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权县一高 |
释义 | 民权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33年, 商丘市民权县第一高级中学是商丘市示范性高中,学校有高级教师79名,一级教师109名,名特级教师4名,研究生学历6人,在校生6187人。已有78年历史。早在60年代,曾以较高的升学率誉为中原名校。学校几经变迁,几度发展,现已形成有9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6187人学校占地100余亩,五栋教学楼相映生辉,一座集办公、电教、多媒体、实验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气势雄伟。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有高档次理化生实验室10个,微机室3个,语音室2个,多媒体投影厅一个。学生餐厅宽敞明亮、豪华壮观。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标准体育场一个,乒乓球训练馆一个,两栋男生宿舍楼,两栋女生宿舍楼,整个校园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四季常青,是有志青年勤学成才的理想场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民权第一高级中学是2002年被商丘市教育局命名的首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重点高中),同时双是河师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省教研室作文教改基地。 近年来,学校狠抓管理,抓学校质量不断提高,管理规范有序。多次评为市、县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商丘市文明学校”2003年12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授予“十五”重点科研究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于实验”实验学校。2002年因高考成绩突出,被县政府通令嘉奖。2003、2004年高招成绩又一次位居商丘市普高前列。2005,06,07,08,09,10连续几年获得省优秀高中 现购置原黎阳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全封闭管理更加有力的使民权一高的教育做的更好、 主要领导董 鑫 张玉波 赵昌富 周海燕 刘丰台 陈庆凯 韩建伟 陈 民 张丽华 时进义 王家业 王红卫 赵国树 杨 昭 李正山 马远平 时进义 李传义 丁建华 百度贴吧民权一高吧 吧务人员: 吧主:王文冉,荣豪 小吧主:刘冰雪,王兴,王方博。 文学期刊《红烛》语文教学和文学创作一直是民权第一高级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串珠玑,民权一高校园文学社的诞生和发展应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小溪文学社”的诞生。1986 年,在时任一高团委书记黄建华老师和教导主任徐永念老师的鼎力扶持下,一高校园文学社出现新局面,出版了十六开油印的校刊《小溪》在校园传阅,开创了民权一高校园文学写作的先河。 1998念,民权一高“红烛文学社”创办了校刊《红烛》,旨在及时地反映一高人新时期的整体精神面貌,为校园文化建设适应新时期教育形势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校长秦海琴的大力支持下“红烛文学社”迅速发展成熟,校刊《红烛》成为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环境下的一支奇葩,全体师生争相把她当作倾吐心曲展示才华的园地,在民权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校领导和党团组织的带领下,“红烛文学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社员们纷纷在《民权报》《商丘日报》《河南科技报》《作文指导报》《河南青年报》《教育时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50余篇,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荣获国家级奖项的就有35人,许多媒体对红烛文学社的发展均做了专题报道。“红烛文学社”以突出的成绩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并被收录《全国优秀文学社录》《红烛》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刊”并荣获“一等奖”。多次在全国学东南亚OK术研讨会上传阅交流被“北京天龙文化馆”收藏,全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专家在评价《红烛》时说:“《红烛》虽是校刊她不仅是学校的喉舌,而且在全国独树一帜,为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开启了一片蓝天,是目前同类刊物中的佼佼者”。全国中语会评价说“红烛紧跟时代步伐,服务教育改革,体现创新精神,弘扬创新文明,在培养学生文学素质,促进语文教学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全国中语会理事长亲笔题词:“红烛之光永照千秋,成功在于不懈奋斗。” 校园文学社的发展得益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蕴含了编辑老师的汗水和心血。红烛文学社社长、校刊主编尚中兴被师生们称为“四忙主编”,经过多年的工作探索,他闯出了一条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尚中兴诗选》,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大奖。先后获得了“世界华人专家”“中国教科研专家”“商丘市科技创新教师”“科学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他创作的旧体诗分别被编入《中华诗词》《全国精短文学作品集》等专业书刊。事迹和传略先后被《世界华人专家名典》《中国专家名人词典》《中国名人大典》等大型辞书收录。 在谈到“红烛文学社”发展前景时学校领导表示:弘扬一高优良传统,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引导文学爱好者健康成长,为一高的腾飞鸣锣开道是文学社的任务和宗旨,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办出特色、彰显校风是校报《红烛》的不变追求。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探索和作文教改实验,民权一高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红烛文学社为龙头,以《红烛》和上级报刊为两翼、以教科研组织为堡垒,以班级课堂为阵营的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民权一高作文教改新模式,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流的作文教改科技园,使之真正成为我省高中作文教改的前沿阵地,为我省的教科研事业和文化繁荣作出新的探索。 打造教研团队 凸显教研特色 教学探索(一)探索研究型微型团队新型的合作研究模式。 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杠杆。通过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素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推进新课改以来,我校狠抓学科教研活动,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以年级各学科组为单位,成立12个教研组,每周以常态课为研究课题,让教师研究自己的课,真实的课,改变“公开课”“演示课”研修模式,探索研究型微型团队新型的合作研究模式。双周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校长、教师、专家共同备课探讨,一名教师上课,从课堂活动设计到组织教学,紧紧把握学生主体,采用“低起点,小坡度,勤训练,多反馈”的策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师教学能力。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关系融洽,在互助中成长,在研修中发展。 (二)实践多元开放的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目前,我校专任教师224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53%,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比例不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迅速造就一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是新型的校本研修形式。沙龙活动形式和主题自由,可以缓解权威和固定主题带来的压力,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讨论和争议。在沙龙活动中,教师不是被动的受训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专家与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而是研究的合作者;内容上不是单纯讲理论,而是通过分析案例,潜移默化地感悟理论。这是全新的校本研修模式,将更适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建立了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度。以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见》为纲领性文件,从总体上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与方法;以《民权一高教师队伍“十一五”建设规划》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以《民权一高中青年教师研究会章程》《民权一高中青年教师研究会工作意见》《关于青年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青年教师培养的操作指南,具体落实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实施;以学校《民权一高中青年教师综合考核评价制度》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制度,以《民权一高中青教师专业发展记录手册》为考评依据。 沙龙活动形式形成了多元开放的特色。以学科为单位定期组织的网上或集中式学术沙龙活动,依托青年教师研究会组织的集中式学术沙龙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组织部分青年教师与请进来的专家、与前往参观学习的外校的教师开展交流活动。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改善学生学习品质 近三年来,为了探索一条切合学校实际,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从而较大地提升学习水平的教学思路,我校先后开展了“高中生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和研究”(国家级)、“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的策略的研究” (国家级)、“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省级)、“中学开设“创造学”课的研究(省级)等课题研究,努力贯彻“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和“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把握要求,精讲多练,提高效率”的教学思路。校长室、教科室各教务处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集体会诊之后出台了《民权一高教学工作十六条措施》,强调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河南自主高考命题的导向性影响,转变和提升教学理念,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风。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的学习氛围,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主课题“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和国家级子课题“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精神,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指定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让学生选做与例题类似的课本上的练习题;然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暴露的问题,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然后当堂布置作业,当堂训练,当堂完成,当堂检评;当堂训练时间在15分钟以上,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先学”不是单纯次序上的“先”学,而是让学生自始至终地“自主”学习。“后教”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教师在“教”,而是包括先学会的学生对暂时学不会的学生的“教”,教师对学生“先学”中暴露出的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教”,教师对个别学不会的学生进行的指导。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上课要做到“三个转变”、“五个要让”。 全方位实行“三个转变”: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全方位落实“五个要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 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上课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上课要三个达到。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达到知识当堂消化。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达到问题当堂解决。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达到作业当堂完成。 通过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策略、优秀思维品质、元认知能力,已逐渐成为我校着力培育的一大特色。 五、规划校本课程体系,加快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制定《民权一高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创新体现学校“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立足自我,着眼“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以“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校长任副主任,学校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以及学校“学生选科指导委员会”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2、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是选修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根据新课程设置的特点、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加快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2007年9月,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校本课程开发作出了规划。目前,我校先后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成语与文化》、《英语口语交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校本课,制订了《语言表达的规范及技巧》、《文体写作指导》、《走近生命科学》、《化学与健康》、《光学技术入门》、《管乐情》、《古声新韵》、《禁毒教育》等15个课程纲要,开发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学会学习》《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等校本课程教材。 3、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研究规划我校的课程设置,要以国家和省课程方案规定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为主体,结合我校的优势和特点,统筹安排,相互衔接,逐步构建具有我校特点的、能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体系。 4、倡导合作资源共享 学校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特点、需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依靠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院、商丘师院等院校技术力量,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尽可能使课程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革新学校管理,实施多元评价 1、建立民权一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董 鑫 副组长:刘丰台 组 员:教务处正副主任、学生处正副主任、教科室正副主任、全体班主任、全体教师。 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另外,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工作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代表为组员。班级工作小组对学生具体地加以考核。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五级管理制:科任教师与备课组管理,班级管理,年级管理,学科委员会管理、学校管理。 2、学生使用统一格式的“民权一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高中三年的总表。 3、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成长档案中包括每学期的评价表、三年的总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材料。 4、按照程序做好模块学分、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认定与管理工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科学、规范、制度化地执行,确保学分认定权威性和真实性。 5、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根据新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的要求,研究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订完善。 七、加强资源建设,优化条件保障 1、进一步改造、健全学校网络系统,建立民权一高课改资源库,丰富课程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校课程培训、教学参考、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和交流平台。 2、高度重视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根据高中实验室、图书馆建设指导纲要和标准,摸清家底,加快器材设备、图书资料的更新和添置,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创造条件建立创新实验室、高中课改专题书库、教师专业发展成果专栏。根据技术课程开设的要求,加快条件装备,充分利用量技术教育的资源。 3、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我校对本校信息技术装备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调查摸底,不断改善条件,丰富资源,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效益和运行质量。建立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探究性、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 4、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我校周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校主动加强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利用校外的自然、人文和技术资源,建立教育基地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现已建立起一批比较成熟的校外教育基地。 八、实施阶段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我校实际情况的限制,导致某些专业性较强、设备要求较高的课程无法开设,如:技术领域中的通用技术科目,一无教师、二无场地、三无设备。 第二、按照新课程实验高中各科目学分、周课时、总课时分配表的要求安排课程设置后,教师普遍反映课容量较大,如果拓展教学,则课时不够,很难完成教学进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