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族生态审美学 |
释义 | 《民族生态审美学》作者黄秉生,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章,分别阐释了民族生态审美思想,民族生态美的形成,民族生态环境美,民族生态美的价值,民族生态审美场的全球化等内容。 版权信息书 名: 民族生态审美学 作 者:黄秉生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 ISBN: 9787105066605 开本: 32 定价: 22.00 元 内容简介《民族生态审美学》阐释了民族生态审美思想,民族生态美的形成,民族生态环境美,民族生态美的价值,民族生态审美场的全球化等内容。 作者简介黄秉生,男,壮族,广西巴马人。1973年毕业于广西民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全国民族院校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广西文艺理论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文艺心理学、民族生态美学研究。讲授文学概论、文艺心理学课程,致力于民族审美心理的研究。曾多次获得区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广西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教学工作优秀工作者等。 部份论著: 《壮族古代文学理论初探》 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3期 《彻底歌声听壮家》 《民族风情与审美》,红旗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史纲》(合著)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百越民族审美情致钧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96年第2期 《文艺欣赏心理》(专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生态美感本质论》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六期 《生态审美学》(合著 第二主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文化根系与壮族文化生态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广纳文化根系与壮族文化生态美》 同上 第4期 《崇智文化根系与壮族文化生态学》 同上 第3期 《壮族文化生态的依生之美》 广西师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壮族文化生态从依生美向竞生美的过渡》 右江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 同上 第六期 目录前言 民族生态审美研究的构想 一、民族生态审美的一般理论研究 二、民族生态审美的个案研究 三、民族生态审美研究中的误读问题 第一章 民族生态审美场 第一节 民族生态审美场的本质 第二节 民族生态审美场的结构 第三节 民族生诚审美场的整生 第二章 民族生态审美范式 第一节 民族生态的依生之美 第二节 民族生态的竞生之美 第三节 民族生态的共生之美 第三章 民族生态审美理想 第四章 民族生态审美风尚 第一节 民族生态文化与审美风尚的生成 第二节 民族生态审美风尚之一;崇高的浪漫 第三节 民族生态审美风尚之二:质朴的秀美 第四节 民族生态审美风尚之三:艺术的自然 第五章 民族生态美的形成 第一节 民族生态文明的初始形成 第二节 民族生态文化的多元涌现 第三节 民族生态美整体潜能的自由展开 第六章 民族文化生态美 第七章 民族生态环境美 第一节 民族生态环境及其审美文化指向 第二节 民族生态环境美的生成脉络观;审美的民族性元话语 第三节 民族生态环境美的统观化——后现代语境下民族生态审美场的文化构成 第八章 民族生态环境艺术美——民族生态审美场的生成原理与历史叙事 第一节 民族生态艺术性:民族生态审美场 第二节 民族生态艺术化:民族生态艺术历史叙事的功能呈现 第三节 民族生态艺术美:民族生态审美范式、审美理论对符号实会的反思 第九章 民族生态美的价值 第一节 民族生态全域全程的审美感受价值 第二节 民族生态全域全程的审美教育价值 第三节 民族生态全域全程的审美创造价值 第十章 民族生态审美场的全球化 第一节 民族生态审美场的中国性与全球性 第二节 民族生态审美场的中国化与全球化 第三节 人类生态审美场中的民族生态审美场 结语 天人整生的民族审美场 一、民族个体与所处之天整生的审美场 二、民族整体与所处之天整生的审美场 三、民族总体与所处于之天整生的审美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