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皿天全 |
释义 | 商代晚期盛酒器。传1920年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器身于2001年在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拍卖成交,藏家不详;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四角和四面中间共饰八条粗大扉棱,以云雷纹衬地,以兽面纹为主纹,空隙处填夔龙纹,在主纹和扉棱上再饰云纹,器口铭有"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故名"皿方罍"。 简介整器雄浑庄重,透出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为"方罍之王"。 拍卖最高纪录石破天惊:皿天全方罍创亚洲艺术品最高拍卖记录 2001年3月20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一件私人珍藏的青铜方罍器身(器盖现藏中国湖南省博物馆),在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含手续费约折合人民币9000万元,折合2.96亿新台币)的天价成功拍卖,创下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一时间,中国古代青铜器成为全球艺术界、收藏的热门话题。 行家如是说对于皿天全方罍创下亚洲艺术品最高拍卖纪录,国际著名古董商吉赛尔先生这样感叹道:"对于这件青铜器,我能说什么呢?它简直是出神入化、太令人难以置信了!我爱死它了!当你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它时,你会为它整个外型与内涵所震惊,可以说,这件青铜器是巧夺天工的神品!加之故事性极强,罍器的器身在纽约,而盖子还在湖南省博物馆,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翻开全世界的古董交易纪录,从未有人以900万美金拍卖过一件青铜器的。但是,这样的神品,你还是觉得交易价非常合理,这或许也意味着人们对稀有古铜器越来越重视,行情也将持续上涨。" 是啊,青铜器是数千年前世界灿烂文明的记录,它包涵着人类对自己遥远过去的美好回忆。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流逝,这些出土本来就极少的青铜器只会越来越珍贵,其价格也将越来越高。 不朽象征青铜器:财富权力的不朽象征尊贵荣华的身份体现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之后,熔点降低,硬度增强,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这种"青铜之金"虽非现代意义上讲的"黄金",但在先民眼中,比之"黄金"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出土和传世的大量青铜器可见,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古代青铜器与青铜工艺的演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进化史。 青铜材料的稀有和青铜铸造工艺的先进性,使得青铜器与陶器、木器和石器等沉沦于日常物用的器具,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青铜鼎、簋、尊、盘、爵等作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表里、融贯一致的。可以说,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特色独具的权力表达系统。 青铜器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礼器。商周社会以严格反映等级制度的规章仪式,即所谓"礼"来维护政治、经济权力,而祭祀则是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圣化的中心环节。青铜器在祭器中占据了很大份额,是贵族宗室内部族长和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主持祭祀必备的礼器。此外,青铜器的制作和赠与也与商、周时代贵族间婚媾、宴享、朝拜、会盟和铭功颂德等礼制活动紧密相关。 作为古代礼治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王、侯所制造的鼎、簋也被视为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传说大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铸鼎于荆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诸侯、统治中原的夏王朝立国的标志。而"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则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代兴,"九鼎"便随之易手。春秋时,楚庄公向周定王的使者"问鼎之大小、轻重",使得"问鼎"一词成为觊觎国家权力或泛指试图取得权威支配性的经典说法。置立于王室或宗庙内青铜礼器的转移,实质上是权力与财富的再分配所带来的政权转移,"九鼎"作为中央政权的象征,谁占有了"九鼎",谁就握有全国最高的政治权力。同时,各级贵族在使用礼器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所谓"钟鸣鼎食",即表示了家族人丁兴旺、仆役众多的宠大场面,成为贵族显示自己身份之高贵的标志。正如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所言:"青铜便是政治和权力"。 稀世珍宝青铜罍: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罍是中国古代用青铜制作的大型盛酒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常提到罍,《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金罍即是青铜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姑且斟满那酒罍。” 罍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重要的礼器,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罍是必备的酒器。其基本形制有圆体和方体两种。根据目前的资料考证,青铜罍诞生于商代晚期,很快便为代之而起的青铜 所代替。 由于青铜罍流行的时间短,数量少,尤其是方体罍,更是十分稀少。兼之距离我们有4000多年,能保留到今天的,已十分罕见。 在这些罕见的青铜罍中,皿天全方罍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造型雄浑,形体巨大,通体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高超卓绝的铸造技术,神采飞动的气势和令人倾倒的精美纹饰,是其他古代青铜器无与伦比的,堪称"罍中之王"、稀世珍宝。因此被收藏家和古董商们作为梦寐以求的珍藏对象,创下拍卖场上的"天价"也就无可厚非了。 历史回顾收藏遗嘱2000年前一位收藏家的遗嘱 据载西汉文帝的爱子梁孝王刘武(公元前?--公元前124年)是一位著名的古物收藏家,也是当时的全国首富。金库中的钱和珍宝比国库还要多。他收藏有许多国宝级文物,其中以一件青铜罍最为珍贵,他临死前立下遗嘱:"此罍价值万金,要好好收藏,切勿给予别人。"刘武的儿子刘买继位后谨记遗训,保管好青铜罍。十年后,刘买去世,刘武的孙子刘襄继位,为梁平王。平王王后知府库中有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青铜罍,她想要得到。这时祖母李太后(刘武之妻)还健在,对王后说:"先王有遗命,不准把罍给任何人,其他物品,即使价值千万,都任你挑选。"然而,梁平王很宠爱王后,不听祖母李太后的劝阻,到府库取出青铜罍,给了王后,祖母李太后大怒。梁平王和王后因此怨恨李太后,对她很不孝顺。 李太后死后不久,梁国有一个叫犴反的人向朝廷告发,详细说出了梁平王夫妇和祖母争罍的事情,朝廷百官提出要按法律废梁王为平民,皇帝给予宽大处理,削去梁国八座城市,把王后绑赴刑场斩首。 身世漂零 身首异处 - 皿方罍的传奇经历 关于"皿天全"铜方罍出土后辗转流徙、身首异处的叙述有多种版本,所述流传情形大同小异现将两种分歧较大的说法陈述于后,供收藏者酌别。 传奇经历之一据长沙邓昭辉先生提供的资料,关于皿方罍的最早记载当属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成都木雕版刊行的《长沙古物闻见记》,该书为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商承祚教授所著。商教授于1937年12月在江西婺源潜心著述(《石刻篆文编》)两个月,次月抵达湖南长沙,经湖南知名文物古董收藏家蔡季襄、钱无咎等人介绍,得有机会接触欣赏众多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战国漆器等。《长沙古物闻见记》正是作者根据自己在长沙三个月里的所见所闻整理而成的。应该说,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见闻记是真实可靠的。 商教授在书中写道: 民国九年(1920年),桃源县立女子中学建校舍,掘得铜鼎一,高约七、八十公分。通体华纹,作瓜皮绿色。以常品视之,置诸庑,为唾盂。有笔估时至校博蝇头,则据鼎上坐。一日,语常德骨董商,允运抵时,酬值两千四百文(不足二元)。笔估赂校役钱千许携出。某商即夜赁船载汉皋,以三万圆兑手欧人。已为长沙诸贾探闻,要挟不允售。商恐,再索两万圆以实长沙贾人口。欧估急将鼎运上海。湘贾犹以为未厌。七万者诡言也。往复争持,风闻于上,乃梏与事诸商。电上海踪其器,终不可得,诸贾愿将得两万元捐为地方公益以赎愆尤。其事乃寝。今南门天心阁即以此款兴建者也。同学刘茂华为予言如此。 作为学者,商承祚先生的治学是十分严谨的。1941年,商教授对此事又重新进行了深入仔细的调查,并将其载于《长沙古物闻续记》中。商教授在文中写道: (1941年)四月十一日,于飞龙旅社结识谭,湘人,亦嗜古,见予《闻见记》邻邑所载桃源鼎,谓器乃直载于沪售去,是案株连估客十余人。事未发时,商人续得此鼎之盖。案发,秘不敢出,时往多日,物不能浦合,商人乃将盖赠军人,为之缓颊。谭曾一见,色葱绿,花纹细致,上有字若干。后因夤缘,又转赠某公,皆不重视,今仍在某公乡间,以之草菅,为犬卧具,视同瓦砾。何古物之不幸,而得之者盲目以至于斯耶! 从商承祚先生有关桃源铜鼎的形状、大小、色泽等方面的记述,我们可以得知,桃源铜鼎其实就是惊现美国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并一举创下亚洲艺术品拍卖价新高的"皿天全"铜方罍。 传奇经历之二据年事已高的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高至喜先生记载:皿方罍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暴雨冲刷而在山间沟边出土,后被当地一农民秘藏。但出土"宝物"的消息很快传开,湖北商人石某闻讯,火速前往桃源漆家河一带寻访。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寻访,终无所获。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大雨,石某去一农户家避雨,以四块银元给该农户家小孩买了一些零食,得与其主人接近,并从小孩口中获悉出土的"宝物"即存放在该农家楼上。经石某再三央求,终于一睹铜方罍尊容。石某心喜若狂,当即以400块银元成交。正在准备午饭时,物主的大儿子回家,得知"宝物"有人愿出高价收购,遂取方罍盖前往附近小学校钟校长处询问:"如此破铜,何以值此巨金?!"钟校长是读书人,见方罍盖绝非一般古物,当即决定出800块银元购买此铜器,即将方罍盖留下,并嘱物主长子速将器身送来。物主长子十分高兴,一路呼叫,被石某闻见。石某知道事情不妙,便匆忙抱着方罍器身夺路而逃。从此皿方罍盖、身异处,各自留下了一段传奇经历。 且说钟校长获得方罍盖后,心里一直牵扯挂着方罍器身,曾呈请当时的桃源驻军周磐团长"缉拿奸商",希望能得全器。几个月后,拥有方罍器身的石某亦托人找周磐欲购方罍盖,出价四五万块银元,并许诺事成之后再给3万作酬劳。周磐没有答应。石某又到常德求助于贺耀祖师长,贺曾派兵到钟校长所在小学搜寻方罍盖,然一无所获。钟校长害怕,便前往周磐处请求帮助,并说愿将方罍盖捐献国家,但求资助兴学。周磐当即给钟校长5000块银元,并给期票5000元。皿方罍之盖遂归周磐所有。当时的段祺瑞政府亦获知方罍出土,曾"严令追缴",湖南的赵恒惕也扬言要追缴至省政府保管。周磐采取拖延策略,使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追缴均未成功。 到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追缴"之事只好作罢。此后皿方罍盖一直由周磐保存。后来获得皿方罍器身的美国煤油大王曾托石某以14万银元欲购方罍盖,石某再次来到桃源,结果被贺耀祖的军队抓捕入狱,并被罚款10万元才得以获释。美国煤油大王闻讯,心有不甘,后又托人欲以20万块银元购买方罍盖,但周磐索价50万美金,终未成交。 1952年周磐被捕,曾写"补充坦白材料",交待了皿方罍出土和流传的详细经过,并主动献出方罍盖,希望能"立功赎罪"。同年4月的一天,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金明亲自将方罍盖送交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嘱"妥为保存"。 1956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方罍盖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而时任博物馆馆长的高至喜先生亦曾多方打听皿方罍器身的下落,但始终没有任何消息,便只好在1964年主编的《湖南省文物图录》中,先行刊布了方罍盖的材料。 再说石某在得到方罍器身之后,即以高价将其转售给上海的李文卿和马长生,后流出国外。先为美国煤油大王所得,后又归日本大阪一收藏家。尔后方罍器身又转售给日本东京的著名收藏家Asano。Asano先生在获得方罍器身后曾多方求购方罍盖,并曾在英国购得一春秋时期的方形器盖,但盖的大小、纹饰、颜色与皿方罍器身多有不同。 一次偶然的机会,Asano先生在一学者处获知中国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方罍盖,其铭文、纹饰、大小可与罍身相配,Asano先生遂多次来中国了解方罍盖的情况,计量方罍盖的尺寸,对比器盖器身照片,发现除铭文稍有不同外(方罍器身的铭文少"天全"二字),其余均相同。由此可以推断,即使它们不是原配,也应是皿氏家族同时所铸之器。 传奇经历之三“皿天全”方罍的身世可谓坎坷。据传说,这件宝器是1922年在湖南桃源出土的。方罍出土后,其发现者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宝物,只是不经意地放在家中盛物。然而,挖出一个有着精美纹饰的大铜罐,毕竟不是件平常事,乡亲们将这件事越传越远。 终于,一个湖北籍的石姓古玩商人得知了此事。他来到器主的家中,想要收购方罍。经过一番论价,双方讲定以四百银元成交。见来人竟愿出此高价,器主又心生疑窦,生怕卖低了价钱。故一边巧言稳住石姓古玩商人;一边密嘱其子持器盖到附近一所学校,找有学问的人问个底里。哪知学校的校长见此器盖非比寻常,知是宝物,当下愿出八百银元。器主之子大喜过望,狂奔而返,一路呼号。其声被石姓古玩商人听到,知不妙,遂不顾器盖,丢下四百大洋,抱器身而去。 “皿天全”就这样身首异处了。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曾为美利坚合众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所收藏。器盖则落到了当地湘军的一位周姓团长手中。据说美利坚合众国的藏家曾找过周姓团长,欲出价二十万银元收买器盖。然,周姓团长竟开出五十万美元的卖价,以致未能成交。“皿天全”也终未身首合一。 解放后,“皿天全” 器盖依法收归国有。1952年由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此后,“皿天全” 器盖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藏品。 再次展出“皿天全” 的器身,曾在冷战时期一度脱离了人们的视线。直到1992年,上海博物馆原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才在出访日本时,在一位友人家中偶然见到了久违的“皿天全” 器身。据这位友人讲,这是他于八十年代中期从英国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而他并不知道这器物还有盖子。马先生告诉他,器物的盖子在中国湖南。 日本友人得知器盖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曾亲往湖南,蒙湖南省博物馆友善接待,得与“皿天全” 器盖亲密接触,并生“非份之想”。他欲出资美元三十万捐建一间精良的陈列馆;并捐赠一品西周初期的精美器盖,以换取“皿天全” 器盖。湖南方面也曾为此事派员专程赴日本考察洽谈。终因法律问题无法逾越,“皿天全”又一次错过身首合一的机会。 此后,中、日双方几经努力,欲成就“皿天全”身首相合的好事。曾想过将器身和器盖运到上海,在上海博物馆整器展出,因故未果;又想到新加坡办整器展出,也因故未果。 再后来,日本友人遇到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决意出手“皿天全” 器身。得知这个信息,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参加竞买。“皿天全”身首合一之时即将到来。哪知,拍卖会上一位买家出价超过我方预算近四成,以924万美元的高价拍得“皿天全” 器身。据悉,这位买家是位法国人。“皿天全”的命真苦。 “皿天全” 整器通高:84.8cm;器身高:63.6cm。器盖铸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铭文;器身则铸有“皿父乍尊彝”五字铭文。整器以云纹为地,肩、腹分别以大兽面纹为主纹,并间以夔纹;前后两面正中,上下排列两立体兽首;左右两面肩部各有一兽首衔环。 通器饰八道粗壮扉棱。整器雄浑庄重,富丽堂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