆。

这个点划圆的过程,体现了“尊重”。

尊重是“敏学文化”的第二个理论原则,它与“承认”紧密联系,它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作用巨大。

大天世界纷繁多样,就人类自身而言不仅有性别差异、肤色差异、地域差异、语言差异、更有经济差异,这些所有差异能够赖以共同存在,就是建立在“承认”基础上的“尊重”。

只有相互承认和“尊重”文化的不同,才能化解东西方矛盾的冲突,只有承认和“尊重”人类目前存在的共同困难和大的发展机遇,人类才能有大智慧的出现。

学习

是什么?传承了文明,是什么?发展了文明,是什么?传承和发展着文明。是学习,也只能是学习。

学习是“敏学文化”的第三个理论原则,它是“承认”和“尊重”的必然选择。

学习,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展开人类共同的学习,使我们人类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体现“承认”和“尊重”的科学精神,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诚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人类共同的学习,是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的。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学习经历着三次革命。学习的三次革命渐次深入,将最终引领人类走出一个自由、和谐的新明天。

这种建立在“承认”、“尊重”基础上的学习,无疑加快了创新的形成。

创新

创新见证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每时每刻,给予创新使得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取得伟大成就。

一个无视“承认”、“尊重”、“学习”的组织是不会有创新的原动力的,这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

创新是“敏学文化”理论的第四个原则,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显现得尤为重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组织的快速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导地位。

这个时代是各种矛盾纷争异常活跃的一个时代,更是一个强烈要求创新的时代,不仅要在技术上创新,更要在机制和制度上创新,创新出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技术、机制和制度,创新出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机制和制度。

高速化的信息传递,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着“承认”、“尊重”、和“学习”的理性选择,创新会获得不懈的动力,为创新而展开的学习会使人类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爱人

人是创新的主体,是已知的感知未来和顺应并发展未来的主导力量。“爱人”有别于“仁爱”。

“爱人”是人性的基本诉求。

这个人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男女,不分地域、不分文化和宗教,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无条件的爱,是基于天赋人权的爱。

“爱人”是“仁爱”的进步和升华,是2500多年发展的结果。

今天,世界在日益一体化,仅仅拥有狭义的民族主义情怀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一种求大同创和谐的全球观念要求人们从根本上开始“爱人”。

“爱人”体现在承认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人的文化选择并学习不同人群所选择的文化,以期达到共同的文明。

重物

印度一位哲人说,世上的财富能够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贪婪的心。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真实的映照着我们的足迹,人类与自然界中的万物和睦共处,是我们赖以持久的子子孙孙永续发展的基础。

能够给予我们人类物质保证的是大自然,能够整体窒息我们于死亡境地的也是大自然。

那种无视自然承载力的掠夺,那种为一国一己之私利的贪婪占有,从根本上破坏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更是漠视“重物”原则的集中体现。

敏学文化的二重性。

“敏学文化”倡导“敏锐学习,创享和谐”的精神追求

文化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表现为文化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好比酒文化或者茶文化,形式上是饮酒喝茶,但在精神上表现为一种氛围,一种可以自我感觉得到的生活享受。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精神追求。

要么胜造七级浮屠,要么得道升天,要么魂灵升入天国,这些大都是死后如何如何的。

敏学文化”的精神追求是“敏锐学习、创享和谐”,就是倡导人们要以敏锐的行为习惯去学习,去创造,去享受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正如一伟人所说得那样,多少事,从来急,光阴迫,天地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一精神追求,完全贯彻了“敏学文化”的六大理论原则,集中体现了“敏学文化”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非凡的进取精神。

佛教的人生目标:是修成一位人格圆满的大觉者-“佛”。“人人皆可成佛,众生皆可成佛”。

道教的人生目标:是长生成仙和体道合真,其人生境界是美好的天国和人间仙境。

“敏学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敏于感知、锐于犀利、学于聪慧、习于娴熟;创于灵动、享于恬然、和于适当、谐于匀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文化存在的表现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敏于感知、锐于犀利,学于聪慧、习于娴熟;创于灵动、享于恬然、和于适当、谐于匀称”的行为习惯。

具体的讲,则是引导认同这一文化的人,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要逐渐养成对事物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犀利的行动力,通过学习使自我不仅聪明、聪慧,而且更富有智慧。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的演练,直至达到娴熟的程度,进而创造和享受和谐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一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步步去实现“敏锐学习,创享和谐”的精神追求。

习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三者的结合。

敏学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基本观点。

“敏学文化”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学习改变差异。

“敏学文化”传播者致力于“最具价值知识快速传递”为使命。

通过精神追求的实现为“敏学文化”传播者自身和授众人群创造全新的幸福生活。

————————————————————————

敏学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基本观点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学习改变差异。

人类的社会实践证明,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承认和尊重差异性的存在,承认和尊重学习改变差异的可行性,才能饯行“敏学文化”传播者的使命。

这个使命就是—“实现最具价值知识的快速传递”。

甄别和实施最具价值知识的快速传递是“敏学文化”传播者的职业素养和生活习惯。

职业素养和日常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敏学文化”传播者精神追求实现的过程。

通过这一伟大使命的实践活动,为“敏学文化”传播者自身和授众人群创造全新的幸福生活。

敏学文化传播者:是指认同“敏学文化”,并积极传播“敏学文化”的工作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