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歌小调 |
释义 | 小调,又称小曲,曲式结构比较多样、复杂,有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简单乐段结构,如《小白菜》、《都山小调》;有三个或五个乐句构成的奇数乐段结构,如《爱二娃》;有在四句的简单乐段后加衬词连接句,再将尾句加以重复构成的六句乐段。这是河北民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如《献花》、《三杯酒》等;有比较复杂的两段体结构,如同《荣莉花》;也有多对上下句组成的多句体结构,甚至有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构成的大型套曲,《王婆骂鸡》。此外,还有许多因内容而异,较为自由或独立的调结构形式。 介绍小调在河北各地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但是,各地的风格不同,例如在大行山一带,由于与山西地理上的接近,这里的小调风格就与山西民歌相似。承德地区东部和唐山地区北部的小调,则近似东北民歌风味。河北东南部的卫运河与漳河流域流行的小调,又与山东民歌、河南民歌互为影响。 河北小调的内容,相当广泛而丰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外族侵略的激昂悲壮的战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娱乐性较强的歌曲,还有多种多样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 各地流传的小调,同时还与当地的民间说唱和地方戏曲有着密切地渊源关系,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如张家口地区的,“二人”,就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民歌、小调为素村或利用民歌填词,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民歌,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周总理来到俺们村》等等。 专辑简介名 称:民歌小调 歌 手:凤飞飞 语 言:国语 日 期:2011.08.17 歌手介绍今天重提凤飞飞,一个被遗忘的歌手,或干脆是一个被误解的歌手。30年前,她抱着对民谣的挚爱踏入歌坛,直至1997年最后一张《想要弹同调精选》,使她成为台湾歌坛上最民谣的人之一。 将近100张的唱片不仅使凤飞飞成为台湾地区歌坛的大姐级人物,她没有压力的民歌作品更陪伴我们度过了那些苍白、艰难的岁月,成为记忆中的青葱。 在她的歌中,你可以感觉本土歌谣最初的暖意,她带着我们再回到最早的脚印,寻回民间歌谣过往至今的足迹;让90年代的忙碌都停下脚步休息;让70年代的都市森林恢复它纯情的样子;让50年代隐藏在传统下的呐喊重现;让30年代台湾本土歌谣展现灿烂的情怀。凤飞飞就是一部台湾本土歌谣进化史,以至于在90年代后期她对本土化的执着与贡献已达到了令台湾同行惊赞的地步。 凤飞飞走红时的时代背景。 在台湾七O年代当时, 社会经济面临转型,正值劳力密集,是需要大量少女投入工厂行列与机器为伍的年代。那些琼瑶式的电影,总是重覆演着长发飘逸的女大学生与白马王子谈恋爱的情节,尽管不食人间烟火,却也安慰了这群主流观众心灵的需要,梦想的实现。少女们看完电影后,也透过一边工作,一边听着收音机播放出来的主题曲,不断地复习超现实的浪漫剧情。 跳槽进歌林唱片,自1977年的”我是一片云”开始,凤飞飞就成为琼瑶电影的指定演唱。凤飞飞借助琼瑶电影唯美的剧情凝聚买气, 琼瑶电影也借助凤飞飞的歌声源远流传,两者结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睥睨群雌数载。 苦练唱歌技巧 保持大方形象 凤飞飞最早唱过林家庆的作品, 后来跟刘家昌学歌, 又与骆明道、 左宏元合作过一段时间。 虽然她的歌声事实上并不十分优美, 但她明白自己的缺点后,即在技巧上下苦功弥补。 早年她的国语也不甚标准,而为了把歌唱好, 她勤於练唱, 试图把肺活量再扩大, 并矫正自己的发声方式与国语。 同时她也积极建立个人的特色, 以亲和大方的形象, 以有别於其他歌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于是乎,从帽子到裤装, 到逗趣的手势都成为凤飞飞独一无二的招牌形象。 一直到现在, 还有许多明星喜欢模仿她。 凤飞飞唱红歌曲与出版唱片数量之多, 应属台湾歌星之最。 她的歌曲对於台湾长一辈的人而言, 不只是歌曲, 甚至已成了台湾本土文化重要的一节! 歌曲目录[01]茉莉花 [02]天涯歌女 [03]草原之夜 [04]姑娘十八一朵花 [05]几度花落时 [06]紫竹调 [07]渔光曲 [08]闻笛 [09]西湖春 [10]飘零的落花 [11]红花襟上插 [12]相思河畔 [13]我是一只画眉鸟 [14]白发吟 [15]南屏晚钟 [16]大江东去 [17]秋水伊人 [18]苏州河边 [19]岷江小夜曲 [20]今宵多珍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