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
释义 | 二次创业理论(第一次创业——生存创业: 第二次创业——生态创业:)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运营是用先进的理论规范经济活动 知识运营是企业“软件”的运营 知识运营是智力运作方式的综合和升华 知识运营是自上而下的运营 知识运营是经济的无投资增长 知识运营是生产力互相转化的中介) 概述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知识产业是龙头,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整合,使知识在生产系统中占主导,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先导与主导,使人类由一次创业转变为二次创业,使人类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二次创业就是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在宏观产业层面上,二次创业就是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龙头产业。因此,上述二次创业的微观方式是宏观方式的内涵,宏观方式是微观方式的外延展开。作为项目的知识运营,是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的能动的先导部分。作为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是上述二次创业一般规律在民营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使第五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信息产业、第六次产业革命形成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从分离走向以知识产业为中心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传统产业中的知识、或知识在传统产业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由从属转为主导。 只有知识产业的龙头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走向统一,而且使传统产业走向统一。知识是传统产业统一的桥梁和纽带。而只有知识产业龙头化,才使这种桥梁和纽带现实地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它们各自得以升华和超越。这是人类创业史的否定之否定:人类“产业”未分状态→各个产业的分离→各个产业的重新统一。 对于工业上落后的国家来讲,这种统一使它们可能不再重复那些污染工业、高耗能工业和剥削性经济,借助知识文明尽快直接达到工业文明的繁荣,使之后来居上——既保持回归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业文明。这就是世界大同——人类重新走向统一,只不过是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以上内容摘自:陈世清《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 二次创业理论用创业过程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由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创立。 第一次创业——生存创业:以实物和能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人类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这种求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实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开采和利用为前提。 人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六次产业革命: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工业、信息业、知识业。六次产业革命的过程说明了一个铁的历史规律:人类必然自发地从认识和利用物质资源开始,然后及于能量,再及于信息,最后从信息中提升和利用知识。因为,人类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实践过程。这种以实物和能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决定了人类生活水平只是求生存;而这种求生存的生活方式,必然以实物和能源的大量不可再生性的开采和利用为前提。这就造成了原始社会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统一、奴隶和封建社会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同人的分裂、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分裂。 第二次创业——生态创业:对自然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解决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只有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要素,人们才能逐步以最少的实物和能量的资源就能求生存。这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态——可持续发展。如果说,第一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当前的生存问题,必然要对自然资源作掠夺式的“经营”,这时自然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第二次创业解决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然要和自然和平共处,要求对自然资源作内涵的有效开发,这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等知识的其他方面也就同时成了第一生产力。 生态创业、可持续发展,是二次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次创业,是由低层的经营活动向高层的经营活动转移,第二次创业是用高层的经营活动统驭低层的经营活动。二次创业,就是以知识产业为龙头,以对人类第一次创业的成果——传统产业——按生态原则重塑改造为途径,以人与环境的协同为基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 二次创业的理论基础:五度空间理论传统物理学的空间概念,就是立体三维空间。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可以相互转化,时间是空间的另一种方式,因而传统的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成了四维空间。根据系统论,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这个层次不仅是传统物理三维空间中的高度,或可用感官把握的不同的物理层面,而且狭义上指事物的不同深度的本质。它虽然只有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把握,然而却是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同时,这种不同层次的本质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成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人们感官可以把握的新的物理三维空间。因此,四维空间还应加上层次一维,任何真正的系统都是五度空间。这五度空间的任何一维都可以和其他四维相互转化。作为事物本质的反映的人的意识空间或心理空间,本质上就属于这五度空间中的第五度空间——层次空间,而且是高层次的层次空间(意识本身又分成不同的层次,哲学思维的空间是最高层次的层次空间)。它同物质世界的相互转化,是五度空间相互转化的具体表现。 人类二次创业理论,突出了人在“社会——自然”统一系统五度空间中的主体地位,用人的主体性重新定位整合人所活动于其中的一切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知识运营学的五度空间方法,就是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以人类二次创业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为指导,以主体性和科学性相统一为原则,吸收心理学以及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建立起来的科学、规范、全新的经济研究和建立经济学体系的方法。 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知识产业是龙头,知识运营是二次创业的核心。 知识运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整合,使知识在生产系统中占主导,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先导与主导,使人类由一次创业转变为二次创业,使人类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的知识运营,是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知识运营的能动的先导部分。 在微观企业层次上,知识运营就是用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用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用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 在宏观产业层面上,知识运营就是使知识产业成为其他产业的龙头产业。因此,上述知识运营的微观方式是宏观方式的内涵,宏观方式是微观方式的外延展开。 知识经济并非通常所理解的,仅仅指知识的商品化、产业化。正好像工业化并没有也不可能代替和取消农业一样,知识产业化也不能代替和取消传统产业。知识经济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知识的产业化,更重要的,在于知识产业的主导化和龙头化——用知识和知识产业来统驭和改造传统产业。 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使第五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信息产业、第六次产业革命形成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从分离走向以知识产业为中心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使传统产业中的知识、或知识在传统产业中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由从属转为主导。 只有知识产业的龙头化,才不但使新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走向统一,而且使传统产业走向统一。知识是传统产业统一的桥梁和纽带。而只有知识产业龙头化,才使这种桥梁和纽带现实地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它们各自得以升华和超越。这是人类创业史的否定之否定:人类“产业”未分状态→各个产业的分离→各个产业的重新统一。 对于工业上落后的国家来讲,这种统一使它们可能不再重复那些污染工业、高耗能工业和剥削性经济,借助知识文明尽快直接达到工业文明的繁荣,使之后来居上——既保持回归自然的特色,又享受工业文明。这就是世界大同——人类重新走向统一,只不过是以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运营,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运用市场手段和现代信息手段(主要为信息高速公路),开发知识这一精神资源,促使知识成为生产力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剂”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催化剂”,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由生产力中非主导要素转变为主导要素,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给运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高科技项目与经济增长方式。知识运营是人类迄今最高层次的项目、最新形态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经济与知识运营的最高形式是知识产业的龙头化。 知识运营是用先进的理论规范经济活动以往的经济活动都是从经济实践活动中形成经验,再从经验上升为理论;而知识运营则一开始就是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经济活动。理论先行是知识运营的第一特征。 知识运营的第二个特征是用科学规律规范经济活动。我们现在用得越来越频繁的诸如“规范经营”、“规范竞争”、“与国际惯例接轨”等字眼,其中的“规范”、“国际惯例”等都是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或人类长期经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济活动的科学规律。这些规律虽然都以规则、法律等观念形式存在,然而却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知识运营就是帮助人们自觉地发现、制定、运用科学规律指导人们的经济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活动的效益。 知识运营是企业“软件”的运营企业“软件”有两层含义:①企业客观的关系,包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产品之间的关系;②企业主观的关系,即反映和处理企业客观关系的理论(含理念)、制度、管理。知识运营,就是通过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的主观关系,来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的客观关系,以取得企业最大限度的效益。 知识运营是智力运作方式的综合和升华企业智力运作方式有三种:点子→策划→创造。这是知识运营从低级到高级、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实际上,点子、策划也都包含了创造,只是自发、肤浅、低层次的创造。创造就是通过质变,达到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量变达到质变,必须通过序(结构)变。知识运营就是通过对生产各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序变)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知识运营是自上而下的运营人类以往的经济活动发展是从产品运营,上升到资产运营,尔后上升到资本运营,最后上升到知识运营;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以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前者呈自下而上发展,后者呈自上而下提升。我们把前者称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第一次创业,后者称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第二次创业。 知识运营是经济的无投资增长传统观点认为,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这是片面的。资本积累只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而内涵扩大再生产,靠的不是资本积累而是知识积累——知识运营。如果说,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大于增加几吨炸药释放的能量,那么,靠知识运营带来的企业的序变(理论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而产生的能量,也必然大于简单的投资增长而产生的能量。实际上,通过投资的量的增加也必须通过序变(结构的变化)才能达到经济总量的增长。知识运营是把这种序变自发上升为自觉,从而产生相对于投资增长的“无投资增长”效益。 知识运营是生产力互相转化的中介知识运营促使现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把精神生产力转变为物质生产力的同时,也促使物质生产力转变为精神生产力,促使知识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推动知识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创立者简介陈世清:对称管理模式、和谐管理模式的创立者,把管理学与成功学相结合、创立管理成功学与成功管理学的开山鼻祖。他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中国人第一个自己原创的经济学体系、管理学体系、擅长跨学科研究而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曾出版《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等四十多部著作,并公开发表数十篇经济学、管理学、哲学论文,论文多次转载并多次获奖。他是纵深学科、五度空间理论、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对称经济学、再生经济学、和谐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对称管理学、人类二次创业理论、知识运营学、创业经济学、名牌经济学、共有制理论等经济理论的创始人,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真正的经济学家。其创立的对称经济学被认为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是人类经济学范式的革命。 简介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指民营企业凭借企业家的胆识、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采用非常规运作方式,使企业获得超常的发展,完成了一次创业之后的再创业。 内容1.民营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的关键是要解决二次创业的内在推动力和再次激活管理机制。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在于利益和权力的分配,企业要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革,使创业者将足够的权力移交给新的创业者。通过建立新的价值评价标准来实现价值分配,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民营企业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民营企业的组织建设主要要解决三个问题:集权与分权管理模式的选择;管理者队伍的培育和建设;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创新。一般说来,若企业所从事的经营领域单一,主要产品处于成熟的市场和成本竞争时期,子公司之间关联程度与风险程度高,采取集权模式比较有效;而若各子公司之间差异大,而且各具市场利益,那么可能采取有机式的事业部制式为好。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正确贯彻执行公司战略意图的高素质管理者队伍是组织致胜的关键,实行创业者与职业管理者分离,日常管理由专业管理的精英们负责。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产生公司内聚力的源泉,企业二次创业必须有文化作支撑,通过文化建设让全体员工达成共识,让高层领导与基层员工相互理解和沟通。一次创业可以靠抓住机遇或个人素质,二次创业则要靠群体奋斗,而群体奋斗的凝结剂就是文化。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培育和发展的过程,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对企业文化建设要长抓不懈。 二次创业的含义二次创业的含义是什么? 二次创业是对较早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而言的,是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再树辉煌形象的问题。 具体讲,可包括如下内容: 1、品牌和信誉民营企业在急剧扩展的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模仿,粗制滥造的问题,对品牌,商誉等问题注意不够,这是情有可原的,甚至可以说带有某种必然性。然而事情发展到今天,塑造自己的品牌和商誉已经刻不容缓——因为知名品牌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意味着“回头客”,意味着同样的产品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品牌本身就是商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商誉通常还包括信誉,良好的信誉可以带来融资的方便。 2、规模经济问题经济学上所讲的规模经济,是适度规模,太大不行,太小不好(成本太大,超乎自己的管理能力)。从规模经济出发去审视民营经济,一方面存在盲目扩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企业规模太小,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以及过度竞争的问题。在二次创业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联合,作大规模,降低成本,消除过度竞争。 3、管理规范个别发展好的民营企业,曾经急剧扩张,企业的内在管理则被放到了相对次要的地位。与急剧扩张相伴随的则是重视生产,重视营销,再者,限于当时的企业规模,一般化的管理也能过得去,或者说,相当多数的民营企业家就他们的能力而言,只适合管理小型的企业。今天,企业的规模已经急剧扩大,昔日的管理小企业的甚至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方式,管理经验已经很不适应,如果不加强管理,规范管理,难免会出现猴子掰包谷的现象。基于此,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必须建立一系列规范而科学的运行规则,管理制度,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素质——关键时候企业的强弱,就表现为长期管理中铸就的企业素质。 4、制度变革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基本上还是家族化管理,这在民营企业创业的最初阶段,由于家族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其有着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家族式企业又天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例如家族成员特别是其中能干的成员毕竟有限,科学的管理往往受亲情的羁绊。这种哥们弟兄打江山的发展到后来肯定内部摩擦不断,甚至由于内讧而分裂。据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历史给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一般的企业开始都是家族式企业,随着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的问题,也随着法制的逐渐健全,家族色彩越来越淡化。即使是家族式的企业,实质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家族制。一种是比较原始的家族制,一种是生长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现代家族制。现代的家族企业制,也注意参股,股权的多元,人才的吸纳;管理的规范等。这种现代家族制通常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更接受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我们民营经济的企业制度发展的方向,首先是向现代的家族制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逐步淡化家族制色彩,并最终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当然,这取决于社会的契约精神,法律制度的建立。关于制度变革,这里想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优秀的企业家而言,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作一个造钟的人,而不简单地是一个报时 的人。当初没有钟表报时时,一个人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可以看天象报时,但他的子孙却没有报时的才能。另一个人是造钟者,他造了一座钟,不仅他能报时,他以后的人都能报时。从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经济作用看,后者更伟大。 那么,什么是企业家要造的钟的基本内容呢?企业家怎样才能造这样的钟呢?我以为这样的“钟”的基本内容包括,远大的目标,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核心文化和科学而严格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民营企业其开业元勋中报时者不乏其人,二次创业的核心任务是“造钟”。 5、结构提升当前的经济过剩,实际上是在一个较低层次的过剩,如果我们能够提升经济结构,总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打开一片蔚蓝色的天空。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企业,对民营企业更是如此。三、二次创业必须解决的认识问题要顺利实现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或者说提升档次,民营企业必须解决如下的认识问题:首先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要克服自卑与自负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自卑方面的问题又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根据党的十五大的报告和修改后的宪法,应当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理直气壮的推进民营经济的壮大和提升。二是要认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绝对不仅仅是像既有理论所讲的那样,即只有生产力水平低的领域才适合民营经济。一些地方民营经济高科技异军突起,完全证明了民营经济可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大显身手。解决自身方面的问题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要认为自己过去干的不错,今后就会无往而不胜;要知道在此一领域干的不错,在彼一领域不一定干的不错。二是一些早期的民营企业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要以自己的文化水平低照样可以成事为骄傲的资本,从而瞧不起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这就像当年毛泽东批评的工农干部的经验主义,这样容易窒息自己的进步其次是继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所谓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双双进行交换,这样作不仅可以把自己,也可以把社会的蛋糕作的更大。民营经济最初的成功者,基本上都是发挥了自己的资源优势,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现在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告诉那些最初的成功者,不要盲目铺摊子,不要盲目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历史的经验多次证明,东施效颦是注定要失败的。最后是要弄清什么样的企业才是优秀的企业。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背景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下以产值,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论英雄,当然是越大越好。此外,计划经济下那些地处偏远,没有形成“族群”配套的企业,也不得不大,所谓的肝胆俱全的大而全(小的也要全)。此外,“大”了行政级别以及与之相关的待遇也高。而在市场经济下,则主要看企业的竞争力,看企业的滚动发展能力。必须明确,企业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必须把增强竞争能力,把挣钱放在首位,做大,还是做小,都必须服从这一战略目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